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3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06集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2;2、太阳病概说(1)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7:1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70045/Ob/0/sid/XMTU1MzM2NDM1Ng==/v.swf[/flash]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如下:
        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接着还讨论学习《伤寒论》的方法和要求第二讲怎么学。
       我们上次课谈到学习的最开始阶段,在学习原文的过程中要注意弄通本义,那么进一步要求大家记一些重要的原文。
       做到这两点,意思也明白了,原文也记住了,可是你问他几个病机,问他为什么这个方子可以治疗这个证候,(如果)他就不懂,这样的话,也还是不行。
       所以第三点我们就要求,能够“分析病机,加深理解”。有一句话是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常常不能很好的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够更好地感觉它”。
       像我上次课所举的病例之中,抓病机,活用经方的这种思路,那就是必须在你理解这些症状的病机的基础上,才能够活用经方,所以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对于每一条,每一个证候,每一个症状的基本病机都应当分析,我们都应当弄懂,弄明白。
       在分析病机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参考《内经》、《难经》,去参考《金匮要略》和《神农本草经》。因为《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和《内经》和《难经》是非常相关的,所以有些病机的解释呢,当然我们就是应用《内经》的理论,我们在讲原文的时候,会具体的谈到用了《内经》和《难经》的理论(来分析病机)。
       《金匮要略》和《伤寒论》是姐妹篇,它们都是《伤寒杂病论》这一本书在流传过程中不得已被分为了两部著作,所以有些内容在《伤寒论》里比较详细(而)在《金匮要略》里比较简略,有些内容在《伤寒论》里比较简略(而)在《金匮要略》里比较详细。
       比如说大青龙汤的适应证,它是治疗外有寒邪闭表,内有阳郁化热,郁热扰心而出现不汗出而烦躁的证候的,大青龙汤是《伤寒论》中发汗力量最强的一张方子,用了这张方子以后,有时候汗出太多,不容易控制,在《伤寒论》中,提供了用温粉爽身止汗的方法,而在《金匮要略》里虽然也有大青龙汤,但是对于大青龙汤吃了以后,出现的那些不良反应,它就没有进一步救治的措施。
       小青龙汤治疗外有表寒,内有水饮,水寒射肺的咳喘,因为小青龙汤中的麻黄、桂枝、细辛、干姜这些药物都在用,辛温燥烈有余,尽管它也有芍药、五味子,这些养阴、敛营、护正的药物,但毕竟辛温燥烈偏盛,所以不能长期地用,长期地用之后就会有伤阴、耗血的弊病,但是这一点在《伤寒论》里并没有提到,而在《金匮要略》里就说得比较详细,所以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要经常相互参照。
       这里所说的“本”是指的《神农本草经》,《伤寒论》中的用药,有些解释它的药理的时候,我们会用到《神农本草经》里的一些观点,比如说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里保留了芍药,芍药在这里干什么用,《神农本草经》说芍药有“利小便”的功效,因为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它是治疗脾虚水停,水邪阻遏太阳经气,水邪阻遏太阳府气,这时候把桂枝去掉,而保留芍药干什么,就是用芍药来利小便,祛水邪,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借助《神农本草经》来解释《伤寒论》中用药的道理。
