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7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03《方剂学》第二章: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治法概述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1:5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22256/Ob/0/sid/XMTU2MzUwODE3Ng==/v.swf[/flash]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讲稿如下:
        第二章 方剂与治法 第一节 治法概述
       好,我们开始上课。前面我们讨论了教材的绪言和总论的第一章。下面我们接着讨论第二章,方剂与治法。在绪言里面谈到方剂学定义的时候,谈到方剂学是阐明和研究治法和方剂的理论及临床应用的一门学科。说明方剂学包括了治法和方剂两个环节。那治法是什么呢?我们先看治法概述,也就是从总体上把握治法的一些特点。因为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或者运用方剂的,在后面各论的方剂里,还要具体地讨论治法。这里讨论治法的概述,但治法这个提法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广义来讲,治疗方法也包括治法。一般我们说,你这个病用什么治法?有的说吃中药,用方、方药来治疗;或者用针灸来治疗,都是治法。这是很广义的,泛指的,这就是治法。我们方剂学里面讨论的治法,是狭义的,它指的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那治法是治疗法则,这个法则它有个前提,它的产生是在你通过辨清证候,辨证,证候清楚了,把病因、病机搞清楚了,针对病机产生的治法。因为治法针对病机产生,方剂是在治法指导下组成,所以方剂必须针对病机,体现治法。中间治法这个环节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治法的定义啊,它是在辨清证候,审明病因、病机之后,有针对性的采取的治疗法则。针对性,针对什么?针对病机。那作为这治法,理论上奠基呢,前面提到过,是在《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汇聚了当时对临床治病过程当中的很多治法的认识,散在的汇聚在里面的不同篇章里面,那这个都反映出来了。后世通过整理,对这一治法,形成了很多说法。譬如“十剂”的思想,譬如说很多医家后来“十剂”他也发展了,“十二剂”、“二十四剂”这些都是一种对《内经》基础上对治法的一种发展,到最后清代不是由博返约吗?由博返约,那这个程钟龄的《医学心悟》把它归纳为大法的“八法”。八法实际上仍然基于《内经》的基础。这个我们现在所讲到的,常用的“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等这都是源于《内经》的。所以基本上奠定了治法的一个框架。而《伤寒杂病论》对治法方面,是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形成了辨证论治一个体系了。我们辨证论治,在《伤寒论》是临床辨证论治体系建立,这个标志吧。那整个辨证论治的过程当中,如果我们分析一下的话,它是两个阶段。辨证的阶段关键是捕捉病机,论治的阶段关键是确立治法。所以这两个阶段,针对病机产生治法,然后方剂是一种手段,只能说是重要手段或者手段之一。所以论治阶段为什么说关键在治法,而不是说关键在方剂呢?