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楼主: 河间金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太极、太极图与中医阴阳说之关系简析

[复制链接]
a
0 0
  @ME: 
11#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1:57:39 | 只看该作者
现代有学者说:“‘太极’文字记载始出于《周易》,如《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杨力《周易与中医学》)当云始出于《易传》,因与《周易》之“经”相差好几百年。从此太极与《易》学结缘。
《系辞传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仪,匹配之义。在汉唐之前,两仪指天地。宋儒治《易》者广演其说,又以阴阳释两仪,并以太极之图象附会推演其说。
对于《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古今注家是如何解释的呢?
汉·虞翻说:“太极,太一。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李道平《疏》说:“《释诂》曰:‘仪,匹也。’天地相配,故称两仪。”
晋·韩康伯注“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
唐·孔颖达《疏》说“太极谓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即是太初、太一也。故《老子》云‘道生一’即此太极是也。又谓混元既分,既有天地,故曰‘太极生两仪’,即《老子》云‘一生二’也。不言天地而言两仪者,指其物体,下与四象相对,故曰两仪,谓两体容仪也。”
宋·周敦颐《太极图说》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宋·朱熹《周易本义》说“太极者,其理也。两仪者,始为一画以分阴阳。”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卷第一·理气上·太极天地上》说“太极只是天地万物之理。在天地言,则天地中有太极;在万物言,则万物中各有太极。未有天地之先,毕竟是先有此理。动而生阳,亦只是理;静而生阴,亦只是理。”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说:“太极者,宇宙之本体也。宇宙之本体,《老子》名之曰‘一’,《吕氏春秋·大乐》篇名之曰‘太一’,《系辞》名之曰‘太极’。……两仪,天地也。……宇宙之本体太极分而为天地,故曰‘是生两仪’。”
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说“太极是什么?前人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
许慎在《说文解字》的‘一’字下说:‘惟初太一,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虞翻也说:‘太极,太一。’这是对的。‘太极’就是‘太一’。太一是整体的、绝对的‘一’。
韩康伯注说:‘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其有之所极况之太极者也。’这是用《老子》的观点来解释《周易》,是不对的。
因为《周易》关于世界本原的观点和《老子》是根本对立的。《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所说的‘一’和‘有’,相当于《周易》的‘太极’。《老子》在‘一’与‘有’之前加上‘道’与‘无’,认为‘一’是由‘道’产生,‘有’是由‘无’产生,世界的本原是‘道’与‘无’,而不是‘一’与‘有’,这就与《周易》的观点大相径庭了。
恩格斯认为,判断一种思维是唯物的还是唯心的,关键看它承认存在第一性还是承认意识第一性。对照这个标准,我么可以看出,《周易》的思想是唯物的,而《老子》的思想则是唯心的,二者相去甚远。宋人不明白这一点,试图用《老子》中的‘无’来解释《周易》中的‘太极’,如陈抟将太极画成圆圈。周敦颐说‘无极而太极’,都犯了与韩康伯所犯相同的错误。‘两仪’是什么?《诗·鄘风·柏舟》:‘实维我仪。’毛传:‘仪,匹也。’可见,‘仪’有匹配的意思。‘两仪’就是一对儿,就是事物对立统一着的两个方面。太极生两仪,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一分为二’。……在《易经》中,‘两仪’就是阴阳。”
李经纬、邓铁涛《中医大辞典》说:“太极,易学术语。《易·系辞上》:‘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指原始混沌之气,由此气运动而分阴阳,由阴阳而生四时,进而出现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物质或现象,推衍为宇宙万事万物。”
纬书附会推演其说。
《易纬·乾凿度》说:“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二,故生天地。……夫有形生于无形,乾坤安从生?故曰: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浑沦。浑沦者,言万物相浑成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省略号之后的内容,《列子·天瑞篇》同。此书因有魏晋人之增补,故有学者认为《列子》一书乃后世伪托之作)
《孝经钩命诀》说:“天地未分之前谓之一气,于中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有太极,是谓五运。”
《乾凿度》将“易有太极”修改为“始有太极”,太极便成为最高范畴。那么,“太极”究竟是什么?太极是有,儒家谓之“一”,即一个整体、一团混沌之元气。冯时说:“原来它就是天体宇宙。……是天地未分之前的一团混沌元气。”(《中国天文考古学》)太易是无(道家之无,即宇宙本源,尚未形成元气的阶段,无形之时,虚豁寂寞,亦名太虚)而太初、太始、太素是三气未分、浑沦相连之混沌状态。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乃道家哲学中宇宙生成论之“先天五太”(五运)之说。原来天地万物是这样形成的,即太易→太初→太始→太素→太极,由道家无极过渡到太极万物的开始,结合《老子·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及《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认识,宇宙万物生成模式为:
道、太易(无)→一、太极(气、有)→二、两仪(天地、阴阳)→三、(阴阳交感和合)→万物。
虽虞翻说“太极,太一”,而《周易全解》亦遵之说“太极就是太一。太一是整体的、绝对的‘一’”,然与《内经》所说之“太一”不同。在《内经》全书中,“太一”一词共11见,乃北极星之义,即北辰、北极。张介宾《类经二十七卷·运气类三十五》说:“太一,北辰也。……盖太者至尊之称,一者万数之始,为天元之主宰,故曰太一,即北极也。”即使《素问·六微旨大论》有“太一天符”之词,亦至尊为贵之称。张介宾说:“太一者,至尊无二之称。”(《类经二十四卷·运气类七》)刘温舒亦说:“太一者,所以遵之之号也。”(《素问运气论奥》)与本文“太极”无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2#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05:2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3-9 22:14 编辑