       在学习方法上,第五点,要求“归纳总结、鉴别对比”。由于《伤寒论》是一条一条写的,有的是详于前面略于后,有的是详于后而略于前,有一个方证可能分布在各篇。比如说吴茱萸汤证,在阳明病篇有“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在少阴病篇有“少阴病,吐利,手足逆冷,烦躁欲死者,吴茱萸汤主之”,在厥阴病篇还有“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你要想把握吴茱萸汤的全部适应证的话,你必须要把三篇中涉及到吴茱萸汤的(全部)内容都联系起来看,所以要归纳、总结。
       又比如说猪苓汤的适应证,在阳明病篇有,在少阴病篇有,你必须把这两条方证结合起来。
       真武汤的适应证,在太阳病篇有,在少阴病篇也有,这样的话,你把两条概括起来,你才能够知道在《伤寒论》中用真武汤的全貌。
       另外还要鉴别对比,有许多方证的临床表现相类似,或者基本病机相类似,或者(用方的)药物组成相类似,那么你在临床上怎么进行区别使用,这也是需要进行鉴别对比的问题。
       那么以上这几个步骤,原文弄明白了,病机弄懂了,理论问题解决了,好像都明白了,但是充其量只不过是纸上谈兵,因为你没有在临床上用过,这些知识可能还是书本知识,你的印象并不深刻,这就象郑板桥据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所以你想要把《伤寒论》中的知识,真正变成自己的知识,你必须“学以致用,验于临证”。
       有一年,我和刘渡舟老师,带着我们的工农兵学员,在北京京西门头沟矿区开门办学。我说开门办学的这句话,现在的同学可能不太明白这是怎么回事,那个时候,我们上课就是到乡下去上,到基层去上,是这么一种形式。
       我们经常送医送药到矿工的家里,有一家矿工的年青的媳妇坐月子,生完小孩二十天,发烧十天,身上疼痛十天,我们到家里给她看病,当然我们就想到是气血两虚,肌肤失养,所以开始我给她用八珍汤,吃了三付,没效果,还是疼,后来又用人参养荣汤,还是没效果。
       我和刘渡舟老师住一个房间,我说,刘老,我遇到一个产后身痛的病人,我用补气养血的方法,怎么没有效啊,她又没有感冒的症状。
       他说,你用的什么方子,我说,八珍汤我用过了,人参养荣汤我也用过了。
       他说,你应当用《伤寒论》中的方子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这张方子是在桂枝汤里加重芍药的用量来养血柔筋止痛,加重生姜的用量来引药达表,另外加人参来益气。
       那么我在开这个方子的时候,产妇在产后出汗很多,一动就冒汗,我心想生姜不能多用,更何况生姜很辣,因为我吃饭的时候特别讨厌生姜,我就想到别人也讨厌,所以生姜我用了三小片,其它的药还是正常的,吃了三付,还没效果。
       我说,老师,您告诉我的那个新加汤,我给病人用了,我给人家看了九天了,人家身疼已经十天,现在又是九天,都二十天了,身痛不能缓解,吃了您的那个方还没效。
       (他说)你把方子拿来我看看,我就把方子给他看。
       老师说,生姜三片,多大三片,我说,三小片。
       他说,为什么这么少。
       我说,她产后出汗这么多,我不敢给她用辛散的,更何况生姜太辣。
       老师说,你知道新加汤中用生姜的意义吗?
       我说,它还是引药达表吗?
       (他说)你用这么点药怎么能够引药达表。
       我说,她还出汗呢。
       他说,你现在不是在用补气养血的药吗?(生姜)引药达表(但量小),她就不会发汗,它是补益肌表的气血来营养肌肤,治疗身痛的。
       我说,那生姜用多少,他说,用15 克,你直接写清楚15 克,称完了让她切片。
       我说,老师,会不会太辣?
       (他说)你是给她做饭呢,还是给她配药?
