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医宗金鉴原文mp3朗读第05幼科杂病心法要诀7黄疸

2013-12-5 18:05| 发布者: 小宋| 查看: 5152| 评论: 0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Ob//sid/XMjgxNjQ0MTAwNA==/v.swf[/flash]
NO157. 黄胆总括
黄胆湿热郁蒸成,遍身皆黄及目睛,阳黄色亮身多热,阴黄色暗冷如冰。
【注】黄胆一证,乃湿热郁久,外发肌肤而然也。其候遍身面目皆黄,甚则深黄,面如烟熏之状。其中又有阴阳之别∶如面红、口渴、尿赤、色亮、身热者,乃脾家湿热,此阳黄也;口不渴而色暗黄,身冷如冰者,乃脾肾寒湿,此阴黄也。治者宜分别施治。

NO158. 阳黄
阳黄无汗宜疏散,茵陈麻黄能发汗,腹满便秘茵陈攻,表里无证茵苓善。
【注】阳黄一证,原因湿热而成,治者当详审之。如表实无汗,宜外发其汗,茵陈麻黄汤主之,使黄从表解也;里实二便秘涩,腹满者,宜茵陈蒿汤下之,使黄从里解也;若表有汗,里不便秘腹满,是表里无证,不可汗、下,惟利小便,宜用茵陈五苓散,使黄从水道利之则愈。 茵陈麻黄汤 茵陈蒿 麻黄 水煎,加黄酒少许服之。
【方歌】儿发阳黄身无汗,茵陈麻黄汤极便,麻黄茵陈各等分,量儿煎服有奇验。 茵陈蒿汤 茵陈蒿 川大黄 栀子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里实须用茵陈汤,栀子茵陈生大黄,灯心为引水煎服,便利黄消体泰康。 茵陈五苓散 茵陈蒿 赤苓 猪苓 泽泻 白术(土炒)肉桂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茵陈五苓治黄病,利水除湿有奇功,术苓泽泻猪苓桂,茵陈加入便自清。

NO159. 阴黄
阴黄多缘转属成,脾湿肾寒两亏生,温脾茵陈理中治,温肾茵陈四逆灵。
【注】阴黄者,乃脾湿、肾寒,两虚而成,此最为危候。温脾去黄,以理中汤加茵陈主之;温肾去黄,以茵陈四逆汤主之。 茵陈理中汤(方见理中汤加茵陈) 茵陈四逆汤 附子(制) 干姜 茵陈蒿 甘草(炙) 水煎服。
【方歌】茵陈四逆汤,附子共干姜,茵陈炙甘草,黄消病渐康。

NO160. 水肿总括
水肿俱属脾肺经,肺喘脾胀要分明。上肿属风宜汗散,下肿属湿利水灵,通身肿者兼汗利,喘则逐饮胀则攻。再辨阳水与阴水,攻泻温补贵变通。
【注】小儿水肿,皆因水停于脾、肺二经。水停胸中则喘,水停膈下则胀,其间所肿部位,不可不察∶如肿在腰以上者,属风,法宜发汗;肿在腰以下者,属湿,法宜利水;有通身上下皆肿者,系风湿两伤,法宜汗利兼施。肿而喘不得卧,宜逐肺饮;肿而胀满便秘,宜攻脾水。肿从腹起至四肢者,可治;肿从四肢起至腹者,不可治。然又有阳水、阴水之分,宜详别焉。阳水属实,法宜攻泄,阴水属虚,法宜温补。应证而施,自无不效也。

NO161. 风水肿
肿在上者因风起,急宜发汗莫从容,越婢汤中加苍术,汗后全消病即宁。
【注】上身肿者,头面、肩臂至腰间皆肿也。病因外感风邪,法宜发汗则愈,经所谓开鬼门是也。以越婢加苍术汤治之。 越婢汤 麻黄 石膏( ) 甘草(生) 苍术(米泔水浸) 水煎服。
【方歌】越婢汤治风水肿,麻黄甘草共石膏,再加苍术水煎服,能使儿童肿即消。

NO162. 湿水肿
肿在下者因湿起,急宜利水可安然,外法贴脐如神妙,内服沉香琥珀丸。
【注】下体肿者,腰脐至两足皆肿也。病因脾经湿热所成,急用利水之法,经所谓洁净府是也。外用贴脐法,内服沉香琥珀丸。 贴脐法 巴豆(去油四钱) 水银粉(二钱) 硫黄(一钱) 共研匀成饼,先用新棉一片,包药布脐上,外用帛缚时许,自然泻下恶水,待下三、五次,去药以粥补住。 沉香琥珀丸 苦葶苈子(一两五钱) 郁李仁(去皮一两五钱) 防己(七钱五分) 沉香(一两五钱) 陈皮(去白,七钱五分) 琥珀(五钱) 杏仁(去皮尖,炒,五钱) 苏子(五钱) 赤苓(五钱) 泽泻(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以麝香为衣,每服一钱,量儿大小与之,用滚白水下。

