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视频全集8【暂缺视频】【50-61条】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5 12:4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media=swf,500,375][/media]

胡希恕伤寒论讲座讲稿字幕如下: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0条
        脉浮紧者,法当身疼痛,宜以汗解之。假令尺中迟者,不可发汗。何以知然?以荣气不足,血少故也。
       这个浮紧脉就是太阳伤寒脉,表实嘛。那么这个它表实,身上一定疼痛的,它受到毒素的刺激加上这个体液的压迫,所以它疼的厉害。那么这个呢应该发汗,“宜以汗解之”。所以这个临床啊,我们不能片面的看问题,看他脉浮紧身疼痛就吃发汗药嘛?你还要看看脉。除了这个浮紧,你再看看还有旁的脉没有,如果同时有迟,尺中迟这个脉都迟啊,就是浮紧而迟的脉呀,尺不是说尺中的脉迟而寸脉数,哪有那事啊,这血管就是一条,心一动脉一跳,脉一跳三部脉它全跳啊,这个脉跳那个脉不跳,没那个事。他搁个“尺中迟”干什么呢?仲景的脉法呀,他是浮沉以候表里了,关的前后也候表里,这都是《金匮要略》里的:脉浮者在前,其病在表。关以上浮那准是表证,关以下浮上面不浮那就不是表证了。这个脉呀没有至数上的不同,可有形状的不同,这是肯定的。我们说的那个促脉,就是寸上浮所以他表不解嘛,那是表证。那这个呢,他特意搁个尺,仲景这个脉法呀,关以上候表,关以下候里,他特别提出来尺中脉迟,就是三部脉全迟,他提个尺干什么呢?告诉你这是里,此里虚,以营气不足,血少故也。说是脉内的营气不足,血少的缘故。凡是津液虚血少的都不能发汗,这个发汗啊,亡失人体的体液是最厉害的,所以你亡汗也亡血,这后头都要有的,我们慢慢的讲。所以这个不能发汗,怎么办呢?用上边的那一条诠释。虽然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这个表证,看看都象发汗,你看看有不可发汗的情况没有,如果有,这个汗不能够随便发。这两条诠释的是这个,应该怎么救治,后头有的。这个脉迟正说明里虚,就是前面我说的新加汤啊,就治这个。后头有的,现在先不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1条
        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它是简文啊,那桂枝汤它脉浮不,也脉浮。脉浮病在表这是肯定的,那就得用麻黄汤发汗吗?这不一定的,这是个简文,因为桂枝汤麻黄汤已经反复的说了,头前都有了。那么就是脉浮无汗者,它起码有个无汗,那么这类的表证必须用麻黄汤发汗,这是简文,这书里面很多。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2条
        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这跟上面的一样,只是脉浮而数,桂枝汤也脉浮而数啊,那么如果自汗的话,要用桂枝汤,无汗的要用麻黄汤,这和上面是一样的。而且表实证不光是无汗,头疼啊,腰疼啊,骨节疼啊,这都是麻黄汤证,这是必有的,同时这个人恶寒。那么这两条呢,它是同桂枝汤的一个划分,那么就是以有汗无汗来说,但它这个含在里没有明说,他这个书全是这样的,头前讲过了,在这里就简略了,但是读书的人呢,到这个地方就不能止于句下,脉浮的就用麻黄汤,浮数的也用麻黄汤,就都错了,不是这个事啊,因为他前头说了,所以在这里简约言之。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3条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病常自汗出者”,那这就是单独一个证了,就是经常出汗的病人呐。“病常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这个汗出啊,就是咱们头前开始讲的中风证,阳浮而阴弱呀,按到脉里面才弱。那么这个汗出,这是由血管里头伤于营啊,他说此为荣气和,虽然关系到脉内之营,但是这个毛病啊,在营没有什么责任,责任应该在脉外之卫,由于这个卫气不共荣气和谐故尔,这是什么意思,在这我把这个气、血、营、卫跟大家说一说。
