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0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68集《中医诊断学》六腑病主要证候表现(二) 第七节...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8:2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05762/Ob/0/sid/XMTU2MTUzMjc2NA==/v.swf[/flash]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
        第九个证型,虫积肠道(证)。我们常见到的是蛔虫,但是实际上除了蛔虫以外,还有其他的虫,钩虫、蛲虫等等这些虫。但是我们这里重点,一般过去能见到的多半都是蛔虫。虫积肠道,它的症状,它更重要的恐怕是一个病,作为病,内科讲得更详细。除了是蛔虫病,我们辨证来说,叫做虫积肠道。出现腹痛,呕吐蛔虫,或者大便里面有虫,或者腹部摸到有条索状的包块。由于虫在里面耗伤、吸取营养,所以可能出现面黄、体瘦等等这些表现。至于有的说面部有白斑,嘴唇里面有粟粒一样的斑点,白睛上面有蓝色的斑块等等,有这个报道,但是好像没有看到有验证,是不是确认?现在还没有人确认,但是有这个报道。
       第十个肠热腑实证。就是热盛,全身的热症,导致了以大便秘结、腹胀腹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里热炽盛,就不一定是肠子的热,这个热也可能是肺的热,也可能是肝的热,也可能是其他的胃的热等等,是一个里实热证。在里实热证的基础上,由于热得很厉害,消耗了水分,大便排不出来,燥屎内结的一种又实又热的表现。这种病(有)大肠热结证、大肠实热证、阳明腑证、阳明腑实证等等这样的一些叫法。它的表现:有发热,说它是阳明腑实、是肠道的腑实、肠热腑实,是讲一定有腹胀满硬痛,便秘。一个是大便解不出来,干燥。一个是腹部,由于(大便)解不出来,燥屎都在里面,胀满硬痛。过去《伤寒论》里面讲是五大症状—痞、满、燥、实、坚。大便干燥,腹部胀满,疼痛,并且它是由热所引起的,因此有发热、口渴等等的表现,舌红,一定是苔黄焦燥、很干燥,这些表现,脉搏应该说是沉实有力、沉数有力,但是《伤寒论》里面也有说它是迟而有力的,这种症状、临床常见。要诊断为这个证型,要注意它一定要有几个因素:一个是有发热,有热的症状,大便秘的原因很多,不一定是肠热腑实、不一定是大肠的实热,一定强调有热—舌红、苔黄焦、口渴、发热这些症状;第二个一定有大便不通、秘结了;并且堵在里面出现了腹胀满、硬痛这样的表现。有这三类症状、三方面的症状在一起,我们就称为这个证—腑实。实际上就是讲肠子实住了、不通了,这样的表现。不通的症状还有很多,气滞也可以不通,阴虚也可以不通,阳气亏虚有寒也可以大便不通,它一定是热、实引起来的。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叫做“热结旁流”,就是大便很干燥、解不出来,肠子里面没有津液了,不能濡润,堵在那个地方,堵得很厉害,但是要解大便,不是很痛吗,非要解,要解,大便是没有排出来,结果旁边流了一点很臭的稀水,流出来了很臭的稀水,从旁边流出来。热结旁流,就是大便很干燥,那么大一砣解不出来,要解最后就解了一点点水,应该说是没有什么水,但是放肆用(力)的时候,可能就有点黏液什么东西从旁边解出来,叫热结旁流,解出来的非常臭。发热,便秘,腹满硬痛为辨证根据。它的治疗就是要用三承气汤,特别是用大承气汤。典型的肠道实热证、大肠实热证一定要用大承气汤进行治疗。
