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徐文兵老师讲解的伊尹评传.
伊尹是建国治国的良相,也是中医和厨师的祖师爷。中医常用的经方就是指伊尹《汤液经法》中的方剂。
第一:伊尹身上的典故很多,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不为良相,亦为良医,伊尹还被民间尊为厨神,正是他撰写的《汤液经法》,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被尊为"元圣"! 大禹的儿子启建立的夏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经历了470年后被商汤取代,协助商汤夺取天下的正是奴隶出身的伊尹。在夺取天下以后,伊尹又辅佐汤的子孙巩固发展了政权。发生在伊尹身上的典故很多,比如治大国若烹小鲜;不为良相,亦为良医;伊尹还被民间尊为厨神。
正是他撰写的《汤液经法》,奠定了中医方剂学的基础,被尊为“元圣”,现在我们仍然在学习和使用的“经方”就源于此。
第二:伊尹是个弃儿,生下来就被扔在伊水河畔的桑林中,被采桑的女奴隶拣到收养,采桑奴隶属于有莘氏,因为在伊水边拣到,索性命之为伊! 伊尹是个弃儿,生下来就被扔在伊水河畔的桑林中,被采桑的女奴隶拣到收养,也就成了一个小奴隶。采桑奴隶属于有莘氏,因为在伊水边拣到,索性命之为伊,尹是官名,是后来他发达做到尹后,被人称为伊尹,就像我们叫周总理一样。其本名叫挚。后来还做过阿衡的职位,所以也有叫他阿衡的。
《吕氏春秋"本味》:“有先氏女子采桑,得婴儿于空桑之中,献之其君。“,“伊尹生空桑“《列子"天瑞》:“伊尹生乎空桑。“《楚辞"天问》:“成汤东巡,有莘爰极,何乞彼小臣,而吉妃是得?水滨之木,得彼小子,夫何恶之,媵有莘之妇?……初汤臣击,后兹承辅,何卒官汤,尊食宗绪?”
郦道元所作《水经注"伊水》记载甚详:“昔有莘氏女,采桑于伊川,得婴儿于空桑中。言其母孕于伊水之滨,梦神告之曰:臼水出而东走,顾望其邑,咸为水矣。其母化为空桑,子在其中矣。莘女取而献之,命养于疱,长而有贤德,殷以为尹,曰伊尹也。” 关于伊尹被遗弃的问题,我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同郦道元的意思,因为发洪水,父母被淹死,留下伊尹挂在桑树上,得以幸免,被采桑女收养,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伊尹是私生子,估计是什么奴隶主贵族的血脉,顾及名声身份,将孩子遗弃! 第三:关于伊尹被遗弃的问题,我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同郦道元的意思,因为发洪水,父母被淹死,留下伊尹挂在桑树上,得以幸免,被采桑女收养,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伊尹是私生子,估计是什么奴隶主贵族的血脉,顾及名声身份,将孩子遗弃! 关于伊尹被遗弃的问题,很少有人论及。我以为有两种可能,一是同郦道元的意思,因为发洪水,父母被淹死,留下伊尹挂在桑树上,得以幸免,被采桑女收养。估计此说不大可信,洪水滔天,人人自危,等到水退人回,恐怕一个婴儿坚持不了那么久。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伊尹是私生子,当然不是身份卑微的奴隶的私生子,估计是什么奴隶主贵族的血脉,顾及名声身份,将孩子遗弃。此说可以解释伊尹的智识和智慧,这些是后天学不来的。私生子本身就比一般人聪明。孔子也是野和出来的嘛。
第四:"治大国,若烹小鲜",伊尹从烹调中感悟治人,治国,调和各种关系的道理,他利用向小郡王商汤介绍厨艺的机会,论述治理天下来纵谈他的大智慧! 作为一个小奴隶在有莘氏家族长大,伊尹做了厨子。同样的厨子,伊尹硬是做出不一样的成绩来。首先得益于伊尹的嗅觉和味觉,后世有个名厨易牙,就是那个把自己孩子蒸了给齐王吃的那个家伙,以名菜“鱼腹藏羊肉”创造出“鲜”字的春秋名厨易牙,对于味道有着惊人的鉴别力。