       古人那,是这么来看人身的体液的,这个体液古人只能看到这么一点,古人不知道造血器官啊,他就知道饮食入胃,那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过胃消化之后,它要进血管,古人这个他知道。那么化而为赤呢,古人叫做血。一进血管就是红的,古人叫做血,出了血管古人叫做气,这个血与气呀都来源于饮食,这是古人的看法。那拿现在的意思呢,就是我们饮食入胃了,营养成份那,血管给它吸收出来了,然后输送到人的周身,这个就是拿现在话说就是营养成份。那么古人给这个东西叫什么呢?叫精气,这个精气呀就是养人的精真之气,人非它不能养,这古人也说的挺好,这个东西呀不到哪哪不行,但是他说的有点问题的,他说脾为胃行津液,输送到四肢百骸,不到足足就不能行,不到手手就不能握,古人看的东西就是疏,不密,他就是概要的说,饮食入胃,在血管里头色赤为血,就是其精者嘛。其悍者,不在血管里头在血管外头,那叫气,古人这么看。
       那么气是什么样呢?我说的这些都是《内经》上的你们看一看就知道了,看看《灵枢营卫篇》上就有。这个气如雾露之盖,就像下雾下露水似的,遍布人的周身,哪都是,甚至于润泽皮毛,也都是气的作用。如雾露之盖,那就是指的津液。不过它不在血管之内,在血管外头。古人也知道这两个东西它互相起作用,这《内经》上也有啊,说:夺汗者亡血,夺血者亡汗。他也知道血管内外通透,这个他知道的很,你看你发汗大了血也没有了,失血的人也没有汗,再不能发汗。那么他说的营卫是什么呢?他说在血管里的作用,就是血的作用叫做营,营以周身嘛,也叫做荣,咱们这个书上是荣。那么血管外气的作用呢,他叫做卫。所以就这个本体上说,就是血与气。就作用上来,就是营与卫。就这么个东西,其实是两个东西,不要有四个,它就是气血,在基础上就是气血,就是我们饮食水谷化合物。当然在《灵枢》上讲,也吸收天气了。所以怎么这个气来自于上焦呢,血管吸收了也得到肺,到肺了,他说受之于天。于天,就是指着天气。王冰那个注他说先天,搞到肾上去了,不对的,那在生理上也讲不通的。古人也知道这个气的成输,不但有水谷化合物,也有空气的氧气,这与现在讲的生理也没有什么大差别,但是它不够细致,不像西医那么清楚,但知道它的作用。知道它是养人的,作用在血管外头的气的作用叫做卫,在血管内的作用叫做营,古人这么个看法。
       那么这一段是说,营卫是相附而行的,一点也不能离开。人如果常出汗,由于卫不和,就是血管外头这个气,不与脉内之营气调和,于是乎,卫自出于脉外,营而自行于脉内。这个卫失去营就不固,就要出汗。营失去卫也不守,也是由里头往外分泌体液,分泌津液,所以才常汗出。归根到底这个毛病在哪呢?是在卫,而不在营,就是卫不与营协调了。
       古人说那个协调啊就是血管通透作用,可没明说,说得不像现在西医解剖生理学那么仔细。那么这段呢就说明这些问题,他说为什么常自汗出,他说营气本来是没毛病的,这是外不谐,就是营气外面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它本来血管外头水分进血管里头,血管里头的水分也出外头了,我们饮食营养成分都在血管里头,它必须出血管才能营养组织细胞呢。组织细胞的废物呢也得进血管里去才能够排出,由小便排出,这种液体废物。古人对这个也知道一些,不是一点不知道,但是这个话说的呀非常笼统,不够细腻。那么这就造成什么样呢?营自行于脉中,卫自行于脉外,自行就不行了,不调和了。它在脉外,咱们讲营卫这个阴阳啊,古人讲的很好,他说卫得有营,才能固于外,这个营由于卫外为固,才能守于内,他没说血管通透作用,他只是说这个来说明,但是哪个也不能少哪个。