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4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13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7 19:5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66977/Ob/1/sid/XNzIwNDU2MTcy/v.swf[/flash]

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视频讲稿如下:
        那么像这种有时会减轻的腹满呢,这是属于寒,言外呢,要是不减,就是属热,不属于寒。
       这个腹满,有时候这个寒也去,他就不满了,可是病还是没好,那仍然是有寒的啊,只不过是寒减一点,胀消一点;有时候寒加重,满也加重,但是他满了,和以前没什么大差别,所以腹满时减,那么这一类大概都属于寒,寒当然要用温药来治疗。
       这个实与热,虚与寒这个东西啊,有的时候在里边的病是不可分的,虚则生寒,实则生热,如果这个胃没有虚,它不会寒的,总是胃气虚衰,它才寒,寒才乘之。
       病者痿黄,躁而不渴,胸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死。
       这个躁啊,应该是燥,干燥的燥,不是烦躁的躁,就是口干而渴的意思。胸应为腹,这里在《医宗金鉴》说的是对的,说这两个字是传抄有误。
       这个「病者痿黄」,是说这人枯萎瘦弱又黄,面无血色,是指这个人很虚弱。燥而不渴,口干但是不渴,口干且渴是阳明病,属于热实;燥而不渴,是寒实。咱们讲太阴病,下利不渴者,属太阴,什么道理,以其脏有寒故也,里面有寒,所以它不渴,那为什么燥呢?它是津液不生,这个寒充斥于胃,谷不化,气不生,所以口也干的很,就是缺阴少液的这种干,但是有寒的关系,所以他不渴,所以说是寒实之象。那么燥而渴者呢,这是一个热实之像,那么这个燥而不渴是寒实之像。
       人这样的瘦弱,他的中气也是虚不得了啊,出现口燥,都波及到津液方面了。「腹中寒实,而利不止者」我们由燥而不渴就知道里头有寒实,可是寒实又保持不了,胃肠失去收涩的能力,而利下不止,这是虚脱的象征;胃虚寒实,而不能收涩,这是胃气衰败虚脱之候,所以主死。
       这也是说这个腹满、实满,有寒实,也有热实,热实姑且不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用承气汤。如果里头有寒实,也可以攻,后头就有拿温药攻之的条文,就是温下的法子。他这个寒实如果不下利不止,表示胃气已经衰败了,机能沉衰不能收涩了,这个不经下了,所以非死不可,而且呈虚脱的一种形象。
       寸口脉弦者,即胁下拘急而痛,其人啬啬恶寒也。
       上面讲的两胁下痛,与小柴胡汤少阳证很相似。这个呢,他说这个也是脉弦,脉弦不一定尽主寒了,这里说的是少阳病。
       寸口脉弦,所以他胁下拘急而痛,胸胁苦满而疼痛,这是小柴胡汤证,这是说邪已传入少阳。但是其人啬啬恶寒也,这个啬啬恶寒是表未解,这就是太阳少阳并病,那他搁这一段是干什么呢?这是古人对这个疾病的认识,说这个里面的寒也是从外来的,它说从外来是由表传半表半里,它也能传里,是这个意思,所以他搁这么一段,这后面会说的越来越清楚来。
       夫中寒家,喜欠,其人清涕出,发热色和者,善嚏。
       中寒家,就是指中于风寒的意思了。喜欠,就是打哈欠,这个各个注家的意思是多样的,这个初感寒的时候,在皮肤能够使九窍不通,不光喜欠,同时也喜嚏,这个在金匮要略头一章就有,我那时候没讲,他说这个风寒客于皮毛的时候,没达到里面,能够使九窍壅塞而不通,所以喜欠善嚏,就是这么发生的,事实上就是实而在表嘛。
       中寒,其人下利,以里虚也,欲嚏不能,此人肚中寒。