理、法、方、药啊,因为治法,不管你用什么手段必须遵照这个治法,那你这个肝气郁结呢,用方要遵照它疏肝理气,用针灸仍然要遵从这个治法。方剂是重要的手段或者是使用最多的手段,但不是唯一手段。这是治法的重要性了。在辨证论治整个过程当中,反映出来的一种重要性。因为你辨证的根本目的在于捕捉病机,论治的关键在于确立治法。所以方剂必须要针对病机,体现治法。这是一个在《伤寒杂病论》开始建立了这一套体系了,临床理、法、方、药这种融为一体的体系。但中医的治法,人们是不是搞清楚了呢?在教学当中的贯彻呢,还是不是很够的。为什么说我们从我们的产品,从学生这个实际的一种能力反映来看,对治法,比如第一个具有多层次的特点,这是新提出来的,我们学生往往容易形成那个什么好像都是治法,补法也是治法,补肾阳也是治法,光补命门之火也是治法,温经散寒都是治法。这一治法是当作什么关系呢?治法多层次这种概念如果不清楚的话,那在临床上啊,你不能够准确的表述你这个治疗的思想,不能准确的表述。实际上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这里指的具体治法我写了两个层次,实际上第二层次,具体治法层次,它还有细的、下面的层次。但有的认为治法可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实际上是治则,第一个层次是治则,治疗原则。它是针对的,所有疾病都必须遵守的治法上的共性。所有疾病,不管你是个内伤杂病、外感热病,不管是哪一科的,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这叫治疗的原则,简称治则。那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讨论的,扶正祛邪,任何疾病都要遵守这个治疗原则;平调阴阳,调整气血津液,当然包括调整气血津精了,包括知规权变,因人、因地、因时制宜,三因思想。这些是所有的疾病都必须遵守的治法方面的共性,把它称为治则,最高层次的,所有疾病必须遵守的。那在治法这个层次里有治疗大法和具体治法的区分,那你像“十剂”里面讲的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十剂”里面谈到的。它既是功效的概括,又是治法的概括。以及“八法”里面汗吐下和温清消补,这些都是针对某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治法。它不是所有的,那补法就针对虚证这一类,虚证这一类共同遵守这个治法;清法针对热证,热证的这一类共同遵守的。这一类病机共性所确立的一个治法,这叫治疗大法。我们在临床上使用的呢,是具体治法,具体治法就是针对具体证候所确定的治疗法则。那落实到具体,当时、当地、当具体这个人所采用的一个治法。当然我们这个治法就要降到最具体的程度,那它的前提是辨证病机要最具体。治法针对病机产生,病机要最具体。
       我们现在看临床上有没有这个情况,一些年轻学生譬如方剂也都学了,都毕业了。毕业实习的时候,我有时带实习就看这个学生啊,病人要问他啊,我怎么不好啊?你虚了。病人吓得很,我年纪不大,都虚了?再问他怎么虚啊?肾虚。结婚都没结,都肾虚了?肾什么虚啊?肾阳虚,人家更害怕了。这里讲的都是一种大法,都讲不到具体的。你怎么能停留在高层次治疗大法上去谈他一个具体的病例呢?应该落实下来。一个肾阳虚,这个是一个病机啊,肾的吧,肾精不足、肾阳虚、肾阴虚、肾气虚,几个大类型。下面有具体的,肾阳虚以后,可以反映在什么方面呢?可以肾阳虚,热力来源极差,严重的甚至于阳虚到阴盛格阳,对吧。那这是一种具体的病机了,或者肾阳虚仅仅火不生土,完谷不化,泄泻,或者水肿这个方面;或者肾阳虚反映在生殖功能低下方面,而肾阳虚可以阳痿不育,对吧,这也是一个,他平常生活照常还比较正常,甚至于腰酸脚弱,再结合经常畏寒,他这个肾阳虚啊很轻,在这个阶段主要反映在表阳不足上。严格说程度较轻,这一类都可以归到肾阳不足的范围来。你层次不清的话,跟人家随便说一声,那你把你这个不同层次混淆的情况,那你治法上就绝对不会精确。