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41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5《方剂学》半夏厚朴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第二节:...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2:2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22256/Ob/0/sid/XMTU2Mzc2ODMxNg==/v.swf[/flash]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讲稿如下:
        好,我们开始上课,上一节课讨论了理气剂,行气剂这一节的一个代表方越鞠丸,还一个治疗胸痹的常要方枳实薤白桂枝汤。
       半夏厚朴汤
       第三个方半夏厚朴汤,这是在《金匮要略》上的一个方,这个方属于Ⅰ类方,是治疗梅核气的一个常用方。
       中医对梅核气的认识,当然有多类情况,这个方所主治的梅核气的病机是痰气互结。痰气互结,逆于咽喉。从形成证候的原因,多和情志不遂有关。所以在《金匮要略》上讲到,“妇人咽中如有炙脔,半夏厚朴汤主之”。情志不舒导致了肝气郁结,肝主一身之疏泄,我们说气血津精神的疏通,都要赖肝的疏泄,才能保持正常。这样由于肝疏泄失常导致了肺胃可以失于宣降、和降。津液由于肝的疏泄失利,气机郁滞,导致津液的凝聚,津凝为痰。痰气互结,随着肺胃之气的上逆,逆于咽喉。因为咽喉这个部位相对属于一种最狭窄的地方,所以痰气郁结,随气机上逆,容易阻滞在这个地方。所以产生症状呢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在咽喉这个地方有一种,《金匮要略》讲如有炙脔,一种有形的东西阻滞。当然在临床上包括两种情况。一个情况有些慢性咽炎本身有炎症,有渗出,有不同程度水肿,所以这个感觉有有形的。也有是一种无形的,痰气互结属于一种,自身一种自觉症状,感觉。那怎么知道痰气互结呢?它伴随有胸膈满闷,有气机阻滞,津凝为痰的特点。当然如果肺胃之气上逆,失去和降,可以咳嗽喘急,恶心呕吐,这个是一种伴随的一个兼症。而且用来表明它是属于气机失降以后肺胃产生的症状。从佐症来讲,舌苔的白滑,脉弦或者弦滑,都是一种气滞湿阻,气机阻滞、痰湿阻滞的特点。当然这类证候的临床表现,往往随着精神状况的改善,这个症状可以减轻。如果精神比较紧张,肝气郁结,情志不舒畅,它又会加重。所以有这个特点,有些病人他跟别人谈话,自己心情舒畅,高兴时候你突然问他这个感觉,那一阵子他可以没有。如果他一注意,有时候又有,有这个特点。所以从病机来看,它是一种表现在肺胃失和、痰气互结,逆于咽喉,本质是气滞津液凝聚,引起的肺胃失于和降。那作为在行气这一节,是考虑到痰气郁结,痰气郁结引起肺胃不和,然后这种痰随气生。
       所以这个证候来说,跟痰气互结、气机阻滞有关,需要行气。但治法方面呢,还要结合降逆。所以前面在讲到这个理气剂开始时候曾经提到过,行气和降气往往是结合的,在证候当中反映出来往往也相互影响的。所以这个方要行气散结和降逆化痰双方结合,所以既有行气又有降逆。通过化痰来散结,解除这个梅核气。这张方也反映了很多基本的配伍结构,这是治疗梅核气一个基础方。在这方里,君臣佐使的分析历来有两个不同的(看法),有的以半夏为君药,也有提到以厚朴为君药,认为作为行气,应该是厚朴作君药。但是多数现在认为半夏、厚朴可以合起来作君药。所以我们也不一定统一作为哪个,不同教材现在提法不一样。但严格讲半夏厚朴联合起来作君药较好,因为这个表是过去一个表。