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zgxNTU0MDQ5Ng==/v.swf[/flash]
汉书艺文志序及方技略原文mp3原文朗读
【原文】昔仲尼没而微言绝(1),七十子丧而大义乖(2)。故《春秋》分为五(3),《诗》分为四(4),《易》有数家之传(5)。战国从衡(6),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然肴乱(7)。至秦患之,乃燔灭文章(8),以愚黔首。汉兴,改秦之败(9),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10),书缺简脱(11),礼坏乐崩,皇上喟然而称曰:“朕甚闵焉(12)!”于是建藏书之策(14),置写书之官,下及诸子传说,皆充秘府。至成帝时(14),以书颇散亡(15),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16)。诏光禄大夫刘向校经传、诸子、诗赋(17),步兵校尉任宏校兵书(18),太史令尹咸校数术(19),侍医李柱国校方技(20)。每一书已,向辄条其篇目(21),撮其指意(22),录而奏之(23)。会向卒,哀帝複使向子侍中奉车都尉歆卒父业(24)。歆于是总君书而奏其《七略》,故有《辑略》(25),有《六艺略》(26),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兵书略》,有《术数略》,有《方技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27)。 【译文】往昔仲尼逝世而精微的言谕消失,孔门七十二贤人丧亡而经谕要义乖违。因此《春秋》有了五家傅授,《诗经》分别有四家傅注,《易经》也有好几家的注释。到了战国时,各国或合纵或连横,形势错综複杂,真真假假纷纭争执,诸子百家的言谕错杂混乱。到了秦代,始皇对此感到忧患,于是焚烧文章书籍,以使百姓愚昧无知。汉朝兴立,改革秦代的弊政,广泛收集各种典籍,大开献书的途经。到了孝武帝时,书册又有所散佚短缺礼乐衰颓败坏,皇上感慨地说:“对此我非常忧虑!”于是兴建藏书的策府,设置録写书籍的职官,下至诸子百家的学说以及傅闻等等,全都收入宫廷藏书的秘府。到成帝时,又因书籍多有散佚,便指派谒者陈农向天下徵求遗留下的书籍。又命令光禄大夫刘向校核经书傅注、诸子和诗赋,令步兵校尉任宏校核兵书,太史令尹咸校核数术类图书,侍医李柱国校核方技之书。每一种书校毕,刘向就分别列出它的篇目,摘要说明其内容大意,记録呈报给皇上。刚好遇上刘向去世,哀帝再令刘向之子侍中奉车都尉刘歆来完成乃父的事业。刘歆于是综括各种书籍而编著成《七略》呈报皇帝。因而有《辑略》、有《六艺略》、有《诸子略》、有《诗赋略》、有《数术略》、有《兵书略》和《方技略》。现在节取其中的要点,以使所收藏的篇籍完备具足。 注释(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没:同“殁”。死亡。微言:精微要妙之言论。 (2)七十子:指孔子门下才德出众的七十馀位弟子。据《史记孔子世家》云,孔门弟子三千,身通六艺有姓名可考的七十二人((一说七十七人)),七十系举其成数而言。 大义:谓正道,亦谓诸经要义。 乖:违背。按,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中曾称:“及夫子没而微言绝,七十子卒而大义乖。” (3)“春秋”句:传注春秋的有五家((即左丘明、公羊高、谷梁赤及邹氏、夹氏,今存前三家))。 (4)诗分为四:颜师古注引韦昭曰:“谓毛氏、齐、鲁、韩。”毛,指毛亨;齐指齐人辕固;鲁为鲁人申培;韩是燕人韩婴。今存毛亨一家,世称《毛诗》。 (5)“易有”句:据《汉志六艺略》:易经有施((讐))、孟((喜))、梁丘((贺))等数家之传。今皆亡佚。 (6)从((zòng纵))衡:同“纵横”。指战国时各国之间合纵连横错综複杂的政治形势。 (7)诸子:指先秦的各种学术流派。《汉志诸子略》列有儒、道、阴阳、法、名、墨、从横、杂、农、小说诸家。 (8)燔((fán凡))灭文章:据《史记》:秦始皇三十四年焚书,“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指守尉杂烧之。”但医药卜筮农书除外。此外,史官所藏史籍除秦纪外,别国史记概行毁没。 (9)改秦之败:改革秦代之弊政。败,犹弊。汉初,萧何收秦之图籍;惠帝四年废除挟书之令;汉文帝时诏太常使人从伏生受《尚书》,并设置五经博士,等等。 (10)孝武:指汉武帝刘彻,前141~前87年在位。 世:代。父子相承为一世。 (11)简脱:竹简散脱。当时书籍多写于竹木简上,以丝绳编次而成,绳断则简散脱。 (12)闵:忧患;忧虑。《左传宣公十二年》:“寡君少遭闵凶。”杜注:“闵,忧也。”《汉书武帝纪》:元朔五年((前124))夏六月诏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今礼坏乐崩,朕甚闵焉。” (13)策:原指策书,即成编之竹简。此指“策府”,亦作“册府”,古代帝王藏书之府。颜注转引刘歆《七略》云:“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下文“秘府”即指皇帝藏图籍之处。 (14)成帝:汉成帝刘骜,前32~前7年在位。成帝河平三年((前26))八月,令陈农求遗书于天下。 (15)颇:相当地。此偏指颇多。 (16)谒者:官名。掌管接待宾客事宜。其首长为谒者僕射。 (17)光禄大夫:官名。掌顾问应对,无常事,随皇帝所令辨事。刘向(约前77~前6),沛人,字子政,西汉经学家、文学家及最早的目録学家。奉命校阅群书,编著《别録》(已佚),并著有《洪范五行传》、《新序》、《说苑》等和辞赋多篇。 校:校勘,校雠。《文选魏都赋》李善注转引《别録》云:“校雠:一人读书,校其上下,得谬误为校。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为雠。” (18)步兵校尉:汉代官名。掌宿卫兵。 (19)数术:颜注谓“占卜之书”。 (20)侍医:《隋书经籍志》引作“太医监”。 方技:颜注谓“医药之书”。 (21)条:谓分条陈述。用如动词。 (22)撮:谓概括摭取。指意:指一书之大意。 (23)録而奏之:谓每书校毕,写一叙録并向皇帝呈奏。据馀嘉锡《目録学发微目録释名》:“当时古书多篇卷单行,各本多寡不一。向乃合中外之书,除其重複,定著为若干篇,遂著其篇目以防散佚,……篇目之后又作叙一篇,发明其意,随书奏上。……诸书所载向、歆之奏,亦或谓之叙録。”刘向之叙録,今存战国策、管子、晏子、列子、荀子、邓析子、说苑等七篇。滙集各书之叙録为一书,即名《别録》。 (24)“哀帝”句:侍中奉车都尉,汉代官名,掌御兵舆车,皇帝出巡时则随从奉侍。 歆,刘向之子刘歆(?~23),字子骏, 《隋书经籍志》:“哀帝使歆嗣父之业,乃徒温室(宫殿名)中书于天禄阁上,歆遂总括群书,撮其指要,著为七略。”《汉志》即据《七略》而写成。 (25)辑略:颜注:“辑,与集同,谓诸书之总要。”略,概要。据后人研究,《汉志》每略的叙文,即取《辑略》而成。 (26)六艺略:指收集有关六经和史学著作方面的书名目録。六艺,指易、诗、书、礼、乐、春秋等六经。 (27)“今删”二句:颜注:“删去浮冗,取其指要也。”删,节要。备篇籍,使书籍完备具足。 【原文】方技略《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右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28)。 【译文】方技略《黄帝内经》十八卷 《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 《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 《外经》三十六卷《旁篇》二十五卷以上医经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原文】医经者,原人血脉、经落、骨髓、阴阳、表裡(29),以起百病之本(30),死生之分,而用度箴石汤火所施(31),调百药齐和之所宜(32)。至齐之得(33),犹慈石取铁(34),以物相使。拙者失理,以瘉(35),以生为死。 【译文】医经是推求人体的血脉、经络、骨髓以及阴阳、表里等生理特点,以阐发说明各种疾病的本源,区分死生的界限,并衡量具体情况採用针刺、砭石、汤药和艾灸、熨贴等施治方法,调用各种药物配合成适宜治病所需的製剂。最好药剂之功效,犹如磁石吸铁,立刻见效,这是物类相使的规律。技艺拙劣的医生,会把轻病误治成重证,把能存活者误治致死。 