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31集《中医诊断学》望小儿指纹;第三章:舌诊、结构、...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7:53: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05762/Ob/0/sid/XMTU2MTQ1OTQzNg==/v.swf[/flash]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
        上午我们讲完了第三节,望排泄物。
       第四节 望小儿指纹
       望诊的第四节,望小儿指纹。最后一节,望小儿指纹。
       什么叫望小儿指纹?就是观察小儿的食指掌侧,不是背面,(是)掌侧,前沿,那就是靠大拇指这一边,掌侧的前沿,靠大拇指这一边,他的浅表络脉。多半认为3岁以内的小儿,观察小儿的病情。这个我们老师都会,同学就不知道指纹在哪个地方,应该告诉他在小儿的食指的掌侧前沿,就像这个手太阴肺经,它是走在手臂的内侧前沿,这是在掌侧的前沿。这个望小儿指纹,最早是见于唐朝,唐朝王超有一本《水镜图诀》,上面就有这方面的资料,他又是根据《灵枢》的《经脉》篇里面诊鱼际络脉的方法发展而来的。我们上午讲的时候讲过诊鱼际的络脉,鱼际这个地方它有一些血管。宋朝的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里面,和清朝的陈复正在《幼幼集成》、(林之翰的)《四诊抉微》、汪宏的《望诊遵经》里面,都有比较详细的介绍。就是唐朝已经有了,它的萌芽是根据《灵枢》的《经脉》来的。为什么诊小儿指纹能够判断病情?因为这个小儿指纹过去认为是寸口脉的一个分支,寸口就是我们诊脉的这个部位,桡动脉这个地方,它认为是寸口脉的一个分支。实际上这个说法值得商榷,为什么?我们知道诊寸口脉是一个动脉、诊的动脉,而我们观察小儿指纹是观察的静脉。它(们)都属于桡侧这一边的动静脉是对的,但是不等于是寸口脉的分支,寸口脉分支分出来应该是动脉,那么它是一个静脉。这个地方按照经脉来划分属于手太阴肺经,由于它属于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二间、三间、合谷,是这样上来的,属于手太阴肺经所循行的部位,因此诊这个部位的脉象和诊寸口脉有相同的意义,它的原理基本相同。由于小儿诊脉不太方便,诊脉的时候不方便,而只有诊小儿指纹,这个地方皮肤比较薄嫩,容易观察,小儿容易啼哭,那我们说跟他握握手啊,看看你手干不干净啊,就拿着手,就可以看了,看一看他的指纹,比较容易观察,所以就慢慢形成了诊小儿指纹,通过诊小儿指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个望小儿指纹的方法。方法是小儿的家长抱着小儿,坐着面向光亮的地方,医生用左手的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的指端,握住小孩子的指端、食指的指端,再以右边这个手指沿着小儿的指纹,握着了小儿的指纹,用右边拇指的侧面轻轻地从远端向近端这么推挤下去,就是使这个血管比较清晰,或者黏上一点清水,把它、让它清晰地显露出来,从远端向近端推,而不是从近端向远端推。拇指的侧面,不是这样推,是这样推,推擦几下,用力适中,不能用力太大,然后进行观察。正常的小儿指纹。我们讲是在掌侧的前沿,实际上没有这么粗,没有这么粗,我们是把它画得粗了一点,没有这么粗,呈淡红色,还带暗一点,这样还不是淡红,稍微红(了一点),暗红,有一点带暗红色,因为它是个静脉。