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我和大家分享的是徐文兵老师讲解的明哲保身,我们今天学习养生之道,上升到一定的层次就离不开哲学的素养,明指的是研究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哲是一种辩证思维能力,如果我们能把两者结合起来处事为人,保健养生就不成问题了.
第一:明哲保身"中"明指看的见,摸的着,听得见,对应天生万物,有形的物体! 谈中医就得说道学,有人会把西汉末年张道陵创立的道教当作道学;更多的人把先秦老子、庄子奉为祖师,称为老庄之学。老子只不过是道学中兴、传承者,以《道德经》而传名后世。老子之前有黄帝,道学也被称为黄老之学。在黄帝和老子中间3000年的历史中,商汤的开国宰相伊尹和西周的宰相尹吉甫都是道学大师。黄帝之前有女娲、伏羲、神农,这些大巫大觋是目前已知的道学、中医的鼻祖。
“明哲保身”一词就出自尹吉甫的诗篇《烝民》,记载于《诗经 · 蕩之什》当中。原文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对应开篇说的:“天生烝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这句话经常被先贤、圣哲老子、孔孟、司马光等引用,后来演变成语。
“明”指看的见、摸的着、听得见,对应天生万物,有形的物体。明的人被称为聪明,耳聪目明,不惑于物。明的状态被称为智,故曰明智。“智”的字型就是知日,是形而下的学问。
第二:那些所谓的科学家,教授,博士,院士表演的取消中医的闹剧实际上都是一群具有小聪明的人,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 人生在世,光知道有形的物是不够的,有形的物体背后有无形的能量推动,内部有复杂、无形的关系存在。虽然这些能量运动、变化、转变是看不见、摸不着、听不到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这种规律就是则,也就是就是后世说的道,是形而上的学问。需要人们用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去研究、认识、把握它,这种能力就是哲。"明"是小聪明,"哲"是大智慧,两者结合起来处事为人,保健养生就不成问题了.
有些人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只能思考应对具体、简单、形象的物。比如问弱智的孩子(其实是弱哲)一加一等于几?他只能掰着手指头算才能得出结果。普通人只会在看的见的棋盘上,用摸得着得棋子下棋,而高手则能下盲棋,面前空无一物,所有的变化、法则都在头脑中运行。可悲的是有些人只相信、只研究看的见摸的着的物,不相信也无法理解、把握哲。可笑的是这些弱智、无能的人还无耻地跳出来攻击那些哲人和哲学理论。
正如老子所言:“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去年那场所谓的科学家、教授、博士、院士表演的取消中医的闹剧,正好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三:从哲学的角度来讲,1+1未必等于2,1+1的结果可以有很多! “上士闻道,谨行之。”如果我们没有那个能力,不妨去学习、运用先哲们已经发现的哲理。
“哲学”其实就是“折学”,是曲折、变化的意思。曲折的反义词是直拗,一根筋、一条道走到黑。明学是直白的学问,一个方向,直观形象,浅显易懂。直白的学问最简单举个例子,1+1=2,一个苹果加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一个好事加一个好事等于两件好事。
但是如果这个命题到了哲学角度,就成了一种变化曲折的学问了,变成不一定了,1+1≠2,有时候1+1>2,有时候1+1<2。为什么呢 1+1=2是在特定条件下成立的,比如一条直线上用力,方向是一致的情况下成。如果出现了两个不同的方向,这时候一加一就不等于二了,它会形成一个合力,但是这个合力小于二了。如果两个方向是是完全相反的时候,此时的合力就等于零了。
直学的思维很简单,是一维,就是一个方向的思维,但是我们放在二维,还有三维,如果再加上时间和空间影响,结果就更难预测了。比如时间长了,两个苹果会烂掉,一加一等于零。时间更长一些,苹果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一加一可以等于无数。
第四: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多吃了维生素A会掉头发,多吃维生素E会导致性早熟,吃糖多了会导致蛀牙,骨质疏松! 哲学研究的是一种更深奥,更富有变化,更复杂,更难让人明白的学问。这个学问会告诉我们什么呢?什么东西也不是越多越好,多到一定程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就形成灾难了。比如说现在报纸和杂志,总会登出一些科普文章,文章的题目一般是这样的:“多吃--有益于健康”。从科学的、直学的角度上来讲,有道理。而站在哲学的角度上就会怀疑这个事情,这是不一定的。“物无美恶,,过则为灾。”因为任何事情走到了极点就会走向它的反面。
事实也证明多吃了维生素A会掉头发,皮肤干燥干燥;多吃维生素E会导致性早熟;吃糖多了会导致蛀牙、骨质疏松;喝水过多会导致加重心脏、肾脏负担,胃肠蠕动变慢。如果有了哲学修养,那就不会相信这些打着科学旗号的文章,避免上当受骗,成为牺牲品。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医学这座大山尤其高大、深险,作为一门研究人的学科,其涉及面广,非常复杂。普通专业完成本科学习需要4年,而医学院则需要6年,在国外则要求8年。尽管如此,即使是医生本身,在完成学业毕业以后,也只能选择某一专科作为研究工作领域,而不能兼顾其它。
隔行不隔理,作为预防,保健,养生而言,认识掌握哲理,远比了解一些知识有价值! 第五:隔行不隔理,作为预防,保健,养生而言,认识掌握哲理,远比了解一些知识有价值! 再者由于医学领域更新发展速度极快,昨是今非,今是明非的现象屡见不鲜。比如治疗感冒的康泰克,昨天还大声叫嚷“早一粒,晚一粒,驱除感冒困扰”,因为最新研究发现,此药可以诱发白血病,现在又赶紧声明“不含PPA”。这就要求即便是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医生把握最新进展,及时更新知识,改正错误观念,避免落伍耽误治疗。
这样说来,让普通老百姓,让非专业人士全面掌握医学知识是不可能的,知道个一知半解甚至是有害的。但是现在很多人却是靠着一星半点儿的科普知识,听广播,看电视广告,甚至听信一些黑心商家的欺骗宣传来自主吃药看病,情况堪忧。
话说回来,还有句俗话叫“隔行不隔理。”不管多么艰涩高深的学问,都不能违背基本的自然规律。必定有章可循,有道理可讲。不管中医多神秘悬乎,不管西医多复杂先进,如果其认识和治疗违背了自然规律,即便不懂医人,也是可以反对的。但是作为预防、保健、养生而言,认识掌握哲理,远比了解一些知识有价值。
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第六: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 古人讲:“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这并不是要每个人都学医当医生,而是建议人们学习明白掌握一些医学道理,更好地生活。普通人如果掌握一些医学哲理是完全可能的,举一反三运用于防病治病中无疑是有益的。
今天很有必要重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当今社会有太多有觉无知、拘形为象、有明无哲,有智无慧的人存在。现代的人都很聪明,智力都够用,教育程度也不低,但是整天在讲知识、讲技术、讲手段,却忽视了方向。“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明白一些养生保健的哲理,学学养生之道,也许就是现代人最需要的。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0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