       所以老师经常批评我,因为我每次开药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药的口味如何,药的口感如何。
       不过到今天还是这个观念,总觉得给病人吃得这个药不能太难吃,本来得病就是一种痛苦,尽管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是我们还是要注意它的品味和口感。所以有一个药我从来不用,那就是五灵脂。你说它的疗效有多少,我说“难以肯定”,你给他煮出来的药汤又臊又臭,让病人喝一种动物的粪便,我在心里面接受不了。
       好,我们还回来说这件事情,用完15 克生姜以后,病人吃完了,汗并没有多,吃了二付身痛减轻,吃了三付身痛好了。
       回来我说,刘老,那个病人好了。
       他说,是啊,你看这个方子,你就是把生姜按照原来的剂量比例用它就有疗效。
       我说,老师,我用人参养荣汤,八珍汤并没有错啊。
       他说,你养内脏的气血是没有错的,她现在是气血不足,肌肤失养,它不能引药达表,所以治不了身痛。
       所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那之后我再用新加汤治疗,营血不足,肌肤失养的身疼痛的时候,就知道这个生姜的量是不能够少的。
       你没有这次临床的体会,你怎么能够把它变成自己的知识,怎么能够深刻体会仲景为什么原方中生姜还要加量。
       那么学习到这个地步,可以说我们就可以做个很好的临床医生了。
       但是你如果想进一步地深入地研究《伤寒论》,或者是个专门研究《伤寒论》的学者,你还要继续地阅读诸家的著作,诸家对《伤寒论》的注解,然后深入去研究它。
       第一部为《伤寒论》全面作注的是谁,是金代的成无已。那么成无已,他写的书是什么,是《注解伤寒论》。他的书的出版年代在金皇统四年,也就是公元1144 年。宋代国家校正医书局林亿、孙奇、高保衡,他们在宋治平二年,也就是公元1065 年,校勘、刻印了《伤寒论》。
       不到100 年,九十年以后,成无已在宋版《伤寒论》的基础上,给《伤寒论》全文全面作注,写成了《注解伤寒论》。《注解伤寒论》问世以后,医家们感到,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既有《伤寒论》的原文,又有《伤寒论》的注文,读起来比较方便,所以后世就对成注本《伤寒论》(进行)反复多次的翻刻,一直到了明朝、清朝,特别是到了明朝,连知道宋版《伤寒论》原貌的人是什么都很少有人知道了,所以这叫“成本”。
       在《伤寒论》版本流传上,成注本《伤寒论》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许多人将成本《伤寒论》作为《伤寒论》的底本,直到我们文化革命结束以后,中医药大学招的第一批研究生,我们教学用的那个底本,还是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
       所以成无已《注解伤寒论》,它虽然是以经解经,是我们今天深入研究《伤寒论》应当读的一部参考书。
       从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问世以后,给《伤寒论》作注,或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伤寒论》的大的医家,大的著作,有人统计不下千家,那么这些著作或者从理论的角度,或者从临床的角度,或者从其它多学科的角度,对《伤寒论》进行了多方位的,多角度的,多层次的研究,那么这些著作的这些知识,丰富了伤寒学术,发展了伤寒学术,使《伤寒论》这样一本书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伤寒论学”。所以我们要研究“伤寒论学”的话,这些著作都应当多看一看。
       那么在这么多著作中,我在这里推荐几本书,一本是成无已的《注解伤寒论》,第二本是明代方有执的《伤寒论条辨》,再有一本是清代的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那么再有一本是清代的尤在泾的《伤寒贯珠集》。
       过去我们在研究生招生入学考试,现在没有这个项目了,就是给研究生指定参考书的时候,除了《伤寒论》之外,这四本书都是指定的,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参考书籍,当然,我们配合全国统编教材,五版教材有一个辅导材料,是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的那个绿皮的,那个也可以作为我们的参考,现在我在这里拿的是配合《伤寒论》的六版教材所出的“中医药高等丛书《伤寒论》”,是配合六版教材的辅导材料出的,这些我们都可以作为参考书来学习。
