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jQzMjUxMTQ0/v.swf[/flash] 形之精粹处名心, 中含良性本天真, 天真一气精神祖, 体是精兮用是神. 【注】动植之物, 一有其形, 则形之至精, 至粹之处, 即名曰心. 动物之心者, 形若垂莲中含天之所赋, 虚灵不昧之灵性也. 植物之心者, 即中心之芽, 中含天之所赋, 生生不巳之生意也. 此形若无此心,则形无主宰, 而良性, 生意亦无着落矣. 此心若无良性, 生意, 则心无所施用, 不过是一团死肉, 一枯草木之芽耳. 盖人虽动物之贵, 而其中含良性与一切动物皆同, 本乎天真也. 天真之气, 分而言之为精, 气, 神. 故曰: 以精为体, 以神为用也. 合而言之, 浑然一气, 故曰: 天真一气, 精神之祖也. 神之变化2. 神从精气妙合有, 随神往来魂阳灵, 并精出入阴灵魄, 意是心机动未形, 意之所专谓之志, 志之动变乃思名, 以思谋远是为虑, 用虑处物智因生. 【注】魂, 阳之灵, 随神往来, 魄, 阴之灵, 并精出入. 盖神机不离乎精气, 亦不杂乎精气, 故曰: 妙合而有也. 故指神而言, 则神超乎精气之外. 指精气而言, 则神寓乎精气之中. 意者, 心神之机, 动而未形之谓也. 志者, 意所专注也. 思者, 志之变动也. 虑者, 以思谋远之谓也. 智者, 以虑处物之谓也. 此皆识神变化之用也. 五脏神情3. 心藏神兮脾意智, 肺魄肝魂肾志精, 气和志达生喜笑, 气暴志愤恚怒生, 忧思系心不解散, 悲哭哀苦凄然情, 内生惧恐求人伴, 外触骇然响动惊. 【注】五脏所藏七神: 心藏神, 脾脏意与智, 肺藏魄, 肝藏魂, 肾藏精与志也. 五脏所生七情: 心生喜: 肝生怒, 脾生忧, 思, 肺生悲,肾生恐也. 气和则志达, 故生喜笑. 气暴则志愤, 故生恚怒. 系心不解散, 故生忧思. 凄心则哀苦, 故生悲哭. 内恐外触非常事物, 故生恐惧惊骇也. 神病治法朱砂安神丸4. 内生不恐心跳悸, 悸更惊惕是怔忡, 善忘前言曰健忘, 如昏似慧恍惚名, 失志伤神心胆弱, 痰饮九气火相乘, 清热朱连归地草, 余病他门治法精. 【注】惊悸, 怔忡, 健忘, 恍惚, 失志, 伤神等病, 皆因心虚胆弱,诸邪得以乘之也. 心气热者, 先用朱砂安神丸以清之. 其余虚实诸邪, 则当以虚损, 九气, 癫痫, 痰饮等门合证拣方, 自有效法之处. 仁熟散5. 恐畏不能独自卧, 胆虚气怯用仁熟, 柏仁地枸味萸桂, 参神菊壳酒调服. 【注】恐畏不能独自卧者, 皆因气怯胆虚也. 仁熟散, 即柏子仁, 熟地黄, 枸杞子, 五味子, 山茱萸, 桂心, 人参, 茯神, 菊花, 枳壳,为末, 老酒调服也. 癫痫总括1. 经言癫狂本一病, 狂乃阳邪癫是阴. 癫疾始发意不乐, 甚则神痴语不伦. 狂怒凶狂多不卧, 目直骂詈不识亲. 痫发吐涎昏噤倒, 抽搐省后若平人. 