食指,正常的小儿在掌侧的前沿,隐隐现于掌指横纹的附近,掌和指的横纹,就是食指的第一节这个地方,和这个掌横纹,掌和指之间的横纹附近,颜色淡红略紫,带一点紫色,单支,只有一支、只有一条,但是有的可能也有分了几条细的,比较细的,略微有点斜,粗细适中,没有我们刚才画的那么粗,这是它的正常的指纹这个样子。可以出现一些生理变异,比如说越小的孩子可能显得长一些,慢慢长大以后就不太明显了。4岁、5岁有没有?4岁、5岁仍然有一点,不那么明显,甚至我们现在成人你仔细观察,也可以观察到有根血管,还可以观察得到,只是小孩子显得比较明显,肥胖的不太明显,消瘦的那个血管显得明显一些,天气热的时候显得粗一点、长一点,天气冷的时候显得细一点、小一点,由于寒则收引,血管收缩,所以它又显得细一点、短一点,天热的时候长一点、粗一点。病理性的指纹。刚才讲的正常的指纹是单支,在掌指关节的附近,呈红而兼有一点紫色,粗细适中,这个粗细适中要经常去观察,观察以后,观察好多小孩你就知道大体多粗,因为这个仔细量它在一个毫米之内,你是零点几个毫米要描述,很难得测量,所以它粗细适中。病理指纹主要是考察指纹的部位,指纹的形态、颜色和位、形,位、态、色、形这四个方面,具体辨别病情的时候,在诊断病情的时候,一个是:
       三关测轻重。三关,风、气、命三关,测病情的轻重、浅深。食指的三关这样分的:就是从掌横纹到第一节指的这个和第二节指之间这个横纹之间,这一段叫做风关;食指的第二节,也就是从这一个指横纹到这一个指横纹叫做气关;最后这一节叫做命关。风关、气关、命关。但是过去有一个说法,所谓风关是指的超过了这一节叫做风关,它把这个地方叫做风关;把这个地方、这个关节这个地方叫做气关;把关节这个地方叫做命关。如果它作为一个指纹来说,我们说这一段距离之内叫风关;在这一段距离,到了这段距离叫做气关,所以我们采用了这一种说法;超过了这一个距离,到了这前面的就叫做命关。原来是讲这个地方叫风关,这个地方就是关节这个地方,就这个横纹叫做气关,这个地方横纹叫做命关。我们现在是指的这一段距离叫做风关,这一段距离叫气关,这一段距离叫命关,风、气、命三关。那么三关,如果指纹仅仅见于风关,也就是见于食指桡侧的第一节的时候,我们讲的是这个地方吧,风关在这个地方,食指这个指纹是在这一节出现的时候,我们说这个病情是在风关,病情比较轻,风关就是没有超过这个地方,没有超过这个关节,是在这个关节之内,这一节,食指的第一节出现的时候,在第一节,那么说明邪浅,(病情)比较轻,可见于外感病的初期,外感病初期可见,实际上不仅仅是外感病初期,病情比较轻的时候一般都是这样,因为正常小儿他也可以见到,所以不一定是外感表证,那外感表证比较轻的时候,一般它只会到风关,不会到气关和命关。如果到了第二节,那就是到了气关了,他现在指纹已经到了这前面来一些了,这就到了气关了,超过了这个地方,到了这一节就是气关了,气关说明病邪深入一些了,如果是外感病的话,表证在风关,那么它到了气关,病情就重一些了,到了气分证,或者甚至营分证。如果到了第三节,就叫做命关,说明病邪重了,深入到脏腑了,病情比较重了,超过了这一个指节,已经到了前面,这是命关,病情更加严重一些了,这主要是第三关。甚至严重的有透关射甲,一直到了最末端,到了指甲的旁边,透关射甲是这种情况,叫做透关射甲。透关射甲病情就比较严重,这个血液回流、血液运行很差,血液运行障碍,不通畅,血液不能够流回去,说明静脉压增高,现在研究有的认为是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减少,指纹的形成可能是这些因素。三关是测轻重的,风关轻,气关较重,命关沉重、严重,最严重的是透关射甲。