       第十一个肠燥津亏证。也是大肠干燥了,津液亏虚了,所以这个肠应该是讲大肠。便秘的都是讲大肠,不讲小肠,腹泻可能是在小肠。所以这个是大肠,大肠的津亏证,津液亏少,传导失职,也同样有大便不通的表现。这种大便不通是便燥如羊屎,羊(屎)像豆子那么大、一个黑豆那么大。数日一行,几天不解大便。当然不解大便、可能几天不解大便,肚子里面总有些胀、痛,甚至在小腹部、左边的小腹部可以摸得到这种干燥了的大便的包块,口干、口臭等等这些症状,这是肠道的津液亏虚了,舌红少津、苔黄燥、脉细涩这些表现有的。它和前面那个肠热腑实证不相同的地方,那个一定有发热,实热的症状很明显;这个没有典型的实热症状。那个肚子痛得很厉害,腹胀硬满痛,很厉害;这一个几天不解大便,按道理说也应该难受,但他几天不解大便,不是那么很痛苦,有的人经常一个礼拜解一次大便,如果说一个实热证,高烧发热的病人一个礼拜不解大便,那肚子痛得可厉害了,胀得很厉害,它这个还不是那么很明显,因为它是虚、是津液不足,润滑、濡润的作用减退所导致的。要比较,有几种情况,血虚可以出现肠燥,血虚也可以大便秘结、大便干燥,血虚我曾经讲过,比如过去女同志生小孩以后,产后大便难,因为出血出多了,产后大便难,她一定有白的表现,血虚的白的特征;阴虚肠燥证,就一定有热的表现,我们这一种实际上应该说它属于阴虚肠燥的这个范围,所以它有些虚热的表现,有舌红少津、口干,有一些内热的表现,但是不如肠热腑实证的热那么突出,它内部有一点热、一点虚热、阴虚的内热,而不是像那一个的热象特别突出、明显。要区别一下,这种病它出现的时间比较长、比较缓慢,不像那个发高烧、发热,一个热性病五天、七天,就是这几天起的病,起病到现在没有解过大便,只有几天;这一种经常的解大便不出来,时间比较久,比较长,大便困难,但是不一定痛、胀得很厉害,有津液亏虚的表现,它的表现是这样的问题。
       第十二个肠道湿热证。很常见的,过去是大肠湿热证,有的书、教材曾经讲是大肠湿热证,实际上这种湿热不仅仅是大肠湿热,小肠也可以有湿热,脾也可以有湿热。湿热阻滞在肠子里面,可以出现这样的表现。腹痛腹胀,在肠子里面肯定有腹痛腹胀,我们曾经讲过,腹痛、腹胀、腹泻,那是在肠子的一种表现,在大肠还可以出现便秘,大肠、小肠都可以出现腹痛、腹胀、腹泻这三个症状。这个病人有腹痛腹胀,除了腹痛腹胀以外,它的表现有所不同,肚子泻,也就是说腹泻,大便的改变,都属于腹泻,大便次数增加、质稀的这一个范围,都是泄泻这个大范围。但是泄泻的具体表现有所不同,一种是脓血便、里急后重,下痢脓血、里急后重,这一个病位肯定在大肠,痢疾、细菌性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的病位是在大肠,不是小肠。如果是泄泻如水,和水一样的,特别是到了暑天,小孩子,我到下面看到,农村里面一到了暑天,泻,一天泻一二十次、泻得很厉害,泻出来跟水一样的、和蛋汤一样的,这形容得不太好,但是它确实就像那蛋汤一样的,这种表现,病位在哪地方?就不在大肠,是在小肠,水分很多,小肠没有分清别浊,没有把水分吸收掉,那不是大肠。泄泻严格说它是在小肠,痢疾,里急后重、脓血(便)是在大肠,所以我们现在讲是肠道湿热。这两种病的原因都是湿和热,而不要单纯的讲在大肠,泄泻严格说就不是大肠。还有一种泻而不爽,粪便如黄糜秽臭的。什么黄糜?那个小米粥,黄色的,糜—糜烂,煮的那种小米粥,那种黄黄色,很秽臭的、解大便解不太通畅的,也是在小肠。