【注】李时珍曰: 经有言癫狂疾者, 又言癫疾为狂者, 是癫狂为兼病也. 邪入于阳者狂, 邪入于阴者癫. 盖癫疾始发, 志意不乐, 甚则精神呆痴, 言语不伦, 而睡如平时, 以邪并于阴也. 狂疾始发多怒不卧, 甚则凶狂欲杀, 目直骂詈, 不识亲疏, 而夜多不卧, 以邪并于阳也. 然俱不似痫疾, 发则吐涎, 神昏猝倒无知, 口噤牙紧, 抽搐时之多少不等, 而省后起居饮食皆若平人为别也. 痫虽分而为五, 曰: 鸡,马, 牛, 羊, 猪名者, 以病状偶类故也. 其实痰, 火, 气, 惊, 四者而巳, 所以为治同乎癫狂也. 三圣散、青州白丸子、滚痰丸、遂心丹、矾郁丸、控涎丹、抱胆丸、镇心丹2. 癫狂痫疾三圣吐, 风痰白丸热滚痰, 痰实遂心气矾郁, 痰惊须用控涎丹, 无痰抱胆镇心治, 发灸百会自然安, 初发皂角灌鼻内, 涎多欲止点汤盐. 【注】癫狂痫疾初起多痰者, 先以三圣散吐之. 风盛有痰者, 用青州白丸子. 热盛有痰者, 用礞石滚痰丸 ( 青礞石, 沉香, 百药煎, 川大黄, 黄芩 ). 痰而形气实者用遂心散, 甘遂, 朱砂, 猪心也. 痰而兼气郁者用矾郁丸, 白矾, 郁金也. 痰而兼惊者用控涎丹; 无痰神轻因而惊悸者用镇心丹, 抱胆丸, 皆成方也. 痫病发时炙百会, 不拘壮数, 以苏为止. 再发再炙, 以愈为度. 初发用皂角汁灌鼻内, 其风涎即从鼻口中涕唾而出, 若苏后其涎不止, 以盐汤服之自止. 诸气总括 寒气、?? 气、喜气、怒气、劳气、思气、 悲气、恐气、惊气1. 一气触为九寒??, 喜怒劳思悲恐惊. 寒收外束腠理闭,?? 泄内蒸腠理通, 喜则气缓虚极散, 劳耗思结气难行, 怒气逆上甚呕血, 下乘脾虚飧泻成, 恐则气下伤精志, 惊心无倚乱怔忡, 悲消荣卫不散布,壮行弱着病丛生. 【注】一气流行不为邪触, 何病之有? 若为寒触, 外束皮肤, 腠理闭, 其气收矣, 即寒病也.??, 火也. 若为火触, 热蒸汗出, 腠理开,其气泄矣. 即暑病也. 若为喜触, 喜则气和志达, 其气缓矣. 素中虚极者, 缓则气散, 即暴脱也. 若为劳触, 劳则喘息, 且汗出, 其气耗矣, 即劳倦也. 若为思触, 心有所存, 气留不行, 其气结矣, 即郁气也. 若为怒触, 怒则气逆甚呕血, 其气上矣. 上极而下乘脾之虚, 则为飧泄也. 若为恐触, 恐则精却伤精志, 其气下矣. 若为惊触, 心无所依, 神无所归, 虑无所定, 其气乱矣. 怔忡心动, 不安之病也. 若为悲触, 心肺气戚, 荣卫不散, 其气消矣. 凡此九气丛生之病, 壮者得之气行而愈, 弱者得之气着为病也. 诸气辨证2. 短气气短不能续, 少气气少不足言, 气痛走注内外痛, 气郁失志怫情间, 上气气逆苏子降, 下气气陷补中宣, 臭甚伤食肠胃郁, 减食消导自然安. 【注】短气者, 气短而不能续息也; 少气者, 气少而不能称形也, 皆为不足之证. 气痛者, 气为邪阻, 气道不通, 或在经络, 或在脏腑,攻冲走注疼痛也. 上气, 乃浊气上逆; 下气, 为清气下陷. 