       这一节是解释,寒怎么跑到里头去了呢?这个中寒的人啊,由于其人里虚,那么这个寒趁里虚而侵入于里了,这个人之所以下利就由于里虚造成的。那么这个时候寒离开表了,他就不再打喷嚏,言外也不能打呵欠,故欲嚏不能。那么这个寒已经在里,所以「此人肚中寒」,这个寒在肚子里头,就是不在表,所以他想打喷嚏也打不出来了。
       那么这几节啊,就是说寒之中人,也是由表及内,经过半表半里再到里。因为其人里虚,所以这个寒邪啊直入于里,而为下利,这就是肚中有寒了,这个时候就不能打喷嚏,这都是原则上的东西,做个参考。
       这个是古人对疾病的看法,那么对寒疝的看法,这是成问题的,那个我们讲到后面再说。但是中医辨证是这样的,中医认为这是寒,是根据辨证来的,用药也是用大温性药来治疗,那么这个为什么能治疗呢?能有效呢?后头讲到那的时候我们再讲。事实上这一章啊很好,也很要紧,因为内容多,所以今天大概也讲不完。
       夫瘦人绕脐痛,必有风冷,谷气不行,而反下之,其气必冲,不冲者,心下则痞也。
       他反复的讲,这里头有沉寒客冷的人,他就绕脐痛,所以寒与热都能使人痛,尤其是寒,在肠胃里刺激肠胃,他准疼的。也由于里头有风冷,不能消谷,谷气不行,所以人瘦。人身上这个肥瘦啊,这就关系到这个西医说的水分,一百斤的体重里头水分占的比例相当的大,这个水分哪来的,就由胃供给的,这就是中医说的津液,也叫津气。那么胃不能够化谷生津,所以人要瘦的,他这个「夫瘦人绕脐痛」是有道理的,把几句搁到一起理解就好了。
       这是由于里面有沉寒客冷,不能消化水谷,谷气不行,所以瘦人他要绕脐痛,这个肯定是有寒。那么这样的只能用温药了,可是这个大夫不知而反下之,「其气必冲」啊。如果虚其胃,胃的功能更是为之沉衰,那么这个寒哪更是往上冲,所以其气必冲。「不冲者」,虽然下后胃虚了,但没诱发到冲气这个阶段,心下也一定痞坚,就是痞硬了,这就是人参证。他胃虚了,客邪之气往这里聚,他可能造成气冲,可是他没造成这冲气,那么即使不造成气冲啊,他必定心下痞硬,这个就是人参证。
       咱们讲那个甘草泻心啊、半夏泻心啊,你们回去看看这个伤寒论里头,讲这个心下痞硬讲的很好,那都是人参证;心下痞硬,就是胃虚,一泻下,造成胃虚,里头没东西了,那么这些客气、水气,全往胃这里头来,所以胃这个地方反倒痞而硬,所以这是虚的样子。底下是出治疗了,以上反反复复的是在辨证上议论。
       病腹满,发热十日,脉浮而数,饮食如故,厚朴七物汤主之。
       腹满而发热,这肯定是热、是实满了,这个是阳明病的现象。但是虽然发热十来天,可是他这个脉呢,还浮而数,这是太阳病的脉,脉浮而数,表示病还在表,那么假设这十来天要是真正的尽是里热的关系,人是不能吃东西的,这个地方啊你们都得对照这个咱们讲过的伤寒论阳明篇,里头有这么一节「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就是说如果能吃者,但硬耳,大便就只是硬;不能吃的呢,表示这个胃里头有东西了,有燥屎五六枚也,用大承气汤攻之。这个地方都给这里做解释,所以他这个书啊,一个的手笔啊,他前后呼应的。
       所以咱们可以看得出来,这一段就是说,如果是真正阳明病的那种实而发热,它不会饮食如故的,它不能够吃,因为他胃里头有所结滞。那么现在还能吃,而且脉又浮而数,这表示还有表证,说明腹满发热这个证候,特别是这个热既是有里,同时也有表没解,所以他用厚朴七物汤啊。
       这个地方很好,这就是辨证,他个文章啊就是精,细如牛毛那么细,不熟的话就使自己看不懂,所以你读那个伤寒论啊,要搞熟它,你熟了,这么一读就懂了,不然的话,你怎么懂啊,就一个脉浮数,怎么就知道又有表又有里啊。伤寒论还有这么一节他说「病人无表里证,发热七八日,虽脉浮数者,可下之」,它有这么一节,那么就是说没有表的关系了,所以可以下之;这里是有表的关系,所以这个「饮食如故」很重要。
