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黄帝内经分析妊娠恶阻的中医养生治疗与食疗。 【妊娠恶阻是什么?】 是指妊娠早期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倦怠,甚至食入即吐的一种病症,又称为 “子病”“病儿”“阻病” 等。本病主要是由于冲脉之气上逆,胃失和降所致。常见的病因有脾胃虚弱、肝胃不和等。一般妊娠 12 周左右症状多自然消失,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影响较小,但少数患者症状严重,可发展为气阴两虚的重症,需及时治疗。 【黄帝内经帮您分析病因】 - 冲脉之气上逆:《黄帝内经》中提到 “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妊娠后,血聚养胎,冲脉之气较盛。冲脉起于胞中,与足阳明胃经会于气街,冲气上逆则易犯胃,导致胃失和降,从而出现恶心、呕吐等妊娠恶阻的症状。
- 阴阳失调:《黄帝内经》认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的阴阳平衡会发生变化。胎儿的生长发育依赖于母体的气血津液,使得母体阴血相对不足,阳气偏盛,阴阳失调。这种阴阳失衡可能影响到脏腑功能,尤其是脾胃功能,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水谷精微,若脾胃功能失常,易引发恶阻。
- 脾胃虚弱:《黄帝内经》云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妊娠后,胎儿的生长需依赖母体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滋养。若孕妇素体脾胃虚弱,或孕期饮食不节,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职,不能正常受纳和运化水谷,胃气上逆,则发为妊娠恶阻。
- 肝木克土:《黄帝内经》中有 “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 及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 的记载,阐述了肝属木、脾属土的五行归属。妊娠期间,孕妇情绪易波动,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木偏旺,易乘克脾土,导致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上逆而出现恶心、呕吐等恶阻症状。
【妊娠恶阻的特征表现】 - 恶心呕吐:这是妊娠恶阻最主要的症状,多在妊娠早期出现,一般在晨起或闻到异味、进食后加重。轻者可能只是偶尔恶心,或轻微呕吐,吐出少量食物或清涎;重者则频繁呕吐,甚至不能进食,食入即吐,呕吐物可为食物、酸水、苦水,甚至是黄绿色胆汁或咖啡样物。
- 头晕倦怠:孕妇常感到头晕目眩,身体疲倦乏力,精神不振。这是由于频繁呕吐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气血生化无源,以及身体消耗增加所致。
- 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甚至看到食物就会产生厌恶感,饮食量明显减少。这与脾胃功能失调,胃气上逆有关。
- 嗅觉敏感:对一些气味变得异常敏感,如油烟味、油腻食物的味道、香水味等,闻到这些气味后容易引发恶心呕吐。
- 口水增多:有些孕妇会出现口水分泌增多的情况,这可能与脾胃虚寒,水液运化失常有关。
- 体重减轻:由于进食少,呕吐频繁,孕妇的体重可能会不增反降,严重时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表现为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尿量减少、心慌等症状。
【妊娠恶阻的非药物养生等疗法】 - 穴位贴敷
- 操作方法:选用具有和胃降逆、止呕作用的中药,如丁香、半夏、生姜等,将药物研成细末,用姜汁或醋调成糊状,敷于神阙穴(肚脐)、内关穴等穴位。神阙穴可先用酒精棉球消毒,然后将药物贴敷在穴位上,用胶布固定;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将调好的药物敷于穴位上后用胶布固定。一般每日更换 1 - 2 次。
- 注意事项:敷药前要确保穴位皮肤清洁干燥,若局部皮肤有破损、过敏等情况则不宜使用。敷药后要注意观察皮肤反应,如出现发红、瘙痒、起疹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取下药物,并用清水洗净局部皮肤,症状严重者需及时就医。
- 艾灸
- 操作方法:选取足三里、中脘等穴位。足三里位于小腿外侧,犊鼻下 3 寸,胫骨前嵴外 1 横指处;中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 4 寸。点燃艾条,距离穴位皮肤 2 - 3 厘米进行熏烤,使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每个穴位灸 10 - 15 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 注意事项:孕妇腹部一般不宜艾灸,以免影响胎儿。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距离,防止烫伤皮肤。同时,要选择通风良好的环境,避免烟雾过浓引起孕妇不适。如果孕妇体质偏热,或有口干、口苦、便秘等热象,则不宜艾灸。
- 穴位按摩
- 操作方法:常用穴位有内关、足三里、公孙等。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穴位,力度适中,以穴位产生酸胀感为度。内关穴每次按压 3 - 5 分钟,双侧交替进行;足三里、公孙穴可分别按压 5 - 10 分钟,每天可操作 2 - 3 次。公孙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基底部的前下方。
- 注意事项:按摩前要修剪指甲,避免划伤孕妇皮肤。按摩力度要适中,不可过于用力,尤其是腹部及腰骶部的穴位要谨慎操作,避免刺激到胎儿。如果孕妇在按摩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
- 中药足浴
- 操作方法:选用藿香、佩兰、苏叶、砂仁等具有化湿和中、降逆止呕作用的中药,将药物碾碎,装入布袋,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热水,浸泡 15 - 20 分钟后,待水温适宜时让孕妇泡脚,水位以能没过脚踝为宜,每次泡 15 - 20 分钟。
- 注意事项:水温要适宜,不宜过热或过冷,避免烫伤或受凉。泡脚时间不宜过长,以免孕妇疲劳。泡完脚后要及时擦干双脚,注意保暖。如果孕妇足部有伤口或皮肤病,应暂停足浴。
【妊娠恶阻的饮食宜忌】 1. 清淡易消化食物:选择米粥、软面条、馒头、面包等,这些食物容易被消化吸收,可减轻胃肠负担,缓解恶心呕吐症状。 2. 蔬菜水果: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苹果、香蕉、橙子、黄瓜、西红柿等。它们能提供孕妇所需的营养,还可增进食欲,同时有助于防止便秘。 3. 酸味食物:适当食用一些酸味食物,如话梅、酸梅汤、柠檬汁等,酸味能刺激胃酸分泌,提高食欲,缓解恶心感,但不宜过量,以免损伤牙齿和脾胃。 4. 健脾和胃食物:可食用山药、红枣、白扁豆、南瓜等具有健脾和胃作用的食物,有助于改善脾胃功能,减轻妊娠恶阻症状。例如,可将山药熬粥,或用红枣、白扁豆煮汤饮用。 5. 富含蛋白质食物: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如瘦肉、鱼类、蛋类、豆类、奶制品等。可以选择清蒸鱼、水煮蛋、豆腐等清淡的烹饪方式,以补充孕妇和胎儿所需的营养。 6. 少食多餐:避免一次进食过多,可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根据孕妇的食欲和反应,随时进食,这样有助于减轻胃部压力,减少呕吐的发生。 1. 油腻食物:油炸食品、肥肉、奶油蛋糕等高脂肪食物不易消化,容易加重胃肠负担,导致恶心、呕吐症状加重,应避免食用。 2. 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芥末、咖喱等辛辣食物以及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可能刺激胃肠道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加,加重妊娠恶阻,应尽量避免。 3. 生冷食物:冰淇淋、冷饮、生鱼片、凉拌菜等生冷食物,容易损伤脾胃阳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不利于缓解妊娠恶阻症状,应少吃或不吃。 4. 气味浓烈食物:如臭豆腐、榴莲等气味浓烈的食物,可能会刺激孕妇的嗅觉和味觉,引发恶心、呕吐,建议孕妇远离。 5. 不易消化食物:糯米制品、油炸坚果等不易消化的食物,会增加胃肠消化负担,在妊娠恶阻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