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方剂学》第三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小柴胡...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2:11: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22256/Ob/0/sid/XMTU2MzYxOTIwOA==/v.swf[/flash]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讲稿如下:
        第三章 和解剂
       同学们,我们现在开始上课。上节课讨论完了泻下剂,下面一章是和解剂。
       和解剂是体现了八法中的和法的一类方剂,这个八法中和法它包括了和解和调和两类治法。这两类治法,第一类和解少阳。我们这章方剂的分类分成三部分,和解少阳、调和肝脾和调和肠胃,从和法分类方剂可以说是都没有统一过,所以现在这种分类,三类,应该说是从分类角度是最狭义的和法。过去调和气血、调和营卫、分消上下很多都在和法里边。如果看像《医方集解》,这类就是清代的作为教材用的古籍来看,它那和解范围非常宽,它那表里同治像扩展到包括像藿香正气散这很多都是属于表里同治,都在和里边。它平其亢厉的话包括像归脾汤,心脾同治这类它都在和法里边。所以当时的和的概念,特别像《医方集解》、《成方切用》、《成方便读》,像这些各自的收载不完全统一。当然很多都遵从了《医方集解》的基础,但是都有自己一个出入。我们这半个世纪来的教材和法方面也有出入,可能编辑者自己在所看的角度方面不同,所以到目前为止,这个法还是一个属于学术探讨的范围。那我们在讲到和法时曾经讲到过,它一个本质啊,不管病位也好,病性也好,脏腑关系也好,都相互密切联系的对立双方同病。用戴天章的话来讲,寒热并用之谓和,那对立寒热从属性来讲;表里同治之谓和,那就是从病位来讲;补泻合剂之谓和,从治法角度来讲;虚实互见,平其亢厉那泛指的脏腑、气血这些彼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治法上必须是双管齐下。而这类同病,对立病机的两个方面,又难以找出一个主要矛盾,因为它彼此相互影响,恶性循环。这很重要一点就是说没有一个集中的一个主要的矛盾方面。如果有那就属于以表证为主兼里证,或者我脏为主兼它脏。所以和法和其他各章里面的,相应有单一主要矛盾的就以此作为区分了。
       第一节 和解少阳
       和解少阳,少阳指的是病位,是六经病机和六经治法体系里面用来作为定位涉及的名词。三阴三阳,那少阳的特征那是半表半里,那作为少阳在人体的生理体系,涉及到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手少阳三焦系统那它是属于一个半表半里(的)一种概念。三焦我们要简单提一下它这个脏器概念。在历史上为了三焦这个演变,对它认识的演变,经过了很长一个时期,到现在经常在中医的教材里边谈到三焦都是附三焦,没下定论,附在那里,那种说法。但是你看看《内经》,《内经》提到三焦清清楚楚的有它的部位,有它的结构的那个样子,它和其他脏器一样叙述,所不同者它谈到上焦、中焦、下焦,描述从哪到哪,是个什么形状。《内经》提了以后,像《难经》,也是汉代的。汉代对三焦就提到了一个有名而无形,从有名无形概念一出来,那使得人们对三焦的认识,逐渐趋向于部位认识。也就是说有名没有实质,形把它理解作形质。所以后来都认为上中下三焦是三个部位所属脏器功能的概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都(是)这样(的)看法。