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徐文兵老师讲解字里藏医--积聚的话题.积聚与症瘕经常并称,含义相近,也是指邪气聚而成形,久而成积的病理变化。其中聚与瘕,积与症含义类似。
第一:柿结石:柿子性寒味涩,空腹吃或服食过多,就会在胃内形成结石,中医以辛散温通的方法治疗,可以消食化积! 普通老百姓经常说的食积、疳积,就是指饮食过于生冷、肥腻,或者消化功能衰弱,即便饮食正常,也会出现胃肠内出现有形的积滞。 患者会出现嗳腐吞酸、心下痞硬、五心烦热、磨牙噬齿、消瘦干枯等等症状和体征。西医检查也许无异常,中医腹诊触摸到在腹内有形的结块,也不是长了什么癌瘤,就是包裹着食物残渣不蠕动的胃肠。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柿结石。柿子性寒味涩,空腹吃或服食过多,就会在胃内形成结石。患者会出现急剧的腹痛、呕吐,X光或胃镜检查也会发现问题。中医以辛散温通的方法治疗,可以消食化积,消灭有形于无形。
第二:多心气不舒的病人,点按膻中穴以后,出现嗳气,喷嚏,消化不良或腹胀,点按期门,出现肠鸣,矢气! 严格说来,中医所说的积并不是老百姓所说的积。因为中医说的积专指深入脏的肿瘤结块。从程度上划分聚最轻,近乎无形。很多心气不舒的病人,感觉胸闷气短,点按膻中穴以后,出现嗳气、喷嚏,症状得以缓解;肝气郁滞的病人,表现为胁肋胀满,身体受热或被按压以后,就会出现打嗝,症状也得以缓解;
有的消化不良的病人表现为或腹胀,点按期门、日月以后,就会出现肠鸣、矢气。这些满、闷、憋、胀的感觉,都是邪气聚集的表现,因为是初起,所以不至于疼痛。临床检查的时候,往往有寒温、流动的变化,没有形状的感觉。
《难经五十五难》曰:“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故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藏所生,聚者,六府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故以是别知积聚也。”意思是说,积是阴寒能量凝结而成,聚是阳热能量凝聚而成。 一般积比较深沉、宁静,有固定的起始位置,痛有定处,上下左右边界分明。而聚较为表浅、浮动,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会流动到哪里去,痛点不固定。
第三:积是最为严重的,病位很深,一般都在五脏,病性接近质变,也就是近乎癌变,五脏之积大致分布在心下,两胁,脐上,脐下五个部位! 瘕是聚的延伸,已经有形,但是不固定、状态可变。症比瘕更严重,质地坚硬,形状、位置相对固定。上回已经详细论述不在重复。 积是最为严重的,病位很深,一般都在五脏,病性接近质变,也就是近乎癌变,成为不治之症。《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详细论述了积聚的病因病机和脉象。师曰:“积者,脏病也,终不移;聚者,腑病也,发作有时,展转痛移,为可治,谷气者,胁下痛,按之则愈,复发为谷气。诸积大法,脉来细而附骨者,乃积也。寸口,积在胸中;微出寸口,积在喉中;关应上,积在脐旁;上关上,积在心下;微下关,积在少腹;尺中,积在气冲。脉出左,积在左;脉出右,积在右;脉两出,积在中央。各以其部处之。”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详细提到了五脏之积的名称、形状和脉象。《难经》对此做了详细阐述。《五十六难》:“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咳逆痎疟,连岁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心之积,名曰伏梁,起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令人病烦心,以秋庚辛日得之。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皖,覆大如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久不已,令人洒淅寒热,喘咳,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肾之积,名曰奔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久不已,令人喘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
《字里藏医》之——积聚总体来看,五脏之积大致分布在心下、两胁、脐上、脐下五个部位,与后世中医腹诊的募穴定位大致相当。诊断定位定性明确了,在治疗上针刺艾灸取穴、用药归经也就清晰了。
第四:长期脾胃消化不良多在脐上有积类似痞气,必刺中脘,水分,肺气郁闭,慢性咳喘,右胁下多有拘急,痰结,必刺梁门,腹哀,章门! 如果抛弃中医的观点和立场,仅仅依靠西医的诊断依据,很可能就会对已经出现的积聚视而不见,面对患者的痛苦而不知所从。另外中医认为肝气生于左、肺气降于右。所以五积之中,肝之积表现为左胁下的结块,也就是西医的脾大。而西医的肝大,在五积之中,属于肺病的范畴。 我个人的临床经验是,神志病多有心气郁结、积滞,出现类似伏梁症候,所以必刺心下。长期脾胃消化不良多在脐上有积,类似痞气,必刺中脘、水分。肺气郁闭,慢性咳喘,右胁下多有拘急、痰结,必刺梁门、腹哀、章门。而肝病日久,多在左胁出现肿块,沿其边缘浅刺,在期门、日月点按多有良效。肾藏精血,下焦也纳污垢,最易聚积阴寒,针刺关元是化肾积的绝妙方法。
第五:积是邪气聚成,而化积决不是吐下有形的物质,而是积块渐消,回归邪气,邪气假借脏腑形成积聚,如同罪犯胁持人质,攻伐失当则伤害正气! 有趣的是,积是邪气聚成,而化积决不是吐下有形的物质,而是积块渐消,回归邪气,病人开始打嗝放屁,并且逐日增多。有的病人服药以后,矢气连连,甚至自己困窘,不好意思坐在办公室,只好频频去洗手间。还有的病人在针刺得气以后,感觉顺着针柄有凉气外冒。有的病人在艾灸后,腹中雷鸣,自觉如阳春回暖,冰消雪溶。 邪气假借脏腑形成积聚,如同罪犯胁持人质。攻伐失当则伤害正气,总不能为了消灭敌人,把自己的脏腑器官都切了。补养不当则滋养邪气,会使积聚越来越大。 我曾经治疗两位胃癌患者,他们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两人几乎同时发病,都不愿意手术治疗。弟弟相对富裕,不听我劝告,在治疗期间,偷偷买了人参补养,复诊的时候我发现全腹坚硬如石,后来早早去世。哥哥控制饮食,坚持服用中药,存活五年。 分别清浊,去邪留正。这是个精细活儿,也是个慢活儿,不是粗鲁、急躁的医生做得来的。
|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