NO163. 风湿肿
通身皆肿属风湿,外散内利最相宜。峻攻则用疏凿饮,和剂茯苓导水医。水上攻肺喘不卧,苏葶定喘最相宜。水停中州胀急满,舟车神 量攻之。
【注】通身肿者,头面手足皆肿也。得病之由,内停湿饮,外感风邪,风湿相搏,水道不利,外攻肌表,因而作肿也。重者用疏凿饮峻攻之,轻者用茯苓导水汤和解之。若水停上攻于肺,喘急不得卧者,以苏葶丸泻之;水停中州胀满者,以舟车神 丸攻之。 疏凿饮子 商陆 秦艽 羌活 椒目 木通 赤小豆 茯苓皮 大腹皮 泽泻 槟榔 引用姜皮,水煎服。
【方歌】疏凿饮子风湿肿,外发内利陆秦羌,椒目木通赤小豆,苓皮大腹泽槟榔。 茯苓导水汤 紫苏 陈皮 白术(土炒) 木香 桑白皮(炒) 麦冬(去心) 赤茯苓 泽泻 木瓜 大腹皮缩砂仁 槟榔 引用灯心,水煎服。
【方歌】和解茯苓导水汤,紫苏陈皮术木香,桑皮麦冬赤苓泽,木瓜大腹缩槟榔。 苏葶丸 舟车神 丸 甘遂 芫花 大戟(俱醋炒,各一两) 大黄(一两) 黑牵牛(头末,四两) 青皮(炒) 陈皮木香 槟榔(各五钱) 轻粉(一钱) 上为细末,水丸如椒目大,小儿二丸、三丸,大儿五丸、七丸,量服之,滚白水送下。

NO164. 阳水
阳水身热脉沉数,小便赤涩大便难,热盛烦渴浚川散,湿盛胀满神 丸,量儿大小斟酌用,应变而施勿一偏。
【注】阳水者,小儿湿热内郁,水道阻塞,外攻肌表,以致外肿内胀,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法当泄水,不可少缓。热盛烦渴者,以大圣浚川散攻之;湿盛胀满者,舟车神 丸攻之。须量儿大小,视病轻重,合宜而用,勿执一偏过于峻攻,徒伤正气也。 大圣浚川散 川大黄(煨) 牵牛(取头末) 郁李仁(各一两) 木香(三钱) 芒硝(三钱) 甘遂(五分) 共为细末,姜汤调下,量儿大小用之。 舟车神 丸(方见风湿肿)

NO165. 阴水
阴水便利不烦热,须服实脾肾气丸,若服温补俱无验,攻补兼施病始痊。
【注】阴水者,因脾肾虚弱也。脾虚不能制水,肾虚不能主水,以致外泛作肿,内停作胀,若二便不实,身不热,心不烦者,宜用实脾散、金匮肾气丸。若服温补之药而无效验者,则是虚中有实也。欲投攻下之剂,恐小儿难堪;若不攻之,又岂可坐以待毙。须攻补兼施,或一补一攻,或二补一攻,或九补一攻,审其进退,俟有可攻之机,以意消息。药与元气相当,始能逐邪而不伤正也。必须忌盐酱百日,方可收功。 实脾散 草果仁(研) 大腹皮 木瓜 茯苓 木香(研) 浓朴(姜炒) 干姜 附子(制) 白术(土炒)甘草(炙) 引用枣二枚,水煎服。
【方歌】实脾散治阴水肿,草果大腹木瓜香,浓朴姜附术苓草,虚者仍兼肾气方。 金匮肾气丸 熟地黄(一两) 山药(炒八钱) 山茱萸(八钱) 牡丹皮(五钱) 茯苓(一两) 泽泻(五钱) 肉桂(五钱) 淡附子(五钱) 车前子(五钱) 牛膝(八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钱半,白滚水送下。

NO166. 腹胀总括
腹胀脾虚因久病,胃实多由食滞停,补虚健脾兼理气,攻食消导自然宁。
【注】腹胀之病,脾、胃二经主之。有虚有实,宜分晰焉。虚者因久病内伤其脾,实者因饮食停滞于胃。虚则补脾,实则消导,调治合宜,其胀自渐除矣!

NO167. 虚胀
久病脾虚失运健,或因吐泻暴伤脾,食少即胀精神倦,面黄肌瘦四君宜。
【注】凡小儿久病脾虚,或吐泻暴伤脾气,健运失常,所以饮食不化,食少腹即胀满。现证精神倦怠,面黄肌瘦,此虚胀也。宜用香朴四君子汤治之。 香朴四君子汤 人参 白术(土炒) 白茯苓 甘草(炙) 香附(制) 浓朴(姜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香朴四君治虚胀,参术甘草共茯苓,香附浓朴宜加入,引姜煎服胀即宁。

NO168. 实胀
饮食过度内伤胃,停滞腹胀便不通,潮热烦渴形气壮,平胃承气施治灵。
【注】小儿饮食过度,则胃中停滞,以致腹胀,大便不利,身体潮热,心烦口渴,形气壮实,此实胀也。轻者,平胃散主之;重者,小承气汤主之。 加味平胃散 南苍术(炒) 浓朴(姜炒) 大腹皮(制) 陈皮 甘草(生) 莱菔子(焙) 山楂 麦芽(炒) 神曲(炒)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加味平胃治实胀,苍术浓朴大腹皮,甘草陈皮莱菔子,山楂麦芽炒神曲。 小承气汤(方见食痛)