如果它们两个不调谐,那就坏了,非出汗不可,这一段就是这么个解释。所以中医就应该参考解剖生理,血管通透作用,那解释得非常细腻、具体,明明这段书说的就是这个,我们要对生理上的情况更细致地了解,我们应该看看解剖生理学。桂枝汤从这段和下段,(可以知道)能调和营卫,他不出汗吗,用桂枝汤再发汗,使营卫协调就好了,桂枝汤起这个作用的。这是头一节,说是“病自汗出者,”就是常自汗出的病,这类的病啊用桂枝汤可以解决的,这是由于卫气不和。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4条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这个病最常见了。
       脏无他病,就是指的内脏没有什么特殊的病,拿现在的话说,也不是肝炎,也不是肺炎等等的吧。就是有这么一种证候,“时发热自汗出”。这个“时”呀就是定时,定时发热自汗,那么经久不愈。“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这也同上条一样,也由于卫气不和。那先其时发汗,用桂枝汤就可以好的。先其时者,他定时嘛,假设说一天两点钟,下午两点左右,要发热汗出,你在两点钟以前给他吃桂枝汤准好。
       这个我遇到很多,也是我一个朋友,他有一个厨子,二十年,就是这个病,就是到时候发烧,完了出一身汗,过去(以后)像好人一样。他那个时候啊也研究一点中医,他就给他吃这个药,吃了就好了,回头高兴极了,他说这回可好了。这种病,二十年也太多了,这我头一回听说,但是在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多。有一些人啊老是怕桂枝汤热,其实它不是热,桂枝汤(证),你看看头前,没有一个不发热的,这个也是时发热。要是只汗出不发热,桂枝汤还不行。那么现在呢大家有这么一个毛病,见到热就不敢用桂枝,其实不对的。这个病很多,在临床上很常见的。我在农村也遇到这么一个老太太,每天到 4~5 点钟的时候,必要发烧,然后出汗,出完汗之后,也不发烧了,也不难受了。她是天天的,也是有很长时间了。这还是在那边我给看的这个病。我给她开三付药,吃了两付药就好了。这个很多,要注意这个。这就说明桂枝汤啊,不止治中风这个病型的表证,就是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它也能调协营卫。调理营卫,营卫不和呀,他举这么两个例子,一个,常自汗出,第二个,时发热自汗出。这两种情况全是营卫不协、营卫不调,那么这个书说是卫不和。桂枝汤专调营卫,治这种病的。那么用药的方法呢?他那个不定时那个没办法了,那还是根据一般,早晚吃了。他这个有定时这个,在发作以前两个小时最好,给他吃就可以好的。
       因为这个地方你们回头看看咱们讲那个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为什么里头搁桂枝汤呢?就是“形如疟,日再发”,就是定时发寒热,不汗出,所以不是整个桂枝汤(证),不是只是营卫不调,还有因为不得汗出,所以他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我们讲那个时候啊就引证这一条了。讲到这个地方,回头再看看,对于那条也就明白了,为什么用麻黄桂枝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全是由于桂枝汤这个药能治定时发热而汗出,可以回头看一看。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5条
       伤寒,脉浮紧,不发汗,因致衄者,麻黄汤主之。
       这同上边啊,“伤寒脉浮紧,发热无汗,自衄者愈”那一条可以对照着看。那么伤寒脉浮紧,这是表实证,应该发汗,就由于不发汗而致衄,那么这个血管充血达到一个相当程度,他非要破鼻子不可。那么这个致衄也有好病的,头前那条就是的。要是不好呢?该吃麻黄汤还得吃麻黄汤,这个就是,这个就补充那条的不足了,那条这不是在这呢“太阳病,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自衄者愈”。