那就有名,有三焦之名;无形,没有实在的形质,那就是部位概念。但实际上历史上也不统一,有很大一批医家,在探讨它的形质。这里边应当提到的李东垣,李东垣认识三焦他是把它看作有形质的,但是又不敢反对《难经》所谈的有名无形,所以他最终想了一个办法,他讲了一句话,很有意思,他说《难经》所谈有名无形是指的有名无状。那他这个人很聪明啊,他把这个形分为形质和形状两个概念,形质是指的物质有没有这个东西,形状是这个物质构成的具体的状态。有形质可以是没有一定形状的,你看那水是有形质的,它装在什么里面是什么形状。所以他提出有名无状以后,很多医家就开始在探讨它的实质,张景岳实际上并不单单是认识它的部位,认识三焦属于三个囊括其脏器的部位,而是他也提到了形状。他说三焦是囊括一身之大囊也,大囊是个皮口袋,这个皮口袋里装着五脏六腑,那皮口袋本身就是三焦这个组织,既然有这个口袋,那口袋就是组织。到清代后期唐容川,他说三焦是一种油膜,他的油膜说,特别他从当时粗糙的解剖学他看到了三焦,他说油膜那个最大的、最根本的那就是膜原,原者,平也、大也。实际上他所指就是现在是肠系膜一类的,在人体的膜组织里面肠系膜占的形质来说相当多。那通过这个就简明扼要的讲,这个三焦实际上越来越倾向于一种人体膜组织。中医把五大系统,人体的所有脏腑、五官九窍、各种组织分归于五脏,它有它的形质归类,又主要是结合功能定位。那人体所有组织分完了,就这膜系统没有分完,就目前教材来说。而这个对三焦概念有这样几个标准,就三焦的作用。第一个,它的通行阳气和阴津,就人体的血,气血津液,血是在血脉当中运行。三焦是原气之别使,三焦又是水道,水道出焉。那就是说津液的渗透,阳气的运行是通过三焦,那膜系统恰好符合这个特点,而且三焦又处于半表半里这个位置。那这一点对半表半里这个位置,古人的描述他不是直接用半表半里,有些用半表半里这个话,有的时候他一个比喻,我们读古书有时候(遇到)这个。实际上你比如说谈到小柴胡汤,描述它病机的时候,它有一段话,血弱气尽,腠理开,正气有点虚,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过去描述胁下是少阳经脉经过之处,那就是说病邪侵犯在胁下。那作为半表半里概念,不能仅仅看作胁下,古人用胁下来比喻它的半表半里特殊的病位特点。背为阳,腹为阴,背为表,腹为里,胁下既连着表,又连着里,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是半表半里。它用胁下来标志一种这个部位特点半表半里。作为经络分布来讲,半表半里涉及到少阳这类,它运行很多是在背腹之间、表里之间,这是一种相对病位概念。在定位上它不完全是寻找它实际的、实体的定位,而是一种抽象的半表半里概念。那人体的膜系统实际上所有体内脏腑器官都有膜系统,这个膜的特点是什么呢?既在皮毛腠理之内,不在表;又在脏腑器官包裹其外。对脏腑组织器官来讲,它是个表;对人体体表皮毛来讲,它是个里。既不在表,又不在里,是半表半里。它的确是有名无状,没有一定形状,包裹于谁之外就是谁的形状。而且现代医学很发达了,但是呢就是说对于微量元素、水液这种的渗透分布,到目前人体这种膜系统,都还在未来第三代医学重点要探讨的。中医在三焦方面,也是作为不管生理到病理,都是比较复杂的,认识它过程都是这两千年来比较晚,比较晚逐渐才认识的。所以首先要了解个三焦一种概念,我们不一定就说它就是膜组织,但又具有这些特点。那胆和三焦作为相表里(的脏腑),它们也有这个特点,胆本身也是膜系统,所以有膜这种特点。而且内热产生,胆热是最早的,各脏腑之间胆热最早,稍有内热开始是口苦、咽干、目眩,循少阳经脉胆火上炎。这在正常的气候变化下人们都会有这种(反应),在生理范围内也可以出现这种反应。所以少阳系统在半表半里要了解一点它的部位特点,以及这个系统变化以后产生气机郁滞的变化,水湿的变化。所以为什么后来的湿病辨证很多用三焦辨证呢、用三焦分消呢?都和三焦系统的功能特点、部位特点有关系。我们这里讲和解少阳,一般从邪在半表半里,这个抽象,这个概念,以《伤寒论》病邪由太阳到少阳,由表到半表半里,这个特定病位作为根据的,以小柴胡汤作为代表方剂的。