由于它在小肠,有时候就讲是脾经湿热,或者湿热蕴脾,我们讲脾的时候讲过一个湿热蕴脾,湿热蕴脾的大便可能就是这种表现。绝不要把那个泄泻如水,倾泻而出,一天解一二十次,你说是脾经湿热,是不对的,那只能叫做小肠湿热,或者笼统称为肠道湿热。泻下如黄糜,腹泻不爽,黏滞不爽,湿热蕴结,这种病不是突然,可能要好多天,泻可能要泻半个月、一个月,这种情况有把它归属于脾的,归属于脾就叫做脾经湿热、湿热蕴脾。我们现在说它是湿热,因此应该有湿热的表现。湿热什么表现呢?身热、口渴、肛门灼热、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等这样的湿热表现。要注意一下,就是这种病人—湿热泄泻的病人和湿热痢疾的病人,临床表现都是肠道湿热,它的病位严格的说应该有所不同,什么不同?一个在小肠,一个在大肠。泄泻的表现也有所不同,什么不同?那一个在小肠的是清稀、比较稀一些,水分多,而在大肠的是主要损伤了肠子的肠络,有里急后重、下痢脓血的表现。这是不相同的表现。还有一个问题要请大家注意的,这个地方没有讲,就是什么问题?湿热这种病人是有湿有热,我们讲肠道湿热,肠道湿热的病人他的湿有的时候可能不明显,特别是湿热泄泻的病人,他的湿可能不太明显,为什么可能不明显?因为大量的水分都排泄掉了,大便很稀,一天拉几十次,拉了几十次以后,口干得很厉害,眼睛凹进去了,皮肤的弹性消失了,你说那皮下面还有好多的湿吗?这个时候他还感到什么闷、重、腻、缓(吗)?感觉不到,所以这种病人可能就感觉不到有很多的湿,你找症状可能找不出来,他舌子又不胖大、又不润滑,他少津了、津液伤耗了,皮肤弹性差,他自己可能也没有什么重、闷、腻的感觉,所以湿的症状可能不突出。为什么?它的原因应该是有湿热的,多半是在暑天,这种病人,暑热盛行的时候,暑必挟湿,有湿邪,但是因为他腹泻得很厉害,水分排掉了很多,所以湿的症状可能就不明显了。痢疾的病人,请大家注意,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湿热。它除了湿热以外,往往就有气滞血瘀。有气滞血瘀,什么表现?里急后重严格说是气滞的症状很明显,肚子痛得很厉害,要解又解不出来,一解肛门边又紧缩,这是不是个气滞?下痢脓血,脓血是什么东西?是气血拥挤在一起,血络、脉络、肠络受到了损伤,流在肠子里面的血液已经坏掉了,才出脓才出血,因此肯定有血瘀。所以古人治疗痢疾的时候,“行气则后重自止,活血则脓血自除。”要行气,行气什么意思?为什么要行气?里急后重,所以行气则后重自止,化瘀活血则脓血自除,说明痢疾的病人一定有气滞血瘀,往往兼有这个病理改变在里面,因此也可能就是肠道湿热气滞血瘀证,还有其他的一些气滞血瘀症状明显的时候,那就肠道湿热气滞血瘀证。肠道的这个泄泻的湿热,严格地说,说这个病人有湿热,拿一点湿的症状看一看,哪几个症状属于湿?可能就讲不出来,恐怕讲不太清楚,确实没有讲出哪几个是湿的表现,我们讲湿—重、浊、闷、腻、缓,可能一个症状都不明显。为什么?水泻掉了,要附带讲一下这个问题,我们这里没讲。肠道湿热和湿热蕴脾,它的表现有很多是相同的,甚至有的就把肠道湿热称为湿热蕴脾。湿热蕴脾一般来说有身热不扬、汗出不解、肢体困重,或者黄疸等等那些症状。而肠道湿热重点就是表现为泄泻和痢疾这方面,区别一下。实际上我们刚才讲到那个泄泻,有的病人泻下如黄糜、秽浊、臭味的那种情况,你说是肠道湿热也可以,说湿热蕴脾也没有错误。