现在这个很普遍,如果说跟师学徒或者自学成才,这些在学习当中他写病历笼统一个肾阳虚,三个字,这个病机确定的。治法补肾阳,这个不精确的。不是落实到具体层次的,而仅仅起个作用,吓人,别人一听我这么年轻都肾阳虚了。也就是说由于你这层次不清啊,这个教学当中也应该注意了,你病历书写要求,辨证的准确性,层次的具体性上,如果不讲要求的话,中医学发展很困难。我说一个现象吧,八十年代很多老中医开始就在政协、人大啊,在各个方面呼吁,中医要立法。叫你立法嘛,立到现在立不出来了。为什么呢?立法了,那你那个医疗证明就有法律意义了。那你就立个证明吧,肾阳虚,休息一周,你拿出什么标准、什么指标来,你的肾阳虚,你可以是已经要到垂危的病人了,似睡非睡,似醒非醒,表情淡漠,呼之能应,紧接着就要阴盛格阳了,老年到慢性病衰竭到后期,这个时候了;你有的肾阳虚照样打篮球,照样生活,照样那个。你那下面那具体层次不清楚,那怎么行啊,当然将来逐渐证候规范,一个肾阳虚,有一级肾阳虚,二级肾阳虚,三级肾阳虚;西医也有很多,一个“+”号,二个“+”号,三个“+”号。一级肾阳虚,照常工作,两个“+”,那你可以轻一点工作;三个“+”号了,那可能要休息休息了;四个“+”号要住院了。你要把这你的证候类型这些分层次、分清楚啊。所以不能够,我们的学生,治法、方剂学了,出去跟别人讲。嘿,医生我怎么啦?那你就是一个肾阳虚啊。不行啊,肾阳虚或者脾肾阳虚,完谷不化,或者肾阳不足,阳痿不育,你要把它落实到具体的,这个层次,你针对性这个治法,它是多层次,也能具体。这个我们需要反复几代人工作,规范化。这在过去小生产积累那样基础上,这个工作非做不可,否则你的地位啊,得到地位不会彻底。这是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
       要把它落实到具体层次。那作为治法还有多体系的特点。因为我们在学习方剂的时期,一般来讲,还没有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在这些基础课阶段还没有开那些经典课。所以学生不一定了解这种多体系这种特点,西医有时也不了解中医多体系这个特点,说说医学体系嘛就是一个,我这个辨病的方法,寻找病因,我找到病原体以后,我公布出来了,我在美国纽约研究出来,也就是公布出来了;你伦敦的实验室、莫斯科的实验室、北京的实验室都搞出来了,可以重复,大家一样用。你说倒好了,你这个医生这样来说,他的这个(病)我用卫气营血辨证来解决;那个医生说我《伤寒论》的六经辨证也能解决;再来一个说,脏腑辨证用之最好。那这个治法多体系制,由于它的病机体系、辨证体系是多体系的,治法体系、病机体系、辨证体系为什么多体系?归根到底是一种定位模型问题,不管学方剂,学中医必须了解这个特点,病位模型所决定的。任何科学研究都必须要定位,定位,人们很不了解的,对中医,中医的定位是乱定的,有的开玩笑说,中医,学中医的没头脑的,为什么呢?你心主思对吧,心主神志,心管了,还要脑子干什么呢?它这种功能定位。这话不是我编的,哲学书上有。人类的很多东西啊,包括思维方式都不是单一的,不是说上帝给了你一种方式,你就是这个定位。有这个定位就有功能定位,有自己观察分析寻找原因,就有间接推导综合推导来寻找原因,这个都是哲学当中存在的。而是在综合时代,在功能定位上,在间接综合推导上,用得多一些;分析时代呢,人类历史进入分析时代以后呢,那是结构定位和直接观察分析方法用得多一些。而现代经络,很多边缘科学研究的进入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开始应该说是从这个相对论,爱因斯坦相对论,波尔的量子力学开始进入,出现了新的综合时代的曙光。以《伤寒论》为代表的,维系的现代包括宏观天体的研究,微观像基因的研究,将来总会走向综合时代这个奠定基础的。所以由于分析时代是关于这种结构定位,对功能定位就不理解。这实际上这个因为不了解,这一点将来在治法针对的病机,怎么一下又是卫气营血的,一下又是六经的,一下又是脏腑的?搅在一起。方剂学里,否则对这些话不好理解。谈到这个呢,我可以举个例子,你譬如说,这个功能定位,我们有的时候说全国排队,经济实力上海第一位,某某,哪个省譬如二十位,是不是这些省它就在排队啊,它是它的经济功能,功能定位出来的。这个社会人群当中排队,你譬如说,工人阶级第一位,那这个位是不是他人就排队排在前面,不是结构定位,是功能,以具有这个功能群体的,这个定位的。