如果分开的说,半夏降逆祛痰,它能够化痰;厚朴宽胸行气,也有降气作用。联合起来就作为痰气互结,对于解除痰气互结而上逆是一种配伍的基本结构。实际上这个结构后世也经常用,后世也经常用这种配伍基本结构,一种痰气兼顾,行气降逆兼顾。这个方里边茯苓、生姜主要是针对痰来,茯苓能够健脾除湿,消除生痰之源。生姜既能制约半夏的烈性毒性,它这个有散水作用,有助于祛痰。又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和半夏相配也属于胃气上逆常用的一种配伍组合。苏叶这个药在这个方里,它既能宽胸理气,同时苏叶既入气分又入血分,能够理气宽胸,能够疏通气血,所以在方中这三味都是佐药了。所以整个方反映了以针对痰气互结,化痰行气来散结,同时又有较好的和胃降逆作用。所以针对这种痰气互结造成痰气上逆,逆于咽喉的梅核气,是历来作为一个常用方剂,也可以看作一个基础方剂。
       在临床运应用呢,辨证要点。梅核气的一个特点咽中如有物阻,这个如字反映了它不一定有实质性的病理产物。因为痰气互结侧重于气的特点, 又受情志这个影响, 可以时轻时重,反复发作。如有物阻感觉到一种吞咽不得,吞不下,吐不出,胸膈满闷,苔白腻,脉弦滑有力。气滞证在临床上容易反映出来,关键从苔和脉象反映出它的湿阻,痰湿阻滞。当然如果像这个证气郁比较严重,那往往反映在胸膈满闷比较突出,那有时候还可以涉及到两胁。所以气郁可以加香附、郁金行气解郁,胁肋胀满疼痛那是可以用川楝子、元胡疏肝行气止痛,如果痰气互结在咽喉,反复发作久了,也可以形成咽喉疼痛。一般这种咽痛,梅核气咽痛不会很厉害,加玄参、桔梗增加散结作用,桔梗当然还可以开宣,使这个方开宣肺气利咽喉。玄参它本身能散结,同时针对痰气互结有一定发热、疼痛当然更适合,加玄参、桔梗一般检查有或者充血、发热。
       如果属于气火较重,气郁化火,热象很明显,甚至阴伤津亏的不适合,毕竟这个方偏温燥。我们上面讨论是治疗痰气互结的梅核气的半夏厚朴汤,那是Ⅰ类方,是个很有名的方。
       天台乌药散
       下面一个(方)天台乌药散,天台乌药散是《医学发明》上的,这个方是Ⅱ类方,治疗寒疝腹痛。
       但这个对寒疝腹痛呢,这个寒的来源有实有虚,但是对于寒疝有个特点,不管你正气不虚(也好),阳气不虚也好,或者是阴寒内盛,寒从中生,自身又偏于阳虚的话,往往诱发多和外寒有关。所以很多医家都反复阐述了寒疝跟外寒引动这个机制。我们这里要讨论两个方,一个天台乌药散,一个暖肝煎,这两个都是治疗寒疝的常用方。而这两个方要比较起来,从证候特点,天台乌药散实证为主,而且它基本上外寒的作用为主要的,所以它在功用方面反映了散寒止痛,体现外来之寒温必兼散。和后面要讲到的,暖肝煎,它肝肾不足,有肝肾阴寒,有这个基础,但发作往往也有外寒直中引发,但毕竟暖肝煎是虚实夹杂。这是这两个方证不同的地方。我们看天台乌药散,它是寒邪侵犯肝经,因为从肝脉来说,循少腹络阴器,肝经寒凝气滞,造成寒疝,以少腹疼痛牵引睾丸为它特征,这是天台乌药散证的治寒疝的主症。所以从舌象来说,舌淡苔白,脉沉迟也反映了寒证,这一点要了解这类寒疝,天台乌药散证的发生都和外寒直中,阻滞肝经,造成肝经寒凝气滞,它是这个病机的特点。所以它在治法方面,散寒止痛,祛除外寒。外寒虽然入里了,要用散寒的方法,同时配合肝经的气滞,行气疏肝止痛,这从它的药的一个分组基本按照这个思路。所以在这个方里以乌药为君,乌药是温性的,它是行气药,入肝经,能够行气疏肝,同时有较好止痛作用,作用在肝经,在下焦为主,能够温散寒邪。那小茴香和良姜呢,来增强乌药这种散寒止痛作用,这都能兼入肝经或者入肝经的药物。木香、青皮擅长于行气,木香当然侧重行气是脾气为主,青皮可以行肝气,结合起来那是从两胁到腹部到少腹,两药配合行气止痛作用范围较广。这个方里面佐药,巴豆、川楝子作为一组,它的配伍意义和使用方法,是天台乌药散这个方方解当中一个重点。