       第十三个膀胱湿热证。这个很容易见、很常见,一般的尿路感染,很常见的。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小便的赤灼涩痛。膀胱的症状,小便的次数增加,新起的,不是长期的,长期的又不一样了,它可能又有虚了,新起的尿频、尿急、尿痛、尿短赤,甚至里面有砂石、脓血等等这样的表现。全身可能有湿热的表现,有点发烧,甚至有的病人烧得很厉害,出现高烧都可能的,舌红、苔黄、口渴、脉滑数,这些表现。因此膀胱湿热证很容易见、很容易诊断,以小便的赤灼涩痛为突出表现,全身有湿热的表现,就是膀胱湿热证。心火下移证也可以出现小便的赤灼涩痛,我们讲过这个问题。那么这个病人到底是心火下移还是膀胱湿热?共有的表现都可能出现小便频、急、涩、痛,尿量少,甚至尿很黄带红色,都可能出现,在这个改变上,是相同的。那我们说是心火下移还是膀胱湿热?怎么去辨别呢?就是心火下移它有心火盛的表现,心烦、口舌生疮、口渴等等这些症状,下移,开始有心火,有了心火,然后出现这种表现,就是说有了热证的表现,然后出现了小便(的改变),这是心火下移。那么膀胱湿热证就是全身热的症状不明显,心火的症状—舌尖红赤、口燥口干不明显,没有心烦之类的表现,而纯粹就是小便的改变,也就是说膀胱湿热,原发病就是膀胱,没有另外一个原发病,没有什么其他脏腑的火。而心火下移它的原发是心火,下移是后起证、后面才出现的证候。这样的区别,当然有时候要严格的区分,也有点难区别,为什么难区别?尿路感染的时候,它也可能就是开始感到烦热、心烦口渴,隔了几个小时、一天以后,小便的症状才明显了,那是不是心火下移?说心火下移也没有什么问题,也没错。心火下移也要导热下行,从什么地方下行?从小便下行,导赤散。膀胱湿热有湿热怎么去掉?也是导热下行,用八正散,也是把热邪从小便排出去,没有什么根本的矛盾。就是说我们临床辨证到底是叫心火下移证还是叫做膀胱湿热证,就看有没有心火的原发病灶,这样的区别。
       第十四个胆郁痰扰证。这是个比较麻烦的证,不太好讲的证。它的症状不太好讲,(讲)不清。胆郁痰扰,实际上是肝气郁结,我们现在叫做胆了。应该有气滞的症状,痰扰还应该有痰的症状。扰在什么地方?是扰在胆呢,它又不是胆囊痛、不是胆的地方痛。出现什么问题?它是出现了胆怯易惊、心烦失眠那样的表现,所以这个症状就不太好讲、不好解释了。临床上确实有这样的情况,胆怯易惊,惊悸不宁,失眠多梦,烦躁不安,善太息,有这么一些情志类的症状,为突出表现。人经常有点害怕,睡觉也睡不安宁,经常惊醒,而心里面平常有点心烦、烦躁,善太息,严格说就是我们讲的忧思证、悲恐证,情志证候里面的那一个证型。这种证型我们把它辨证的时候,属于胆郁痰扰。但可能有什么问题呢?这种病人可能有胸胁胀闷。肝气郁结本身就可能出现胸胁胀闷吧,胁部有点胀、闷,甚至呕吐、恶心、吐痰涎,这是可能的,很多病人他就没有什么呕吐、吐痰涎、恶心这个症状。少阳病它也可以出现心烦、喜呕,他不也心烦、也喜呕、头晕目眩,这又像少阳病的表现,口苦、咽干、目眩。少阳病什么表现?一症寒热往来;二症胸胁苦满,你看它这有胸胁苦满;三症默默不欲饮食,这没讲饮食;四症心烦,有烦吧;五症喜呕,有恶心呕吐;还有口苦、咽干、目眩,又和少阳病有些相似。反正临床上出现了这样一类表现的时候,我们就把它称为胆郁痰扰证。这个痰是寒痰(还是)热痰?也没有讲。痰扰有什么明显的表现?痰,应该有苔腻、脉滑,或者呕吐痰涎,这里面虽然讲到了呕吐痰涎,实际上这种病人真正呕吐痰涎的我是没有看到几个,也没有看到他咳嗽吐痰。痰的症状不明显,但是大家习惯把这样一种证称为胆郁痰扰证。实际上我看就是那种神经官能不太正常、情志不太正常的一种表现,这样表现的证候,多半是由情志不遂引起的,中医认为情志不遂就可以化火,气火就可以炼津为痰,所以它有痰、有气,痰气互结,认为是这么一些道理。它的病位,严格说,他应该有痰,叫做胆郁痰扰。有胆的症状,有神的症状,还有什么恶心呕吐等等,还应该有胃的症状,所以讲不太清、不太好讲。因为临床上有这种情况,大家掌握一下,知道,出现了这种情况我们习惯上称为胆郁痰扰证,用温胆汤来进行治疗的,这么一种情况。这就是腑病辨证,一十四个证型,就讲完了。每一个腑病的证型,都比较简单、比较单纯,或者全身症状不是那么突出。症状就集中在胃、肠子、胆这些地方,比较容易掌握。