NO169. 诸热总括
小儿有病多发热,表里虚实宜分别,观形察色辨因由,审证切脉有妙诀,表证须汗里下之,虚则宜补实则泻,平昔体认要精详,方得临时无遗阙。
【注】小儿发热有表、里、虚、实之异,治亦有汗、下、补、泻之殊。须观形、察色、审证、切脉以别之。惟在平昔讲习精详,临证庶不致误。

NO170. 表热
表热之证因外感,脉浮发热恶风寒,头痛身疼而无汗,十神通圣表为先。
【注】小儿外感寒邪,脉浮,发热,恶风,恶寒,头疼,身痛,无汗,此表热也,宜十神汤主之。若兼内热者,双解通圣汤两解之。 十神汤 升麻 葛根 麻黄 苏叶 香附(醋炒) 陈皮 赤芍药 川芎 香白芷 甘草(生)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十神汤治表热证,升麻干葛共麻黄,香附陈皮苏叶芍,芎芷甘草引生姜。 双解通圣汤

NO171. 里热
里热之证因内热,遍身蒸热小便红,面赤唇焦舌燥渴,调胃白虎解毒清。
【注】小儿肥甘过度,必生内热,以致发热蒸蒸,小便赤涩,面赤唇焦,舌燥而渴。脉实有力者,先以调胃承气汤下之;不愈用白虎汤,或黄连解毒汤清之。 调胃承气汤 大黄 芒硝 甘草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调胃承气治里热,大黄甘草共芒硝,引用生姜水煎服,大便通利热自消。 白虎汤 石膏〔 (按:石膏生用为宜)〕 知母(生) 甘草(生) 粳米 水煎服。
【方歌】胃热白虎汤,知母生用良,石膏合甘草,粳米共煎尝。 黄连解毒汤 黄芩 黄连 栀子 黄柏 水煎服。
【方歌】黄连解毒汤,清热效非常,芩连栀子柏,煎服保安康。

NO172. 虚热
虚热病后营卫弱,神倦气乏用补中,呕渴竹叶石膏治,面赤尿白厥白通
【注】虚热者,因小儿病后气血虚弱,营卫尚未调匀之故。其证神倦气乏,宜用补中益气汤治之。若兼口渴引饮而呕者,宜用竹叶石膏汤治之。又有阴盛格阳,外浮发热者,其面色虽赤,然小便必清白,四肢必厥逆,宜用白通汤收敛阳气,热退自愈。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泄) 竹叶石膏汤 竹叶 石膏〔 (按:石膏生用为宜)〕 人参 粳米 麦冬(去心) 甘草(生) 半夏(姜制)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病后虚热烦渴呕,皆因气弱胃津亡,竹叶石膏参麦草,半夏粳米共生姜。 白通汤 干姜 附子(制) 葱 水煎服。 
【方歌】虚热原于阴格阳,真寒假热白通汤,散寒姜附葱白茎,厥回热退自然康。

NO173. 实热
实热积热午潮热,腹胀尿红大便难,烦渴口疮腮颊赤,凉膈大柴效通仙。
【注】小儿有余积热,以致午后潮热,蒸蒸有汗,肚腹胀满,小便赤,大便难,烦渴啼叫,口舌生疮,腮颊红赤,脉洪数有力,法宜清热通利。时时热者,凉膈散主之;午后潮热者,大柴胡汤主之。 凉膈散(方见急惊风) 大柴胡汤(方见伤寒)

NO174. 积滞总括
小儿养生食与乳,撙节失宜积滞成,停乳伤食宜分晰,因证调治保安宁。
【注】夫乳与食,小儿资以养生者也。胃主纳受,脾主运化,乳贵有时,食贵有节,可免积滞之患。若父母过爱,乳食无度,则宿滞不消而病成矣。医者当别其停乳、伤食之异,临证斟酌而施治焉。

NO175. 乳滞
婴儿乳滞睡不安,多啼口热吐惊烦,肚胀腹热便酸臭,慎攻宜用消乳丸。
【注】乳滞之儿,其候睡卧不宁,不时啼叫,口中气热,频吐乳片,肚胀腹热,大便酸臭也。但脏腑娇嫩,不可过攻。惟宜调和脾胃为上,以消乳丸消导之。 消乳丸(方见伤乳吐)

NO176. 食滞
小儿食滞任意餐,头温腹热便脓酸,嗳气恶食烦作渴,大安承气审宜先。
【注】小儿恣意肥甘生冷,不能运化,则肠胃积滞矣。其证头温,腹热,大便酸臭,暖气,恶食,烦不安眠,口干作渴。滞轻者,宜木香大安丸消导之;滞重便秘者,宜小承气汤攻下之。 木香大安丸 木香 黄连 陈皮 白术(土炒) 枳实(麸炒) 山楂肉(各三钱) 连翘(去心,二钱) 神曲(炒) 麦芽(炒,各三钱) 砂仁 莱菔子(焙,各二钱) 上为细末,神曲糊为丸,每服一钱,陈仓米汤下。 小承气汤(方见食痛)