【原文】《五藏六府痹十二病方》三十卷(36)《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37)《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38)《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瘈疭三十卷(39)《妇人婴儿方》十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右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40)。 【译文】《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三十卷《五藏六府疝十六病方》四十卷《五藏六府瘅十二病方》四十卷《风寒热十六病方》二十六卷《泰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二十三卷《五藏伤中十一病方》三十一卷《客疾五藏狂颠病方》十七卷《金疮瘲瘈方》三十卷《妇人婴儿方》卜九卷《汤液经法》三十二卷《神农黄帝食禁》七卷以上经方十一家,二百七十四卷。 注释(28)二百一十六卷:据所记为一七五卷,少四十一卷。故颜师古说:“其每略所条家及篇数,有与总凡不同者,转写脱误,年代久远,无以详知。” (29)原:推原;追究根源。 落:通“络”。《汉害·李寻傅》:“落胍通。”颜注:“落,谓经络也。” (30)起:阐发;启发。《释名·释言语》:“起,启也。” (31)度(duó夺):揣度;推量。 箴:同“针”。 石:谓砭石。颜注:“即石箴也。古者攻病则有砭,今其术绝矣。” 所施:所用之治病方法。王念孙认为“所施”上亦当有“之”字,方与下句“调百药齐和之所宜”一例。见《读书杂志》五。 (32)齐(jì剂)和:谓配合协和。 (33)至齐之得:谓最好之药剂的功效。齐,同“剂”。得,指取得之功效、作用。 (34)慈石:即磁石。 (35)为:治。 (36)痹:颜注:“风湿之病。” (37)疝:颜注:“心腹气病。” (38)瘅(dàn旦):颜注:“黄病。” (39)瘲瘈:颜注:“小儿病也。”指小儿四肢抽搐一类的病。王念孙说:“师古注瘈音在前,瘲音在后,则瘲瘈当为瘈瘲。” (40)二百七十四卷:据所记为二九五卷,多二十一卷。 【原文】经方者(41),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42),因气感之宜(43),辩五苦六辛(44),致水火之齐(45),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46)。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曰:“有病不治,常得中医(47)。” 【译文】经方是根据草木等药物的寒温之性,衡量疾病的轻重浅深,凭藉药物的性味,顺著四气感应之所宜,辨明苦辛等种种不同的药味,配製成水火寒热等不同的药剂,用来疏通鬱结,解除症结,使身体恢复正常。至于施治失当的,就会用热药加重热证,以寒药增剧寒证,致使精气受伤于内,又未在外部表现出来,这是治疗上的偏差失误。所以民间谚语说:“有病不治,常得中医”。 【原文】方技者,皆生生之具(48),王官之一守也(49)。太古有岐伯、俞拊,中世有扁鹊、秦和,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50)。汉兴有仓公。今其技术晻昧(51),,故论其书,以序方技为四种(52)。 【译文】方技都是生命得以生存的一种工具,也是朝廷官制中的一种职守。远古有岐伯、俞拊,中古有扁鹊和秦医和,他们都能通过诊察国君的疾病而推知国情政事。汉朝建立后则有会公。如今他们的技术已经没不明。所以编纂整理其书,依次排列为医经、经方、房中和神仙等四类。 注释(41)经方:古代记载医方之书。姚明辉注:“经方者,乃上古相傅之医方,后世莫能出其范围,故冠以经名也。”或谓久经实践检验的效方,称之为经方。此与“时方”对举之“经方”涵义不同。 (42)假:借。谓凭藉。 (43)气感:谓四气感应。 (44)辩:通“辨”。 五苦六辛:指各种药性。具体说法不一,参见《素问至真要大谕》。又,张从正《儒门事亲》卷二谓:“夫五者,五臓也,臓者,里也;六者,六腑也,腑者,表也。病在里者属阴方,宜以苦寒之药涌之泄之。病在表者属阳方,宜以辛温之剂发之汗之。此五苦六辛之意也。