       所以少阳病一些特点,那是病位它有半表半里特点;它的病势,它一般由太阳传少阳,之所以太阳能够传少阳,说明已经有正气受损,外来皮毛太阳这个屏障挡不住,有受损。所以病邪才能够向里传,到达半表半里。但是还没有引起整体的气血的受损,只能说是程度较轻浅的有正气受损,所以外邪开始内传,这是从病势特点来看。它病变特点涉及到半表半里,是一种邪正相争的阶段,等一下我们分析到小柴胡汤主治就(能够)看出来。同时作为三焦,少阳三焦和胆相表里,手足少阳的关系,所以邪犯三焦半里之热就产生,随之会产生胆热。既有经脉相通又有气郁化热,有一定的胆火、胆热上犯的特点,相应就产生胆胃不和的特点,胆胃不和,因为生理上胆和胃,肝、胆、脾、胃是非常密切联系的,肝的疏泄、胆汁的分泌帮助脾胃的运化。那由于三焦涉及水道,所以往往会引起津液的壅滞,外邪侵犯涉及到半表半里,可以引起一定津液的壅滞。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服了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可以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胆胃恢复协调,少阳之气疏通,水道通畅。这是少阳病的共同的一些病位、病势、病变一些特点。学小柴胡汤应该了解一点这方面一个前提了。
       那和解少阳我们用药特点首先病在半表半里,那就要解表清里兼顾,运用透邪层次较深的,能够透半表之邪的柴胡、青蒿这类药,要透邪外达。当然清半里之热要选择就是说半里之热,里热初起产生的这些,特别胆热。所以像黄芩、青蒿也能透热,也能清热了,黄芩擅长于清半里之热了。热郁了,内热重了,引起胆火上炎要清泄,也是这个属于清泄胆热的范围了。气机阻滞由少阳经气不利可以引起肝胆气机的不利,所以又要疏畅气机,津液壅滞要转输,转输、疏通津液,这是一般要考虑用药的几个方面。
       小柴胡汤
       下面我们讨论具体和解少阳一个代表方,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的病机它从主治来讲,有四个症是最重要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几个症充分体现出邪在少阳特点,胆胃不和的特点。所以小柴胡汤证的病机归纳,往往讲两条,一个是邪聚少阳,一个是胆胃不和。《伤寒论》上讲到小柴胡汤病机时候提到,血弱气尽,腠理开,这主要指的已经有一定正气损伤了。腠理,体表表气不足不能御邪了,邪气因入,因者顺也,那病邪趁势,趁血弱气尽,趁势入里了。与正气相搏,邪正相争居于胁下,我刚才说了邪正相争于半表半里这个部位。那正邪分争,在这个特定部位正邪分争是造成寒热往来这种特殊热型的一个基础。因为在这个地方,那正气略有损伤,不能够像体表一样的持续抗邪,邪正相争就发热;正气退缩,那就邪正脱离接触,不发热,不能温煦体表,反而畏寒。因此造成发热、畏寒,它是往来交作了,就是往来寒热。所以这一段描述实际上就是描述邪正相争在半表半里阶段的特殊热型。那由于少阳三焦,手足少阳经气相通,那涉及到半里有热,影响到胆热。所以发生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胆胃之气上逆。内热发生可以引起心烦,喜呕是胆胃之气上逆,喜呕、口苦,胆热循经上炎,可以咽干目眩。那作为肝胆疏泄之气,经气不利,疏泄受影响,可以默默,神情默默,抑郁不舒,神情默默,胆胃不和那不欲饮食。