       这不是个决对的,我方才讲也这么讲的,所以“脉浮紧、发热身无汗”,这种表实证,有人需自衄而愈的,那么这一段呢,就是也有不愈的,就由于你不发汗,那么他这个充血是越来越盛,里头就阳气重了,越不发汗,阳气越重,重到一个相当的程度,他就要自衄,这由于不发汗所致呀。那么这个时候啊,病虽然衄而不自愈,你还要用麻黄汤治疗。这两节你一看就明白了。所以,没有一个它是一个,它不是固定的,这个病它是瞬息万变的。有因衄就好的,有因衄不好怎么办呢?该治还得治。这个就是补充那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6条
        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是表里共有的病,太阳病也有头痛发热,阳明病也有的,那么这个,他说这个原起是伤寒啊,就是表实证啊,就是无汗这种伤寒,已经不大便六七天了,那么这个头痛有热呀,大概就是里实的问题了。这个久不大便啊,它就造成自己自中毒啊。我们饮食入胃,血管要吸收,可是老不大便,你再吸收了,就是有了毒素它也吸收,所以生理上就这个样子,它不知道有毒没毒啊,所以日久不大便容易有头痛的。他这六七天不大便啊,那么头痛有热,按着常规上看,这是里实证,与承气汤。这个“与承气汤”,他也不是说“主之”啊。他这个书啊,“主之”就是固定不移的。“与之”,比这个“宜”的口气更轻,“宜”就是当,应当,也不是“主之”。这个“与”是大有商量余地的,“与承气汤”,这个承气汤也多种啊,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等的吧,可以与承气汤,就是你根据他这个病情的轻重缓急,斟酌着用吧,它是这个意思。假若真是里有热,那个小便呀它要红赤的,这个是很要紧的,这是辨证的法子了。
       那么这个头痛有热,不但阳明病有,太阳病也有。那么如果阳明病,他里热,里热了小便红赤。那么“小便清者”,色不变,“知不在里,仍在表”啊。那么这个虽然六七天不大便,你不要光看这个不大便,这还是表证,它要是阳明病,小便绝对变色。“当需发汗”,那么这个呀你还是要发汗的。这就是这个病啊有疑似之间,我们找这个特别的鉴别的一种方法,尤其这个表热里热鉴别的方法以小便是最好辨了,所以咱们在临床上要问,不问不行。
       那么这个表热里热,最容易辨的莫过于小便,你问问小便怎么样,小便一点颜色也不变的,里头没有热,你别给人吃承气汤了,这还仍在表,当须发汗。这个发汗,可能它是麻黄汤,他说的是发汗,而且开始他用的是伤寒,没有汗。“若头痛者,必衄”。他这个一句话差不多就是一段的意思了。假若吃过麻黄汤发汗,而头痛不已,那个人啊他必衄,什么道理呢?这个就是病深,他在六七天,他这个病啊,这个热病都往上冲,六七天发汗之后还不好,脑袋还疼,说明这个上冲也厉害,这个上冲是桂枝的主要的证候,所以治头痛啊,这个麻黄汤不如桂枝汤,可是麻黄汤也有桂枝,但是桂枝量也小,所以一般的头痛啊大概(用)桂枝汤的多。他说无汗,你不能吃桂枝汤,先要吃麻黄汤,可吃了,头痛还仍然不好,那个就是与桂枝证上冲有关,不但头不好,而且必衄。“宜桂枝汤”,那么这个时候啊应该用桂枝汤,再小发汗就好了。这也挺重要,重要在哪呢?就在这个验其小便以知表里,这个汗下异法呀,这个很重要,该发汗的吃泻药不行,那么真正阳明病发汗也不行啊,越发汗,里头热结得越厉害。那么假若发汗,不好,脑袋疼得厉害,鼻子出血,你以为解表解错了,也不是的。那是因为久不得汗出,阳气重一方面,同时气冲得也厉害,气往上冲,这时候你再更发汗,这个表还是没解嘛。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7条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这个他就接着上边一节,怎么头痛者必衄,完了就得吃桂枝汤呢?这也是定法。这个头前我们讲过了。本来他是太阳伤寒,发汗已解,但是半日许呢复烦,他这个表解了人就不烦了,烦就是有热才烦呢,还是热没除,他又烦,这时候你看他脉啊还浮数,还是表热呢,可更发汗,这个时候啊再发汗就好了,但是不能用麻黄汤了,宜桂枝汤。