NO177. 癖疾总括
癖疾过食肠胃满,浊液外溢被寒凝,潮热饮冷肌削瘦,腹满硬块面青黄。
【注】癖疾一证,皆因饮食过节,肠胃填满,浊汁外溢,复感寒气凝结而成。每生于左胁之下,始如鸡卵,坚硬成块,渐如覆盆之形,越脐则难治矣。其候身体潮热,喜饮凉水,肌肤削瘦,面色青黄也,治者宜详察之。

NO178. 癖疾
癖疾潮热渴饮冷,肚大青筋坚硬疼,内服消癖木香效,外贴红花膏最灵。
【注】癖疾之始作也,午后潮热,口渴饮冷,肚大青筋,渐至坚硬成块,不时作痛。内以《千金》消癖丸治之,外贴红花膏。内外兼治,其癖自消。若无热渴者,先以木香丸治之,外亦以红花膏贴之。 千金消癖丸 芦荟 阿魏(另为糊) 青黛 木香 浓朴(姜炒) 槟榔 陈皮 甘草(生,各一钱) 使君子(去壳) 胡黄连 山楂肉 香附(醋炒) 三棱(醋炒) 莪术(醋炒,各二钱) 水红花子 神曲(炒) 麦芽(炒,各四钱)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各三钱) 上为细末,将阿魏一钱,白水和面,打糊为丸,绿豆大,米饮下,量儿大小服之。 木香丸 木香 蓬莪术 缩砂仁 青皮 朱砂(研细各二钱) 共为细末和匀,飞白面糊和丸,麻子大,每服二、三丸,乳伤乳饮下,食伤以所伤物熬汤下。 红花膏 没药(五钱) 血竭 麝香 阿魏(各三钱) 当归 赤芍(各一线) 水红花料(一捆煎汁去渣熬膏一碗)。 共为细末,入膏内搅匀,以青布摊贴患处。

NO179. 汗证总括
自汗属阳有虚实,或因胃热或表虚,睡中盗汗为阴弱,心虚血热随证医。
【注】汗乃人之津液,存于阳者为津,存于阴者为液,发泄于外者为汗。若汗无故而出者,乃因阴阳偏胜也。如小儿无因而汗自出者,谓之自汗。自汗属阳,有虚实之别。虚者汗出翕翕,发热恶寒,乃表虚也;汗出蒸蒸,发热不恶寒,乃里热也,表虚者,法当固表;里实者,法当攻热。又有睡则汗出,觉则汗止,谓之盗汗。盗汗主阴虚,然当分心虚不固,心火伤阴也。心虚当补心,心热当凉血。治者宜详辨之,庶无差谬。

NO180. 自汗
表虚自汗玉屏风,甚者桂枝加附从,里实自汗用白虎,便秘调胃承气攻。
【注】表虚 自汗,玉屏风散主之。若恶寒冷,阳气虚也,桂枝汤加附子固之。阳明里实,蒸蒸自汗,用白虎汤清之。便秘者,以调胃承气汤攻之。 玉屏风散 黄 (蜜炙) 防风 白术(土炒) 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时自汗,玉屏风治颇相宜,黄 防风炒白术,水煎温服不拘时。 桂枝加附子汤 白芍药 桂枝 甘草(炙) 附子(制)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表气虚弱甚,桂枝汤最良,芍药桂枝草,加附病渐康。 白虎汤 调胃承气汤

NO181. 盗汗
心虚盗汗睡多惊,酸枣仁汤服即宁,心火伤阴必烦热,当归六黄汤奏功。
【注】盗汗有二,虚实两分。心虚者,阴气不敛也,睡则多惊,以酸枣仁汤主之;心热者,火伤于阴也,身多烦热,以当归六黄汤主之。 酸枣仁汤 当归 白芍(炒) 生地 茯苓 酸枣仁(炒) 知母(炒) 黄柏(炒) 五味子 人参 黄(炙) 水煎服。
【方歌】酸枣仁汤治盗汗,阳不能藏阴本虚,归芍生地茯苓枣,知柏五味共参 当归六黄汤 当归 生地黄 熟地黄 黄芩 黄柏 黄连 黄 (炙) 引用浮麦,水煎服。
【方歌】当归六黄治盗汗,阳盛阴伤液自流,生熟二地芩连柏,归 浮麦汗能收。

NO182. 失血总括
阴乘阳热血妄行,血犯气分不归经,血病及腑渗浊道,伤于脏者溢出清,热犯阳络上吐衄,热侵阴络下失红,又有努劳成血病,血止仍嗽势多凶。
【注】凡失血之证,阳盛乘阴,则血为热迫,不能安于脉中,犯于气分,妄行不能归入经脉也。若血病伤及于腑者,则血渗入肠胃之浊道,上行于咽,出而为吐为衄;下从二便而出,为便为尿也。若血病伤及于脏者,则溢出于胸中之清道,上从喉出,而兼咳嗽;下从精窍而出,为尿血也。夫血藏于脏内,行于脉中,流于躯壳之内,不可得而见也。非损伤不能为病,而损之之因有三∶一曰热伤阳络,腑病也;热伤阴络,脏病也,宜以清热为主。一曰努伤,宜以破逐为主。一曰劳伤,宜以理损为主。若日久血止,而咳嗽不休者,主必死之证,故势多凶也。