       所以从小柴胡汤证的主治来看,它反应出来的正邪分争,气机阻滞,胆热上犯,以及胆胃不和。所以从这个表现来归纳它是属于邪聚少阳特殊这个病位,引起脏腑的之间关系,胆胃不和。至于小柴胡汤主治后面,比如病妇人伤寒,热入血室,痢疾;黄疸;内伤杂病见少阳证者,当然前提是见少阳证。有这种邪聚少阳特点,或者胆胃不和的相应症状,相应证候。这也是小柴胡汤在灵活运用时候,可以使用的证候。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小柴胡汤的确还是很好。对妇人伤寒热入血室,血室是指什么?当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成无己说的是冲脉,冲为血海,血室他认为(是)冲脉。当然有的看法不同了,但更多数,包括张景岳开始他认为是胞宫,现在一般认为是胞宫。所以热入血室这类证候,当然多种情况可以发生,最多见的产后月经来潮,这种时候。所以小柴胡汤在治疗这种热入血室,病案也很多,历来这个。同学们初起学习有的时候这个热入血室,包括研究生,因为可能没有很多看过,往往初起在临床不容易反应出来,实际上这类临床上还是多见。特别是热入血室引起一些精神症状,包括一些类似癔病一类的,这个方为主,能(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所以有时候涉及到临床也有一个望闻问切比较仔细,特别望诊了解病史这个非常重要,有很多就粗略的望一下,放过去了。过去带研究生实习时候到一个基层医院里,我印象记得有一例病例,她往往想不到她这个(热)入于血室,比较强的一种精神病的反应,当精神病治了。因为当时带的学生和当地的医院中医界的一些朋友那个地方经常去,每次去他们要求就是说看病很重要是个思路,你怎么想到那个证上,你问每句话这个意思是要什么?希望就属于他们叫做现场直播。你脑子怎么想,嘴巴就把它说出来。我想了解什么?怎么问,再问,回答然后分析。当然这个虽然慢一点,作为大家讨论学习比较方便。所以那天下午两点,到中医医院了,经过大厅一个乒乓球桌上睡了一个年轻女的,后来问,19岁一个女孩子。有几个人按着她,她很犟。所以自己觉得,因为要现场直播啊,这个病人肯定马上等下就要来看了,我得想想,我嘴自言自语我跟他们讲,这看来是个精神病。因为有一段时间我们精神病辨证论治集中治过一些,当时脑子里在想精神病有可能是哪几种基本类型。结果进去看病的时候,那家属扶着这个,架着进来了,但是位置上,看病位置上已经有人排在前面坐着,我就觉得突然一声她就把前面坐一个老头子,一个老年人脖子一卡了,大家就赶快就把她拿开。后来我说那就其他(人)到外面,就给她先看,不看她的话,其他安定不了了。所以当时就说她这个病多久了,问了一句,因为一般找到中医看精神病不会病程短,都很长了,都西医看剩下来了。她妈妈回答,家里来好几个人,说生病了20天,那病程相对象这个症状就很短,那我想这个可能不是很像精神病人,在哪个医院看过呢?现在就在县人民医院住院,住院一周了,20天怎么才住院一周呢?初起是在乡村的卫生院看,原来是感冒、发高烧,治疗一周多都不退,加上开始看病在家里后来发烧搞到卫生院,一周反复的不退,又起来了,一下下去了,然后不得已才到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一看,住院,后来烧退下来了,退下来以后就发生神志逐渐的不很清楚。当然再了解情况呢,大便都要吃通下的果导这一类的西医通大便的药,而且精神时清醒时不清醒,手脚开始强直。