       那你譬如说我到一个城市里面,我们要找我们上课这个地方,拿个地图别人指给你看,朝阳门外的关东店,这是结构定位,拿个地图你能找到。那你如果说,到教育部,我指的教育部这就是我们国家的教育系统,指的我们这农业部,就是我们国家的农业,我看教育部长,农业部长不敢当,我这个仅仅是这个行政机构管理部门,不是整个农业。我们说把农业放在第一位,农轻重,这种定位,这种思想都是功能定位。对共同功能特点的,共同功能形成一种定位概念。中医古代最早有结构定位,大家如果翻翻历史的书里面最早的脏腑模型就在那里面,后来发展古代的科学技术,很难向深处发展,过渡向结构定位,形成就是在《黄帝内经》。所以它经过一种定位混乱阶段,到《内经》来整个澄清,大家把“五脏生成篇”、“五脏别论”结合起来一读,里边都有,当时的混乱过程和用什么标准来把它确定,都有。由于是功能定位,所以产生多模式,我们现在讲多体系,或者说多模式的特点,多体系的特点。那卫气营血这种辨证体系它就针对什么功能定位呢?它气血,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作用于气血的浅深轻重不同层次,产生病理变化的规律。气,卫和气;血,营和血,是温热病邪侵犯人体,作用于气血,伤及人体气血的浅深轻重不同层次形成的这种定位模型。“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卫气营血这个体系;六经是寒邪伤及人体阳气,由实转虚,由轻至重,由表入里,这种浅深轻重的不同层次,所产生的病理变化规律;三焦辨证,那湿热病邪作用在人体的上、中、下三焦部位,三焦水湿运行功能障碍,这样来确定的定位;脏腑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的脏腑以及它相关系统,产生功能变化的一些规律。所以它定位模型不同,定位它都是以功能,某个方面的功能,某个方面功能系统这样来定的位。因此中医学它产生在综合时代,由于功能定位它产生了多种的定位模型,形成不同的辨证体系,那相应的这些不同的辨证体系,它就会产生不同的相应治法。卫气营血辨证它就可以有“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方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只须凉血散血”。它形成了一套相应的卫气营血的治法;那伤寒方面呢,就六经辨证方面呢,那就太阳有其在皮者,汗而发之,阳明就要清解阳明,少阳半表半里就要和解,那就他这一套治法,针对六经那一套治法。你把和解搬到卫气营血当中去,那你就不成完整体系了。
       如果我们学生开始在学习方剂学阶段,这几门课都没学,而这几门课辨证体系不同的一个原因是什么?并没有知道。他开始来学方剂,后面具体的,你看前面谈到麻黄汤、桂枝汤,太阳病;然后泻下剂第二章谈到大承气汤的阳明病,有阳明腑实;然后到了清热剂,第一个出来白虎汤,热在气分,但是又说它阳明热盛,阳明经热。这名词很多啊,你都不知道它来源在哪里的?阳明经热,那这个和热在气分是什么关系啊?它来源于不同的辨证体系所产生的不同治法体系。所以首先要了解中医学的治法和病机体系啊,有这种多体系的特点。那你才能够在相应这个方的治法上,从整个所居的体系范围内来理解它。某一体系为主,当然用在别的体系也可以,符合它相应的治法体系的内容,治法体系的需要。所以这两个特点呢,学完方剂学也必须(掌握)的,也(是)很重要的。