气郁者,或得于名利失志, 或得于公私怫情, 二者之间也. 浊气上逆, 苏子降气汤. 清气下陷, 补中益气汤, 甚者加诃子, 五味子. 然清气下陷,下气不甚臭秽, 惟伤食下气, 甚臭甚秽, 乃肠胃郁结, 谷气内发, 而不宣通于肠胃之外. 郁在胃者, 上噫气也. 郁在肠者, 下矢气也. 补中益气汤, 方见内伤门. 诸气治法3. 寒热热寒结者散, 上抑下举惊者平, 喜以恐胜悲以喜, 劳温短少补皆同. 【注】寒者热之, 麻黄理中是也. 热者寒之, 白虎生脉是也. 结者散之, 越鞠解郁是也. 上者抑之, 苏子降气是也. 下者举之, 补中益气是也. 惊者平之, 镇心, 妙香是也. 喜以恐胜, 悲以喜胜, 以情治情是也. 劳者温之, 短气, 少气者补之, 保元四君是也. 木香流气饮4. 木香流气调诸气, 快利三焦荣卫行, 达表通里开胸膈, 肿胀喘嗽气为疼, 六君丁皮沉木桂, 白芷香附果苏青, 大黄枳朴槟蓬朮, 麦冬大腹木瓜通. 【注】木香流气饮, 调治一切诸气为病, 其功能快利三焦, 通行荣卫, 外达表气, 内通里气, 中开胸膈之气, 其水肿胀满, 气壅喘嗽, 气痛走注, 内外疼痛, 并皆治之. 即人参, 白朮, 茯苓, 灸草, 橘皮,半夏, 丁皮, 沉香, 木香, 中桂, 白芷, 香附, 草果, 苏叶, 青皮,大黄, 枳壳, 厚朴, 槟榔, 蓬朮, 麦冬, 大腹皮, 木瓜, 木通也. 分心气饮5. 分心气饮治七情, 气滞胸腹不流行, 正减芷朴通木附, 麦桂青桑槟壳蓬. 【注】分心气饮, 治七情气滞, 胸腹之病. 正者, 谓藿香正气散也.正减也, 谓即藿香正气散方减白芷, 厚朴, 加木通, 木香, 香附, 麦冬, 官桂, 青皮, 桑皮, 槟榔, 枳壳, 蓬朮也. 苏子降气汤、越鞠汤6. 苏子降气气上攻, 下虚上盛气痰壅, 喘咳涎嗽胸膈满, 气秘气逆呕鲜红, 橘半肉桂南苏子, 前朴沉归甘草同. 郁食气血痰湿热, 越鞠苍栀曲附芎. 【注】苏子降气汤, 治下虚上盛, 气壅上攻, 喘咳涎嗽, 胸膈满闷,气秘便难, 气逆呕血, 即橘皮, 半夏, 肉桂, 南苏子, 前胡, 厚朴,沉香, 当归, 甘草也. 越鞠汤治六郁 - - 食郁, 气郁, 血郁, 痰郁,湿郁, 热郁, 即苍朮, 山栀, 神曲, 香附, 抚芎也. 夫气郁之病若久, 必与血, 痰, 湿, 热, 饮, 食相合, 故治郁之方, 可治气郁也. 其气实者加木香. 气虚者加人参. 血实者加红花. 血虚者加当归. 痰多者加半夏. 湿多者加白朮. 热多者加萸, 连. 饮多者加茯苓. 食多者加麦蘗. 在临证者消息耳. 四七汤7. 四七七气郁生痰, 梅核吐咯结喉间, 调和诸气平和剂, 半苓厚朴紫苏煎, 快气橘草香附入, 妇人气病效如仙, 恶阻更加芎归芍, 气痰浊带送白丸. 【注】四七汤, 治七情过节, 七气病生, 郁结生痰, 如絮如膜, 凝结喉间, 咯之不尽, 咽之不下, 名曰梅核气. 日久不愈, 变生噎膈, 上吐涎沫, 下秘二便也. 