传说当时某公问孔子:“把水加到水里,味道如何?”孔子回道:“即使将淄水、渑水两条河中的水混合起来,易牙也能够分辨出来。伊尹的嗅觉和味觉更是了得,这一点儿在《吕氏春秋"本味篇》中有精辟的论述。
其次,伊尹钻研黄帝的“道”,成为大家。并把这些哲学思想运用到烹调中,诸如“物无美恶,过则为灾”,五味调和,君臣佐使,都是伊尹烹调的要义。再次,治大国,若烹小鲜。从烹调中感悟治人,治国,调和各种关系的道理。从此出身贫贱的伊尹,便以非凡的厨艺而远名播扬。而且他利用向小郡王商汤介绍厨艺的机会,论述治理天下来纵谈他的大智慧。《吕氏春秋"本味篇》以其精悍铺陈的妙笔惟妙惟肖地再现了伊尹这一番精辟的宏论。
第五:伊尹认为,生活在水中的气味腥,食肉的气味臊,吃草的气味膻,尽管这三类动物气味各异,可以依靠水,火,味的调节,消除腥味,去掉膻味,除却臊味,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转臭为香,务必不要违背用火规律! 伊尹认为,作为美味的三类动物:生活在水中的气味腥,食肉的气味臊,吃草的气味膻。尽管这三类动物气味各异,但依旧能够做出佳肴美味。那么,怎样做出佳肴味呢?主要依靠水、火、味的调节。消除腥味、去掉膻味、除却臊味,关键在于掌握火候,转臭为香,务必不要违背用火规律。
调味这件事,一定要用甘、酸、苦、辛、咸,但放调料的先后次序和用量的多寡,它的组合是微妙的,都有各自的道理。总之,根据鼎中的变化,掌握火候,把握调料的搁放先后次序和量的多寡,才能获得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过头、酸而不强烈、咸而不涩嘴、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的美味佳肴。 从调味开始,谈到各种美食,告诉商汤,要吃到这些美食,就要有良马,成为天子。而要成为天子,就必须施行仁道。
第六:想夺取天下的商汤,听到伊尹宏论,知道自己遇上了王佐之才,为了获得伊尹,汤便提请要娶有莘之女,有莘氏十分欢喜,便以伊尹为随嫁的侍从陪其女出嫁于商! 伊尹这番高论虽在论厨却意在议政。如果把商灭夏比做一道有待商汤烹任的最佳美味的话,伊尹这番庖厨之论正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指导思想。那就是要依据客观实际,灵活选择不同的策略,以达到战略目标。如果再联系到伊尹灭夏谋略中对战略时机非凡地把握,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这番庖厨高论和伊尹高超的演说。 想夺取天下的商汤,听到伊尹宏论,知道自己遇上了王佐之才。他派使者请有莘氏(有莘国的国君,为商的诸侯国)放行伊尹。尽管伊尹也特别希望辅佐汤,但有莘氏并不许可,于是为了获得伊尹,汤便提请要娶有莘之女。有莘氏十分欢喜,便以伊尹为随嫁的侍从陪其女出嫁于商。 第七:商汤举行朝见伊尹的仪式,伊尹就正式履任,商汤拜伊尹为阿衡,从此君臣二人以"伐夏救民"为己任,要铲灭无道昏君夏桀残暴的统治! 奴隶社会是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把一个陪嫁奴隶提拔成类似军师总参谋长的人物,不是件容易事。商汤也是煞费苦心,不得已只好求助祈祷神鬼,就在宗庙里为他举行了除灾去邪的仪式。这种仪式,一边在“桔槔”上烧起古代所说的袚除不祥的火。
“桔槔”是一种原始提井水的工具,用一根横木支在木柱上,一端挂水桶,一端系重物,两端上下运动以汲井水。一边在伊尹身上涂上公猪的血。第二天,商汤举行朝见伊尹的仪式,伊尹就正式履任。商汤拜伊尹为阿衡,从此君臣二人以“伐夏救民“为己任,要铲灭无道昏君夏桀残暴的统治。 "网开一面",故事是说汤王外出打猎时,手下先四面张网,汤王却觉得有点儿过分了,让手下去掉三面,只留下一面网,禽兽们往左,往右都有活路,那些命中注定该死的就进网来吧,在夏桀為虐政淫荒的特定时代,汤王建立了仁德的形象! 第八:"网开一面",故事是说汤王外出打猎时,手下先四面张网,汤王却觉得有点儿过分了,让手下去掉三面,只留下一面网,禽兽们往左,往右都有活路,那些命中注定该死的就进网来吧,在夏桀為虐政淫荒的特定时代,汤王建立了仁德的形象! 伊尹为厨,做得一手好菜勾起了汤王的食欲;又借汤王询问的机会,“負鼎俎,以滋味說湯”,介绍天下各地的山珍美味,勾起了汤王的夺取天下的欲望。而要夺取天下,致于王道,伊尹提出了“必修仁德”的战略思想,也就是收买人心。