NO183. 衄血
衄血之候鼻干燥,身热不渴苦头疼,失表分汗麻桂治,内热犀角泻心清。
【注】衄血者,鼻中出血也。其候鼻中干燥,身热不渴,苦头痛,是热伤阳络也。有因伤寒失汗衄血者,乃热郁于营。其身无汗,宜以麻黄汤汗之;身有汗者,宜以桂枝汤解之,设无表病,因内热而衄者,宜以犀角地黄汤清之。热盛者,四物三黄泻心汤泻之。外俱用发灰散,或黑栀子未吹鼻,其衄自止。 麻黄汤 麻黄 杏仁(炒去皮尖) 桂枝 甘草(生)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伤寒失表营郁热,身热无汗血妄行,须用麻黄汤调治,桂枝麻黄杏草同。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牡丹皮 白芍药 犀角 生地黄 水煎服,便硬者加川大黄。
【方歌】犀角地黄汤,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黄。 四物三黄泻心汤 川芎 当归(酒洗) 生地黄 赤芍药 黄芩 黄连 川大黄(酒洗) 水煎服。
【方歌】四物三黄泻心汤,热盛吐衄功最良,芎归生地赤芍药,黄芩黄连川大黄。

NO184. 吐血
吐血不咳因热逆,若兼咳嗽努劳伤,内热犀角地黄治,努伤承气四物尝,劳伤有热鸡苏散,无热须用救肺良。
【注】小儿吐血不咳嗽者,多因内热,致血妄行上逆也,宜以犀角地黄汤主之。若因努劳吐血者,则兼咳嗽,先用桃仁承气汤以破逐之,次用加味四物汤和之。又有劳伤吐血者,亦兼咳嗽。痰中带血有热者,鸡苏散主之;无热者,救肺散主之。 犀角地黄汤(方见本门衄血) 桃仁承气汤 桃仁(去皮尖研) 大黄 芒硝 甘草 桂枝 加当归、芍药、苏木、红花。 水煎服。
【方歌】努伤吐血先破逐,桃仁承气汤绝妙,桃仁黄硝草桂枝,加入归芍苏红捷。 加味四物汤 当归 芍药 川芎 生地黄 茅根 蒲黄 牡丹皮 甘草(生) 栀子(炒黑) 引用藕节,酒水煎服。
【方歌】努伤吐血须活血,四物为主真妙诀,再加茅根与蒲黄,丹皮栀草引藕节。 鸡苏散 鸡苏 薄荷叶 川贝母(去心) 麦门冬(去心) 桔梗 阿胶(蛤粉炒) 生地黄 甘草(生) 黄(炙) 白茅根 蒲黄(炒) 水煎服。
【方歌】劳伤有热嗽痰血,鸡苏贝母麦门冬,桔梗阿胶生地黄,黄 茅根蒲黄同。 加味救肺散 麦冬(去心) 人参 黄 (炙) 郁金 五味子 当归(酒洗) 白芍药(酒炒) 川贝母(去心研) 甘草(炙) 马兜铃 水煎服。
【方歌】劳伤无热嗽痰血,加味救肺麦门冬,参 郁金五味子,归芍贝母草兜铃。

NO185. 便血
热伤阴络病便血,脏毒血黯肠风红,须辨腹痛肛肿痛,热盛湿盛要分明。脏毒初起肿痛甚,大黄皂刺莫稍停,热盛俱宜槐花散,湿盛平胃地榆灵,日久脉微气血弱,升阳和血共养荣。
【注】大便下血,皆因小儿恣食肥甘,致生内热伤阴络也。若血色黯而浊,肛门肿痛,先血后粪,此为近血,名曰脏毒;若血鲜而清,腹中不痛,先粪后血,此为远血,名曰肠风。脏毒肛门每多肿痛,初起宜用皂刺大黄汤消之;大下血后,热盛微痛者,以槐花散和之;湿盛不痛者,以平胃地榆汤和之。肠风亦宜以槐花散主之。便血日久,脉微气血弱者,升阳和血汤和之,继以人参养荣汤补之。 皂刺大黄汤 皂刺 生川大黄(各等分) 量小儿年岁大小虚实,酌其多少,水酒煎服。 槐花散 槐花(炒) 侧柏叶 枳壳(麸炒) 川黄连 荆芥穗(炒) 水煎服,脏毒加苍术、苦楝;肠风加秦艽、防风。
【方歌】脏毒肠风槐花散,黄连枳壳槐柏荆,脏毒苍术苦楝入,肠风须加艽防风。 平胃地榆汤 苍术(炒) 陈皮 浓朴(姜炒) 甘草 地榆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便血湿盛腹不痛,须用平胃地榆汤,苍术陈皮浓朴草,地榆同煎引生姜。 升阳和血汤 黄 (炙) 当归(酒洗) 白芍(炒) 牡丹皮 陈皮 肉桂 秦艽 生地黄 熟地黄 生甘草 炙甘草 苍术(炒) 升麻 水煎服。
【方歌】下血日久腹中痛,治宜升阳和血汤,二地二草 归芍,陈丹秦艽升桂苍。 人参养荣汤 人参 黄 (炙) 白术(土炒) 白茯苓 白芍药(炒) 肉桂 熟地黄 当归(酒洗) 甘草(炙) 陈皮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失血日久气血虚,人参养荣汤颇宜,参 术草白芍桂,地黄当归草陈皮。