       第二句话说浮沉分表里。三关测轻重,浮沉分表里。浮在外面比较显露,一看就看得很清楚,外感表证比较重。隐隐地藏在里面,要仔细地看才能看得到,藏在皮肤里面、不太清楚,那是内伤里证。这是相对而言,显露在外面的是表证,藏在里面深一些的是里证,这是浮沉分表里。
       第三个是红紫辨寒热。三关测轻重,红紫辨寒热,辨病的准确性高一些,浮沉分表里意义不是很大,不是那么很明显。那么红紫辨寒热那是怎么辨的呢?《四诊抉微》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叫做“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所以我们重点是掌握:热证是紫色;红是伤寒;青色是惊风,比那个紫色还要严重;白色,淡白是疳积,浅淡,淡白。实际上在这个《四诊抉微》里面还有两句,叫做“黄是脾中热,黑主慢脾端”,这两句话用得少,主要是用前面两句,“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那么偏红色按道理来说,红应该是主热证,对不对啊,红应该是热证,那么现在为什么红反而是指寒证呢?“紫热红伤寒”,为什么红是寒证呢?因为本身它是一个静脉血,颜色本身就偏紫,红而偏紫一点,那么现在比这个紫还浅一点,就像红色浅一点就变成淡红、淡白色了,因此紫热,紫色才是热。红色,现在比较红的时候是伤寒,并不是热证,这是辨寒热的时候要注意辨这个东西,红色的时候是寒证,并不是热证,“紫热红伤寒”。那么紫红色那就是热证了,变成紫红色了那就是属于热证。青色比紫色更暗一些了,带青色了可能是疼痛,可能是惊风,热到极点,也可能是寒到极点,腹痛可以出现这种情况。紫黑色,见到紫黑色,紫而变成黑色了,变成黑色了,已到了气关、已经到了命关了,过了气关到了命关了,那就病情比较重,颜色紫黑,病情比较重了,血络瘀闭、运行不畅了,血液运行不畅。淡白,颜色很浅淡,不太很明显,或者浮沉的话它也是属于沉,看上去颜色淡白,比那个红还要淡了,那多半是脾虚、气血不足、疳积这样的病,颜色浅淡、很淡,隐隐约约,看不太清楚。所以“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要求学生能够记住。
       还有淡滞定虚实。颜色淡,实际上刚才讲淡白已经就淡了,滞是讲的这个血液推一下,就这样推一下,推了以后显得这个指纹,推了以后不灵活,慢慢地血液还没有消退,就是不是一推就变白了,白了以后一松手它又马上就变紫红了,不是那样,推不太动。如果是浅淡纤细当然是虚证,刚才讲脾虚淡白已经讲过;浓滞增粗是实证,血液运行推不动,像这样推的时候它这个颜色不容易变白。应该说我们拿着这个地方,推一下它可以变白一点,变白了以后马上又会变成紫红色,那么它这个不明显,这个血液回流的时间慢。这就是四句话来判断指纹的病变、病情,从指纹辨病情,三关定轻重,这是风气命三关,是要学生记住的。什么叫透关射甲?这是要记住的。它提示的病情有轻、中、重、严重的区别,在提示病情的性质上,特别是“紫热红伤寒,青惊白是疳”,这是要求同学要掌握的。那两句“浮沉分表里,淡滞定虚实”,稍微次要一些。
       望小儿指纹我们就讲这样一些内容。整个望诊的内容我们就讲完了。
        第三章 舌诊
       我们下面讲第三章,舌诊。