他说:“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吕氏春秋"本味篇》)也就是说,商汤如果具备了仁义之道,实质也就具备了当天子的条件。
于是就有了网开一面的故事。《史记》“湯出,見野張網四面,祝曰:自天下四方皆入吾網。湯曰:嘻,盡之矣!乃去其三面,祝曰:欲左,左。欲右,右。不用命,乃入吾網。”
故事是说汤王外出打猎时,手下先四面张网,汤王却觉得有点儿过分了,让手下去掉三面,只留下一面网,并且把祈祷词“愿天下四方的禽兽都进我的网”改为“禽兽们,往左,往右都有活路,那些命中注定该死的就进网来吧。”諸侯聞之,曰:湯德至矣,及禽獸。所以在夏桀為虐政淫荒的特定时代,汤王建立了仁德的形象。 第九:在夏王朝统治危机中,伊尹认识到民众人心向背对一个王朝统治的重要性,但是商汤在战术上仍处于劣势,为了解情况,把我时机,伊尹到夏都阳城呆了三年,伊尹在3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掌握了夏王朝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地理情况! 夏桀的残暴无道,正好为商汤的仁义之举提供了对照鲜明的参照系。在夏王朝统治危机中,伊尹认识到民众人心向背对一个王朝统治的重要性。针对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的情况,伊尹上任后,对内清政和民,争取广大民众支持,对外施仁伐暴,促使各国、部落归心于商。
战略上取得成功,但是商汤在战术上仍处于劣势。商是夏的属国,原来只占有70里大小的地方,在政治上,军事上均处于不利地位。如何化劣势为优势,转弱为强?这是商汤所面临的现实大问题。伊尹提出了“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战术思想,煎鱼要有耐心,掌握火候,夺取天下也要耐心地等待时机,掌握火候。 为了解情况,把我时机, “伊尹去湯適夏。既醜有夏,復歸于亳。”伊尹到夏都阳城呆了三年,深入了解了夏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况。为了消除夏桀的疑心,商汤和伊尹还演了一出苦肉计。商汤亲自射伤伊尹,伊尹奔夏。伊尹在3年的时间内,完成了战略侦察任务,掌握了夏王朝政治、军事以及经济、地理情况。 通过侦察,伊尹一方面认识到夏桀荒淫无道,不恤其众,众志不堪、上下相嫉、民心积怨,人们盼望夏王朝早日灭亡,夏桀的统治已被人民所弃,危机深重,潜伏着灭亡的危机;另一方面,伊尹积极活动,结交夏桀遗弃的元妃末喜,在夏统治集团内进行策反活动,以促使其内部分裂。伊尹在夏3年后,回到商毫,向商汤汇报了夏王朝众叛亲离的统治危机,君臣俩盟誓,制定了灭夏的战略目标。
第十:伊尹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剪除夏朝羽翼,连续灭掉葛,韦,顾,昆吾三国,占据了兖豫平原,改变了军事力量上夏强商弱的形势,为进一步的战略决战奠定了基础! 伊尹与商汤并未采取直接兴兵灭夏的军事方略。而是利用商为夏方伯,有征伐诸侯的特殊权力,采取军事打击与政治争取相结合的策略,结交和兼交夏王朝的属国,剪灭其羽翼,扩展自己的实力。居于夏商之间的葛、韦、顾、昆吾都是夏之属国,是夏桀亲近的依靠力量。因而,吞并四国成为商军事兼并的当务之急,伊尹采取由近及远、先弱后强、各个击破的方略,剪除夏朝羽翼,使夏处于正面受敌的地位。