就相当于有一些代表方,反映了一些医家的学术思想,学术思想你不了解,光从这个方去(理解),那不能深入,不能理解正确的。所以这个第一节的治法概述呢,就讨论了治法的概念了;讨论了治法针对病机,治法产生要针对病机的;讨论了治法具有多层次的特点,和多体系的特点。这是学习治法必须了解的,在中医学当中它有它这个特色。否则如果不了解这两点,不重视这个的话,方剂学完了对于它的很多方的一种反映出来的治法,回归到这个整个中医药学体系当中去,它的源和流就不清楚,源和流就不会清楚了。当然现在(对)我们很多初学方剂的,这些同学来说呢,那教材上仅仅告诉你阳明,六经规律他不知道。有的老师如果课堂上费很大的时间来讲这个六经呢,《伤寒》又重复了。怎么运用比较精确的,首先他要明白,以后要学到的这种六经治法体系包括六经病机体系产生的治法体系,卫气营血的病机体系产生的治法体系,脏腑的病机体系产生的治法体系,以后要学的。现在这个方应该是在哪个方面呢,它的本质是怎么造成的?功能定位的不同造成的。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初学的时候的疑问,这中医确实深不可测,基础课觉得不容易学进去,可以减少这个方面的困惑了。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在方剂与治法关系里面,第二章里面讨论方剂与治法的关系了。方剂与治法的关系呢,我们在前面分析辨证论治整个过程的时候,曾经提到过,分析问题的阶段是辨证的阶段,关键是捕捉病机、抓住病机;而在这个论治的阶段关键在确立治法。那我们运用方药治病的话呢,那在确立治法以后相应的才能选择方剂,选择方剂或者组织方剂,那就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那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当然不是说唯一手段,主要手段。当然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来说,先有药后有方,前面讲了,方运用到一定的阶段,在方药运用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把很多治疗的共性归纳起来形成法的概念,治疗当中的很多共性,这类药怎么组织解决这类热象,清法概念出来了,不是光针对一个药了,或者一个方了,针对一批共性了。那就治法理论的产生应该说是在方药运用经验发展到一定阶段,积累到一定基础上形成的,那治法是后于方药运用产生总结出来的。但是当治法总结出来以后,反过来又成为了主要遣方或者运用成方一种指导思想。所以说治法是指导遣药组方的原则。那反过来呢,作为方剂它有一些规定性,前面绪言强调了,这个规定性里包括很重要一点,它要体现治法。治法在临床上落实要靠方剂来落实。方剂是体现和完成治法的主要手段。当然过去有的提法叫落实和完成,落实、完成是一个意思。体现和完成还不同一点,方剂是体现治法,针对病机,体现和完成治法,它是个主要手段。所以这两条应该说方剂和治法的一种简要的一个归纳。简要的归纳,一个结论。所以不能够有方无法,有法无方都不行。徐灵胎的《方药源流论》讲得很清楚,我们说中医学理论体系啊,是独立完整的一套理论体系,也就包括了方和法之间的这种紧密关系,这个区别于民间医学单方、验方,和中医学方剂学的区别和界限。因为我记得在三十多年前参观过中草药的一个展览会,规模相当大,到那里一听啊,讲解员那能力很强,记忆力非常好,一口气真是我都没看清楚他是怎么呼吸的,一口气可以背好几十个药,什么药治头痛,什么药治高血压,一口气下来,像说快板一样,讲解员都会结合表演,当时整个都在搞这个。我当时听了,我说这样那就直接从症状到药物,理、法、方统统不要了。症状直接挂钩药物,那这个是很大一部分,很大的特点是民间医学水平,把中医学取消了方和法这种环节以后,它回归到,还原到民间医学了。最早像战国时期以及以前的中医学是处在民间医学的水平,和现在我们有一部分少数民族的医学是这样的。