[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cwOTUzODI5Mg==/v.swf[/flash] 肘后歌原文及译文(带mp3视频朗读)
【原文】头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 【译文】头而部的疾病,如风寒头痛、头重目痛、鼻塞鼻衄等,应针刺至阴穴以疏风散寒,止痛祛邪,往往能获得一定疗效。腿脚方面的疾患,特别是与风邪有关的,如中风后遗症的半身不遂、下肢瘫痪等症,取用风府穴最为适宜。这是上病下取的远道针法的范例。 【原文】心胸有病少府泻,脐腹有病曲泉针。 【译文】心胸部的各种疾患,包括心悸惊惕、心痛、神昏等,针泻少府穴可以清心降火,宁志安神。脐下少腹部的病,如少腹胀痛、阴挺、阴痒、阴茎痛、小便难、遗精等,均可针刺曲泉穴治疗。 【原文】肩背诸疾中渚下,腰膝强痛交信凭,胁肋腿痛后溪妙,股膝肿起泻太冲。 【译文】风寒湿痰等导致经脉闭阻,血凝气滞,肩背部疼痛、小适等,应取中渚穴治疗。腰部连及腿膝发生疼痛,难以转侧,取用交信穴可复元通气,祛寒解痛。胁肋部的疼痛,以及腿疼,应针刺后溪穴。如有血行失常,气凝湿阻,在股膝腿足等部发生肿胀疼痛,甚至屈伸不如,难以步行的症状,在标本兼治的疗法中,都适宜取用太冲作为主穴之一,借以消肿止痛,恢复行走。 【原文】阴核(1)发来如升大,百会妙穴真可骇。 【译文】颈项下的瘿瘤肿块,阴核发作,有的甚至有一升大,可取百会,兼通各经,清火化痰,疏风平肝,疗效卓越,令人惊奇。 【原文】顶心头痛眼不开,涌泉下针定安泰。 【译文】头顶痛,严重的连眼睛都睁不开,应针刺涌泉,能祛除病因,制止疼痛。 【原文】鹤膝肿劳(2)难移步,尺泽能舒筋骨疼,更有一穴曲池妙,根寻源流可调停;其患若要便安愈,加以风府可用针。 【译文】鹤膝肿劳,行动困难,筋骨疼痛,应取尺泽以使气机的出入升降正常,舒筋活络,取曲池以宣导气血,若兼有外感风寒证候时,加刺风府穴,更可标本兼治,病能痊愈了。 【原文】更有手臂拘挛急,尺泽刺深去不仁。 【译文】上肢部的筋脉拘挛,不能自由伸屈,在局部疗法中,宜取尺泽作为主穴,有舒筋活络,恢复运动的显著功效。 【原文】腰背若患挛急风,曲池一寸五分攻。 【译文】外感风寒,使腰背部筋脉挛急,发生疼痛的症状,可取曲池穴以疏散周身风邪。 【原文】五痔(3)原因热血作,承山须下病无踪。 【译文】痔疮大多与湿热、阴虚火炽、血虚生热有关,取承山穴有针到病除之效。 【原文】哮喘发来寝不得,丰隆剌入三分深。 【译文】哮喘发作,剧烈时往往不能平卧,在远道针法中,取用丰隆,就是以涤痰化浊为目的的一种有效疗法。 【原文】狂言盗汗如见鬼,惺惺间使便下针。 【译文】神志失常,狂躁刚暴,如见鬼神,毫无疑问应针泻间使,以清心泻火,宁志安神。 【原文】骨寒髓冷火来烧,灵道妙穴分明记。 【译文】热在皮肤,寒在骨髓的里真寒外假热的病变,取心经的经穴灵道可安神、平喘、调气、降逆,使病痊愈。 【原文】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连日频频发不休,金门刺深七分是。 【译文】得了疟疾急冷急热,发作起来很吓人,治疗时要辨清虚实,取间使透支沟穴,并灸大椎穴以宣阳和阴,泄阳火之有余。对于一日一发的疟疾,取足太阳经的金门穴可疏通气血,宣通诸阳以祛邪。 【原文】疟疾三日得一发,先寒后热无他语,寒多热少取复溜,热多寒少用间使。 【译文】三天发作一次的疟疾,是邪已随经络深入于内造成的,大多是先发振寒,继以高热。如果是寒多热少,则取复溜使营卫调和,散寒除疟;如果是发热重于恶寒,热多寒少的一类疟疾,则选间使穴以由里达表,通调经气。 