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12集《中医诊断学》问饮食口味与饥渴(二)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7 17:4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05762/Ob/0/sid/XMTU2MDcwMDQ0NA==/v.swf[/flash]

朱文峰中医诊断学讲稿如下:
        第三个症状是消谷善饥,或者说是多食易饥。就是病人吃得很多,容易饥饿,吃也吃得多,吃得多了以后,等一下他又饿了,(就是)这种情况。如果是单纯的消谷善饥,一般来说是胃火旺盛。吃得多,容易饥饿,这是消谷善饥。还有一种消谷便溏,就是李东垣讲的善食而瘦,是胃强脾弱。吃是吃得多,善食,但是吃了以后脾的功能不好,大便拉出来是溏的,当然,也不一定是溏,或者没消化、没怎么消化,吃了以后很快的又排出去了,这种情况是胃强脾弱,和善食而瘦是一个意思,善食而瘦也是胃强脾弱,那么善食而便溏也是胃强脾弱。如果善饥又多饮、多尿,体质瘦,当然三多一少,这是最典型的糖尿病——消渴的表现,这种病情现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不是消渴少见、糖尿病少见了,是因为一到那个时候他已经就发现了,提早治疗了,真正出现多饮、多食、多尿(的)已经不常见了,所以如果典型出现吃得多,喝得多,小便也多,人又瘦,那是消渴。
       第四种,饥不欲食。有饥饿感,但是不想吃。有饥饿感,不想吃,一种是胃阴亏虚,胃阴不足,胃的机能,即胃气还是可以,机能可以,但是他不想吃,吃了不舒服,运力不足,所以有饥不欲食的这种感觉。还有一种是蛔虫内扰,厥阴病就会有这样的表现。蛔虫内扰什么意思呢?因为蛔虫有个钻孔的习惯,蛔虫在里面,寄生在里面,蛔虫要吸收营养,所以容易产生饥饿感,但是一饥,(有)蛔虫、(有)饥饿感了以后,一吃东西,吃了以后,蛔虫闻食臭而动,(蛔虫)一闻到吃了东西,从口腔里面排了东西下来了、输进来了,蛔虫就赶快要去抢食物,它就扰乱不宁,一扰乱不宁,胃脘就很不舒服,所以这种病人,虽然有一种饥饿(感),实际上也不完全是饥饿感,(是)种嘈杂感,甚至有疼痛的感觉,这个时候要吃东西,反而吃了不舒服,吃了以后它(蛔虫)扰乱得更厉害,所以饥不欲食,这是第四种。
       第五种是讲的偏嗜食物或者异物。比较特殊的,偏嗜食物或者异物,一种认为是蛔虫病,小儿蛔虫,就是喜欢吃特殊的(东西),我们最常见的喜欢吃茶叶。还有一种特殊的食物,比如说我们湖南特别(是)湘潭(人),特别喜欢吃槟榔,外国人就喜欢吃口香糖,那么这种偏嗜有的是习惯。(这里讲的)这种偏嗜是一种病,它有种特殊需要,他就要吃那个东西,他就感到舒服,偏嗜食物,或者是甚至吃一些异物,不是正常的、不属于食物的。古人认为这是一种有虫的表现,再呢就是情志的病变,精神情志,心理上不正常,这种情况,这个偏嗜异物,重点我们讲一下(偏食)异物。张景岳在《景岳全书》里面讲到:“凡喜食茶叶,喜食生米者”,有的喜欢吃茶叶,吃生茶叶,这个茶叶不是泡茶了以后嚼茶叶的渣滓,而是就把这个生的茶叶拿到口里面去嚼,有的喜欢吃生米,喜欢吃生米者,“多因为胃有伏火”,胃里面有火。所以它能够消化特殊食物,这是他描述的。“又有喜食炭者”,木炭、煤炭,喜食炭者—木炭、煤炭,“必其胃寒而湿”,它认为这是胃里面有寒、有湿,木炭是干燥的吧,它能够吸收水分,它里面有热量,所以他认为是寒和湿的问题,“故喜吃燥涩之物”,因为有寒、有湿,他就喜欢吃这些干燥、燥涩之物。