像藏医学都有它的理、法、方、药体系,我们学校基础医学院有藏医学专业了,尽管我们懂得很少也跟他们学,藏区也去参观也看他们看病,它有一套从唐以后转向以后的形成的一套它的医学体系。所以它也有它的治法,它有它的方。所以它有比较独立的一个理论和临床体系的,所以我们方剂与治法关系,这是学习方剂学当中非常重要的。这个每个方的治法呢,是在后面各论当中在功用那个栏目里面,功用的栏目从方的作用来讲叫功用,它所体现的就是治法。所以我们历来说方以药成,方是用药组成的。又说方从法出,法随证立。所以方剂呢,从治法,针对治法来产生了,要体现治法了;法呢随证,证候的本质是病机,法随证立,实际上就是法是针对了证的本质病机产生,针对病机产生治法。方药体现治法,是这个关系。我们历来讲以法统方,过去大多是指的以法统方是以法来分类方剂说得多,当然也包括组方,实际上以法统方是包括了用法的指导下组织方剂,组方;运用成方的时候,用法的指导下来运用方剂、选择方剂,以法遣方;分类当中用法指导来分类方剂;当然在做方论和讲解方解的时候,用治法为纲来解释方剂。这个形成了以法统方包括了以法组方、以法遣方、以法类方、以法释方,讲这四个方面。构成了以法统方(的)完整内容。这是这个以法统方,方剂治法关系当中相当于一个小节。需要重视方剂学习的同时,又要十分重视治法的学习,和对治法的体会。而将来学习各论的方剂当中呢,除了在功用类一栏里明确要标明它的治法,实际上既是功用又是治法了,而且在方解过程当中也是围绕着这个治法的思路来展开的。这是我们谈到方剂和治法的关系了。
       第三节 常用治法
       总论第二章的第三节呢,我们讨论常用治法。常用治法有一种归纳总结的过程,这里常用治法所指是指的大法,就我们刚才讲治法多层次的特点中间的大法这个层次。这个大法是针对一类病机共性,一类病证的病机的共性,针对这个共性所产生的治法。那这一治法它有个归纳过程,历史上归纳呢很多种模型,我们侧重点长期以来是以程钟龄的《医学心悟》的归纳《医门八法》作为治疗大法,也可以说作为治疗大法的一种代表。所以常用治法这一节的前面一节呢,我们主要谈到这种归纳这个八法思路(是)怎么产生的?这里要补充一点,说明一种程钟龄思路的一种想法,怎么就把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把它归纳出来了呢?我们看《医学心悟》他自己讲的,“论病之源,以内伤、外感四字括之。论病之情,以寒、热、虚、实、表、里、阴、阳八字统之。而论治病之方呢,又以汗、和、下、消、吐、清、温、补八法尽之”。这里明确说明了,它这个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是八纲,八个字是来统帅病情的,八纲也是程钟龄总结的。他是根据八纲推导出来的八法。有的时候同学要问,程钟龄制定了八纲,八纲是一种病机的共性。病机不是有多层次?针对病机多层次,针对病机产生治法才是多层次的。那他的八纲、八法是什么关系呢?大家虽然有时候觉得是对应的,但也不是八个和八个具体机械僵持对应的,他怎么推导出来的呢?因为八纲当中如果分析的话,表、里是指的相对的病位结构。历史上相对的病位结构,历史上医学形成过程当中有很多这个是相对概念,表、里啊,表并不光是指你的皮毛的表,后面我们学到小柴胡汤这里在回顾《伤寒论》它那个原文就会体会到,有些表、里它有相对概念,但是它是病位概念,这是确定的。是病位的概念。阴阳是总括的一种概念,总体总括的属性。它来统其他六纲的。而其中根据疾病性质的寒、热、虚、实,那是很具体的,它是描述病性的。而寒、热、虚、实描述病性是反映出来了两个方面的问题,寒、热反映的是人体阴阳失调的程度估计;虚、实反映的是人体邪正斗争的力量对比。这两组矛盾复合交叉,反映出完整那个病性,疾病性质。那对一个疾病的概念中西医都一样的,都有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各自有自己特色就是了。我们前面提到病因的话,中医是间接综合推导为主,直接观察分析为辅;西医学恰恰倒过来,直接观察分析为主,间接综合推导为辅。