传统观点认为,太极图始见于宋代。相传由宋初道士陈抟授“无极图”予周敦颐,周氏“乃颠倒其序,更易其名,以附于《大传》……曰‘无极而太极’。”(清·黄宗炎《图学辩惑》)从而有《太极图说》(见下图)此说后被清代治《易》学者否认。“无极图”并非陈抟自创,源于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金栋按:此书作者复杂,非魏伯阳一人所撰写)此图乃汉唐(宋)方士、道士为了修炼求仙长生之术而画——“城仙真求长生之秘术也”。那么又是谁传予陈抟者?据清代治《易》学者考证,认为乃其师麻衣道者及相关道士等。
         
陈抟无极图(自下而上)     周敦颐太极图(自上而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3#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07:42 | 只看该作者
清·毛奇龄《毛奇龄易著四种·太极图说遗议》说:“太极无所为图也。况其所为图者,虽出自周子濂溪,为赵宋儒门之首,而实本之二氏之所传。张南轩曰:‘太极不可为图。’林黄中曰:‘太极无形,图于何有?’《太极图》一传自陈抟,抟,华山道士,号希夷,宋儒称希夷先生。朱子作《名臣言行录》,有《陈抟传》。朱内翰震《进易说表》谓:‘抟以《太极图》传种放,放传穆修,修传周敦颐。’胡五峰作《通书序》云:‘敦颐得《太极图》于穆修,修得于种放,放得于陈抟。’一传自僧寿涯。或云:陈抟师麻衣,麻衣即寿涯也。则时稍相去,濂溪或不能从学,然其说则从来有之。乃其所传者,则又窃取魏伯阳《参同契》中‘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而合为一图。”又说:“唐玄宗时则实有《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为《太极图》之所自始,而玄宗敕赐入《藏》,且御制以《序》,首称‘真元圣主,上方开化无极’宝号,所以阐太极先天而颂为真元无极之妙品。则此无极者……根氐《参同》,发源《道藏》,无极太极竟为此图所本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4#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12:20 | 只看该作者
原来《太极图》初名《无极图》,由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道士炼丹推演变化而来,后入《道藏》,名《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品(图)》。其师承关系如下:
魏伯阳《参同契》“水火匡廓”与“三五至精”两图合一→(《道藏》)上方大洞真元妙经图→(陈抟)无极图→(周敦颐)太极图(无极而太极)。如下图。
黄宗炎《图学辩惑》之师承关系:河上公→魏伯阳→钟离权→吕洞宾→陈抟←麻衣道者。陈抟→种放→穆修→周敦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5#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18:17 | 只看该作者
然而上述这些图,乃道家之太极图,与现在我们熟悉的“易有太极”儒家之太极阴阳图不符(见上)那么又是如何演变的呢?
杨力《周易与中医学》说“朱熹获太极图并于《周易本义》首载太极图”,此说不当。因今本《周易本义》首载九图并无此图。究其因,或是因此图乃陈抟所传,源于《周易参同契》,非古之圣贤所为;亦或是因此图虽又名“天地自然之河图”,然与《系辞传》天地五十五数之河图不符,亦非圣贤所为。
南宋大儒朱熹求图之说,尚有个公案。朱熹有个弟子兼学友名蔡季通(元定)者,对图册很了解,为了搞清“河图”、“洛书”之渊源流传及神秘情况,便让蔡季通去寻找。蔡氏顺长江三峡入蜀地,经搜寻遍访,不辞辛劳,不负所托,终于在蜀地隐者中找到。当时蔡氏得图(当是从彝族那里抄来的)共三张(幅),即“河图”、“洛书”与“天地自然之(河)图”。蔡氏将“河图”、“洛书”交给了朱熹(《周易本义》首载九图就有此二幅)而将“天地自然之(河)图”藏匿了。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有详述,感兴趣者可参看。
元·袁桷《谢仲直易三图·序》说:“朱文公属其友蔡季通如荆州,复入峡,始得其三图焉。……今蔡氏所传书讫不著图藏,其孙抗秘不复出。”(清·胡渭《易图明辨·先天太极》)明·赵撝谦《六书本义》曰:“天地自然之图,伏羲氏龙马负图,出于荥河,八卦所由以画也。《易》曰‘河出图,圣人则之’,《书》曰:‘河图在东序’是也。此图世传蔡元定得于蜀之隐者,秘而不传,虽朱子亦莫之见。”(《易图明辨·先天太极》)此所云即“河出图”之伏羲先天太极八卦图,又名天地自然之河图(龙图——龙马负图)亦如《汉书·五行志》所说“刘歆以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之河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6#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21:15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3-9 22:23 编辑