当然他又提到了,“亦当察脉症”,你不要单纯看这个喜欢吃木炭就是有寒湿,还要结合全身的情况。还有现在的杂志上有一些报道,我看到的报道里面就有心脾两虚喜欢吃糯米,一辨证,是心脾两虚,这个病人他有一种特殊的嗜好,喜欢吃糯米;胃阴亏虚者,喜欢吃猪油,(就是)脂肪啊,胃阴亏虚,他不光只是吃猪肉、肥肉,就是要吃猪油,这属于胃阴亏虚的;胃热炽盛喜吃污泥,胃火旺,诊断(为)胃火旺,喜欢吃很脏的这种泥巴;热毒炽盛,甚至吃樟脑丸,樟脑丸,(就是)卫生球,喜欢吃那个东西;还有报道成人湿郁喜欢吃黄土,吃黄土是有湿邪;有成人血虚、成人脾虚湿阻、老年脾虚喜欢吃盐。杂志上我看到的报道就有这么一些,就是吃一些怪怪的东西,吃木炭、吃樟脑丸、吃污泥、吃生米、吃猪油等等,有这么一些报道,确实有这种情况。这个机制怎么解释呢?有的人认为这个蛔虫呀,不是讲有虫吗,认为蛔虫改造了我们人体的内环境,内部这种环境遭到了破坏,蛔虫能够释放出一种物质到肠胃里面来,以供它—蛔虫的生存,这是一种观点,为什么说它是虫的问题。虫寄生在肠子里面以后,吸收我们的营养,使我们脾胃的功能发生了紊乱,气机的升降失调,燥湿不匀,或者是气机郁结发火,或者是寒湿内停,他之所以喜欢吃这么一些异物,刚才讲吃黄土、吃污泥、吃盐、吃樟脑丸、吃猪油等等,是什么问题呢?一种认为就是希望以这种异性之物来纠正身体之偏。刚才张景岳讲了,喜欢吃炭者,是因为有寒湿,寒和湿,这是种病理之偏,用这种木炭、煤炭,吃进去这种燥涩之物,它能够祛寒燥湿,纠正我们人体生理之偏。胃阴虚的人喜欢吃猪油,喜欢吃油、吃糯米,什么问题呀?因为希望通过(吃)糯米、猪油来增加胃阴,补充胃里阴液的不足,所以是希望通过这些异物来纠正身体之偏,或者是补充我们身体的某一种营养物质、或者某些成分的亏虚。他吃的那些东西可能就是我们人体里面缺少的、或者多余了的,用它来对抗的这样一些物质。这个解释是不是?恐怕说最基本的机制是这个机制。现在有个问题提出来,吃了这些异物,本来是我们正常人不吃的一些东西,吃了这些异物它怎么能够消化呢?我们人吃什么东西都是经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几十万年,人体演变下来形成的这种(习惯)。那么现在吃这么些异物,吃了以后怎么消化?有人认为可能是因为虫体里面含有一种消化这样一些物质的酶、这类的成分,它是有着特殊的这样的酶、这些成分存在。不是讲最常见的是虫吗—蛔虫,蛔虫可能里面就存在有这样一种消化这些异物的成分,这是一种解释。他还举了个例子,比如,白蚁,它就专门吃木材,那个房子、木房子,不是有白蚁以后就把那房子、木头都可以吃空吧,把那房子都毁掉。那么,白蚁吃木头,本身它并没有消化木材的这种酶,而是因为白蚁里面有一个共生体,叫做纤毛虫,纤毛虫能够将木材纤维转变成果糖,果糖对白蚁来说就有作用,有人研究,白蚁食木材并不是白蚁直接消化了木材,而是白蚁的一个共生体纤毛虫它能够将这种纤维转化成果糖,这是一种解释。为什么有虫的人能够吃异物?吃了这些异物之后怎么他又不生病?他本来就有病,那么为什么吃了异物以后不产生其他的问题呢?这么一种解释,跟学生不一定讲这些问题,这个解释就是我们第一届师资班,他们有的人作了这种解释。