       发热已经十天了,腹胀满,要真是阳明内结啊,一定波及到这个胃,这个阳明病是由下往上,先大便不通,所以他在下边,逐渐往上,最后影响到心下、胃的部位,十来天是可以影响到这的;如果没有影响,就不是阳明内热了,而有表不解的关系,所以这个脉浮而数。那么治疗呢,两方面一起治疗,厚朴七物汤,就是用三物厚朴汤加上桂枝、甘草、生姜、大枣。这三物厚朴汤就是小承气汤再加重厚朴、枳实,主要就是消胀,就是小承气汤证而突出表现在胀满,所以把厚朴、枳实这两个药增加分量。
       那么另外他有外邪,他用的是桂枝、生姜、甘草、大枣,就是桂枝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也治桂枝汤证,那么这里他是气往上冲的厉害,因此他把芍药去了,所以他用桂枝去芍药汤来解表,厚朴三物汤以治里,表里同治,所以这个方名叫厚朴七物汤。
       这段都挺好的,文章也够精致的,伤寒论这本书非熟不可,大家要好好看看,我这么讲了,拿笔记一下,回去找一找,看看伤寒论是不是这么说的。那么至于这个方后的加减要不得,我们开始讲就说了都不要。他说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这都没问题的,底下的去加方,呕者加半夏五合,他这就是胀满啊,外面有表证发热,这个呕加半夏是可以的,这个不算错。下利去大黄,他怎么能下利呢,真正下利腹胀满,决不是实满,要是实满就没有去大黄的道理,所以这又是瞎说;如果下利呢,下利就不要泻了,这后人就是这么想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那么这个寒多也不能用三物厚朴汤,你用小承气汤,寒多你治谁呀,光加生姜就行了吗,这都是瞎说。
       所以这每个方子后面的加减都不合理,有的是对的,但是与这个病情也是不相符合的,你像这个呕,呕是可以加半夏的,但是根据这个具体的内容没有这些东西,没有或呕,要是有或呕那还凑合,所以他这个加减的处理啊,这都是哪个好事的注家的注文,以前都是抄本啊,互相传抄,以误传误,就有这些事情。
       那么到这个地方,他把腹满这个治疗他是讲完了,但是这个书你们看看,没有治虚满的,这个虚满只是在原则上说的,就是用温药,在伤寒论里有,伤寒论里头,下利腹满者,同时身疼痛,当救其里,用四逆汤,他这个虚寒的腹满啊,得先救里,这是一。第二啊咱们在伤寒论里有厚朴半夏生姜甘草人参汤,这个方剂也是温补胃而消胀的,那么他这里不说,可以参考以前,那里有的。
       他就提一个特殊的,既有表又有里的,他特别提出来了,那么又有一个,这个里胀满的厉害,那承气汤也得变化用,所以把这个小承气加厚朴、枳实。他举了二个例子,当然不够全面。就我说这个虚寒,这个书上没有,没有我们想象也可以想象出来,当然因证而施了,总而言之用温药,哪些温药呢,你像四逆汤、吴萸汤等都是温药,如果他现吴茱萸汤证,还有腹胀满,你加上消胀药也行嘛,你像呕而头痛,腹胀满,你加厚朴、枳实不行吗?我认为行的,即使与半夏厚朴汤合用都行,他这里在原则上讲了,这个书上就是略,金匮要略嘛。底下主要的是还讲腹满的,咱们先把腹满讲了,以后给你们说说这个寒疝,大家下去准备,寒疝这个病,我们得好好研究。
       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这也是温药啊,这个满他不是腹满,是胸胁逆满,这是由于腹中有寒气。这个寒气啊,是寒和水气,就是腹里头,既有寒,同时也有水气,所以他加个雷鸣,雷鸣就是肠鸣的厉害;切痛者,痛的也相当的凶,所以这个方子,他治寒疝的、治疝气痛的,但是得有这种情况,主要是有胸胁逆满、呕吐。