商都亳附近的葛,力量较弱,统治不稳,成为商场兼并战争的突破口。然而,商并不是以直接的军事行动来征葛。他们先是抓住葛不祭祀祖先的非礼过错,发动政治攻势。使商的征伐有合法性。尔后,商又以助祭为名派人助耕,供给老弱者以酒食,以争取民心。 葛伯不仅不改“不把祖先“的非礼行为,反而掠夺商汤送来的酒食,杀死不交出酒食的儿童。其凶残大失民心。商汤与伊尹抓住这个机会,兴师问罪,灭掉葛国。然后又连续灭掉韦、顾、昆吾三国,占据了兖豫平原,改变了军事力量上夏强商弱的形势。为进一步的战略决战奠定了基础。 第十一:在决战方向的确定上,伊尹也有高超的智略,商进攻夏桀不是按照商夏所处自然地理位置,由东向西发动对夏都的正面进攻,而是在伊尹的建议下,绕到夏都西面,出其不意发动进攻! 商剪灭四国之后,与夏进行总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汤欲伐桀。然而尹却阻止了汤。因为,在伊尹看来战机还没有达到最好的时候,他献计以阻以贡职“为火力侦察,以观夏桀的反应,来捕捉战机。于是,商没有进贡。夏桀怒,调集九夷之师要伐汤。伊尹请汤谢罪请服,复入贡职。第二年,又不供贡职,桀再怒,欲调九夷之师伐汤,但九夷之师却不听从。伊尹见此,乃说:可以伐夏桀了。
伊尹不仅在战机选择上立了大功,在决战方向的确定上,他也有高超的智略。商进攻夏桀不是按照商夏所处自然地理位置,由东向西发动对夏都的正面进攻,而是在伊尹的建议下,“令师从东方出于国而以进“,实行战略迂回,绕到夏都西面,出其不意发动进攻。
第十二:进攻之前全军还祈祷盟誓,伊尹在祭祀上帝和宗庙的时候,发布了战争总动员令,打出了上应天命的旗号,鼓舞了全军的士气,商军势如破竹,夏军仓促应战,败走鸣条,这便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鸣条大战! 进攻之前全军还祈祷盟誓,因为这毕竟是中国第一次,属臣推翻君王的行,于理于法必须有据。伊尹在祭祀上帝和宗庙的时候,发布了战争总动员令,打出了上应天命的旗号,鼓舞了全军的士气。
这篇文章叫做《汤誓》“曰:格女眾庶,來,女悉聽朕言。匪臺小子敢行舉亂,有夏多罪,予維聞女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夏多罪,天命殛之。今女有眾,女曰:我君不恤我眾,捨我嗇事而割政。女其曰:有罪,其柰何?夏王率止眾力,率奪夏國。眾有率怠不和,曰:是日何時喪?予與女皆亡!夏德若茲,今朕必往。爾尚及予一人致天之罰,予其大理女。女毋不信,朕不食言。女不從誓言,予則帑僇女,無有攸赦。”
后世的陈胜吴广,不也是借狐狸口,鱼腹中的书,来昭示天命,鼓舞士气吗?估计伊尹做的更隆重,规模更可观,更可信一些。结果,商军势如破竹,夏军仓促应战,败走鸣条(今河南商丘东)。这便是中国军事史上著名的鸣条大战。鸣条大战,商汤大胜夏三夷之师,夏桀自焚,夏亡。 第十三:"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就出自伊尹对太甲的告诫,大意是说,如果国家是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挽救,如果是国君自己作乱祸害百姓,那就不可救药了! 伊尹不仅富有攻战的谋略,而且在治国上也是一位杰出的贤臣。他在商建国阶段,协助汤和汤的儿子外丙、中壬,汤的孙子太甲,汤的曾孙沃丁治理国家,开创了商王朝的500多年的基业。
《史记》:帝太甲元年,伊尹作伊訓,作肆命,作徂后。”《伊训》主要是训诫皇帝的不良行为,包括“三风十愆”,指:曰敢有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敢有殉于货色,恒于游畋,时谓淫风。敢有侮圣言,逆忠直,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
伊尹规劝说“卿士有一于身,家必丧,邦君有一于身,国必亡,臣下不匡,其刑墨”。其中的“比顽童”,就是就是后世所称的“男风”,或“南风”