       第七节 脏腑兼病的辨证
       下面讲第七节兼病,脏腑兼病的辨证。就是说不是单纯的,原来前面讲的都是单纯的,当然六腑的病里面讲了肠胃,讲了几个肠胃合在一起的证,其余都是讲的单的。实际上临床上的病很多是多脏连在一起的,多个脏腑同病,特别是病的时间久一点以后,往往就不是一个脏腑的问题,影响到几个脏器。有些病它一来就影响了全身,比如实热证,真正的实热证,有的病位它就不单纯只在肺、只在心、只在肝,可能好多脏腑都受到了影响;阴虚证,肝的阴虚了,那肾的阴还蛮多?未必,肾的阴、肝的阴虚了,心阴、肺阴未必还很充足!我们讲都是有全身性的影响,因此很多病变是兼着存在的。凡是两个或者两个以上脏腑同时出现了病证,我们就叫做脏腑兼病。为什么会出现兼病?我刚才已经讲了,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阴虚、气虚、阳虚、痰饮、瘀血等等,很可能都是一种全身性的,多个脏腑都受到了影响的,绝不可能说只有心的气就虚得厉害,肺的气还是蛮充足,肾的气很旺盛,脾也非常好,往往不是这样,一个脏腑虚的时候可能很多脏腑都虚了,只有虚的程度可能哪一个脏最明显,它的症状在哪一脏反映得最明显,就说是哪一脏的问题。实际上很多症状(都是)全身的。阳虚,脾阳虚畏冷肢凉,肾阳虚也畏冷肢凉,你说脾阳虚的人,肾阳就一点都不虚?肾阳亏虚的人脾阳一点都不虚、心阳一点都不虚?应该说不太可能,只是病情表现在以肾的症状为主诉,要求以肾的病变为主进行治疗,这个症状突出的时候就说它是肾阳虚,是这样一个问题。病证特点:要根据脏腑之间的生理联系。脏腑相关,这是一种,肝和胆、脾和胃、肾和膀胱,经常可以同病,比较常见的,同病,肺有病可以影响大肠,大肠有病也可以影响到肺,这个也是有的,也有很多报道、也有很多的论证,肺气不降确实就容易出现大便秘结,肺热咯血的病人临床确实,有一个药叫做清灵丸,清灵丸是什么东西?就是大黄制成的丸子,咯血的病人用大黄一泻,当然应该说是有热、有阴虚的那种才能够泻,泻了以后,可能有时候血就止住了,因为用止血的药止不住,给他一通大便,血就止住了。小孩子气喘、肺炎,热得很厉害的时候,你给他通大便,大便不通,喘很难平下来,大便通了,喘就很快的平下来。我这次到台湾看到一个很典型的,台湾西医我看也是胡扯蛋,在那里,一个小孩子发烧,实际上是出麻疹,发烧,没有引起重视,发烧两三天给他做脊髓穿刺,因为麻疹他白细胞也不显得高,什么其他的改变,没有很大的改变,麻疹病毒他没有什么改变。这是什么问题?高烧,抽脊髓,脊髓一抽昏迷了,昏迷了以后肚子胀得厉害,从起病一直没有解大便,按我们中医来说要通下,当然西医、台湾的医生我们也不好怎么说。这还行,昏迷的病人通下,肠黏膜已经水肿,这个时候他不解大便是肠黏膜水肿了,你一通,肠穿孔了怎么得了。算了,你要说肠穿孔了,我们也不通下了,你让他治吧,结果这个病人,最后死了没死,我都不知道,后来反正我们也不去管了。一个很简单的病,西医的观点它就没有(这种认识),按我们说,这种情况高烧,如果真正的是一个(细菌感染),细菌培养什么东西都没有发现,它培养得什么出来!麻疹它培养什么?做什么细菌培养了!它白细胞有什么高?不高,怀疑他脑子的病,穿刺。真的是!成都的翟慕东就看(过)这个病人,我们看到都很气愤。就是像这一些病要注意,脏腑的相关,在讲到肺和大肠可能就有这样的问题。脏与脏之间的相关,根据五行,过去是讲五行相生相克,土生金、水涵木、肾水涵木、心肾相交等等,要注意这种脏腑之间的关系。再要从生理病理上,功能上去理解它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我们不详细地讲了。