宜用此平和之剂, 即半夏, 茯苓, 厚朴, 紫苏叶也. 胸腹中气不快, 加橘皮, 甘草, 香附, 亦治妇人一切气病. 妇人有孕喜吐者, 名曰恶阻, 更加川芎, 当归, 白芍. 妇人肥白, 多痰气郁, 有白浊带下者, 亦以本方送青州白丸子可也. 镇心丹、妙香散8. 惊实镇心朱齿血, 惊虚妙香木麝香, 山药茯神参耆草, 朱砂桔梗远苓菖. 【注】心气实病惊者, 宜用镇心丹, 即朱砂, 龙齿末等分, 猪心血为芡实大丸, 每服三丸, 麦冬汤下. 心气虚病惊者, 宜用妙香散加菖蒲, 即木香, 麝香, 山药, 茯神, 人参, 黄耆, 炙草, 朱砂, 桔梗, 远志, 茯苓, 石菖蒲也. 遗精总括1. 不梦而遗心肾弱, 梦而后遗火之强, 过欲精滑清气陷, 久旷溢泻味醇伤. 【注】不梦而遗, 谓无所感于心而自遗, 则为心肾虚弱不固也. 梦而后遗, 谓有所感于心, 相火煽而强迫之, 则为二火之强不固也. 或过欲之人, 日惯精滑, 或清气不足, 下陷不固, 或久旷之人, 精盛溢泻, 或醇酒厚味, 火强不固, 皆为是病也. 龙骨远志丸、坎离既济汤、封髓丹2. 心肾虚弱朱远志, 龙骨神苓菖蒲参, 久旷火旺地知柏, 胃虚柏草缩砂仁. 【注】龙骨远志丸, 治心肾虚弱, 不梦而遗者, 即龙骨, 朱砂, 远志, 茯神, 茯苓, 石菖蒲, 人参也. 坎离既济汤, 治梦而后遗, 火强久旷者, 即生地, 黄柏, 知母也. 若胃虚食少便软, 则不宜生地, 知柏, 恐苦寒伤胃, 故宜封髓丹, 即黄柏, 甘草, 缩砂仁也. 补精丸3. 精出不止阳不痿, 强中过补过淫成, 久出血痛形羸死, 或发消渴或发痈, 阳盛坎离加龙骨, 实热解毒大黄攻, 调补骨脂韭山药, 磁石苁蓉参鹿茸. 【注】精出不止, 阳强不倒, 名曰强中. 此病皆因过服房术中补药,或贪淫过欲而成也. 若不急治, 日久精尽, 阳强不化, 迫血而出, 疼痛不巳, 形羸而死. 或不即死, 亦必发消渴, 大痈也. 阳盛阴虚者,宜大坎离既济汤, 加生龙骨清而补之. 形实热盛者, 宜黄连解毒汤,加大黄先攻其热可也. 病后热去, 调理宜补精丸, 即补骨脂, 韭子,山药, 磁石, 肉苁蓉, 人参, 鹿耳也. 浊带总括1. 浊病精窍溺自清, 秽物如脓阴内疼, 赤热精竭不及化, 白寒湿热败精成. 【注】赤多属热, 亦有浊带日久, 精竭阳虚, 不及化白而属寒者. 白多属寒, 亦有败精湿热酿成腐化, 变白而属热者. 是则不可概以寒热论赤白也. 清心莲子饮、萆薢分清饮、珍珠粉丸2. 浊热清心莲子饮, 寒萆菖乌益草苓, 湿热珍珠炒姜柏, 滑黛神曲椿蛤同. 【注】赤浊带下属热者, 宜用清心莲子饮, 方在淋门. 白浊带下属寒者, 宜用萆薢分清饮, 即萆薢, 菖蒲, 乌药, 益智, 甘草, 茯苓也.赤白浊带下属湿热者, 宜用珍珠粉丸, 即炒黑姜, 炒黄柏, 滑石, 青黛, 炒神曲, 炒椿皮, 蛤粉也. 黑锡丹3. 黑锡上盛下虚冷, 精竭阳虚火上攻, 上壅头痛痰气逆, 下漏浊带白淫精, 骨脂茴香葫芦巴, 肉蔻桂附木金樱, 沉香阳起巴戟肉, 硫铅法结要研明. 