可是“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湯法,亂德,”“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就出自伊尹对太甲的告诫,大意是说,如果国家是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挽救;如果是国君自己作乱祸害百姓,那就不可救药了。此话到今天还适用,想想刘少奇对建国后所谓“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哀鸿遍野,“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的评价,不就是伊尹原意的翻版吗?
第十四:"伊尹放太甲"的故事,由于太甲即位后暴虐,不遵汤法,于是伊尹把太甲关在桐宫反省三年,太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后,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 于是伊尹放之于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訓三篇,褒帝太甲,稱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伊尹放太甲”的故事。康熙皇帝在二次废太子后,为天下举子出考试题目“放太甲于桐宫”。结果在狱中的太子以为康熙有所暗示,以为自己还能象太甲一样,被迎回执政,马上动作起来。谁知圣心难测,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康熙却是试探人心,就此永远废了太子。
当时人们把历经四朝的伊尹誉为国老,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国有一老,其值无价。现在中医把属性温和,功能“调和诸药”的甘草,称为国老。 第十五: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乡和店集乡魏崮堆村,墓高3米,周长46米,坟墓四周有高大的古柏180余棵,其中有鸟柏一株,枝叶酷似鸟形,据说其年轮花纹也为鸟形,甚为罕见! 太宗崩,子沃丁立。帝沃丁之時,伊尹卒,享年100岁。当时的皇帝太甲的儿子沃丁以天子礼把伊尹安葬了。并且重用伊尹的儿子伊陟(音智zhi)。伊陟继承了父亲爵位封号,后来也成为商朝的一名贤臣。 伊尹墓位于河南省商丘市虞城县营廓乡和店集乡魏崮堆村,距陇海铁路虞城站25公里,京九铁路伊尹站3公里。墓高3米,周长46米。坟墓四周有高大的古柏180余棵。其中有鸟柏一株,枝叶酷似鸟形,据说其年轮花纹也为鸟形,甚为罕见。可能和商族的玄鸟图腾崇拜有关。
墓前伊尹祠,原有祭殿、卷栅、钟楼、配房、大门、围墙等,现仅存两座大殿和花戏楼。每逢农历二月二、四月八、九月九,邻近几省的乡民前来赶庙会,人流如云,热闹非常。 战国时期,诸侯纷争,齐国想灭宋国,进军途中齐景公梦见有个人怒斥自己,景公把晏子叫来圆梦,告诉此人的长相,晏子说那个人就是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的军师伊尹,因为景公伐宋,必将覆灭商汤的宗室,于是伊尹前来申斥! 第十六:战国时期,诸侯纷争,齐国想灭宋国,进军途中齐景公梦见有个人怒斥自己,景公把晏子叫来圆梦,告诉此人的长相,晏子说那个人就是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的军师伊尹,因为景公伐宋,必将覆灭商汤的宗室,于是伊尹前来申斥! 话说商朝在覆灭以后,周朝统治者仍给予商朝的遗民封地,允许他们继续保留宗庙,继续祭祀自己的祖先,这就是后来的宋国。到了战国时期,诸侯纷争,互相兼并。齐国想灭宋国,进军途中齐景公梦见有个人怒斥自己,景公把晏子叫来圆梦,告诉此人的长相,晏子说那个人就是商朝的开国皇帝商汤的军师伊尹。因为景公伐宋,必将覆灭商汤的宗室,于是伊尹前来申斥。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伊尹的形象。