       第一个证型,心肾不交证。心肾不交证是讲的心属火、肾属水,火是上炎的、水是下流的,本来两个脏器是水火不相容。心属火,火是上炎,肾属水,水是下流,一个上,一个下,一个火,一个水,水火不相容,应该说本来是不相交的,但是我们中医就认为心和肾之间必须要相交,如果不能维持这种正常的—心火要向下,肾水要向上来濡养—不能维持这个的时候就出现了心肾不交。因此心肾不交是讲的什么问题?心肾的阴虚阳亢,原始含义是这个证,心肾的阴虚阳亢证。但是从心肾不交这个名字上看,我们可以有好多种理解,心肾不交只讲它两个不交,说是心的阴不和肾的阳相交,还是肾的阴不和心的阳相交,还是心的阳不和肾的阳相交,还是肾的阴不和心的阴相交?从这四个字不交,什么不和什么交?没有讲清。所以你说那种心肾的阳虚、肾水凌心,这个名字我们应该知道,同学不一定知道,就是肾阳亏虚,心肾阳虚,导致水液,我们先讲到的,水可以凌心射肺,水太多了,阳太少了,可不可以说这是心肾不交?从文字上心肾不交,它是,水和火两个失调了,火太少了,水太多了,是不是不交?也可以理解。严格的说,心肾不交是讲的肾的水少了不能够上济于心,心的火少了不能够下济于肾,应该是这样的来讲。我们现在所讲的是心和肾的阴虚阳亢,水少阳气偏亢这样一种证型、虚阳偏亢的证型。心阴虚,这种情况出现了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的症状,失眠、多梦、健忘,这是心,心出的问题。另外方面又出现了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梦交、遗精,阳气易动,这样一种表现,这个(是)什么问题?腰膝酸软是肾的问题,遗精、早泄、梦交这是肾的问题。上面是心神的问题,下面有肾的问题,耳鸣这是肾的问题,因此病的症状出现在心和肾,也就是神和肾,这个问题上。同时这种病人一般来说,都有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午后潮热,甚至有盗汗、颧红、舌红少津、脉细数这些表现,这种病人一派阴虚火旺的表现,所以这种情况,实际上就是讲的心和肾的阴虚阳亢,或者是阴虚火旺,全身是一种阴虚火旺、阴虚阳亢的表现。而心神的症状明显,心烦、失眠、多梦,而又有肾的症状,遗精、梦交、耳鸣、腰膝酸软,所以这种症状把它称为心肾不交。这是最典型的、最正规的,最合符本意的是这个问题。至于其他的要把它说是心肾不交,从文字上也不能说它错了、不能说别人错了,你只讲了心肾不交,没有说是什么不交,你现在所讲的实际上应该说是讲心肾不交里面的一种表现形式—阴虚阳亢,他这样说也可以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的?有的多半是由于思虑、劳神太过,用脑太过了,或者是思欲不遂,谈恋爱、想着某个(人),没有追求到,等等这种情况。虚劳久病,房事不节都可能出现,导致阴虚阳亢这样的表现,影响心神,扰乱心思。可以这样讲,心肾不交可以有多种理解,我们这里是指的心肾的阴虚,心肾的阴虚以后阳气偏亢,阴虚于下,阳气亢于上。如果是在肝,那就是心肝的阴虚阳亢。实际上这里心肾不交就是讲的心和肾的阴虚阳亢,这种表现。它的辨证根据:就是有虚热证,再加上有心的一类症状,又有肾的一类症状,所以(是)心肾阴虚阳亢证。这个心肾阴虚阳亢,《难经》里面就是“泻南方火,补北方水”,所以就是滋阴降火,因此说是指这个证型。