用川楝子和巴豆炒,来去掉巴豆,这样用巴豆的大辛大热制约川楝子的苦寒,减少它的寒性。因为川楝子运用在这里和槟榔相配,作为佐药增强木香、青皮、乌药的行气止痛作用。所以这个方的止痛力量很强,不仅用于寒疝,阴寒引起的包括脘腹、胁肋疼痛,阴寒引起的胁肋疼痛它都有较好的止痛作用。巴豆的辛热也能增强从乌药到小茴香、高良姜的祛寒作用,它大辛大热可以祛寒。所以本身这个方里川楝子它是苦寒的,它用在这里既有去性取用特点,也能够制约全方,防止温燥太过。当然和巴豆合用之后,炒了去掉巴豆,巴豆的辛热制约了川楝子一定的苦燥,这是巴豆、川楝子相配。槟榔是个行气是一种下气,破气,阴寒在下焦凝结,在全方偏温的情况下,它这种下气呢是增强了这种行气止痛力量。所以从刚才分析天台乌药散,很重要是一种散寒,温散寒邪和行气止痛相结合,选择的行气止痛药多入肝经,多走下焦,所以针对少腹疼痛、寒疝腹痛,那是偏于实证、寒证的,这是个常用方。
       在临床运用方面,这个方使用的辨证要点,少腹痛引睾丸、舌淡、苔白、脉沉弦反映出主症加佐症,佐症体现出实证、寒证的特点。当然在临床使用当中,寒疝有这种像睾丸偏坠、肿胀,寒凝气滞比较突出,加上温肝散寒止痛,这个荔枝和橘核是(治)寒疝常用的(药)。寒邪较重反映出一个是疼痛剧烈,还有呢可以发生比如手足逆冷,微寒,增加温阳祛寒作用。肉桂、吴茱萸,肉桂善温下焦,吴茱萸呢也能温肝散寒,走肝经。当然这类疝痛也可以由湿热导致,如果湿热下注引起疝痛,那是要用行气的方法,行气止痛和清利湿热相结合,就不是这个方适宜的,这是运用方面。
       暖肝煎
       下一个方暖肝煎,这是张景岳《景岳全书》上的,这个方也是Ⅱ类方。
       暖肝煎暖肝,除了温之外要注意它这个证候有一种肝肾不足。属于肝肾不足,寒滞肝脉,那这里就涉及到两个问题,一个比较天台乌药散来讲,一般天台乌药散证正气亏虚不明显,这个暖肝煎证单是说它肝肾不足,反映了阳气、阴血都不足。但是其中从暖肝煎证来讲,以阳气不足产生的阴寒自身有阴寒内盛,这个基础是主要的。所以阳气阴血虽然都不足,偏重于阳气的不足为主。那这样本身有阳气不足就有内寒,容易遭致外寒,又有外寒引动,所以像张景岳,他都强调这种寒疝一般都有外寒才引动。寒滞肝脉、内外之寒结合,造成寒凝气滞,可以小腹疼痛,睾丸冷痛。那这类由于有虚寒的特点,所以一般是喜温,喜温畏寒,由于寒凝气滞,所以疼痛、疝痛,疼痛发作也是比较重的,疼痛比较突出了。除了寒疝腹痛,一般的受寒的少腹冷痛这个方也能用,可以有畏寒喜暖这个特点。从舌淡苔白,脉沉弦反映出有寒证的一个基本特点,那这个方证实际上是虚实夹杂,从它寒的特点,既有内寒的基础,又有外寒的诱因,所以是虚实夹杂证,而且这类证也容易反复发作。
       在治疗方面,这个方考虑到标本兼顾,一般肝肾不足有阴寒内盛这种特点,它是个本,外寒引动,内外之寒相加,寒滞肝脉气机阻滞,疼痛这是个标,标本兼顾。所以这个方里用的药,体现了有温散和温补相结合,阳气阴血也是兼顾的。虽然说止痛力量比天台乌药散小,但是对于这种长期反复发作的,虚实夹杂的,有肝肾不足又是寒滞肝脉的,这个方照顾比较全面。肉桂和小茴香都有温里散寒作用,那作为治疗里寒,肉桂既能温阳,又能祛寒,小茴香它是侧重于散寒止痛,这两个联合起来可以作为君药。当归、枸杞体现了补,既有阳虚,又有阴血不足,我们说它阳气阴血都不足了。当归偏温,能够养血,又能够有活血作用,是个活血也能止痛的药。枸杞擅长于补养肝肾阴血。所以臣药这组,第一组呢和肉桂、小茴配合,特别肉桂温阳配合体现阴阳兼顾,而且温补结合。乌药和沉香,乌药前面讲了能够行气散寒止痛,特别治疗寒疝疼痛乌药是常用药;沉香能够行气,特别擅长于温下焦之寒,行气,也有止痛作用。茯苓和生姜这两味药,考虑由寒凝气滞津液会壅滞,实际上这两味相配,具有舒展津液的作用,生姜还能增加散寒力量,增加散寒的力量,这个作为佐药了。全方相配是温补结合,又是阴阳双补的,所以能够适合于久服。这比起天台乌药散来说,这类寒疝反复发作,它相对服用时间要长一些,药物总体上比较平和,因为它阴阳双补,温补结合。