齐景公伐宋,至曲陵,梦见有短丈夫宾于前。晏子曰,“君所梦何如哉?”公曰,“其宾者甚短,大上小下,其言甚怒,好俯。”晏子曰,“如是,则伊尹也。伊尹甚大而短,大上小下,赤色而髯,其言好俯而下声。”公曰,“是矣。”晏子曰,“是怒君师,不如违之。”遂不果伐宋。据此记载,伊尹应该是一个小个子,头很大,红脸,络腮胡子,说话时好弯腰,有点儿驼背的样子。说话坚定,好用四声。 第十七: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就是一种巫觋的文化,也就是在巫觋的沟通下的天人合一,人神交融的宗教文化,夏朝崇信天命,商朝人不仅继承了夏朝的"天命"宗教观,商王碰到重大决策,是通过卜问上帝和祖神行事的! 华夏文明肇始于伏羲,兴盛于黄帝,那时的文化,就是一种巫觋(音席,指男巫)的文化。也就是在巫觋的沟通下的天人合一,人神交融的宗教文化。夏朝崇信天命,《尚书"甘誓》是夏西伐有扈氏时在甘地(今陕西户县)所发布的动员令。文中说:“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
在崇信“天命”的同时,夏朝还继承了原始的先祖神灵和社神的信仰。禹在《甘誓》中对参战的六军将领和战士们说:“(汝)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意思就是说,你拼命了,就会禹在宗庙里受封赏,不尽心竭力,就会被杀了祭祖。
商朝人不仅继承了夏朝的“天命”宗教观。商王碰到重大决策,是通过卜问上帝和祖神行事的。这就是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中的“祀”。上文提到的《汤誓》记载商汤在“鸣条之野”颁布了伐夏的战争动员令,令中说:“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汤为了建立自己的统治地位,用“天命”“上帝”的宗教思想,动员群众发动了这次讨伐夏桀的战争,终于取胜,接着便在西亳(偃师)建立了商朝政权。《尚书"君奭》记载周公忠告召公时说: “成汤既受命,时则有若伊尹,格于皇天”,即代天言事。也就是说伊尹就是代言天命的大巫师。
第十八: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 商王在祭祀祖先时,用五种祀典,对上甲以后的祖先轮番地、周而复始地进行。安阳殷墟王陵区的祭祀场中发现了上千个祭祀坑,武丁时一次使用人牲达数百人。这种情况反映了商王对祖先崇拜的重视,因为上帝既是至上神,又是宗祖神。大量的殷墟甲骨文发现,向我们昭示了一个在大巫师的领导下的宗教世界。
但是无论是殷墟遗迹中的人殉与人牲,还是甲骨文中的人牲,都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专制君主的残暴;而应理解为一种宗教行为,是其所谓宗教祭祀的需要。这在甲骨文中已有所记载。 第十九:伊尹是商朝神道设教"率民事神"的宗教大师,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颇具人体特异功能的巫师,商代时巫师盛行,相传除了有可以交通鬼神的技能外,还可用卜筮来决疑惑,断吉凶! 巫师事鬼神,常在磨光的龟甲和牛肩胛骨上钻凿凹缺,用火烧灼,观察其裂纹,来占卜吉凶,事后刻在甲骨上,即甲骨文。甲骨文被认为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一种文字。自1899年至20世纪初,在河南安阳小屯村的殷墟中,发现了15万片甲骨,上面刻有4500多字,其中已知的有卜病内容的为323片,415辞。
伊尹是商朝神道设教“率民事神”的宗教大师,也就是后人所说的颇具人体特异功能的巫师。商代时巫师盛行,相传除了有可以交通鬼神的技能外,还可用卜筮来决疑惑、断吉凶。《尚书》中的《盘庚》等文均有这种记载,为后来道教卜占算卦之源。在殷墟甲骨文中对伊尹有很高的祭礼,即说明了伊尹的地位。
第二十:旧有巫医不分,医源于巫的说法,古繁体字医的写法就是毉,甲骨文记载的疾病约有二十多种,其中大多是按照人体的体表部位来区分的,如疾首(头病),疾目(眼病),疾耳(耳病)! 甲骨文有‘伊尹’、‘伊’、‘伊奭’诸称。又有‘黄尹’,亦即伊尹。旧有巫医不分,医源于巫的说法。古繁体字医的写法就是-毉。商代,巫除了进行“祭祀“外,也掌握一些药物知识,使用药物治病。