       我还发现,我找到一个资料叫《医学与哲学》杂志的86年的第9期上面,登载着这么一篇文章,就是“试论生物间的健康流行”,这个生物间、生物链它们之间的这个关系,他讲到一个例子,就说饲料里面,用饲料去喂养反刍动物,反刍动物——牛,典型的反刍动物,吃草以后,它躺在那里,慢慢又从胃里面把它吐出来,慢慢消化,这是反刍动物,那么草里面呢有一种纤毛虫,纤毛虫可以在牛的胃里面生长繁殖,发酵饲料和提供动物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这个纤毛虫,草里面有一种虫叫做纤毛虫,牛吃了草了以后,就是通过纤毛虫把这个草、饲料发酵,产生了果糖、脂肪、蛋白质,产生这些东西,才能够被牛利用,所以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中间靠的一个环节,就是靠这个草里面有纤毛虫,如果草里面没有纤毛虫,牛吃了草,它不能直接起作用,所以如果我们喂养牛的时候,如果给它吃面粉、给它吃米饭,直接吃糖、脂肪这些东西,那么它发酵以后就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就能够杀死纤毛虫,如果你喂牛给它喂一些面粉、喂一些米饭,这些东西吃了,它就能够产生乳酸,乳酸就杀死纤毛虫,这个时候牛吃的草也不起作用了,产生那么多乳酸,在牛的胃里面就产生肚子胀,吃的草没有消化,因此牛可以导致死亡。这个环节里面说明什么问题呀?就是说生物链,牛吃的草,纤毛虫是怎么样互相起作用的,就是说为什么有的要吃这么些特殊的食物,是不是可能也就是因为这些食物里面含有一种什么成分能够帮助消化,提供一种什么营养,提供一种什么物质?我举这个例子是我看到了这个报道,所以我把它抄录下来了,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
       除这个之外,妊娠期间,喜欢吃酸辣的食物,这是正常(的),这不是一种特殊表现,不是病态,当然,为什么妊娠期间就特别喜欢吃酸吃辣呢?这个机制大家感兴趣也可以去推敲,为什么孕妇就要吃酸的,平常不吃酸,怀孕的时候就特别要吃酸的,她是哪一个不足啊,肝气不足?肝阴亏虚?(还是其他)什么的?这个道理怎么去解释。有些是地域和生活习惯的问题,四川、重庆吃麻辣火锅,现在也推广到全国了,慢慢就是一种习惯,喜欢吃什么,这不能算是一种(病)。但是,不管哪一种情况,我们一般来说,这个话应该放在前面,前面嗜异物的机理上面要解释的话是“脏神所欲”,“一脏之虚”,它是一种欲望,人体的一种脏神所欲;有的解释实质是一种一脏之虚,比如说肝虚的时候就喜欢吃酸的,有蛔虫的时候喜欢吃甘的。也有的认为是“神无所举,良恶莫辨,”神志不正常,精神情志不正常,分不出好的和坏的,哪个能吃、哪个不能吃。也有的认为是胃有伏火等等,这些话应该放在前面讲,这个排次序没有排好。但是,是不是蛔虫,或者是某一脏虚,恐怕不能单纯凭一个嗜食异物,嗜食异物也可以作为一种参考。中医学认为,过食或者偏食某一种食物,都能够增气而致病,过于吃甜的,就是甘太多了,可以致病;过于吃酸的,也可以导致酸太多,可以致病。比如说偏食肥甘,就可能容易生痰湿;过食辛辣,可以导致火盛;偏食生冷,可以损伤脾胃等等。中医学认为,这属于中医基础理论讲的不应当偏食,食物要保持平衡,这是第五个。