       这就是说,我们讲了这些,全是对于麻黄(汤)桂枝(汤)这两个方剂应用方面反复地来申明。他说麻黄汤吃过之后,如果病不解,这个病还在表,那你还得解表,还得发汗,但是不能再用麻黄汤了,必须用桂枝汤,在这他特别地郑重其事地点出来,头前都没说明啊,可是我讲了。那么上边那个也是,本来他是头痛有热,小便清这是表证,可是他是伤寒,没有汗的病,当然先用麻黄汤。可是使麻黄汤也对呀,但是头痛不好,鼻子反倒出血,那么这个时候脉当然也还是浮数的,你再吃桂枝汤就行了。这是定法,这在临床上也是一样的,这个麻黄汤不能连续用,凡服过麻黄汤而表不解,你再解表就得用桂枝汤。你服过桂枝汤表不解,可不能用麻黄汤,还得使桂枝汤。这是定法,所以桂枝汤这个药啊最平和不过的,绝不象后世这个说法,他就用一句话了,“桂枝下咽,阳盛则毙”,那正说明麻黄汤证,这个头前有了,说桂枝本为解肌嘛,若脉浮紧,发热无汗,这种太阳伤寒病不可与之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
       我们上边方才讲这个,阳气重的这种病,阳盛则毙就是指阳气盛,他这个表实证,不得汗出。这个桂枝汤怎么个药呢?桂枝汤,它是甘温,虽然解表,有益胃生液的这么一种作用。他已经是体液充实体表了,你还增液,你还让他,实上加实了嘛。所以这个麻黄汤证用桂枝汤是绝对不行的,这个阳盛指着阳气盛于表那个阳盛,不是有热,桂枝汤(麻黄汤)哪个不治热病啊,都治热。
       后世给曲解了,凡是热就不能吃桂枝,这都是错的。桂枝汤这个药啊非常平稳的药啊,我常用,那就是伏天我也用,也是三四钱这么用,怎么也不怎么的,哪有那回事呀,该用你就得用,不该用你非要用那也不行啊,那么这是一种定法。他说伤寒发汗,本来是药对证了,吃了也好了,可是半日过它又来了,脉还浮数,还在表,你就换个发汗的法子,用桂枝汤就好了,不能用麻黄汤。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8条
       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
       这一下就是发汗不合法,也造成很多的问题。他这个是个泛论,无论什么病,我们治疗啊汗、吐、下这是一个攻实去病的一个大法,在中医上说,汗吐下都是攻实去病,可是用不得当,都足以害人,起码是亡血、亡津液。这个亡血就是亡血液。亡失血液,亡失津液。那么这个汗法,发汗最亡失体液得厉害。那么这个吐下也是一样的,他本来吃些东西,胃消化之后要吸收的,你不等他消化,不等他吸收,都吃泻药下去了,身上体液也是不能够补益,不能够继续得到吸收,也是少了嘛,也亡津液亡血液嘛。
       如果阴阳自和,阴阳自和指着表里,表里没有他病,我们经过发汗,或者吐、或者下,损失了血液和津液,如果表里自和,这不要紧,这个病可以治好的,不必乱治,“必自愈”。那么言外之意,津液血液亡失,而又有表里不和的现象发生呢?那你得治疗,没有(不和)不要紧的。所以人的这个身体呀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糟蹋坏的,但是这个是不合法的发汗吐下,损失人的津液体液,亡津液亡血液这是肯定的。亡就是亡失的亡啊。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59条
        大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故也。勿治之,得小便利,必自愈。
       大下之后,吃的这个重下剂了,尤其巴豆这类的下剂,病不好而复发汗,这有这样的大夫吗。这个汗下倒置啊,一般都是有表证先解表,表解再治里。没有这个先治里,大泻之后还有表证的,很少了,就有表证也不能再发汗,那个发汗起码也是要用这个解肌这类的药物,像桂枝汤这类的,不能再用麻黄汤,他这个说的是用麻黄汤。那么这个汗下倒置,这种治疗啊没有个不亡津液亡血液的,那么津液体液亡失太多了,小便也就没有了,所以这个小便不利是由于亡津液的结果呀。