       舌诊它本来属于望诊的内容,可以说它是望诊的第三节或者第四节,属于望诊的一个内容。因为它的内容多,中医积累的经验丰富,有独特的经验,所以我们把它单独作一章拿出来讨论。舌诊的发展史,《内经》里面有望舌的记载,但是讲得很少、不多,望舌诊发展到了后来才发展起来,《内经》、《伤寒论》里面都没有讲很多的舌诊,对望舌诊没有引起高度重视,而到了元朝有一本书,叫做《敖氏伤寒金镜录》,我们讲绪论的时候讲过,它把舌诊绘成了图,一共有三十六张图,舌诊图,是用图来表示舌诊,绘了三十六张图。特别重视舌诊的是到清朝温病学说兴起。近代研究舌诊的很多,舌诊的客观化、舌诊的现代化研究,有很多的研究,所以现在舌诊倒是非常重视。虽然非常重视,但是现在望舌诊还是大量的是靠医生用眼去望,因为比较简洁、简明,只要医生有经验的话,他能够很快地判断。如果要把舌象做成舌象图,进行计算机分析,那要费很多的事,或者是把他的舌苔的细胞刮下来,做舌苔脱落细胞的检查,那都费很多的劲。我们医生有经验的时候就直接用眼睛去望,所以同学应当培养望舌来诊断病情的方法。
       第一节 舌诊概说
       第一节,舌诊概说。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首先了解舌的形态结构。舌子整个的、大体的结构,不是详细的解剖,舌子要作为学解剖就可以学两个小时,我们大体的结构知道舌子它是个肌肉器官,舌子的表面覆了一层黏膜,覆盖着一层黏膜,这个黏膜我们中医把它称为乳头。这个舌它有什么作用呢?它能够辨别滋味,口、舌子的运动可以调节声音,拌和食物,协助吞咽。发音啊这些,巧言令色,会说话的舌子,说他是舌子,如果不能说话了,舌体强硬。舌的上面叫做舌背,舌的背部,也叫做舌面,舌的上面,就是我们张口把舌子伸出来看到的地方。这一个沟,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字界沟,就是轮廓乳头构成了一个沟,中间有一条皱褶,实际上没有明显的一条沟,看上去就是有一条正中线,前面的叫舌尖,两边叫做舌边。到底这个前面,舌尖,有人也就提出来,舌尖到底包括多大一个范围?我到台湾的时候,他们搞这个科研,他就请我给他绘一张图,他说这个舌边到底要包括多宽?这个舌子伸出来,是这么宽还是这么宽叫做舌边啊?舌边是包括了整个这一节叫舌边,舌根是哪个地方到那个地方叫舌根啊?那么给他绘一下就是大体的是这样一个距离,这个就是一个舌边、舌尖的区分,那么这一段这一个边上那就是舌边了,舌尖是在这一个范围之内,正中线到这个范围之内的,这是舌尖,叫做舌尖,那么这些地方就是舌中了,舌根在后面了。这是舌中、舌尖、舌边、舌根怎么区分,好像很容易区分,确实你要画一个图,有多少个厘米、多少个毫米,也还很难绝对地说。刚才这是讲到舌背面的结构,讲那个地方了。另外,舌子上面覆盖了黏膜,这个黏膜叫做舌的乳头,舌的乳头有四种乳头,哪四种乳头呢?一个是轮廓乳头,就是刚才讲“人”字界沟那个地方,比较大的轮廓乳头;第二种是菌状乳头,像蘑菇一样的,这个像蘑菇一样的;第三个是丝状乳头;还有一个叶状乳头,像树叶一样的叶状乳头。如果要说舌边的话,现在那就是这个黑色的外面,颜色深一点的外面就是舌边,这一个地方就是舌尖,这些都是舌中了,后面是舌根。四种乳头,轮廓乳头比较大;菌状乳头,这一个就叫菌状乳头,这个地方有一个菌状乳头,这个地方里面也有一个菌状乳头;丝状乳头就是带这种尖刺一样的,比较小的,这些就是丝状乳头;叶状乳头在这些地方,中间夹着树叶一样的,像树叶那种情况的就叫叶状乳头。有四种乳头,这四种乳头,丝状乳头最多,这种小的像刺一样的突起来的这个丝状乳头比较多,多半分布在舌尖、舌体和舌的边缘,到处都分布着有,实际上丝状乳头到处都分布着有,细长、圆形,大约2到3个毫米。