       第六个,食量的变化。食量变化,这是讲的变化。食欲逐渐恢复,食量逐渐增加,当然这是胃气逐渐恢复的表现,生病以后,生病了,原来不能吃饭,吃得很少,现在慢慢想吃了,慢慢吃得多了,那应该是胃气逐渐恢复的一种表现。如果食欲逐渐减退,食量逐渐减少,那是脾胃功能逐渐虚弱的表现,这都是常识。一个特殊的病名叫作“除中”。什么叫“除中”?就是中焦要消除了,要消亡了,中气将要衰竭了。“除中”是讲的危重的病人本来不能够吃饭,长期不能食、长期不欲食,但是在这种病危的情况下、病情很重的情况之下,突然想吃什么东西了,并且吃得很有味,吃得比较多,吃得大增,突然的,强调是危重病人突然想吃什么,并且吃得多,吃得有味,这是一种假神的表现,是一种胃气败绝的表现,胃气将要消亡的表现。为什么胃气将要消亡呢,它的机制是什么?成无己在《注解伤寒论》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他说“除,去也”;就是去掉,打个叉,把它叉掉,这个意思,“中,胃气也”,中是讲的中焦、胃气,是讲的“言邪气太甚,除去胃气”,邪气很严重,病的时间比较久,要把胃气消除掉了,胃气将要衰竭了,这个时候,“胃欲引食自救”,胃,气快要绝了吧,它要饮食自救,它要救命,胃气要救活自己,想抓一根救命的稻草,所以它饮食自救,“故暴能食”,突然能够食,为什么突然想吃呢?就是想通过吃这个东西以后,增加了胃气,增加我们的(能量),脾胃为气血之本,增加这个本能,增加能量,来和邪气相斗争,来战胜邪气。最后没有办法了,最后一搏,胃气快要绝了,因此突然之间,胃气这种本能的欲望,快要绝的时候,希望通过突然能够吃了东西以后,增加胃气,去战胜邪气。但是,本来胃气就非常不足,再一吃东西之后,更加消耗了能量,甚至这个食物就隔阻在里面,食物吃进去要经过消化、吸收,然后才转化成为精气、精血,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哪里吃了食物马上就来劲呀!不像我们健康人这样,健康人可能肚子饿了,肚子饿了吃一顿之后,一吃了以后,哎呀,来劲了,马上就来劲了,那个胃气已经亏虚的人,他消化吸收都很困难,它不能马上变成营养,因此这样能量无继而告罄,集成激素而告磬,胃气反而衰竭,就是想孤注一掷,最后这一搏很难搏成功,所以叫作“除中”。那么这个解释怎么解释呢?物理上有一种自感传动势,电灯快要灭的时候,突然要闪亮一下,要闪,突然亮一下,突然一亮,把钨丝一下就烧断了,所以这种“除中”就是这么一种解释,一种机制。也有的说是皮层下脱抑制,激素全部释放。把这个激素,实际上这个激素也就是相当于这里讲的胃神、胃气,胃气快要衰竭了,把这个激素,身体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啊什么的都全部一下释放出来,释放出来以后,释放完了,但是你那里营养又没有得到,这么一些解释,就是导致了阴阳气竭,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问口味。口味是讲的口里面异常的味觉或者是气味,气味是闻到的,异常的味觉是病人自己的感觉。异常的感觉,我自己感到口里面好甜,口好咸的,口里面有酸(味),口苦这种异常的感觉;气味是口里面发出来的一种气味,别人能闻得到,并且往往自己还闻不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口里面有异常的感觉,可能与外邪、饮食、情志等因素有关,导致了脏腑脾胃功能的失调。口里面我们本来没有什么特殊的味,他感到苦、感到甜、感到酸、感到辣,这些感觉因为什么问题呢?是脏气上溢于口,古代是这么说的,就是这个脏器的功能,它的物质,比如说肝主酸、肾主咸,它所主的这种气味把它满溢上来了,满到口里面来了。或者是脏气虚弱以后,不能够摄纳精气而外露。脾本来能够摄纳甜的,虚弱以后,它不能够把这个甜的物质吸收而停留在口腔里面,不能够摄纳精气而外露,这是解释机制。