       在学习方法上,最后一点,要“汲取众长,不断进取”。我在我们这次教学的开头曾经说过,电影导演认为,电影是一种遗憾的艺术。我觉得我写的这个著作,每一本书都是一种遗憾的创作,而每一次课都是一种遗憾的讲演。为什么这样说呢,或多或少,或者课堂上我们有口误,或者某些知识的认识我们有偏颇,因为每个人的认识毕竟是有限的。你现在认为你的认识是正确的,过上几年,随着你的知识的扩大,你才说,唉呀,当初我为什么说这个话呀,当初的话是错的,真是“学无止境”。
       因此我们在学习《伤寒论》的过程中,不能够断然说,我的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更不能断然说我这个目前我是达到了什么最高水平,今后(别人)就不可能再发展,这个认识也是不可以的,“学无止境”,“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因此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你们要汲取临床家们的长处,汲取理论研究者的长处,不断进步,千万不要固步自封,不要夜郎自大。
       我在中医药大学,有时候做一些检查性的听课,几乎每一堂课,都能够给老师挑出毛病,所以我想我自己听我的录音也罢,看我的教学录相也罢,也几乎每堂课也能够挑出毛病,所以大家今后听、看我的教学录音和录相,不要觉得这都是对的,我知道这里头肯定还有错误,甚至有许多许多的口误,遇到这种情况,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能够谅解。
       好,关于《伤寒论》的概论,我们讲了六个问题,我们都谈完了。
       下面我们就讲六经病证的第一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也是我们讲义的第一章的内容。
       《伤寒论》是一个原文课,那么在讲原文之前,我们每一篇在讲原文之前,都给大家把这一篇的基本内容作一个概括的介绍,这个介绍,我们把它叫做“概说”。
       概说中的第一个问题,我们谈太阳病的成因。太阳病的成因比较简单,常见的是风寒外袭,风寒之邪侵袭肌表,于是导致了太阳病的发生,这是常见的(情况)。
       另外还有一种少见的情况,是少阴病,寒盛伤阳,正气抗邪,阳气就有恢复的这种倾向,阳气恢复后,祛邪达表,于是乎出现了脏邪还腑,阴病出阳的情况,那么这个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少见。首先说少阴病(的寒化证)有两类证候,一个是以真阳衰微为主的,正气虚衰为主的它不大可能出现脏邪还腑的问题,另外一类是以寒盛伤阳为主,这个病证的主要矛盾方面是寒邪太盛伤了少阴的阳气。当机体阳气来抗邪的时候,阳气恢复以后,可以把一部分邪气驱逐到太阳,让它回到太阳,就叫驱邪达表,这个表不是指的体表,是指的太阳,因为太阳和少阴相表里,太阳为表,少阴为里,驱邪达表的“表”是指的太阳膀胱,然后再现脏邪阴病出阳的情况,出现了膀胱有热的尿血。这种情况虽然少见,但是对于太阳病的成因来说,它是太阳病的成因之一,所以我们在这里作介绍,等后面到少阴病篇,我们遇到这个原文的时候,再给大家把它的病机和临床表现作详细的讲解。
       第二个问题,我们谈谈太阳病的病位,太阳病的病位主要涉及到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太阳小肠腑的病变。
       在《黄帝内经》里,虽然用太阳来命名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用太阳来命名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腑。但是在《伤寒论》里,它的六经分证是根据临床实际情况来的,那么临床上它所看到的外感风寒邪气的初起阶段,邪气侵犯的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腑,没有涉及到小肠,所以太阳病里头没有小肠的病变。
       另外肺主皮毛,太阳主表,在太阳表证阶段,寒邪伤表以后,常常引发肺气的宣发肃降失调,所以在太阳病篇涉及到了许多肺部的病变,象我们刚才提到的麻黄汤有喘,小青龙汤证有喘,麻杏石甘汤证有喘,桂枝另厚朴杏子汤有喘,这些证候都是在太阳病篇出现的,因为这是外感病的客观情况,太阳主表,肺主皮毛,太阳表阳受寒,表气不利,常常可以导致肺气宣发肃降的失调,所以肺部的病变在太阳病就都表现出来了,《伤寒论》中的太阳病包含了肺部的病变,而《伤寒论》中的太阴病变,只不过是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脏的病变而已。
       为了使大家更好的理解太阳病的病机,所以我们这里要复习一下有关太阳的生理,我们从经络,从脏腑、从阳气这三个角度来回忆足太阳这个系统的生理。
       从经络循行的角度来看,足太阳膀胱经从头到脚,它行于人体的头、项、后背,它是人体最长的、穴位最多的经脉,这是它的循行特点。