       从这用药上看附子粳米汤,这个方子挺好的,事实上寒疝用这个方的机会也是有的。如果这个人呕吐,胸胁逆满,雷鸣腹痛的厉害,这个就是寒疝也可以用的,如果不是寒疝,一般的虚寒肚子痛的厉害也可以用。咱们看看这个方子,大家就明白了,它主要是用附子,附子这个药主要是去寒,但是对这个寒疝来讲,这个去寒就不够用了,怎么讲呢?这个寒疝,现在包括多少病呀,很多呀,第一个就是小肠疝气,小肠疝气就是发生在我们这个小腹,也就是中腹以下。这个宰猪、收拾猪,大概都看到过吧,有这个油网把肠子包着,摘这个东西很费劲,它就是在肠子外头,有个油网整个把肠子都包着,那么人身体虚弱,主要是虚弱,弱到什么程度呢,组织松弛了,这油网本来没什么缝的,结果因为虚弱造成组织松弛,所以他裂缝了,肠子漏下一块在外头就坏了,这疼的不得了,这咱们叫小肠疝;那么也有掉一块油卡在那里的情况,也是疼。那么这不关乎寒,不是寒而是虚,主要是虚,附子、乌头呀,它就能够把油网这个组织振兴起来,它不是松弛嘛,附子、乌头能使它紧张,恢复它,所以小肠就能回来,它不是寒的问题,古人只能看到寒的问题,上面这是我们根据现代医学上参考研究了,也不一定对,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还有一种疝痛,这个寒疝的疝呀,就是痛,剧痛,为什么叫寒疝呀,因为遇到冷它就发作,有这种病的人也不是天天发作的,得天凉了,遇到受寒,它容易发作,事实也是这样的,所以古人把它叫作寒疝,就把病的原因归到一个寒上,但是方才说的那种与寒没关系。
       还有一种,就是咱们现在说的肠梗阻呀,肠子折迭啦,也都与它松弛有关。这个肠子本身松弛,他拧劲了,平时人好好的,他的组织都是相当的紧,不会松弛的,不会到那个份上,要是到那个份上,那也是疝痛,也现出了这个人四肢冰冷等等的,也影响这个消化系统了,咱们说血不到手,手就凉了嘛,不到足,足也凉了嘛,它这就显出了一片虚寒的状态,那么这个也是器质上的病变,也并不是关于寒的问题,这个也很重要,我们后头要讲的。
       那还有一种叫虫疝,也就是虫积,这个东西特别多,尤其是蛔虫,咱们现在说是跑胆道里头去了,叫胆道蛔虫症,那个疼法,古人叫做虫疝,那个我们就要用大建中汤,有蜀椒等,蜀椒可以杀虫,虫子遇到蜀椒、干姜啊,常常就会跑出来,这个我们后头要讲的。
       这个寒疝呀,事实上包括了现在这些病,如肠梗阻呀、肠折迭呀,总而言之就是肠子闭塞,现在得这个病,西医就要马上手术的,不通过手术,折迭或扭转的地方就坏死了,这个西医非动手术不可,但是中医不用的,这个后面我们要讲。
       所以我们方才讲附子粳米汤,它是有治寒疝的情况,但是得合乎它的条件。根据它这个症候,这个半夏治疗呕逆,去水治呕逆。附子振兴机能的沉衰,使松弛紧张起来,它起这个的作用,但不一定它就是温,你搁旁的温性药就不行。甘草、大枣、粳米这都是甘缓止痛药,所以临床看到往上来有水逆,有寒、有水气,造成胸胁逆满、呕吐、肠鸣胁痛等,有用这个方子的机会,就是寒疝也有,寒疝我们还没讲,在这先略略提一提。
       痛而闭者,厚朴三物汤主之。
       什么叫痛而闭者,他的话简的很。痛,腹满痛,腹胀满而痛,大便不通,就是这个。那么这个用厚朴三物汤,前面讲了,你看这不是小承气汤嘛,厚朴、枳实、大黄,这三个药就是小承气汤,但是这个厚朴与枳实的量,你对着伤寒小承气汤看就知道了,都增量了,也就是这个方剂以厚朴为主,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这里把大黄搁到次要地位了。
       但这个方子咱们在用的时候,这个大黄的量还是大了,不过它这个以水一斗二升,先煮二味,取五升,五升就五付了,五付要是四两,那也不算大,有几付,拿几除,不到一两,拿现在说不到三钱,所以我们用大黄一般量呀,要是不是真正的大实大热,用6克蛮好的,把厚朴、枳实增大量就行了。这都是说实满。
       按之心下满痛者,此为实也,当下之,宜大柴胡汤。
       这个地方很好,它当然是有柴胡证,这肯定的,可是他单提出个心下来,这与承气汤不同呀,我方才也讲了,承气汤啊,我们那个大承气也一样,他通便,他对下边起作用的厉害,所以这个大承气汤的形成啊,也是由下往上,开始燥屎,大便干,逐渐往上影响到胃,影响到胃那很重了,我们方才那节就是的,他说「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不能吃,这里头有东西了,不光是在下边了,往上影响到胃了;「若能食者,但硬耳」要是能吃呢,只是大便硬了,总而言之,这得用大承气汤。