所以当地的西医觉得这个病,一开始你是感冒啊,其他各种检查做了也查不出什么。所以听说我们去了就介绍是不是中医看一看。当然突然遇到这个,有的时候不一定你想得到那个方面去,所以就开始问她,初起感冒,那个时候包括,除了发烧,其他症状,问的当中,突然脑子,中医看病有时候有灵感。突然回过头我问她妈妈是不是她这个感冒开始的时候正是她月经来潮的时候,你如果不提醒,家属说不出来的。所以一说,她妈妈说那个就是她月经来潮的时候,当然你问到这一句的时候你不用解释。在场那些那医生听到中医马上他们异口同声,哦,热入血室,那这就是热入血室。当然这个热入血室诊断清楚了,那你用药要根据她现在又有一定的肠道的燥热了,那大便秘结,涉及到心神、神志,一定程度会涉及到血分,所以结合还有一个治疗热入血室的方,今后理血剂要讨论的桃核承气。所以桃核承气、小柴胡汤合方,这样的方用起来就治疗一周左右就可以出院了。所以像这个热入血室证是临床还是多见。而且用小柴胡汤治疗报道是很多的。
       从小柴胡汤的病机来讲呢,它是邪聚少阳,胆胃不和,那针对病机产生治法,要和解少阳,调和胆胃。
       从方义分析来看,柴胡当然作为君药,在这里既可以散半表之邪,又能疏理气机,又能疏理少阳气机和肝胆气机。当然在这个方里,它是以散半表之邪为主。柴胡要发散必须量大,所以这个方里用的柴胡量,在仲景用柴胡当中是很大的,他用到半斤,是黄芩的一倍有余,黄芩三两。所以柴胡在小柴胡汤方里边,用量要偏大,它才走表散邪,散半表之邪。黄芩擅长于清半里之热,所谓半里,内热最早发生的这个(部位),相当于内热这种浅层。黄芩说它清上焦,清肝胆,上焦是浅,上中下三焦它有一个浅深问题。清半里之热,又能清泄胆火,针对胆火上犯,胆热犯胃,针对于这个。所以柴胡、黄芩后来就构成了一个和解表里,半表半里同治了,和解表里的一种基本结构。后面像蒿芩清胆汤,这些后世方都是模仿这种结构。根据病机侧重不同,调整一些药味来主治的。从思想、思路上,还是和解表里的一种结构。这是柴胡、黄芩,黄芩属于臣药了。佐药呢,这个方里生姜、半夏可以看作一组。当然过去多强调生姜、半夏的和胃降逆作用,生姜、半夏同用在仲景,张仲景有个小半夏汤,不但和胃降逆,还可以有散水化痰作用,小半夏汤是用来治疗痰饮呕吐的。所以在这个里边它能够散水和燥湿结合,半夏说它还能转输津液,疏通津液,实际上有疏通水道,促进津液运行,避免三焦水道气机阻滞,津液停聚。所以服了这个方能够上焦得通,津液得下,水道通畅。所以生姜、半夏可以和胃降逆、疏通水道。那这个人参、大枣呢,和使药的甘草有益气扶正的作用,是考虑到血弱气尽,腠理开啊,病邪之所以能够到半表半里,都有一定的正气损伤,用它可以助正祛邪,同时防止半表半里之邪内传,有这个特点。因为这个本身也体现一种补泻合剂,病位上来讲寒热并用。
       所以这个方作为和解方来讲,和法的方很典型,又调和胆胃、平其亢厉,又可以针对部位,又是寒热并用,又是补泻合剂的。甘草既是助人参益气又可以调和表里寒热两类药,所以这个方里面反映出一些基本的配伍结构。比如柴胡、黄芩的配伍啊,生姜、半夏的配伍,都形成这些基本的配伍结构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所以通过这个方义分析看得出,这个方总体上祛邪为主的,兼顾正气。它的扶正药,以人参为代表(的)扶正药,它主要还是助正祛邪,针对正气亏损并不很重,所以不是一个大补元气了。以少阳半表半里为主,兼可以和胃气,生姜、半夏兼有和胃作用,所以胆胃同治,这是配伍特点。