胡渭说:“季通所得三图,一为先天太极图无疑矣。其二盖九宫图与五行生成图。”(《易图明辨·先天太极》)九宫图即宋以后所谓“洛书”,五行生成图即宋以后所谓“河图”,而先天太极图即“天地自然之河图”,又名“古太极图”。朱熹之所以未将此图列于卷首,胡渭说:“其终不以为《河图》而列诸经首者,盖以《图》出希夷,源自伯阳,不若根柢《大传》五十有五之数为得其正。非季通秘之而不与言也……其不曰《河图》,而谓之《古太极图》,何也?盖其时既从《启蒙》以五十五数为《河图》,而濂溪又自有所为《太极图》者,故不名《河图》,曰《太极图》而加‘古’以别之。”《易图明辨·先天太极》)图如下:

            天地自然之(河)图                                                                              
                                    古太极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7#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30:30 | 只看该作者
胡渭说:“名曰先天图,亦曰太极图,取《参同契》之月体纳甲、二用、三五与九宫八卦混而一之者也。朱子发云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则康节之学实出于希夷。其所演以为《先天古易》者,悉本此图,可知也。后人谓之天地自然之图,又谓之太极真图。”(《易图明辨·先天太极》)
《参同契》月体纳甲:月体指月相(月亮明亮部分的不同形状,即晦朔弦望)用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代表每月月相的消息盈虚(阴阳消长)纳,配属之义。甲,即干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代表每月日月地位。
《周易参同契·卷上》说:“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
三日出为爽,震庚受西方:每月初三日,月开始生明,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西方之庚位,其象如峨眉,以《周易》震卦象之,因震卦一阳处于二阴之下,合于汉易纳甲之法震卦纳庚之理。爽,明也。之所以以西方为庚位,是因为中国古代以天干、地支配五行、五方。天干方面,如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中央戊己土,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地支方面,亥子为北方水,寅卯为东方木,巳午为南方火,申酉为西方金,辰戌丑未为中央土。此时,一阳震而动出。
八日兑受丁,上弦平如绳:每月初八日,月相变为上弦月,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南方之丁位,其象如弓之挂于墙壁,其弦平如绳索,以《周易》兑卦象之,兑卦一阴处于二阳之上,合于汉易纳甲之法兑卦纳定之理。此时,阴阳平分各半。
十五乾体就,盛满甲东方:每月十五日,月与日相望,月相变而为圆满,于黄昏之时,呈现在天空东方之甲位,以《周易》之乾卦象之,乾卦三阳,故汉易纳甲之法,以乾卦纳甲。此时,月既望而全受日光。
蟾蜍与兔魄,日月气双明;蟾蜍视卦节,兔者吐生光:月至于十五日,圆满出于东方,此时,卦备三阳,日、月二精之气双双焕明。蟾蜍,喻月之精。兔魄,喻日之光。月之蟾蜍与日之兔魄两气双明。或借“蟾”为“瞻”,借“兔”为“吐”,日吐其光、月则瞻日之光,指十五望夕之月,全受日光。或谓蟾蜍与兔都居月亮之中,其他日子则亏缺而不能见两兽之全貌;至十五日,两兽之气双双明于月亮之中。“蟾蜍”喻月,上半月为阳长,以《周易》卦爻象之,为震、兑、乾;下半月为阴长,以《周易》卦爻象之,为巽、艮、坤,故说“蟾蜍视卦节”;月为太阴,日为太阳,阳主吐而阴主纳,月本无光,受日之光而明,故说“兔者吐生光”。
七八道已讫,屈折低下降:阳火自震而升,至于十五日,成纯阳之乾,则已满上半月之候;月满则亏,阳极则阴长,十六日以后,则开始退阳火、用阴符。七、八,指每月的十五日;十五日以后,月满之形渐渐消缺。
十六转受统,巽辛见平明:月亮于十六日后,阳始消退而阴始生长,月亮由圆乍变而为亏缺,如纯乾得卦一阴而成巽卦。清晨时分,在天空西方辛位出没,其象如巽,合于汉易纳甲法以巽卦纳辛之理。或谓十六日后,月出于天空东南巽位,运行至天空西方辛位,即为清晨、平明时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阳受阴禅、峰回路转之时。统,统领之义。十六日后,坤变乾一爻为巽卦,巽一阴爻生、伏于二阳之下,巽受乾统,故说“受统”。平明,清晨。
艮直于丙南,下弦二十三:月亮至二十三日,为下弦,光明半亏,清晨时分,在天空南方丙位出没,其象如艮,一阳爻在上,二阴爻在下,合于汉易纳甲法以艮卦纳丙之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阴符下降至一半的时候。直,当值,即执行其职责之意。
坤乙三十日,东北丧其朋:月亮至于三十日为晦,清晨没于天空东方之乙位,光明丧尽,其象如坤,合于汉易纳甲法以坤卦纳乙之理。以丹道火候言之,此则为阴符消尽阳火、阴符穷尽之时。
节尽相禅与,继体复生龙:一月之内,阳长阴消各居一半,三十日共分为六节:自朔旦至初五日为第一节,月相主要表现为娥眉月,以震卦象之;六日至十日为第二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上弦月,以兑卦象之;十一日至十五日为第三节,月相主要表象为圆月,以乾卦象之;十六日至二十日为第四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下缺之凸月,以巽卦象之;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为第五节,月相主要表现为下弦月,以艮卦象之;二十六日至三十日为第六节,月相逐渐消尽,以坤卦象之。一月六节既尽,则日月合朔之后,阳又受阴之禅,循环重复如初,复变为震,继阴之体,而复生阳,震为龙,一阳动于二阴之下,故说“继体复生龙”。节尽,指一月之终、六节皆尽。禅与,月终为阴、月初为阳,于下月之朔旦,阴让位于阳,即禅与之意。(章伟文译注《周易参同契》)
《周易参同契》以震、兑、乾、巽、艮、坤六卦表示一月中阴阳的消长,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干表示一月中的日月地位。如震表示初三日的新月,受一阳之光,昏见于西方庚地;兑表示初八日的上弦月,受二阳之光,昏见于南方丁地;乾表示十五日的望月,受三阳之光,昏见于东方甲地。这叫做望前三候,象征阳息阴消。巽表示十六日的月象由圆而缺,始生一阴,平旦没于西方辛地;艮表示二十三日的下弦月,复生一阴,平旦没于南方丙地;坤表示三十日的晦月,全变三阴,伏于东北。这叫做望后三候,象征阳消阴息。坎离二卦配戊己,居中央代表日月本位,在丹道上则代表药物,这是较为通行的“纳甲法”。(百度)亦即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
见下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8#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32: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7-3-9 22:34 编辑