颜师古不注,盖阙其疑也。” (45)水火之齐:指寒凉与温热的药剂。又,姚明辉以为“製剂有水火之不同。凡药,火制四:毁、煨、炙、炒也;水制三:浸、泡、洗也;水火共制二:蒸、煮也。此製剂各有所宜也。” (46)平:调和;正常。《素问调经谕》:“神气乃平。”王冰注:“平,谓平调也。” (47)“有病”二句:意为有病与其被庸医误治,不如不治,有时亦能自愈。钱大昭《汉书辨疑》谓:“今吴人犹云不服药为中医。” (48)“生生”句:使生命长生不息之工具。 (49)“王官”句:天子之官中的一种职守。王官,天子之官,王朝之职官。按,如《周礼天官》之医师,秦汉之太医令、侍医,皆可视为王官之一。 (50)“谕病”二句:意为高明之医诊察分析国君之疾病,可推谕及政情国是。参见本书《秦医缓和》。又《国语晋语四》:“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51)晻昧:犹“暗昧”。演没不明貌。 (52)序:依次排列。 四种:《方技略》中共列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种。
汉书艺文志作者简介 1: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 2: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过世,班固从京城洛阳迁回老家居住,开始在班彪《史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将军窦宪率军北伐匈奴,班固随军出征,任中护军,行中郎将,参议军机大事,大败北单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铭》。后窦宪因擅权被杀,班固受株连,死于狱中,时年六十一岁。 3:班固一生著述颇丰。作为史学家,《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前四史”之一;作为辞赋家,班固是“汉赋四大家”之一,《两都赋》开创了京都赋的范例,列入《文选》第一篇;同时,班固还是经学理论家,他编辑撰成的《白虎通义》,集当时经学之大成,使谶纬神学理论化、法典化。 洛阳求学 1:班固出身儒学世家,自幼接受父伯教育和熏陶,九岁便能文诵赋。班固的父亲班彪当时已是远近闻名的学者,好多人都前来拜他为师或与他探讨学问,受父亲朋友辈学者的影响,班固开阔了眼界,学业大有长进。班彪晚年潜心续写《史记》,受父亲影响,班固也开始留意汉事。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王充到京城洛阳游学,拜访班彪,对班固的才能和志向欣赏备至,认为班固将来必定能完成撰著汉代历史的重任。 2:随着年龄的增长,班固开始不满足于儒学世家的家庭教育。为了进一步深造,班固于十六岁时进入洛阳太学学习,在这里,他用功苦学,贯通各种经书典籍,不论儒家或其他百家学说,都能深入钻研,同时注重见识,并不拘守一师之说,不停留在字音字义、枝枝节节的注解上,而是要求贯通经籍的大义。这是他日后能够成长为一代良史的极重要条件。在这里,班固结识了崔胭、李育、傅毅等一批同学。由于班固性格宽容随和,平易近人,不因为自己才能出众而骄傲,所以得到了同学及士林的交口称赞。到班彪死时,班固虽然年仅二十三岁,但已具备颇高的文化修养和著述能力。
举贤求仕 1: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班彪逝世,由于父亲去世后生计困难,班固只好从京城洛阳迁回扶风安陵老家居住。从京城官宦之家一下子降到乡里平民的地位,这对上进心很强的班固是一沉重打击。但他毫不气馁,立志继承父亲未尽之业的决心并没有改变。班固认为,父亲已经撰成《史记后传》的部分,内容还不够详备,布局也尚待改进;没有撰成的部分,需要重新续写。于是他在父亲已成《史记后传》的基础上,利用家藏的丰富图书,正式开始了撰写《汉书》的生涯,同时积极寻求出仕的机会。 2:永平元年(公元58年),汉明帝任命东平王刘苍为骠骑将军,准许他选用辅助官员四十人,班固认为这是一个出仕的好机会,为了积极举荐人才,也为了显示自己的见识和才能,上了一篇奏记。班固的自荐没有获得成功,但他举荐人才的建议,却大部分被刘苍所采纳。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