不同时代产生了。病位的话,中医学是功能定位为主,结构定位为辅;现代医学是功能定位为辅啊,结构定位为主。因为现代医学查来查去查不到的就一定要逼着它说个病名,它要告诉你神经官能症啊,什么什么综合征,这不是功能定位了吗?它也要功能定位,它是结构定位为主,功能定位为辅的,中医学是相反的。但性质上现代医学是贯穿于全病的过程的一组矛盾作为属性。炎症,现在非典型肺炎这个,当然还没弄清矛盾了。那大叶性肺炎,细菌侵袭,引起炎症,这个炎症贯穿于始终,划分四个阶段,充血期、红色肝变、灰色肝变、吸收消散四个期,这四个期围绕着炎症的演变,一组矛盾。中医学不是啊,它二元病性,必须是二元病性,两个角度,就像看电影,立体的,一个交叉点。邪正斗争的力量对比,阴阳失调的程度估计。虚实、寒热两组病性复合交叉来描述一个疾病,病性。那这两个是决定疾病性质非常重要的。程钟龄正是抓住了寒热、虚实病性作为确定治法的纲领。因为高层次啊,高层次的治疗大法,它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病位啊。表里是病位概念了,所以抓住寒热、虚实。那它怎么演变这个呢?怎么推理这个过程呢,寒热虚实病性分别对应产生的是那个寒者热之,温法;热者寒之,清法;虚者补之,实者泻之。这里的泻是广义的,这里的泻是驱邪的一种广义的提法,不是光攻下那个“泄”。那驱邪用汗、吐、下,三个途经驱邪,这三法加在一起,是六个法。汗、吐、下的驱邪都是一种急性驱邪,紧急驱邪,都是治疗较快的。有些邪你不快不了的,渐渐积累形成的,那这种情况中医有消法。因此实证用泻法里面推导出来了,汗、吐、下、消四个方法,加上上面,温法、清法、补法七个方法,七法。这七法有个特点,都是单打一的,都是单一的。但中医学非常强调对立病性的同时存在,中医描述疾病性质,当然这个我们后面找时间还可以再讨论,它就容易讲远了。对立病性同时存在,往往在人体身上,对立两种矛盾性质会同时存在,这种情况往往要用复合治法,而不是单一的治法。那这种复合治法的一个特点就体现在和法。因为这七个单一治法加上一个复合治法就八法。这八法就是程钟龄针对八纲里面病性推导出来的。它反映了高层次的治法,并没有结合具体病位的,你要落实到具体方剂的时候,还是要把它结合到它的病位,然后组方的时候又要结合到它的病势。病势就是趋势、传变,哪里传变而来,可能转归向哪里而去。所以我们说八法是属于高层次治疗大法,就指的它不是具体治法,是统帅这一具体治法的,是针对一类病机共性所采用的治法。这样同学们可以根据八纲怎么推导出这个八法,这个过程也使得针对病机确定治法形成一个紧密的联系。而不是把它看作是病机是病机,治法是治法,而各自一个体系。虽然各自一个体系,但是治法针对病机产生。你这样在理、法到方的时候组织,你才可以使方形成针对病机、体现治法,融会在一体啊。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否则是各学各(的),因为方剂学和前面的中基、中诊、中药不同,它(们)都(是)基础的,互相各反映了一个方面。我们要把那组合起来,方剂学要组合起来。也就是说它搞成了那个盖房子的预制板,它搞成的这个门窗,对吧。我们要加工形成一种基本构件,这种基本构件这一方,它得用在临床见证哪一类的西式的、中式的,你们分别可以去用。而不是零碎材料,而构成一种基本成品。那你有个组合过程,那就是说病机、治法、方剂这个过程啊,辨证论治这个过程,方剂到用药,你在当中要给它一个融为一体的一种组合过程。在总论期间要了解到,基本从理论上了解到,应该有这种组合过程。那在学习具体方剂当中,再去体会这种组合过程。我们谈到常用治法,八法,前面先要有一些从八纲导出八法这个过程,(有所)了解,下面再接着讨论具体治法了。这节课就讨论到这里了,好,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6:0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