月体纳甲图(金栋按:此图杨力《周易与中医学》P79有误,应左旋90度,坤居坎位为是)

伏羲先天八卦方位图
  
八卦取象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19#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35:48 | 只看该作者
胡渭说:“朱子谓希夷之学源出《参同契》,何以知其然乎?曰:即其阴阳盛衰之数,以推晦朔弦望之气,而知其理有若合符节者矣。阳气生于东北,而盛于正南,震、离、兑、乾在焉,即望前三候,阳息阴消之月象也。阴气生于西南,而盛于正北,巽、坎、艮、坤在焉,即望后三候,阳消阴息之月象也。阴极于北,而阳起薄之,阴避阳故回入中宫,而黑中复有一点之白。阳极于南,而阴来迎之,阳避阴故回入中宫,而白中复有一点之黑。盖望夕月东日西,坎、离易位;其黑中白点即是阳光,白中黑点即是阴魄。东西正对,交注于中,此二用之气所以纳戊己也。举《参同》千言万语之玄妙,而括之以一图。”(《易图明辨·先天太极》)见上“古太极图”及“天地自然之河图”。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熟悉的儒家之太极阴阳图,据清代胡渭《易图明辨》等考证,乃由《参同契》“月体纳甲”推演而来,此图有阴阳八卦之义。赵撝谦《六书本义》说:“今得之陈伯敷氏,尝熟玩之,有太极函阴阳,阴阳函八卦之妙。”(《易图明辨·先天太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20#
 楼主| 发表于 2017-3-9 22:41:19 | 只看该作者
然据当代学者冯时《中国天文考古学·第八章 天数发微》考证,此“天地自然之河图”与彝族传统图案“盘旋的龙蛇”演变有关。如下图:
     
   天地自然河图
    彝族传统图案“盘旋的龙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21:2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