       可是这个柴胡剂它不一样,柴胡剂呀,它由心下来,两胁心下这个地方,所以我们用药呀,这个人该用下剂,可是它这个病在胸胁心下的这个部位,你要用承气汤,一点用都没有,你要给他吃试试,肯定没用,这里主要是它有柴胡,它治胸胁,所以这个大柴胡汤证开始有个心下急,心下急就是心下这个部位较憋,不但憋,你要按它,还疼,这就是心下急的证候。
       那么大柴胡汤证,他就略了,因为在伤寒论讲的很多了,读书的人在这里会想到有大柴胡汤证,呕逆呀、胸胁满呀,这他是准有的,但是他这个是满在心下、两胁,不是底下,这个你要不是用大柴胡汤,用承气汤没用,用三物厚朴汤也没用,所以用药,你不按他这个书上你掌握不了。
       为什么只要咱们一认为是上焦的病,动则用大柴胡汤来加减,因为病它不在底下,所以对这些个病,你搁什么泻下药呀。大承气汤它是攻大便的,所以一再强调,下边有燥屎,到那么个份上了,才用大承气汤,用它去治,用它的火候,它不说心下如何如何的。当然如果要是从下边硬满到心下,而且大便要硬,那更了不得了,那非大承气汤不可(Stanley按:从心下至少腹硬满而痛,应该是大陷胸汤证)。
       那么它这个柴胡证开始来它就从上面,像胸胁满、心下急、郁郁微烦这些症候,它都在这里,所以他这里特别提出来了按之心下满痛,就是要你跟大承气汤做个鉴别。临床上一个病人要是心下按之满痛,可是按着肚子,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却又不怎么痛,那么这时候你要用承气汤就不行了,这得用大柴胡汤。
       这些都很好呀,这好在文章简,就是我讲起来你对照着看,心里头呀就有数,要不然都是腹满,为什么这个搁大柴胡汤,那个搁厚朴三物汤啊,这个分别究竟是在哪啊,就这两个方剂,你们好好的认识就行了,这都很重要。所以这个金匮要略的书,不好讲的很,要不你在这讲心下满痛用大柴胡汤,一点趣味也没有,他也白写这一条,事实上他是有作用的,大柴胡汤咱们在这个伤寒论讲过了,就不再详细讲了。
       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当须下之,宜大承气汤。
       上面还有一个,「腹满时减,复如故,此为寒」,与这节是对照的,那个就有虚寒,那个当然是不能下。这个如果腹满不减,就是有所减,也微不足道,胀的还是很明显的,当须下之,这没问题,因为它是实。要是虚寒呢,它是时减时胀,时满而且有所减,但是有时候回来还是那个样子,但是真正的实它不减,它里头有结实的东西,比如有宿食,吃的东西在胃里头,你不把实去掉,它怎么能够减呀,不会减的。
       虚胀里头没东西,它光是寒,这个寒气一下去,当时一下子就好了,可是寒又来了,它又胀了,它是那么一种情形,它是无形,这个虚寒是无形,没东西,这个实确实有东西,它燥结在那地方了,它不减,即使外面看着减了一点,那也微不足道,还是胀的相当难受,所以这个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这个是「宜」,不是「主之」,这个在临床上口气都含蓄啊,要你自己去看,该用大承气汤的就得用大承气汤,你不猛攻,它这个胀满消不了,里实去不了;有的时候就得用小承气汤,或是用三物厚朴汤就行了,所以他不搁个大承气汤主之。这就是说有用大承气汤的机会,就用大承气汤,可以用,但是在临床上你还要细辨了,这个大承气汤方在痉病中已经有了,就不细讲了。
       咱们今天就讲到这里,到这呀他把这个腹胀、腹满,不但在原则上讲了,在具体证治也讲了,下回就研究寒疝,寒疝这个病呀很重要,因为大家对它认识都不清楚。
       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大建中汤主之。