NO186. 尿血
尿血多缘精窍病,尿血分出茎或疼,牛膝四物汤调治,急宜煎服效从容。
【注】尿血为精窍之病,乃尿与血先后分出者也。宜用牛膝四物汤治之,其证自愈。 牛膝四物汤 牛膝 木通 郁金 甘草梢 瞿麦 当归 川芎 生地黄 赤芍药 水煎服。
【方歌】小儿溺血精窍病,宜用牛膝四物汤,牛膝郁金通瞿草,归芍赤芍生地黄。

NO187. 二便秘结
小儿热结二便秘,口渴舌干唇面红,八正尿秘少腹满,神芎便秘腹胀疼。
【注】此证多因乳食停滞生热,结于肠胃,以致二便秘结。其候舌干口渴,面赤唇焦也。 热积则小便秘涩,少腹满急,宜八正散主之。若食积大便秘,腹胀痛者,宜神芎丸主之。 八正散(方见不小便) 神芎丸 大黄 滑石(水飞,各一两) 薄荷 川芎(各四钱) 黄芩 黄连(生,各五钱) 牵牛(四钱) 共为细末,滴水为丸,每服五丸,蜜汤化下。

NO188. 气虚脱肛
泻痢日久中气陷,肛松肠薄滑而脱,面色青黄指梢冷,脉来沉细唇淡白。补中益气汤升举,真人养脏固滑脱,外用涩肠散调敷,气升肛涩肠自合。
【注】脱肛一证,因泻痢日久,中气下陷,肠胃薄瘦,遂令肛门滑脱不收。现证面色青黄,指梢冷,脉沉细,唇色淡白。宜温补为主,先以补中益气汤升提其气;再以真人养脏汤温补固滑;外以涩肠散掺之,则气升肛涩而肠自收牟。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真人养脏汤(方见寒痢) 涩肠散 诃子 赤石脂 龙骨( ,各等分) 共为细末,用腊茶调敷,和药掺肠头上,绵帛揉入。

NO189. 肛肿翻肛
积热肛肿大便难,努力肛出翻不还,外用蟠龙散消肿,内宜皂刺大黄煎。
【注】小儿积热太盛,以致肛门作肿,大便艰难,努力翻出,肛脱不还,外用蟠龙散消其肿,内服皂刺大黄汤。其肿一消,肛自收矣。 曾氏蟠龙散 干地蟠龙(略去土,焙,一两) 风化硝(二钱) 上锉研为细末,仍和匀朴硝,每以二钱至三钱,肛门湿润者干涂,干燥者用清油调涂,先用荆芥、生葱煎水,候温洗浴,轻与拭干,然后敷药。 皂刺大黄汤(方见便血)

NO190. 龟胸
肺积痰热病龟胸,胸骨高耸若龟形,气急喘咳体羸瘦,宽气百合酌量行。
【注】龟胸一证,多因小儿饮食不节,痰热炽盛,复为风邪所伤,风热相搏,以致肺经胀满,攻于胸膈,高如覆杯,现证咳嗽喘急,身体羸瘦。治宜清肺化痰为主。先以宽气饮开其气道,再以百合丹除其壅滞。肺热清而胀满自除矣。 宽气饮 杏仁(去皮尖炒) 桑白皮(炒) 橘红 苏子(炒) 枳壳(麸炒) 枇杷叶(蜜炙) 麦门冬(去心) 生甘草 苦葶苈 水煎服。
【方歌】宽气饮治儿龟胸,杏仁桑皮合橘红,苏子枳壳枇杷叶,甘草葶苈麦门冬。 百合丹 百合 天门冬 杏仁(去皮尖,炒) 木通 桑白皮(炒) 甜葶苈 石膏(各五钱) 大黄(三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绿豆大,量儿大小服之,临卧滚白水送下。

NO191. 龟背
龟背坐早被风吹,伛偻背高状如龟,内服松蕊丹缓治,外用灸法点龟尿。
【注】龟背者,因婴儿坐早,被客风吹入脊膂,遂致伛偻曲折,背高如龟,往往为终身痼疾。内以松蕊丹调治之,外用《圣惠》灸穴法∶灸肺俞、心俞、膈俞三穴三五壮。或以龟尿点骨节上,亦可得效。 松蕊丹 松花 枳壳(麸炒) 防风 独活(各一两) 麻黄 前胡 川大黄(生) 桂心(各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丸,粥饮送下。 附∶取龟尿法 用龟放在荷叶上,用镜子照之,其尿自出。

