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暴风雪 于 2014-10-21 11:39 编辑
鉴于上述历史人文背景和当时的医疗现状,作者提出:“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虽然这话的细节有待商榷,但是大概其意思已经无可置疑,那就是:在果断否决了毒药和砭石这两种治疗方法以后,作者明确选定了使用针刺的方法治疗疾病。于是我们也就可以随之确定:“微针”就是《黄帝内经》的灵魂、针刺治病就是《黄帝内经》的中心任务、《黄帝内经》实际上是一部关于针刺治病的专著。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1,《灵枢》作者并没有提及灸法,这就是说,他不认为灸法可以与针法并列;2,和传统巫医巫术相比,针刺治病肯定是一门新兴医学。 实际上,只要粗粗浏览,应该不难看出,《灵枢》讲述的就是针刺治病的实践活动,《素问》讲述的就是针刺治病的理论总结,因此,《黄帝内经》所建立的医学体系其实就是针刺医学,它不是张仲景式的方脉医学,也不是李时珍式的草药医学,更不是民间盛行的偏方、祝由医学。故而《灵枢》作者以及其他《黄帝内经》作者的正式职业,其实就是西汉时期专门从事针刺治病的医生,本文将一律称他们为“针医”。 说到针刺治病,还有必要回顾一下针具的发明和发展历程,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钢质毫针的诞生。因为,毫针是“微针”的代表,“微针”是《黄帝内经》的灵魂,要想探讨《黄帝内经》的创作过程,却不了解毫针的诞生过程,肯定是一个极大的缺憾。 毫针是我们现在最熟悉也最常用的一种针具,但是很少有人认真想过,毫针是怎么诞生的。 泛泛笼统的说,毫针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它是从新石器时代的砭石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我们知道最原始的针具就是砭石,故又称砭针,其所对应的年代属于新石器时期。由于砭针其实就是一些带尖带刃的石头,硬度韧度都不够,故作为针具显得又粗又笨,所以通常只能勉强用来刺切肌肤表面的脓疡或者粗大的浅静脉放血,而绝对不能刺入软组织的深处。但是既然放血疗法的历史如此悠久,应该属于原始巫术的一种,而且古希腊、古印度都有“放血治百病”的说法,所以完全可以认定,《内经》中的针刺放血技术不能算做华夏针医的首创发明,针医只是对巫医的放血疗法作了某些改进。 进入青铜时代(商周)以后,人们当然会用青铜来制作针具,但是青铜的硬度和锐利度仍然不够(有人说青铜宝剑能够削铁如泥,那是无知的表现),所以青铜针虽然比砭针稍微纤细一些,但是仍然显得又粗又笨。只不过,无论如何,在刺切脓疡和放血方面,总比砭石要好用的多,而且,青铜针刺入软组织的深度总要比砭针深一些。 然而人类用金的历史其实比青铜还要悠久,大自然本来有天然纯金,无须冶炼,故纯金的发现和使用也对应于新石器时代。只是纯金太软,不能用来砍、切、削、刺,所以只能用来做装饰品,因为金饰品确实很漂亮。当然,用纯金做装饰只是部落首领或者天子诸侯的事情,普通人甭想。 青铜其实是合金。当人们知道合金比单体金属能够增加硬度以后,当然会尝试制作金银合金或者金铜合金等等金合金,于是就有了所谓的“金针”。金针不但色泽漂亮,而且硬度和锐利度都比青铜针有所加强,所以金针比青铜针更加纤细,可以刺入软组织更深一些,其形状与毫针已经有七八分相像。 但是金针毕竟不是毫针,因为其硬度和锐利度仍然不够。金针必须靠粗度来保证其坚硬度,所以金针比毫针要粗得多。大家可以网上搜索西汉刘胜墓金针照片,进行比较,那是正宗出土文物。 毫无疑问,象刘胜用的那种金针,如果刺入软组织很深,一般人肯定会象受刑一样疼得受不了,而且肯定会对软组织造成严重的物理损伤。所以,金针的主要作用还是用来放血,而不是作为毫针使用。也就是说,金针所造成的肉体创伤和痛苦使得它不可能作为毫针来应用。所以说,尽管外形已经近似,金针仍然算不上毫针。 另外,我们还要知道,金这种金属是王公贵族特权阶层的专用品,普通民众不可能拥有金针,当然更不用说金针治疗技术,同时我们已经知道,《灵枢》作者就是普通民众,因此,《黄帝内经》与金针无关。我们看马王堆也好,刘胜墓也好,虽然那里都有金针出土,而且还有大量简帛书籍,但是并没有《黄帝内经》的内容。 因此,古代针医必须耐心等待,等到铁的出现,然后是熟铁以及钢材的出现,只有等他们能够制作出足够纤细而且能够保证足够硬度和韧度的钢质毫针,才可能为广大的人群扎针而且能够为人群所接受,于是才可能在积累了丰富的扎针治病的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一系列针刺医学的理论。 这就是毫针诞生以及普及应用的基本条件,其实也是《黄帝内经》诞生的基本物质条件。毫无疑问,到了西汉,这个条件就具备了。 后世很多人都把艾灸疗法也当成针医固有的治疗手段,往往并称“针灸”,其实是一大误会。 实际上,灸法的历史比放血疗法更为古远。因为,自打人类发明用火(与之对应的是旧石器时代),就可能在烤火时产生某种舒服的感觉,而那正是灸法的起源。《灵枢·官能篇》:“经络坚紧,火所治之”,即是把抽筋(肌肉痉挛)的部位靠近火源,或者把火源靠近抽筋部位,就可以治疗抽筋的意思。于是不难想象,灸法(烤火)也是很早就被上古之人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另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也能够证明,在《黄帝内经》之前,只有灸法,还没有针法,所以灸法就被《灵枢》作者视为巫医的治疗手段,不但不能与针并列,而且还划归到毒药、砭石之列,作为排斥的对象。 因此,实事求是地说,放血疗法和艾灸疗法都不能算是针医的独创,作为一门新兴医学,其真正的创造性发明其实只有一种,那就是毫针治疗法。 所谓毫针治疗法,就是用通体纤细圆滑的钢质毫针,刺入某个腧穴,并达至软组织深处,辅以提插捻转,以获取针感(使针下局部产生或酸或麻或胀的感觉)的一种治疗方法。在《灵枢》作者看来,这种治法就具有“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的效能,此所以能够治疗疾病。很显然,毫针疗法得以出现的前提条件,必须是铁器冶铸锻造技术相当成熟,起码能够生产熟铁和钢材,而与之对应的年代必须要等到西汉。因此,按照理论不能脱离实践的认识规律,针医理论只能诞生于西汉,而针医这门新兴医学亦只能把毫针治疗作为学术重点。实际上,我们都知道,现在的针灸科医生,都以毫针治疗为主业,那就是《黄帝内经》的灵魂一直在传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