这样的解释对不对,是不是很恰当,还值得研究。一种是口淡,口里面味觉减退了,缺乏味觉,甚至没一点什么味,吃什么东西都尝不到味,甚至是这种情况,吃了酸的,他不觉得酸,吃辣的,他也不觉得辣,吃苦的也不觉得苦,这是严重的。轻一点的是,他没有什么感觉,吃东西他感觉不出什么味道来,多半是脾胃虚弱、寒湿中阻之类的,脾胃虚弱、寒湿之类的情况。第二个是口甜,口里面出现甜的味道,口甜,当然吃糖了以后会口甜,那么没有吃糖他也有一种口甜的感觉,什么问题呢?一般认为是湿热蕴脾,湿热蕴结在脾,湿热蕴结在脾以后,脾的运化功能就不好吧,(湿热)蕴结在脾,就能够阻碍脾的运化功能,或者脾气本身就亏虚,因而脾本来是甜,甘属于脾,五行配属,甘是配属脾的,脾的功能不好了以后,它对甘、甜的这种物质,不能够把它吸收掉、消除掉,比如说我们的唾液,唾液主要是脾的吧,是不是?唾液里面(有)一种淀粉唾液淀粉酶,如果这个唾液淀粉酶减少,不能够把淀粉慢慢消化掉,脾胃的功能不好,淀粉这种物质经常、长期停留在口腔里面,慢慢发酵以后,产生了甜的感觉,也可能是这样一些原因,所以中医认为产生甜,用五行配属五脏来说,认为是脾,要么是湿热,湿热阻碍脾的机能,或者脾本身的机能不足所导致的,这是口甜。第三是口里面一种黏滞的感觉,巴黏巴黏的,口里面好像有点张不好,有点黏滞的感觉,黏滞不开的感觉,多半是痰热、湿热、寒湿,总的来说是湿吧,是痰也是有湿,湿热、寒湿,多半是湿热、痰这一类的东西,里面并且往往又还夹有一个热,湿和热交织在一起,因此就出现了一种黏滞的感觉,特别湿性是黏滞的,这是第三种,口里面有黏滞的感(觉),可能是痰湿、湿热之类的。第四个,口酸,口里面一种酸的味觉。口里面感到酸,口酸这种情况经常见,甚至是口里面泛酸、吐酸水,甚至还闻到口里面一种酸味,多半是什么问题呢?一个是伤食,一个是肝胃郁热,肝和胃在一起,里面有湿热、食积,有郁、有热邪,所以吃进去东西以后,慢慢在那里腐烂、消化,出现酸味,郁积在一起,就像我们泡菜,朝鲜泡菜、四川泡菜,酸坛里面,把东西都郁在里面,郁久就发酸,多半归属于肝、胃,病位多半归属于肝、胃,气郁结、郁热、伤食。第五个是口苦,口苦的描述很多,很多病人都描述有口苦,口苦总的来说应该是火,或者是胃火、肝胆火、心火等等这些,第五个是口苦。第六个是口涩。有那种涩的感觉,就像吃了生的柿子以后。这又不是黏滞的感觉,而是一种涩的感觉,涩味,像吃了生柿子一样。为什么经常出现口涩,有的人出现口涩,多半是燥热伤津的表现,津液不足,这种口涩的病人可能喝喝水呀会有缓解,多半是燥热损耗津液的表现。第七个是口咸。口里面有一种咸的味觉,味觉感到有咸味。为什么出现咸?从脏腑配属来说,咸配属于肾,那么肾有病的时候为什么就出现口咸?不好解释,道理不好解释,反正古人认为是肾,我还没有看到过病人说口咸的这种描述,我没碰到过,但是古代书上说寒水上泛、肾阳不足、阳虚水气上泛可以出现口咸,但我没有看到过。这是病人的口里面的感觉可以有这样一些表现,这些表现可以作为我们诊断病情、辨证的一个资料,一部分资料,作为辨证的参考,但是是不是一定就是这个机制,有些很难讲清,口甜是不是一定就是脾的问题,口咸是不是一定就是肾阳虚、寒水上泛呢?有一些是可以肯定的,口苦多半是火热之邪,口酸可能是肝的郁热、伤食,这是比较常见的。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5:40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