【注】赤白带下属虚寒者, 及虚阳上攻, 头痛喘嗽, 痰壅气逆, 俱宜黑钖丹. 即补骨脂, 小茴香, 葫芦巴, 肉蔻, 附子, 肉桂, 木香, 金樱子, 沉香, 阳起石, 巴戟, 硫黄, 黑铅也. 痰饮总括1. 阴盛为饮阳盛痰, 稠浊是热沫清寒, 燥少黏连咯不易, 湿多易出风掉胘, 膈满呕吐为伏饮, 支饮喘咳肿卧难, 饮流四肢身痛溢, 嗽引胁痛谓之悬, 痰饮素盛今暴瘦, 漉漉声水走肠间, 饮留肺胸喘短渴,在心下悸背心寒. 【注】饮则清稀, 故为阴盛. 痰则稠浊, 故为阳盛. 稠浊, 是热痰属心也. 沫清, 是寒痰属肾也. 少而黏连咯不易出, 是燥痰属肺也. 多而易出, 是湿痰属脾也. 搐搦眩晕, 是风痰属肝也. 膈上痰满, 呕吐痰涎, 此饮留于膈间, 名曰伏饮也. 喘咳面肿不得卧, 此饮留于肺,名曰支饮也. 饮流四肢, 身体重痛, 此饮留行于体, 名曰溢饮也. 咳嗽引胁疼痛, 此饮留于胁下, 名曰悬饮也. 素盛今瘦, 漉漉有声, 水走肠间, 此饮留于肠胃, 名曰痰饮也. 凡饮留于胸肺, 则喘满短气而渴. 饮留于膈下, 则心下悸或背心寒冷也. 二陈汤、燥痰汤2. 诸痰橘半茯苓草, 惟有燥者不相当, 风加南星白附子, 热加芩连寒桂姜, 气合四七郁香附, 虚入参朮湿入苍; 燥芩旋海天冬橘, 风消枳桔贝蒌霜. 【注】诸痰, 谓一切痰, 皆宜二陈汤治之. 即橘红, 半夏, 茯苓, 甘草也. 因有苓, 半, 性过渗燥, 故与燥痰不相当也. 依本方风痰加南星, 白附子. 热痰加黄芩, 黄连. 寒痰加干姜, 肉桂. 气痰加厚朴,苏叶, 即是合四七汤也. 因郁生痰加香附. 气虚有痰加人参, 白朮即六君子汤也. 湿痰加苍朮. 燥痰宜用燥痰汤, 即枯黄芩, 旋覆花, 海石, 天冬, 橘红, 风化芒硝, 枳壳, 桔梗, 贝母, 枯蒌霜也. 茯苓指迷丸3. 茯苓风消枳壳半, 痰饮平剂指迷丸, 寒实瓜蒂透罗治, 热实大陷小胃丹. 【注】指迷丸, 治一切痰饮平和之剂, 即茯苓, 风化芒硝, 枳壳, 半夏也. 痰饮寒实者, 用瓜蒂散吐之, 或用透罗丹下之. 热实者, 在膈上用大陷汤, 丸, 在三焦用小胃丹攻之. 半夏茯苓汤加丁香汤、越婢加朮汤4. 流饮控涎苓桂治, 伏饮神佑半苓丁, 支饮葶苈悬十枣, 溢饮越朮小青龙. 【注】留饮者, 谓一切饮留于上下, 内外也. 实者用控涎丹攻之, 虚者用苓桂朮甘汤温之. 伏饮实者用神佑丸, 虚者用半夏三钱, 茯苓二钱, 丁香一钱, 生姜三钱, 煎服治之, 即半夏茯苓汤加丁香也. 支饮用葶苈大枣汤. 悬饮用十枣汤治之. 溢饮有热者用越婢加朮汤, 即黄麻, 石膏, 甘草, 生姜, 大枣, 加苍朮也. 有寒者用小青龙汤治之.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21 0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