       那么第二个要点我们要掌握的是,其脉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这是在循行特点上我们要把握的第二个特点。那么和督脉通,督脉是阳经的总督,它主管一身阳经的阳气,调节全身阳经的阳气,所以太阳膀胱经和督脉相通,它就可以借助督脉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是它为什么它可以主表的一个生理基础。另外,它和肾相连,肾内藏元阴元阳,它是五脏六腑阴阳之气的根本,它可以借助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这个问题我们后面还会讲到。
       这是经脉循行特点上,从头到脚,行于头、项、后背,上连风府,和督脉相通,下络腰肾,和肾相连,所以它可以借助督脉和肾中的阳气来主管一身的表阳。
       我们还应当知道的是,足太阳膀胱的经别,(经别是)十二经都别别出的一个分支,(足太阳)经别散布于心,太阳膀胱经和心有关系,所以当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和血结于膀胱的时候,下焦瘀热循经上扰心神,就可以出现如狂,或发狂这样的精神症状。按理说,一个膀胱的病变怎么会出现精神症状呢,这就是因为足太阳膀胱经的经别上行散布于心的缘故,关于它的经络的循行特点,我们就介绍这么多。
       膀胱腑,它是司气化的,它位于下焦,和肾相连,它有气化的功能,那么它的气化功能包括了两个方面,一个是化生阳气,它怎么化生阳气呢?它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产生阳气,那么这个阳气就叫做“太阳之气”,那么这种阳气通过太阳膀胱经,通过三焦,通过这两个通道,向体表输布,有温养体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的作用,这个功能,太阳阳气的功能,我们到第三点“阳气”,这个地方再讲。所以它有化生阳气的作用,膀胱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气化化生太阳的阳气,通过三焦,通过膀胱经向体表输布,因此《黄帝内经》才有“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这样的话,这个话我们讲义上也引用了,“三焦膀胱者,腠理毫毛其应”,什么意思呢?腠理毫毛的正常的生理功能,是和三焦膀胱的正常生理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这句话我们要记住,膀胱主表和三焦有关,所以当我们讲到少阳病的时候,少阳病涉及到胆,涉及到胆经,涉及到三焦,少阳病三焦气机不畅可以导致太阳表气不和,为什么?因为太阳的阳气在输布的过程中,因为三焦这个水、火、气机的通道,这是太阳膀胱腑气化机能的第一点----化生阳气。
       那么太阳膀胱腑气化功能表现的第二点是参与水液代谢。那么在参与水液代谢上,它也有两个表现,一个是排除废水,这个功能大家都非常容易理解,人体多余的水液,通过膀胱的气化,膀胱者,州都之官,气化则能出,有排除废水的功能。
       但是还有个功能不被人们所重视,就是化生津液,通过气化,化生津液,并且使津液输布上承。所以当太阳膀胱受邪,膀胱气化不利的时候,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出现了小便不利,小便少,化生津液的功能,输布津液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出现了上面津液缺乏的口渴、消渴、渴欲饮水、烦渴,这是膀胱腑在水液代谢方面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这就是我们以后要提到的,太阳膀胱腑证气化不利的五苓散证。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这里所说的膀胱,它绝不是解剖学上所说的那个只有贮藏尿液(功能)的那个器官,而应该是指的整个泌尿系统的一组功能,所以我们说中医的脏腑的概念是以功能为边界,而不是以解剖学的结构为边界的。
       太阳的阳气,这个阳气的量是多少,是三阳,阳气的量是三阳,这个我们在讲三阴三阳的时候就提到了,“太者,大也”,所以后世把太阳也叫做“大阳”也叫做“巨阳”,其阳气巨大,阳气的量充足,是三份。
       阳气的生成和布达,太阳的阳气化生于下焦,这个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是在肾阳的温煦作用下,通过膀胱的气化机能产生阳气,然后通过三焦和膀胱向体表输布,所以说它是化生于下焦的,那么阳气还需要补充于中焦,阳气输布到体表以后,在体表不断消耗,所以太阳阳气在体表的不断消耗,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所摄入的水谷精微,来不断的补充能量。
       比方说,我们冬天的时候,出来上班或者上课,早晨突然起得晚了,根本就来不及吃早饭,匆匆的赶车就到了单位或者学校,到了中午你正要吃饭的时候,你外地来了个老同学,他说他吃过饭了,他非得拽着跟你说话,结果你中午饭也没吃,到了晚上这个老师拖堂,到了7 点钟了他也不下课,你琢磨琢磨你会不会很冷,然后,好,好不容易下了课了,赶紧往家赶,到门口等车,一个小时车子不来,堵车了,你琢磨琢磨你身上是什么感觉,是腹中?