甲骨文记载的疾病约有二十多种,其中大多是按照人体的体表部位来区分的,如疾首(头病)、疾目(眼病)、疾耳(耳病)、疾口(口病)、疾齿(齿病),疾舌(舌病)、疾自(鼻病)、疾项(项病)、疾手(手病)、疾肘(肘病)、疾肱(肱病)、疾身(腹病)、疾尿(尿病)、疾足(足病)、疾膝(膝病)、疾胫(胫病)、疾止(趾病)、疾育(产科病)、疾子(小儿病)等。 第二十一: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也有一些是根据疾病的主要特征得名的,如疾言,疥,蛊,龋,说明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涉及到五官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小儿科疾病! 甲骨文中记载的疾病也有一些是根据疾病的主要特征得名的,如“疾言”,即说话困难或发音嘶哑;“疥”,是因易于结痂而得名;“蛊”,表示腹中有寄生虫;“龋”,为虫蛀牙齿。这说明当时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涉及到五官科疾病、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产科疾病、小儿科疾病。
此外,甲骨文中还有“疾年”、“雨疾”、“降疾”的记载,疾年指多病之年,雨疾、降疾指疾病的发生多如降雨,这些是关于流行性传染病的最早记录。关于病因,卜辞中记载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天帝、祖先所降;第二是鬼神崇祸;第三是妖邪之蛊;第四是气候变化所致。根据对甲骨文的研究,发现商朝已出现针刺、按摩、接骨、拔牙以及药物治疗等治病方法。
第二十二:提到道家,每每称之为"黄老",就是由黄帝和老子创立的学说,但是自黄帝到老子3000年时间里,却是一片空白,而伊尹正是其间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 由巫觋文化产生了道,儒等等多种宗教和哲学思想,还由此衍生出阴阳术、神仙术、房中术等技能。礼的思想,最初也是产生于对祖先、天地、鬼神的祭祀,这就是中国道学和道教的起源,最初的道士、道人也就是当时的巫觋。而儒教儒学也是由此产生。
许慎《说文解字》说:“儒,柔也,术士之称。从人,需声。”这就是说,“儒”指的是术士,从事祭祀的儒是周初从巫、史、卜、祝中熟悉诗、书、礼、乐的人中分化出来的专门为贵族服务的人。葛洪《抱朴子"内篇"明本》说:“儒者祭祀以祈福,而道者履正以禳邪。”
提到道家,每每称之为“黄老”,就是由黄帝和老子创立的学说。但是自黄帝到老子3000年时间里,却是一片空白。而伊尹正是其间的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者。
《汉书"艺文志》载道家古籍,列第一的就是《伊尹》五十一篇。此书早佚,连《隋书"经籍志》亦不见著录,但近年来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伊尹"九主》佚文,不仅使我们对《伊尹》这一部早期道家典籍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而且证实了道学的产生与天道实密不可分。例如,无名、有名是《老子》之学的一个中心,而《伊尹"九主》认为“名“就是从天道中产生的。其文说:“天乏(范)无(名),复生万物,生物不物,莫不以名。” 第二十三:"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一个大系统中来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于道家,所以《黄帝内经》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掌握医道,就必须懂得"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所谓“天范“,就是“天道“,就是天的本体和天的运行规律,放曰“无名“。“名“既是天道的产物,那么万事万物,由此而生,莫不有名。《老子》说:“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于此可以找到注脚。伊尹在与汤王说滋味的时候,也在讲道,他说:“天子不可强为,必先知道道者,止彼在己,己成而天子成……“(《吕氏春秋"本味篇》)