       这个方要注意,整个在结构上虽然温补结合,但是如果有一些气虚特点,或者阳虚比较严重,内在的肝肾阴寒如果重,手足逆冷这类,还增加它的一个温阳益气作用。所以在随证加减里强调寒比较重,要加附子、干姜、吴(茱)萸。这个方行气力量也较缓和,气滞重反映在疼痛突出,要加香附、青皮、橘核,都是能够作用于肝经,而且行气止痛力量是比较确凿的,这是加减运用了。那临床的辨证作为肝经因寒而气滞,少腹疼痛或者寒疝腹痛,这是主症。为了证明它辨证当中,它是属于外寒内寒的结合,内寒是基础,肝肾不足、畏寒喜暖这个特点一般是内生之寒的基础,基本表现,所以作为辨证要点。
       在行气的方,里面只有越鞠丸、半夏厚朴汤是Ⅰ类方,行气力小方子多一些,主治的针对性比较强,整个理气剂都是这样。为什么呢?这个理气、治气、调气是个大法,实际上结合在后面的很多有关章节里都有行气的治法,或者降气(的)治法,结合在其中。百病皆生于气,那为什么理气剂还相对小,针对性比较强的一类方小方比较多?因为治法不仅仅理气剂体现,其他方面比如说后面要讲的理血剂,那气行血行,行气活血,那行气结合在理血剂里面是个很重要的。像祛痰剂气行则痰消,治痰要治气,这个也是一种基本治法。所以理气剂,应该说理气的方法是贯穿在相应的章节当中,将来我们后面一些对病理产物的方,祛湿、理血、化痰、消食,这些都结合在相应的行气、降气的方法。
       第二节降气,降气里边虽然方子不多,相对比例上Ⅰ类方、重点方多一些。降气针对的部位在开始提到概述的时候,曾经谈到过是以肺胃之气为主,肺气上逆的咳喘,胃气上逆的嗳气、呕吐、呃逆,这些方面的表现,这个为主。所以各选了一些代表方或者常用方。那这些方剂实际上还是结合其他一些治法,而是以降气比较突出而已。
       苏子降气汤
       第一个方是苏子降气,苏子降气汤是《和剂局方》的方,Ⅰ类方。是临床治疗上实下虚的常用方,是个常用方。
       从苏子降气汤证的病机分析来看,可以把它划分为两个部分,一个上实一个下虚,有的叫上盛下虚,或者上实下虚,一回事,这是两方面。整个这个方反映了是在以上实为主的,也就是说这种咳喘一种发作期。很多反复发作的慢性这种咳喘病证,在治疗的时候要根据它发作期和稳定期的不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那作为苏子降气汤证是上盛,反映的是痰涎壅盛,那对苏子降气汤证呢,引起这个证往往由外邪诱发。所以它也可能存在一定的表证,但这个时候,应该说用这个方的时候,表证很少或者已经不明显了。它是以上盛,肺气失于肃降,咳喘短气痰多。痰阻气机导致胸膈满闷,所以咳喘痰多、胸膈满闷归纳起来是上盛的基本特点。那痰多,这个痰是(从)哪里来呢?也是开始外邪引动了,内外相引,导致肺失肃降,那咳喘。痰往往是平时就有阳气不足,不能温阳化气,痰湿积聚,平素往往就有一定的阳气不足,温阳化气法。湿聚成痰,等到有诱因,特别是外邪引动那就反映咳喘加剧,痰多清稀。当然这个方一般用于发作期上实为主,下虚是考虑病人的一个体质和它稳定期经常反映出来的。下虚反映是肾气虚、肾阳虚,肾阳不足可以不能温化,水湿得不到温化,既能变成痰浊,也可能水泛肌肤成浮肿。因为水湿内停、阳气不足,一有外邪,外邪引动内饮,除了痰多清稀,也可以产生浮肿。但是这个苏子降气汤证它是上实为主,下虚为辅,有可能出现浮肿,这不是必见症。肾阳、肾气不足,那反映了肾精也会不足,因为肾阳是内寓肾精之中,而这个肾精不足化气也就不足,肾精化为气。腰疼脚弱反映出肾虚的一般见证,腰痛脚弱,肾气不足就呼多吸少。所以这个方的下虚集中在呼多吸少、腰痛脚弱,这两个症状是主要的。从上实下虚比较起来,控制上实是当务之急,所以这个方说起来上下同病、上实下虚,治疗是上下同治,标本兼顾,以治上为主,治标为主,这是对它的证候的分析了。当然作为辨证那个佐证,舌苔白滑、白腻、脉弦滑,这都反映了既有寒邪同时痰湿较重。所以整个方治疗方面的特点,一个是降气化痰相结合;一个是上下同治,以治上为主。