NO192. 五软
五软禀赋不足证,头项手足口肉肌,地黄丸与扶元散,全在后天调养宜。
【注】五软者,谓头项软、手软、足软、口软、肌肉软是也。头软者,项软无力也;手足软者,四肢无力也;肉软者,皮宽不长肌肉也;口软者,唇薄无力也。此五者,皆因禀受不足,气血不充,故骨脉不强,筋肉痿弱,治宜补气为主,先以补骨地黄丸补其先大精气;再以扶元散补其后天羸弱。渐次调理,而五软自强矣。 补肾地黄丸 熟地黄(一两五钱)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牡丹皮 泽泻(各五钱)牛膝(八钱) 鹿茸(酥炙,五钱) 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钱,用盐汤下。 扶元散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熟地黄 茯神 黄 (蜜炙) 山药(炒) 炙甘草 当归 白芍药 川芎 石菖蒲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五软扶元散堪尝,参术茯苓熟地黄,茯神黄 山药草,归芍川芎及石菖。

NO193. 五硬
阳气不营成五硬,仰头取气难摇动,手足强直冷如冰,气壅胸膈牵连痛。小续命汤最为良,乌药顺气散极应,若遇肝木乘脾经,加味六君妙无竟。
【注】五硬者,仰头取气,难以动摇,气壅疼痛,连胸膈间,手心、足心冰凉而硬。皆由阳气不营于四末,最为难治。重者以小续命汤疏其风,轻者以乌药顺气散调其气。若肝木乘脾,食少气弱者,加味六君子汤治之。内外交治,而证自日瘥矣。 小续命汤 人参 麻黄 川芎 黄芩 芍药 甘草(炙) 防风 官桂(去皮) 附子(泡去皮脐) 杏仁(炒去皮尖) 汉防己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小续命汤治五硬,人参麻黄川芎共,黄芩芍药草防风,官桂附子防己杏。 乌药顺气散 麻黄 白芷 川芎 桔梗 枳壳(炒) 僵蚕(炒) 乌药 炮姜 甘草(生) 橘红 引用葱白,水煎服。
【方歌】乌药顺气五硬轻,麻黄白芷合川芎,桔梗枳壳僵蚕炒,乌药炮姜草橘红。 加味六君子汤 人参 白术 炮姜 陈皮 半夏(制) 茯苓 炙甘草 肉桂 升麻(蜜炙) 柴胡(醋炒)
【方歌】加味六君虚五硬,人参白术共炮姜,陈半茯苓炙甘草,升麻柴胡肉桂良。

NO194. 五迟
小儿禀来气血虚,筋骨软弱步难移,牙齿不生发疏薄,身坐不稳语言迟。加味地黄为主治,补中益气继相医,邪乘心气菖蒲好,血虚发迟苣胜宜。
【注】小儿五迟之证,多因父母气血虚弱,先天有亏,致儿生下筋骨软弱,行步艰难,齿不速长,坐不能稳,要皆肾气不足之故。先用加味地黄丸滋养其血,再以补中益气汤调养其气。又足少阴为肾之经,其华在发,若少阴之血气不足,即不能上荣于发,苣胜丹主之。又有惊邪乘入心气,至四五岁尚不能言者,菖蒲丸主之。 加味六味地黄丸 熟地黄(一两) 山萸肉(一两) 怀山药(炒) 茯苓(各八钱) 泽泻 牡丹皮(各五钱) 鹿茸(炙三钱) 五加皮(五钱) 麝香共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大儿每服二钱,小儿一钱五分,盐汤送下。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菖蒲丸 人参 石菖蒲 麦门冬(去心) 远志(去心) 川芎 当归(酒洗) 乳香 朱砂(水飞,各一钱) 共为细末,炼白蜜为丸,如黍米大,食远用米汤送下。 苣胜丹 当归 生地黄(洗焙) 白芍药(炒,各一两) 苣胜子(碾,二两) 胡粉(碾,三钱) 同研匀,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黑豆汤下。

NO195. 鹤膝风
小儿禀赋不充盈,肌肉削瘦少峥嵘,膝骨外露如鹤膝,多缘肾弱髓难生,血脉不荣筋挛缩,膝贮风涎时作疼,大防风汤宜先服,地黄继进莫从容。
【注】小儿鹤膝风,多因禀赋不足,血气不荣,肌肉削瘦,遂致骨节外露,筋脉挛缩,股渐细小,而膝盖愈大,要皆肾虚不能生精髓之故也。须先服大防风汤,继以补肾地黄丸治之,庶气血充而证自愈矣。 大防风汤 人参 白术(土炒) 茯苓 甘草(炙) 熟地黄 当归身 白芍药(炒) 川芎 黄 (蜜炙) 羌活防风 杜仲 附子(制) 牛膝 引用姜、枣,水煎服。
【方歌】大防风汤八珍 ,羌防附子杜仲移,荣筋更有川牛膝,虚风鹤膝最相宜。 补肾地黄丸(方见五软)