       「心胸中大寒痛」,它这个寒冲逆于心胸,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呕不能饮食」,它胃中有寒有饮,就不能吃东西;胃虚里头有寒,他不能吃的。「腹中寒」,主要这个寒在腹中,在胃肠里面了,它往上攻呀,所以心胸中感觉大寒痛。
       「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上下」应该连在前面,「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它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胃肠里头呀,是沉寒客冷,寒的厉害,它刺激这个胃肠,造成胃肠蠕动的很厉害,这个腹皮由于胃肠的蠕动,腹皮也动,所以他说「上冲皮起」;由于肠子蠕动的厉害了,这肠子本身也薄,有寒刺激肠粘膜,它就蠕动。
       「出见有头足上下」,它这个上下出没无常呀,一起一伏,就像有头足似的,这起个包,那起个包,上下乱动,就像有头足似的,这是一个比喻的话,它不是真有头足呀。「痛而不可触近」,腹中痛的更厉害,这个疼甚至于不可触及,那么「大建中汤主之」,这个说的是所谓的寒疝。
       这个大建中汤与小建中汤不一样,这个大建中汤呀,是大温,既用干姜,又用蜀椒,同时还大补,搁人参。小建中汤则是在桂枝汤的基础上,一方面解表嘛,同时呢因为它那个疼呀与芍药还有关系,所以加量芍药。另外呢搁饴糖,这个饴糖呀,甜它能止痛,性又温,所以它可以建中呀,主要的这个方剂是温补胃。要特别注意的是芍药是个苦寒药,这个治寒疝用芍药的机会很少啊,要用也不能用那么大量。
       那么这个方剂与小建中汤绝然不一样,因为大温大补,所以叫大建中汤。它用了大量干姜,这个干姜治呕;干姜、附子都是大温性药呀,干姜偏于治上。大建中汤它必有呕,那么小建中汤没有呕呀,「呕者不可与建中」是指小建中说的,临床上要注意这个它有呕,所以我们遇到这么一种病,那么它这个证候是虚寒,有呕,这个心腹觉着寒气痛,尤其这个腹中痛的厉害,至于这个上冲皮起,这个不一定,要有这样就更明显了,没有也可以用的;再来它有人参就有心下痞硬,所以是呕而心下痞硬,腹中痛剧烈,这个药就可以用。
       总而言之,要把热除外,这个热药不适于治热证呀,如果这个人有热,一般还是用不得这个药的。
       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宜大黄附子汤。
       这个方子也是常用的方子。「胁下偏痛」,胁下偏一侧痛,其实这个方剂不止治胁下偏痛,凡是偏侧痛,它都起作用。古人认为这种病是寒实,热能实寒也能实,前面伤寒论也有寒实结胸,这个寒实成聚,就是结聚了,它是偏于一侧,固定在一边,才有这个情形,所以古人呀,把这种病叫寒着于一侧,它要不是结实,它不会一边呆着的,古人这么看的。
       脉呢紧弦,紧弦这个脉呀,一方面主寒,一方面主实,如太阳病脉浮紧,它是实,那么这个脉沉紧、沉弦,沉为在里呀,就是里实而多寒,所以现这种脉象,总而言之就是寒实,就应该用温药下之。这个虚寒不能够下呀,但是寒实也得攻,得用温药来攻,所以他用大黄附子汤。
       这个方子咱们在临床上呀,常遇到这样的关节疼痛呀,偏于一侧,我们一般用桂枝加朮附,如果偏于一侧痛,你可以加大黄,但是大黄量不必用大,尤其这个骨质增生常有偏侧疼,好使的很,这个在临床上经常用,不只见于胁下。
       这大黄附子汤,就是大黄、附子、细辛三味药,附子、细辛都是热药,去寒的;那么大黄,它是一个下药,三者合用可以下寒,因为那两味药是温性药呀。所以我们如果遇到,看着是一种真正的寒实的状态,辨证怎么辨呢,古人通过实践呐,凡是偏一侧痛的,大概都是这种情况,后头也讲了,阳中有阴,沉就是阴,紧弦就是脉有余呀,就是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就是这些病呀,寒热错综发现,我们现在可以这么体会。