【原文】或患伤寒热未收,牙关风壅药难投,项强反张目直视,金针用意列缺求。 【译文】伤风发热,重复感寒,或感受风湿之邪导致牙关紧闭,头项强直,角弓反张等现象,应取用列缺穴,可清热养阴。 【原文】伤寒四肢厥逆冷,脉气无时仔细寻,神奇妙穴真有之,复溜半寸顺骨行。 【译文】伤寒少阴病,四肢厥逆,脉象沉伏微细,取复溜穴顺着骨骼深刺达五分之多,可散除寒邪,使气血通畅。 【原文】四肢回还脉气浮,须晓阴阳倒换求,寒则须补绝骨是,热则绝骨泻无忧;脉若浮洪当泻解,沉细之时补便瘳。 【译文】伤寒在三阴经所致的证候,经过适当的治疗,邪气衰退,阳气渐复,就会回还到肢暖脉浮,里证转表,使三阴经病转变成为三阳经病,这样由阴证转变为阳证的情况,与伤寒热病过程中的由表人里,自阳至阴依次转化的规律恰恰相反。如果有寒象,脉沉细,当在绝骨穴施行补法;见有热象,脉浮洪,则当偏重于针泻为主。 【原文】百合(4)伤寒最难医,妙法神针用意推,口噤眼合药不下,合谷一针效甚奇。 【译文】百合病最难医治,出现神思恍惚,牙关紧闭的现象,取合谷能收标本兼治的效果。 【原文】狐惑(5)伤寒满口疮,须下黄连犀角汤,虫在脏腑食肌肉,须要神针剌地仓。 【译文】狐惑病满口生疮,寄生在肠中的各种虫类夺取人的营养,在药物疗法中,采用黄连犀角汤为主,在针灸疗法中,取地仓穴,虽是偏重在主治口疮,却也有标本兼治的承要作用。 【原文】伤寒腹痛虫寻食,吐蛔乌梅可难攻,十日九日必定死,中脘回还胃气通。 【译文】寒邪直中三阴,出现腹部冷痛,蛔虫在腹内扰动,是重症,与治疗蛔厥证不同,不可能仅用乌梅丸杀虫即能奏效,应取中脘穴灸治,借以温中暖腹,既可制止腹痛与呕吐,更可散除寒邪,通调胃气,而发挥回阳固脱的疗效。 【原文】伤寒痞气结胸中,两目昏黄汗不通,涌泉妙穴三分许,速使周身汗自通。 【译文】伤寒病自觉胸脘痞寒满闷,郁结不舒,内热而致两日昏黄,无汗,取涌泉穴针刺三分左右以微汗解表散结。 【原文】伤寒痞结胁积痛,宜用期门见深功,当汗不汗合谷泻,自汗发黄复溜凭。飞虎(6)一穴通痞气,祛风引气使安宁。 【译文】邪气入里,发生胸中痞闷不舒,及胁下积聚而痛的病变,宜取期门穴疏肝行气,清热散瘀,宽胸通结。太阳病不得透达,无汗,表邪犹在的证候,取用合谷穴即能应手而获得开表发汗的疗效。头上和额上微汗,湿遏热伏而发黄,应用复溜穴清热利湿祛黄。支沟穴有理气开郁的卓效,对各种气行失常而引起的痞证,皆可适用。 【原文】刚柔二痉(7)最乖张,口噤眼合面红妆,热血流入心肺腑,须要金针剌少商。 【译文】刚痉和柔痉,都会表现出背脊反张,头摇项强,四肢拘急,身热足寒,口噤不开,面红目赤等症状,这是由于上焦心肺二脏壅热,使津血枯燥,不能营养筋脉所致。取用少商穴可清泄诸热。 【原文】中满如何去得根,阴包如刺效如神,不论老幼依法用,须教患者便抬身。 【译文】中焦胃腹部胀满不舒,可取阴包穴针刺,有神效。本病除中满外,兼有少腹肿痛、腰痛拘急等症,但针阴包穴根治后,诸症亦可望先后痊愈,也就能够屈伸自如,坐卧起立都可恢复常态了。 【原文】打扑伤损破伤风,先于痛处下针攻,后向承山立作效,甄权留下意无穷。 【译文】外受创伤,因跌扑、金刃、误戳竹木刺等使皮肉破损,导致破伤风,应及早治疗,先在患部周围施行针灸,再取承山穴缓解症状,立刻就能见效,这种治法是唐代名医甄权曾经用过的。 【原文】腰腿疼痛十年春,应针不了便惺惺,大都引气探根本,服药寻方枉费金。 【译文】患了慢性的腰腿疼痛,病程较长,曾在通常所用的许多穴位上施行针治,都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因此,便悟出了一种治本的方法,即针灸足太阴脾经的大都穴,旺盛血气,从补虚的根本上着手,病情就能日见好转。