NO196. 解颅
小儿解颅最堪怜,先天有损脑髓干,面色 白形瘦弱,二目多白若愁烦。补肾地黄丸堪服,补阳扶元散为先,更有封囟散极效,临时摊贴保安然。
【注】解颅者,乃囟大骨缝不合也。盖肾生髓,脑为髓海,肾气有亏,脑髓不足,亦如花木无根。现证面色 白,形体瘦弱,目多白睛,悲愁少笑,治宜补养肾气为主。先以补肾地黄丸滋补其阴,再以扶元散补养其气,外用封囟散摊贴之,则精血稍充,或可转危为安也。 补肾地黄丸 扶元散(俱见五软) 封囟散 柏子仁 防风 天南星(各四两) 为细末,每用一钱,以猪胆汁调匀,摊在绯绢帛上,看囟大小剪贴,一日一换,不得令干,时时以汤润动。

NO197. 囟陷
小儿缘何囟下陷,泻久脾亏虚弱见,面目青黄四肢凉,六脉沉缓神惨淡。补中益气汤最宜,固真汤进有奇验,外用乌附膏摊贴,温中理脾功无限。
【注】小儿脏腑有热,渴饮水浆,致成泻痢,久则脾气虚寒,不能上充脑髓,故囟陷成坑,名曰囟陷。现证面目青黄,四肢逆冷,六脉沉缓,神气惨淡。先以补中益气汤升提其气,再以固真汤温补其脾,外用乌附膏摊贴于陷处极效。 补中益气汤(方见飧泻) 固真汤(方见慢脾风) 乌附膏 雄黄(二钱) 川乌 附子(生,各五钱) 上为细末,用生葱和根叶细切,杵烂入前药末,同煎作成膏,每早空心贴陷处。

NO198. 囟填
囟门肿起气上冲,其间虚实要分明,毛发憔悴频频汗,胸高气促口唇红。肝盛泻青丸最效,里热连翘饮堪行,因表防风升麻剂,硬冷属阴用理中。
【注】囟填者,谓囟门肿起也。盖因乳哺无度,或寒或热,乘于脾经,致使脏腑不调,其气上冲,为之填胀肿突。现证毛发憔悴,频频出汗,胸高气促,口唇色红,须分虚实治之。肝气盛者,泻青丸主之;里热盛者,大连翘饮主之;因表者,防风升麻汤主之;坚硬不热者属阴,理中汤主之。 泻青丸(方见急惊风) 大连翘饮 柴胡 荆芥 连翘(去心) 木通 滑石(水飞) 栀子 蝉蜕(去足翅) 瞿麦 当归(酒洗) 赤芍药 黄芩 甘草(生) 防风 水煎服。
【方歌】连翘饮治热上冲,柴胡荆芥翘木通,滑石栀子蝉瞿麦,归芍黄芩草防风。 防风升麻汤 麦冬(去心) 木通 甘草节 山栀 升麻 防风 引用淡竹叶,水煎服。
【方歌】防风升麻汤,囟填效非常,麦冬木通草,山栀升麻防。 理中汤(方见不乳)

NO199. 中恶
小儿神气未充实,触恶何能自主持,目闭面青惊闷乱,苏合皂角功效奇
【注】小儿神气未充,一为邪恶所触,何能主持?自然神魂离舍,目闭面青,闷乱不省人事。内以苏合香丸除其邪,外以皂角末开通其闭,嚏出则气通而苏矣。 苏合香丸(方见肛门内合)

NO200. 衄血
衄血之候鼻干燥,身热不渴苦头疼,失表分汗麻桂治,内热犀角泻心清
【注】衄血者,鼻中出血也。其候鼻中干燥,身热不渴,苦头痛,是热伤阳络也。有因伤寒失汗衄血者,乃热郁于营。其身无汗,宜以麻黄汤汗之;身有汗者,宜以桂枝汤解之,设无表病,因内热而衄者,宜以犀角地黄汤清之。热盛者,四物三黄泻心汤泻之。外俱用发灰散,或黑栀子未吹鼻,其衄自止。 麻黄汤 麻黄 杏仁(炒去皮尖) 桂枝 甘草(生) 引用生姜,水煎服。
【方歌】伤寒失表营郁热,身热无汗血妄行,须用麻黄汤调治,桂枝麻黄杏草同。 桂枝汤 桂枝 芍药 甘草(炙) 生姜 大枣 水煎服。 犀角地黄汤 牡丹皮 白芍药 犀角 生地黄 水煎服,便硬者加川大黄。
【方歌】犀角地黄汤,治衄效非常,丹皮芍犀地,便秘加大黄。 四物三黄泻心汤 川芎 当归(酒洗) 生地黄 赤芍药 黄芩 黄连 川大黄(酒洗) 水煎服。
【方歌】四物三黄泻心汤,热盛吐衄功最良,芎归生地赤芍药,黄芩黄连川大黄。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最新评论

网站站长:宋利
黄帝内经网帮助中医爱好者学习中医
徐文兵视频全集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3:53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