       第二个心肾阳虚证。虚寒证,心肾的阳虚,可不可以说是心肾不交?也可以说。从不交两个字里,没有讲什么和什么不交,说它不交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真正讲的如果属于阳虚,刚才那个实际属于阴虚,如果属于阳虚为基础的,由于阳虚出现了血瘀水停的这种表现,阳虚就是虚寒证,并且以血瘀水停为突出表现的,是心肾阳虚证。临床表现:有水肿,很明显的,叫做水气凌心证;水肿不明显的,血瘀水停,就是心肾阳虚证。有明显水肿的,叫水气凌心证。症状表现可以是心的症状,凡是心的症状,这个一定是讲的心脏这个地方,不是讲的脑子,那就一定有心悸、怔忡、胸闷、气喘这样的表现,是说明在心,我们讲心的证候的时候讲了。也可能有肺的症状,咳喘、吐稀白痰。而更重要有肾的症状,就是有腰膝酸冷这样的表现。有心、有肺、有肾,阳气虚这是必须有的,是一个基础证,一定有畏冷肢凉。气血运行不畅,所以有唇甲青紫、舌淡紫、苔白滑、脉搏虚弱等等这样一类的表现。如果水停的症状很明显,一定有小便不利、肢体浮肿,有这样几类症状。按道理说,心肾不交不应该有肺的症状,实际上临床上经常是有肺(的症状)。如果肺的症状明显,我们叫水气凌心射肺。如果肺的症状不明显,就是心和肾的阳虚,水肿,就叫做心肾阳虚水停、水气凌心、肾水凌心。如果肺的症状明显就射肺,肺的症状不明显就只叫做凌心。为什么叫凌心?因为水确实是应该克火,水太多了,火太少了,所以太欺凌它、欺侮它。就像美国打哪个小国家一样的,它就称王称霸,就是太强大了。不是真正的肾的功能太强大,而是水太多了,把火都消灭了、阳都没有了。而为什么会水多的呢?因为本身是阳虚所导致的,这种情况习惯上用五行生克这方面来讲—水气凌心,这样叫。它的原因:有的是由心及肾,有的是由肾及心。也就是说这种病人到了心肾阳虚的时候,可能有的是心病在先,比如说那种风湿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可能是心病在先,不能够很好的推动血液运行,“血不利、化为水”—血不流动了,长期不流动,慢慢液体从血液里面渗透出来了,成为水,西医叫做心源性的水肿。也可能是由肾及心,是肾阳先虚,肾的功能先亏虚了,肾脏病、慢性的水肿,肾功能不行了、肾衰了,慢慢水肿以后、肿上来了以后,肾水的病人,循环衰竭以后,压迫心脏,呼吸气喘、心悸,那是肾水凌心。所以可以由心及肾,也可以由肾及心,总的都是阳虚。阳衰寒凝,血瘀水停,凌心射肺,这就是它的病理基础。为什么出现咳嗽吐痰?那是射肺了。为什么心悸怔忡?那是凌心了。为什么水肿这么明显?肾阳虚,水气泛滥。原因,机制就这么一些机制。要比较一下:心肾阳脱就是亡阳证,和我们现在讲心肾阳虚证。这个心肾阳虚,并且时间比较久,水的症状可能明显。那个亡阳证是突然出现大汗,当然可能是心肾阳虚的发展,由阳虚进一步发展,它是以突然出现冷汗、肢厥为突出表现。它不同的地方要注意加以鉴别一下。这个辨证应该比较容易辨,我们不详细讲了。好,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2-18 11:2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