如果服药寻方,浪费了很多精力和财力,却也劳而无功。 【原文】脚膝经年痛不休,内外踝边用意求,穴号昆仑并吕细(8),应时消散及时瘳。 【译文】久病不愈的脚膝疼痛,应该分别取用内外踝边的昆仑及太溪穴,两相呼应,疾病可很快痊愈。 【原文】风痹(9)痿厥(10)如何治?大杼曲泉真是妙,两足两胁满难伸,飞虎神针七分到,腰软如何去得根,神妙委中立见效。 【译文】风痹、痿厥之类的病,应该取大杼、曲泉舒筋壮骨止痛。两胁满痛,两足运动困难的现象,取用支沟穴深刺七分,能获得满意疗效。腰软病取委中穴,借以活血通脉,从根本上祛除其病因,当然能立刻见效了。 注释如下:(1)阴核:是指发生在颈项部的瘿气颈瘤之类,初起如樱核,继则颈项部肿大而柔软,成为如瘤状下垂的现象。 (2)鹤膝肿劳:膝肿而小腿枯细,状如鹤膝的一种病,久则成损,损极不复而成虚劳。 (3)五痔:痔疾的名称很多,一般是多种肛门部疾患的总称,指牡痔、牝痔、肠痔、脉痔和血痔等五种痔疾。 (4)百合:病名。《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治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认为这是属于全身百脉的病变,与一般局部疾患不同,故以百合病定名。这种病没有定处和定形,小但神志恍惚,似病非病,且又是诸药不进,服药后即出现剧烈的吐和利。此病既难辨认,又不易治疗。 (5)狐惑:病名。始见于《金匮要略》,因本病的症状变幻不定,状如伤寒,又不是真正的伤寒,面色也有赤、黑、白等不固定的变化,使人的神志惑乱而狐疑,所以称为狐惑。从本条所述的口疮症状和所用的方药来说,就是指一种虫病而言,明代李梃《医学入门》说:“狐惑,亦虫病也。” (6)飞虎:即手少阳三焦经的支沟穴。 (7)刚柔二痉:即刚痉、柔痉。指以四肢筋脉牵引拘急,项强背反张,口噤不开为特征的病变。发热恶寒,无汗者为刚痉;发热汗出,不恶寒者为柔痉。 (8)吕细:足少阴肾经太溪穴的别名。 (9)风痹:是概括行痹、周痹、筋痹之类,以身体沉重,痛无定处为特征的痹病。 (10)痿厥:即四肢寒冷,痿软无力的疾患。
肘后歌简介 1:本歌共102句,选用33个腧穴(除去重复穴),论治35种病症。本歌特点:一是着重指出循经取穴、深刺、浅刺、近刺、异位刺等方法。二是针药相配治某些疾病。三是强调了五输、八会、募穴等特定穴的作用。同时,反复说明穴位的灵活运用,以及在治本或治标作用上的重要意义。
2:《针灸聚英》,针灸专著,又名《针灸聚英发挥》,4卷。明·高武撰于嘉靖八年(1529年)。高氏以针灸“诸书于《素问》《难经》多异少同”,乃“取其同,议其异,故以《聚英》名”。卷首《集用书目》,简介明以前主要针灸著作16种;卷1论五脏六腑,仰伏人尺寸,手足阴阳流注,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及其所属经穴之循行及主病,大抵依照滑寿《十四经发挥》为次序,并附有经脉穴图;卷2介绍骑竹马灸法、四花穴、子午流注、东垣针法等各家针灸法及各种疾病取穴法;卷3介绍煮针、火针、温针、折针、艾炷、灸疮、禁忌等法;卷4记述80余首有关经穴、经脉、临床主治、补泻手法、针灸禁忌等歌赋,最后以问答形式阐述若干针灸治疗问题。高氏集录明代以前针灸学之主要成就,并用按语形式阐发己见,如五行生克在是动、所生病治疗中之应用;东垣针法应用等。书中收集针灸歌赋颇多,尤其便于初学者习诵。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