       在辨证要点,使用基本依据来讲,《伤寒论》张仲景说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里实际上讨论的很多,有的甚至于小柴胡汤涉及到主治证候当中包括像口苦、咽干、目眩这些,都认为一症,就一个症状就行,这就太泛化了。实际上他但见一证便是,能够基本说明小柴胡证的,它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就是说能够反应出在半表半里特点的,比如寒热往来以及胆胃不和,当然也包括了经气不舒、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神情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这种初期内热、胆热产生造成胆胃之气上逆,胆热犯胃,胆胃不和。这几个主要的侧重发生在哪一个方面?都可以用这个方作基础方,这是证治要点。并不是说教材上写的这么多表现全都是要全了。当然现在也有些认为呢,参考书上,就认为口苦、咽干、目眩像这些不一定都全,有柴胡证就是指的前面这个,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有的认为其他证见一个方面,这也是一种说法。但是在辨证要点当中,以前面这四个为主,它说明侧重在或者在半表半里,寒热往来,或者胆胃不和,各种表现,具体是胆热犯胃的,用这个方作为基础。用量特点是柴胡重用,柴胡要大于人参、甘草,很多认为一倍以上,当然这不仅是从张仲景的配伍来,很多医家是他们用的当中一种体会了。但总体来讲呢我觉得这个用量特点主要把握用柴胡来散的话,必须在它常用量范围内要用大剂量,较大剂量,不能够像用在或者现代用在逍遥散、四逆散这些里边一样那个用量不行。这是小柴胡汤。如果对比一下,再像柴葛解肌汤这些里面用的柴胡也是偏于这些作者他曾用量的一个大剂量,也是偏于较大的,比一般的疏肝用量要大,它才发散。
       这里提供一些这个常用加减的一些参考,因为这个也是围绕着半表半里的热的状况,以及肝脾胆胃的一类特点了,肝胆脾胃不和的特点。再结合除了这个半表半里情况,肝脾胆胃的具体的病态、病理状况了,也考虑到一些三焦方面、水道方面。所以现在实际上临床上涉及到半表半里,三焦水道,那涉及兼有津液停聚的应该说占很大的方面。所以到后来蒿芩清胆这类用得就很多了,这是常用加减里一些主要方面。但这个方面还是结合仲景他的一个变化规律,你像心烦为主的,心烦口渴这类啊,那说明里热偏重,还有伤津。当然温性的,温燥半夏这一个不适合。肝脾不和的,不但胆胃不和,涉及肝脾不和,胆胃不和嘛多以呕吐、口苦这类形式出现,肝脾不和多以腹痛这个形式出现,所以加芍药是张仲景喜欢调和肝脾,止痛,柔肝止痛,常用的。但是如果说三焦系统或者像胁下,有气滞又加水湿停留,那造成了胁下痞硬,那要散结,软坚散结,大枣甘滞那去掉,加牡蛎这里可以软坚散结,仲景都也是经常这样用了。水气凌心加茯苓,那在仲景《伤寒》、《金匮》里茯苓主要是治水的。用茯苓补脾益气、健脾益气,唐以后用得才多。在仲景方里很少了,基本上都是渗湿利水或者平冲降逆这个作用。如果表邪,也就是说不但半表半里,表邪还在,那就要加桂枝。有咳嗽,当然一般是咳嗽兼一点痰,那去掉甘温之品,补益之品,那就干姜、五味子这类,就温化和防止肺气的耗散。这是常用一种加减方法。
       这个方阴虚血少禁用,那是用柴胡量较大,柴胡容易伤损肝系统阴血了,所以阴虚血少一般不用。所以从小柴胡汤这个方呢,实际上主要体会它能够和解半表半里,是通过这种基本结构,而且邪在半表半里,为什么产生这些证候表现?还有半表半里,邪在半表半里怎么引起了胆热犯胃、胆胃不和?对应性才能理解这个方的一个构成。而且从加减变化去看呢,这个方本身也是动态的。你既然在半表半里,它有侧重半表,侧重半里的区别,而且引起少阳经气不舒,那进一步可以引起胆胃、肝脾这些的关系。三焦是水道,所以会引起津液,相关津液方面的壅滞这些表现。所以过去在小柴胡汤的认识上,涉及到津液这个方面的讨论相对来说呢较少。