       苏子降气汤君药是苏子,苏子就具有降气止咳平喘,又能温化寒痰,所以针对有这种性质属于寒的寒痰壅肺造成这种咳喘,这个方运用咳喘实际往往以喘为主。所以在这个方,苏子是两方面兼顾的,既能降气平喘,又能化痰止咳,温化寒痰止咳。臣药里这个方又用了半夏、厚朴、前胡,所以半夏、厚朴在这里出现痰气兼顾,行气化痰兼顾,是行气化痰包括胸膈满闷治疗宽胸的常用结构。前胡能够降气又能化痰,能够增加、增强苏子的降气化痰力量。那这个方里君臣药之外,那都是佐药了。生姜、苏叶是服法里面,往往加来作药引子。肉桂和当归是这个方方义分析的重点,肉桂在这里既能温肾,针对下虚,温肾能温阳化气。痰湿的形成和平素的阳气不足,不能温阳化气,水湿停聚有关。同时肉桂还长于温肾纳气,它呼多吸少。肉桂还能够畅通血行,和当归相配合,体现了治气调血,这个方在这一点上很突出,也很受后世医家的一个推崇。你不是说光是肺气失降,像这种反复发作,有宿积,本来有宿积外寒引动的这类反复发作,都是气郁、气滞日久,气滞日久很容易影响到由气及血。就像现代医学所讲,你开始咳喘到后来逐渐就是由肺气郁滞、肺气失降到心血瘀阻。中医说是气病及血,一定程度上,我说是一定程度上和现代医学认识由肺及心,很多肺源性心脏病那类实际上在中医是一种由气及血的过程。治气降气要调血要活血,所以肉桂有一种温心活血,温经活血作用。和当归相配,当然作用这方面相互协同,体现了整个方调气又结合活血,治气结合活血这个特点。这是肉桂在这个方里三个作用,一个温阳化气,有助于治疗痰湿;第二个能够温肾纳气,针对呼多吸少以及肾阳不足;同时又体现有一定的温通血脉作用,和当归合作体现了气病治血。所以苏子降气汤方义分析,其他的药从中药的知识来理解、来解释比较容易。肉桂、当归是比较特殊的,所以这类运用当中特殊的一个配伍意义,在这类方中学习和体会当中应该是重点。当归这个药《神农本草经》上说它治咳逆上气,说它能治咳嗽。当然我们现在很少呢,就是说当归直接用于咳嗽。实际上这个方在长期咳嗽,时间较长的咳嗽病人,防止他气病及血,配当归这个思路是很好的,加上它比较润,这个方里半夏、厚朴包括像苏子、肉桂这类都偏于温燥,用这个当归既能气病治血,又较润,有一个润燥作用。这是当归、肉桂,都(是)佐药。生姜在这方里配苏叶有散表作用。这类证候往往外寒引动内饮,用一定生姜、苏叶可以散表,生姜还能制约半夏的烈性毒性,和半夏相配这个方又反映了一些和胃降逆的特点。我们说过咳喘严重,肺气上逆可以引起胃气上逆,所以它降肺和和胃可以相结合。生姜和大枣相配,内可以调气血,外可以和营卫。用甘草来保护胃气,和大枣相配,有补气安中的作用,补气安中,调和药性。历来苏子降气(汤),方书里很多都收它,后世很多加陈皮,加陈皮体现了增加理气化湿作用,现在一般苏子降气汤都用陈皮。在宋代以后,有的方里用陈皮,有的不用陈皮肤,很多方书里都收这个方。至《医方集解》把它固定下来,它正式有陈皮。那后来出的很多书,基本上认为用苏子降气汤都加陈皮。我记得陈皮的这种舒展气机、化湿它的特点,曾经前面我们讲到过。
       前面我们作了苏子降气汤主治证候分析和方义分析,归纳起来它是一个降气平喘和祛痰止咳功效为主的,治下虚是次要的。这个方是急则治标为主,虽然标本兼顾,是急则治标为主,治下虚力量是不足的。所以要知道它是治疗一种痰饮由外寒引动以后的发作期,而且自身又有肾阳不足的、肾气不足的特点,这种体质特点。
       我们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9 02:3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