       这是误治,这就告诉你呀不要利小便了,所以在临床上不能(见)一个症状(治一个症状)。我们遇到小便不利,当然要利小便,可是由于亡失体液造成的这个结果小便不利,他没有水分,(你如果治疗)反倒为逆了,所以他说是“勿治”,千万不要再利小便了。“得小便利,必自愈”,他由于津液恢复,小便自然利的。这一节就是承着上节说的,就是阴阳自和,表没有什么病,里没有什么病,只是由于这个大下、复发汗,体液亡失太多了,造成这么一种情况,没有其他的关系,这个你不要瞅着小便不利就治,他根据这个阴阳自和,小便不利也是一个不和呀?这个不和没有关系,还算自和之内的,所以这个不要治,他这个津液会恢复的。如果不恢复怎么办?当然也要治,治你不要利小便了。
       这个 59 条以下全是汗下失法,而造成种种的疾病变化。大伙要注意,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大青龙汤、小青龙汤,这几个是顶主要的,那么另外有一些合方、加减方,桂枝麻黄各半汤、桂枝二麻黄一汤、桂枝二越婢一汤,这是合方。另外呢有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附子汤,那么这些都是一些加味的方子,桂枝去芍药汤,都是加减的方子。那么回头这些主要方子在脑子里头得有个体会,因为桂枝汤它是解肌,它既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他这里头甘温嘛,这个胃是喜甘、喜温、恶寒、恶湿的这么一个脏,所以桂枝汤这个甘温能够亢进胃气而生津液,它是这么一种发汗药,所以我们用桂枝汤啊必须以津液丧失为先决条件,你像我们头前讲的这个开始有这个表证,有自汗的需要用桂枝汤,不能用麻黄汤,自汗者就丧失体液,我上面给引征内经那一段,阴阳交,本来这个表证就是人体利用这个精气,想达到出汗的目的把这个病邪驱除出去,就是这么一种病机,我们根据这个症状分析也是这样的,可这个桂枝汤证出了汗了而病不好,足证他这个精气呀力量不足,无论在质还是在量上,他不足以驱邪,所以虽然汗出而病不愈,但是他不到阴阳交那么一个严重的状态,他能吃,没到那个不能食,所以他不要紧,但是我们治疗啊可不能用麻黄汤,必须用养津养液的桂枝汤,这是桂枝汤。这个麻黄汤呢你看正相反,麻黄汤治表实证,由于表实,体液一点也排泄不出去,那么压迫人身上哪都疼,头、项、关节、腰,无处不疼,桂枝汤也疼,他比桂枝汤严重得多。同时,由于表气一点也不解呀,必波及到肺,他要喘,所以这是麻黄汤与桂枝汤的区别。这两个方剂在太阳篇里最主要。你看葛根汤,里头既有桂枝汤,又有麻黄,所以葛根汤(证)一定恶风,因为有桂枝汤的关系,他也恶寒特别厉害,他有麻黄汤的关系。所以葛根汤这个方剂是一个清凉性、滋润性的一种解表、解肌,解肌是有桂枝汤的问题了,同时葛根这味药也解肌,那么主要的是项背强几几。太阳病也头项强,但是背不强,所以葛根汤能治痉病,如果这个项背强的程度达到一定程度,这个人就要抽,叫痉病,这个葛根汤也治,那是刚痉了,在《金匮要略》里有的。这个方剂呀在临床上是最常用的,凡是表不解,没有汗,恶风寒得厉害,觉得怕冷得厉害,无论他项背强几几还是不项背强,都可以用葛根汤。第四个就是大青龙汤了,大青龙汤是越婢汤与麻黄汤的合方,他这个方剂就是不汗出而烦躁,要不怎么咱们方才讲那个二阳并病,当汗不汗,其人躁烦,我怎么说是个大青龙汤证呢?就因为这一点。本来应该出汗,而汗不得出,这个人就烦躁,这是大青龙汤证。大青龙汤是大发汗药,麻黄用 6 钱啊,恶寒也相当的凶。大青龙汤与葛根汤这两个方剂的主证啊,全是表实无汗,而恶寒较比严重,可是这两个好辨,一个有石膏,这是大青龙汤证,必烦躁,或者口舌干,他有内热,这葛根汤没有。葛根汤有项背强,大青龙汤没有。这两个方剂啊全是恶寒较比厉害。这个小青龙汤证就是咱们平时所说那个外有风邪、内有痰饮的病,心下有水气,表不解嘛。那么这个方剂偏于温,它有干姜、细辛、五味子这些药,他有咳喘,咱们说这个痰饮咳嗽这类的病。