       大柴胡汤
       那和解的,和解少阳第二个方是大柴胡,小柴胡的性质既是常用方,同时又是一种和解少阳的代表方,比较标准的和法的代表方。大柴胡不同,它是个典型的常用方,涉及到的可以临床用的病种很多。从主治证候来看,它是一个阳明腑实证和邪聚少阳证,也就是具体讲承气证和小柴胡证的结合。那我们根据这个证又要来看看它的归类,我们现在放在和解少阳里,那阳明腑实和和解少阳,相对而言少阳证偏表一些,半表半里。过去把这个方,像四版教材、六版教材到现在都放在和解少阳,五版表里双解,有很多把它放表里双解。但过去表里双解那一章呢我总有点,每次讲起这一章心里总有点别扭。因为概念上的表里双解表是指的太阳表证,太阳,里呢,那阳明了,那就表里同病它才是表里同治。你从和法定义,表里同治之谓和,表里同治。你这是半表半里和里两个证的结合,并不典型那个表证。那包括原来那个治疗外邪入里化热造成协热下利,这个葛根芩连汤证认为是表里同治,表里双解剂。但目前来讲,葛根芩连汤很重要是里热为主,应该说里热为主,表里之间的比例,那里热占绝对的主要的地位。所以也有点就是说不是个(和法),如果这个都叫表里双解,那多呢。那就像《医方集解》上面,那藿香正气这些都是表里双解,就没考虑它有专一的一个侧重的病位,侧重是在哪里?当然有些方你通过调整剂量来侧重于表侧重于里,都可以。但是它原方比较典型,或者在现代运用上应该说是侧重于哪个方面,不是表里只要都有证就算,麻杏石甘汤你也不能说它是表里双解。那这类方太多了,柴葛解肌汤从太阳一直到少阳、阳明都病,那为什么不放在表里双解呢?所以像大柴胡,葛根芩连汤放在表里双解,有点把表里双解的概念泛化了。表里双解应该是表里基本无侧重啊,像小柴胡,典型的它半表和半里啊,并重,有这种特点,所以这是和法它没有一个单一主要矛盾方面,起支配地位的。
       那所以单从主治来讲,它是两个证的结合,两小加起来等于一个大,这样把握它。小柴胡汤证加小承气汤证,因为热实互结并不重。那从小柴胡汤证来讲,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小柴胡汤证。到这里开始有变化,为什么呢?由于小柴胡汤证本身有胆胃不和,有胆热犯胃的,胃气就上逆,就有心烦喜呕。这里呕不止是由于它又加上阳明腑实,有一定程度的热实互结。所以它的胃气上逆要比小柴胡证要重,它就呕不止。从主治证候上,《伤寒论》写的郁郁微烦,郁郁是一种持续貌,就是持续的。在小柴胡证里边,心烦,胆热上犯可以扰乱心神,所以他可以心烦喜呕,有心烦。这个郁郁微烦,郁郁是一个持续的,这种心烦要比小柴胡证心烦重,持续。古人用的文字特点。那你说用的微烦,郁郁微郁,微是一个语气停顿词,持续的那种烦。郁郁微烦,并不是不太烦,并不是比小柴胡证心烦轻,是这个古人用字那个特点,这是一种语气停顿词。郁郁微烦,他心下、胸胁,包括胃脘不是仅仅苦满胀闷,而是心下有满痛,为什么?胃脘气机阻滞更重了,有这种热实互结,有阳明证,有这个。大便不解,那就是说热实互结在内。协热下利,那是又是一种情况,那是热邪有热实互结,热邪逼迫津液下泄,有协热利。所以舌正黄,里热重,为什么有半表半里证呢?再加上小承气证的热实互结,所以里热重,脉就弦数有力。
       所以从大柴胡证来讲,简单的说是既有小柴胡证这种邪聚少阳特点,又有热实互结在胃肠。当然还不是像大承气那样的重证,但有这个呢造成里热较重,胃气上逆,胃气上逆较重。所以这是在半表半里证结合热实互结以后,半表半里,侧重于半里,里热较重,有的叫少阳阳明合病了。好,我们证候分析就分析到这里,先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9 02:4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