中医特别强调“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把中医学摆在天地人这样一个大系统中来加以研究、究其源,即出于道家。所以《黄帝内经》认为,一个优秀的医生,要掌握医道,就必须懂得:“道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以教众庶,亦不疑殆,医道论篇,可传后世,可以为主。“把对医家的要求与道家的标准等同起来,这是医之通于道,或者说医道同源的根本之所在。
第二十四:伊尹知五味,更善于调和五味,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药治病,发展到方剂治病,是伊尹对中医学的极大贡献,在药物剂型上,商代已有治病用的药酒,并有所谓伊尹创制汤药的说法! 伊尹知五味,更善于调和五味,被誉为厨神。但是以药来防病治病,就是伊尹的杰作了。伊尹和商汤谈话时,就讲了许多烹调问题。其中就有“阳朴之姜,招摇之佳”的话。姜桂既是肴馔中的调味品,也是发汗解表的常用药物。
被誉为经方之首的桂枝汤,功能调和营卫,解表散寒。其实就是一碗以桂枝为君,生姜为臣,白芍为佐,甘草,大枣为使的酸辣汤,所以有人认为“桂枝汤”是从烹调里分出来的最古处方之一。
而知五味入五脏,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药治病,发展到方剂治病,是伊尹对中医学的极大贡献。在药物剂型上,商代已有治病用的药酒,并有所谓伊尹创制汤药的说法。他所发明的汤药,为药物相互配合后降低毒性,提高药效,并由生药向熟药过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第二十五:伊尹始创以陶器煎中草药,使中草药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减低了毒副作用,显著增加了疗效! 晋朝历史学家皇甫谧在《针灸甲乙经》自序云:“伊尹以亚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资治通鉴》载“伊尹著有《汤液本草》”。
敦煌卷子有梁陶弘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云:“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三口(按此当为“卷”字),为方亦三百六十首。上品上药,为服食补益方者,百二十首;中品中药,为疗疾祛邪之方,亦百二十首;下品毒药,为杀虫辟邪痈疽等方,亦百二十首。凡共三百六十首也。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今检录常情需用者六十首,备山中预防灾疾之用耳。检用诸药之要者,可默契经方之旨焉。”
又云:“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存、葛雅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圆之于规矩也。”
又云:“张机撰《伤寒论》,避道家之称,故其方皆非正名也,但以某药名之,以推主为识耳。”
伊尹始创以陶器煎中草药,使中草药不仅服用方便,而且减低了毒副作用,显著增加了疗效。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