同时大小青龙汤都能发水气,那么这也治溢饮那,这个是在《金匮》上。我们讲完这些,(就知道)所以中医这个发汗啊,你拿这几个方剂(来讲)是各个不同,所以在临床上错了,错了就不行,你像我们方才讲这个二阳并病,他也先发汗,他用这个发汗方法不合适,所以还有大青龙汤证发现,他那个病可见开始就是大青龙汤证,他也许用桂枝汤了,也许用其他的方剂,都是没达到目的,所以这个汗出不彻,与一般的麻黄汤证、桂枝汤证全不同,他不好病,甚至于还出大毛病。这是我们上面讲这些发汗剂里头有这么几个主要的方剂,这几个主要的方剂你心里要有个数,那么其他几个加减方剂你就容易理解。咱们今天就讲到这了。有没有什么特殊的反应,自和这就自愈,上次这个 59 条啊,就是一个自愈的一个例子,说“下之后,复发汗,小便不利者亡津液是也,勿治之,则小便自利,必自愈”。那么底下这个例子就是相反了,非治不可的,这就是 60 条。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60条
       下之后,复发汗,必振寒,脉微细。所以然者,以内外俱虚故也。
       这个汗下乱用啊,那么下之后没有再发汗的。那么一般的要是个太阳病,如果吃了泻药,表不解,那么气上冲者嘛,那是表不解了,还可以吃桂枝汤,但是不能用麻黄汤。那么这条说的就是用麻黄汤发汗,他这个书说发汗啊都指着麻黄汤。可是下之伤其里,就是里虚了。复发汗,又虚其表。那么这样子治疗啊使表里俱虚,所以“必振寒,脉微细”,这是个倒装句。那么表里俱虚了,表虚,这个表虚不固。振寒者,就是打颤颤,他说打颤颤地怕冷,这就是虚得厉害。脉微细就说是里虚的情况。那么这个病应该怎么治,后头就有了,这个在原则上说,他说下之后复再发汗,往往造成表里俱虚,这个人起码要振寒,而脉微细的。他这个书啊,因为我们讲的太阳病,太阳病的治疗呢依法当发汗,他讲的这些。那么就是虽然讲的是太阳病,如果要是这个人汗下失法,或者是发汗不当,这都属于误治,容易造成很多的疾病的所谓逆证呀,就是治坏的病啊,那么这个呢我们研究太阳病也不得不知。但是底下这一系列方子并不都见于太阳病,这个我们要理解。底下就说了关于表里俱虚的治疗。
胡希恕讲伤寒论 第二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61条
        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下之后,复发汗,”这就是接着上一条,“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者,干姜附子汤主之”。
       这个他没提振寒,大概也振寒,不提了,光提个脉,脉沉微。那么这种的病就是,这条主要的意思,让你学辨证,正面的反应太少,所以从正面来辨这个证啊比较困难,(所以)他从侧面来,那么西医的办法了,这个除外,那个除外,那就是他了。这段讲的就这个。“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这讲烦躁的。咱们讲烦躁,三阳病都有烦躁,这个三阴病也有烦躁。烦躁最厉害的莫过于栀子豉汤(证)了,虚烦不得眠嘛。要如果是栀子豉汤这个烦躁的话,那么他不会夜而安静,是昼夜全是那么烦躁,所以这个就说他不是栀子豉汤证。
       不呕,这个病由表传到半表半里是要呕的,那么说明这个烦躁也不关乎少阳病。不渴,里头有热,人是要渴的,阳明病啊,他不渴,所以这个烦躁啊也不关乎阳明。无表证,也不是表不解那个烦,他没有表证,尤其是脉沉微,身无大热,这个大热呀有两个看法,一个就是表热,表热我们头前讲过了,“淅淅发热”,感觉这个热呀笼罩体表而不开,这么一种热。还有一种阳明病身大热,不恶寒但恶热,蒸蒸发热,他这个无大热呀,既没有表热,也没有阳明病那种蒸蒸发热,这个纯阴证啊有时候外边带点热,我们后头学四逆汤证的时候就有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20:4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