我们做舌诊检查,做研究的时候刮下来的就是丝状乳头,看它的角化程度怎么样,刮下来,用一个压舌板把这个舌子上面轻轻地刮一下,刮下来的舌苔就是丝状乳头,它是构成舌苔的主要成分,舌苔主要是由这个丝状乳头构成的,当然不仅仅是丝状乳头,还有其他的东西,就是丝状乳头夹上了一些食物的残渣,有些唾液在这里面,搅在一起就形成一种舌苔,就是像草坪里面、草地里面还长了一些其他的东西,还有些垃圾丢在里面,那就形成了中医讲舌面的舌苔,主要是丝状乳头,就是舌子上面的那种像草一样的、像丝一样的这种乳头形成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对望舌来说比较重要的是菌状乳头。菌状乳头多半分布在舌尖多一些,舌子的尖端丰富一些,舌的中间也有,它是这样像小血管,不可能舌中间就没有血管,只是舌尖部比较丰富、明显,它又没有舌苔覆盖,所以舌尖部分布明显,呈蘑菇一样的,血液很丰富,我们讲的望舌质的变化,什么芒刺啊、色红啊,很大程度是这种菌状乳头增生充血所形成的。另外两种乳头,一个是轮廓乳头,一个是叶状乳头,和树叶一样的乳头,对我们望舌诊来说意义不是很大,它和味觉有一定的关系,里面有味觉的末梢感受器。刚才看到的都是舌的背面,我们看上去是舌的表面。再把舌子翘起来,看舌的底部。舌的底部中间有一个舌系带,有一条带子,就像我们撑伞一样的那个骨架,撑上来的有一条带子,连着的舌系带,这个两边有一个散皮,就是皱褶,那个粘膜打褶的地方,打褶,两边有这种情况,而这里面有血管,有血管在里面,舌体的舌深静脉,这是静脉,这个舌系带一直连着到口腔的底部的这个地方,两边有舌下肉阜,这个舌下肉阜的地方就是唾液腺的开口的地方,唾液腺开口的地方,左边的称为金津,右边的称为玉液,就说明津液是从这个地方冒出来的,唾液腺的舌的颌下腺管和舌下腺大管的开口的地方,这个地方叫舌下肉阜,有唾液腺的开口,左边叫做金津,右边叫做玉液,舌系带的终点两侧的小圆形突起叫做舌下肉阜,有腺管开口,左边为金津,右边为玉液,是胃液、肾精上朝的一个口道。这是舌体的解剖结构大体要知道这一些。
       第二个,诊舌的原理。为什么看舌子能够诊出病来呢?一句话,叫做舌为心之苗。这必须要记住,为什么能够诊舌,就是中医认为心的活动它从舌子上反映出来,神昏的时候、失神的时候,舌子当然不知道动了,不会讲话了,舌强不语,而心里面要讲什么话,舌子就要能够很灵活地进行运动,所以舌体的运动是由心神支配的,而舌子是一个肌肉器官,里面有很多的血液,刚才讲的菌状乳头,里面有很多的血液供应,这个血液是由心所主的,因此舌子本身可以反映心脏和心神的情况,心脏血液循环的情况可以在舌子上反映出来,心神正不正常可以通过舌子的运动、讲话来反映,因此叫舌为心之苗。第二句话,舌为脾之外候,脾胃,脾的功能怎么样?从舌子上可以反映出来,为什么呢?因为舌子上面分布着有很多的味蕾,味觉由舌子来主管,吃饭有没有味,是酸的、苦的、咸的、辣的,舌子可以尝一尝,脾胃功能不好的时候,舌子它尝起来、吃东西,什么东西都没有味,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子是味觉(器官),因此脾胃功能的好坏,可以通过舌子的味觉、食欲来反映出来,当然食欲不完全是根据味的,尝到有味它就吃到有味一些,尝起来没有味,酸甜苦辣分不出来,那脾胃功能就不好,两个是有一定的关系,所以(舌)为脾之外候,它一个方面反映脾胃功能好不好,能不能够吃,有不有食欲,和舌子的功能是有关系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胃气上蒸,为什么舌子上面会长一层苔?中医认为这是一种胃气蒸发的谷气上朝。地下为什么会生草呢?这个草坪里面为什么生草呢?如果这个地下没有营养、这个土地没有营养,干枯,草肯定生不了。胃气在里面腐熟、蒸化,胃气通过食管一直熏到口里面,所以里面的消化功能怎么样,就像一个烟囱冒到外面来,从这个舌子上就可以看到里面的情况,看到胃气旺不旺盛,如果胃气没有了,它根本就没有功能,不在那里活动,不在那里腐熟水谷,当然就没有气的这种蒸化上来,它舌子上不生苔、生得少,所以舌为脾之外候。