       38:49----39:10(视频文件有问题)
       太阳阳气在体表的不断消耗,需要借助中焦脾胃所摄入的水谷精微来不断的补充能量,就是这样一个意思,太阳的阳气还要宣发于上焦,太阳阳气虽然要借助太阳膀胱经,借助三焦向体表输布,但是要想均匀地布达到体表,还必须要借助肺气的宣发,因为肺是主皮毛的,肺是主宣发的,所以把津液输布到体表,也把阳气输布到体表,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说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光一个膀胱经脉,光一个膀胱腑完不成这个功能,所以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来协同完成的。那么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以后,也就容易影响和太阳主表有关的这些脏器的这些脏器的功能失调。你看,表阳被寒邪所伤,很可能出现肺气的宣发肃降,也很可能影响中焦接气机的升降失调。
       一旦感冒了,首先我们许多人食欲不振,吃得少了,不象过去那么有食欲,还有的人出现胃气上逆的恶心呕吐,还有的人再现脾气下陷的(症状),就是拉上几泡稀,也有的人呢,一得感冒好几天不大便,那都是体表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以后,影响了脾胃之气升降功能的失调。
       至于一些老年人,肾阳虚衰,一旦得了感冒,可能就会寒邪飞渡少阴,起病就表现了一派手脚发凉,精神不振,这就是“但欲寐”这样一个证候。
       所以我们还是重复那句话,太阳主表的功能是由众多脏器协同完成的,当太阳表阳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也可以影响和太阳主表的功能相关的脏器而出现功能的失调,所以太阳病篇合并证、并发证、变证最多,这也是和它的生理有关。
       那么为什么说太阳主表呢?换句话来说,太阳的阳气输布到体表它有什么功能?
       它的功能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温养肌表,我们一个正常的人,有正常的体温,是靠太阳的阳气来提供能量的,所以当太阳体表的阳气,被风寒邪气所伤之后,温煦失司,我们就出现了怕冷,一怕冷我们就知道阳气被寒邪所伤了,这就是给我们人的一个信号,你感受了寒邪发病了,温养体表是它的功能的第一点。
       第二点是管理汗孔阖,调节体温。天气热的时候,或者我们运动了,或者吃了热的饭的时候,体内代谢旺盛,产热增多,我们的汗孔就打开,以出汗的方式来散一些热。天气冷的时候,为了减少身体的散热,汗孔就关上,这是谁所主管的呢,是太阳的阳气所主管的,关于汗孔开阖调节体温。所以太阳的阳气一旦受邪,这种管理汗孔开阖的功能失调,要么就象太阳伤寒证那样,汗孔关着不能开,无汗,要么就像太阳中风证那样,汗孔开着不能合,出现了汗出,汗出不断,这是管理汗孔开阖(的功能)失调的表现。
       太阳阳气在体表的功能的第三点是防御外邪。
       那么归纳起来是温养肌表,调节体温,防御外邪,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肥腠理,司开阖,卫外而为固”。“肥腠理”就是温养肌表,“司开阖”就是管理汗孔开阖调节体温,“卫外而为固”就是防御外邪。因此我们说太阳为什么主表啊,是因为太阳的阳气输布于体表,体表的防御功能,保持体表正常体温功能,保持我们正常的人一个恒温的功能,就都是太阳阳气所主管的,所以说太阳主表,那么外来的风寒邪气,侵犯了太阳的阳气,当然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太阳病”了。
       风寒邪气是阴邪,它容易伤阳气,温热邪气是阳邪,它容易伤阴液,体表的阳气是太阳所主,体表的阴液主要靠肺来输布,大家琢磨琢磨是不是这样,体表的阳气是靠太阳所输布,体表的阴液是靠肺来宣发,所以风寒邪气伤阳气,起于足太阳,而温热邪气伤阴液起于手太阴。所以温病的卫气营血辨证,开始就是手太阴温病,温邪上受,首先犯肺。而六经辨证,是风寒邪气伤阳气为主,所以开始起于足太阳,因为体表的阳气是由足太阳所化生,然后进一步输布的。这就是伤寒和温病在起病之初,它们表现了病位不同(的原因)所在。
       那么太阳病“概说”,我们讲了太阳病的成因,太阳病的病位,讲了太阳病的生理,这里的生理只不过是为了,对我们以下解释太阳病的证候、症状的病机来复习的,下面要谈到的是太阳病的证候和分类、太阳病的治法,我们下次课再讲。
       好,今天的课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20:27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