       但是古人呀就是得出这么一种规律,凡是偏侧痛,古人认为都是寒实,所以应该用温药下之。这在辨证很有用的,那么事实的真理应该怎么来体会它,那又另当别论,但是这个规律是丝毫不错的,这个大家要注意,我们在临床上用温下的法子,大概都是这种情况。这是胁下偏痛,所以他这个书好就好在这里,他的辨证的主要的证候说出来,我们就是温下法,什么病温下法呀,寒实,什么样叫寒实,你只用脑子想不行,有一定的证候,凡是有偏痛,而脉偏紧偏弦,那么这个就是属于寒实,可用温药下之,用大黄附子细辛汤,但是不要限制他这几味药。
       那么这个说是腹中痛,偏于一侧,胁下也就是腹啦;如果是关节一侧痛呢,你搁这个,就不是很相当的,它关节痛应想法治关节呀,这个方子药可以变化的,假设腿的一侧疼,你可以搁芍药甘草,芍药甘草治拘挛痛,那么脚挛急,又下肢一侧痛,就芍药甘草呢配合这个方子,大黄附子细辛加芍药甘草。
       总而言之,这个方剂呀,你在基础上认识清楚,在临床上你可以自己变化,这个变化对一般的方剂也得有认识,不然的话也弄不清楚。所以这个方剂呀,大家要注意,在临床上通过这个方剂的作用,我们常常有很多的用它的变化,治其它的一些偏侧痛。
       寒气厥逆,赤丸主之。
       这个太简略了,恐怕这里头有错简,但是我们要解释可以看这个方药,来推测它,就可以知道它是怎么个情形。
       他这里所说的寒气呀,就与前面附子粳米汤说的寒气是一样的,既有寒又有水气,肯定有腹中痛,就是有腹中疝痛,加上四肢厥逆,那可以用赤丸主之。就根据下面药物,你看下面药有茯苓、半夏,去水的;乌头、细辛是热药,去寒啦,所以不是又有水气,又有寒。那么腹中痛、腹中疝痛,那寒的厉害,所以他四肢厥逆,大概是这种情况,可以用这个药。
       但是要用这个药,大家现在要注意,这个药里有十八反的药,它有这个半夏、乌头,其实是没关系的,但是我们刚开始学呀,用这个方子要注意,这个方子开出来,肯定是被非议的,说你这半夏与乌头相反,你都不知道呀,这药房也不能给抓,甚至还有人说你旁的话。其实古人这么用了,那不会有毛病的,我们半夏与附子能同用,乌头与附子一样的,所以用川乌是没问题的,用草乌就另当别论。
       他这个方子我们要是用的话,大家还是要躲避一下,尤其是问你们,跟谁学的啊?你们那个先生,他连乌头反半夏也不知道吗?搞的让人笑话。所以这个方子在《医宗金鉴》里头说不足为法,它说这个条文也太简,这法子教人也不怎么好,它是这样来看这个方子的,其实是没关系的,肯定没关系,因为附子、半夏我们常用,用半夏、乌头也肯定行,没问题的。
       所以假设里头有水气,又有寒挺甚,而这种寒的疝痛、腹中痛,还有四肢厥冷,当然是可以用这个方子。它怎么叫做赤丸呢,它这与这个真朱为色的,真朱是红的,他说把它磨了,拿真朱拌几下子,它那色就红了,炼蜜丸如麻子大,先食,酒饮下三丸,日再,夜一服,不知,稍增之,以知为度。古人说这个知,就是指有效,假设不效,还可以继续吃,量可以增,我们要给人开方子,可要注意了。
       腹痛,脉弦而紧,弦则卫气不行,即恶寒,紧则不欲食,邪正相搏,即为寒疝。寒疝绕脐痛,若发则白津出,手足厥冷,其脉沉紧者,大乌头煎主之。
       腹痛,就是我们说的腹中痛啦。脉弦而紧,前头讲了,它又属寒,又属实,那么里寒甚,这营卫也不利于外呀,所以它说弦者卫气不行,恶寒。这个书呀,这个地方都有语病,紧与弦差不多,可它分开来说。
       他说里头寒甚,这营卫肯定不利于外,所以说人觉得恶寒;这恶寒的道理,就因为这个里头太寒了,造成营卫不利,所以脉应之弦而人恶寒,他的看法是这样的看。紧者不欲食,这个紧呐,古人说是有宿食,这脉紧就是实的意思,也有说紧是寒实,那么这个胃怎么能寒呢,胃主要因为是虚,胃气寒甚,所以它不能吃东西,那么根据底下的条文来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2-4 01:55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