同时舌子是个肌肉器官,肌器官,它要靠气血的充养,而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它也反映了脾胃的功能,既反映了心血的功能、心神的功能,又反映脾胃的功能,所以舌为心之苗,舌为脾之外候。第三个,脏腑病变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在舌子上面。舌子上面有很多经络分布,这一个我看就不要学生去死记了,什么挟舌本、络舌本、连舌下这些说法,足厥阴肝经就络舌本,足少阴肾经就挟舌本,足太阳膀胱经就结于舌本,到底是结还是挟?还是哪一条经?我看我们不要分那么详细,知道有很多经络都和舌子有关系就行了,为什么呢?你看哪一个经络出了问题这是因为挟舌本出了问题,哪一个经络出了问题这是络舌本出了问题,通过这个络舌本、挟舌本什么的,就知道是肾的病、还是肝的病、还是膀胱经的病,临床上并没有这么使用,没有这样使用,但是我们知道舌子它里面有很多的经络分布,舌子的下面,舌底部,刚才讲到舌下肉阜这个地方又有唾液腺的开口处,金津、玉液,因此,脏腑有病的时候,可以通过它的经络从舌子上得到反映,可以影响到舌子。那么我们人体的津液足不足,有没有津液亏虚,也可以通过舌子上的润泽来考察津液的运行情况。并且古人有舌诊分候,舌诊的分候就认为舌子上面有很多经络分布,(根据)见微知著的原理,把我们人体的舌子分属了若干个器官,舌中候哪一个脏,舌尖候哪一个脏,分属若干个脏器,舌根候肾,舌中候脾胃,舌尖候心肺,舌边候肝胆,这个要求学生要记住,我们学生应该都可以记得住的,这个都答不出来,那就没有学到,舌诊没有学到,要把它分出来。但这个分候,除了这个分候以外,也还有另外一种分候的方法,就是《伤寒指掌》里面说,舌尖是候上脘,舌中是候中脘,舌根候下脘。中脘、上脘,把胃,因为舌子主要是脾胃的反映,把胃这个地方分成三部分,舌尖候上脘,就是在贲门这个地方,靠近贲门这个地方(是)上脘,整个胃体那一部分叫做中脘,舌根那靠近幽门那个地方(是)下脘,也有这样一种分的方法。舌质和舌苔主病的变化也有所不同。舌体,就是舌的这个肉体,舌质,主要反映五脏的病变,重点在血会;舌苔和六腑的病变,重点偏重于气分,就是说气和血相比来说,舌苔的病比较轻一点,舌质的病变比较重一点。
       总的说舌子,我们看通过这些方面是不是可以看出,观察我们人体的气血津液的情况,一个方面,舌子它是一个肌肉器官,里面有很多血液,血液是靠心脏的运行,因此和心的功能,心血有密切关系。第二个,舌子还发音,它的活动受心神的支配,因此从舌子上,舌子是不是灵敏,灵活运动,和心神有关系。舌的状况和脾胃的功能密切相关,脾胃虚弱了以后,或者是伤食了以后,他就不想吃饭,舌子没有味觉。胃气亏虚以后,胃气、气阴不足,它可以舌苔生长减缓,不太生长。胃里面如果有宿食、有实邪停留在里面,那么熏蒸上来,舌苔很厚,可以反映出来嘛。消化系统可以反映出来,心血管系统可以反映出来,神经系统,心神可以反映出来。再一个,这舌下面有金津、玉液,有唾液腺的开口的地方,所以舌体的干燥不干燥,可以反映我们人体的津液的盈亏盛衰。同时认为舌体是和五脏六腑很多经络都有关系,因此它可以反映,通过经络反映很多脏腑的病(变),根据这样一些,这就是我们讲诊舌为什么能诊病的基本原理是这样一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01:5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