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6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77集 上古天真论(四) (续)、阐释;中8-2:《素问·四气...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6: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ODg1OTU0NA==/v.swf[/flash]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我们继续讲《上古天真论》,267页。四种养生之人,第三,也就是,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从养生的水平上看,这是第三等,当然这四等人都是很高尚的养生家,第一是真人,第二是至人,至人也归于真人,第三,所谓其次,有圣人,其实圣人也是很了不起的人,是在理论上创造了非常重要的理论,同时在作为上又有很大的创造,这叫圣人。理论上创造了很大的理论,行为上又做了很大的贡献。当然这里主要是讲的养生问题。

处天地之和,和就是天地之和气,和气是指的淳朴、敦厚的,那种自然之气,作为天地之和气。处天地之和,就是置身于天地的和气之中,就是把自己和自然界的淳朴、敦厚之气融合在一起。融为一体,就是把自身和自然界之气融为一体。

从八风之理,八风是东西南北四方再加上四羽,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方、四羽,所谓八方。八方之风,叫“八风”。之理就是正理,八风之正理,也就是正常的气候变化。所以要顺从八风之理。

适嗜欲于世俗之间,这样的圣人在养生方面,他适应世俗之间的那些嗜欲,世俗之间有很多的嗜欲,这个欲望,那个嗜好,圣人能够适应那种环境,“适嗜欲于世俗之间”

无恚嗔之心,就是世俗上,其实有很多的嗜欲不是好的。圣人不是学习他们,但是只是看见他们对自己,没有什么引起烦恼。他这话就说清了没有烦恼的意思。无恚嗔之心,“恚”是恨、是怒这样两个意思,就是在世俗之间,尽管有很多的不良的嗜欲,但是圣人看在眼里头,并没有产生恨、怒,“嗔”也是小怒,所以无恚嗔之心,对那些东西看在眼里头,在心里头不产生什么反应。生气,发怒,甚至于觉得很愤恨,对他的心没有产生这样的影响。

行不欲离于世,他的行为,他的活动,他并不是说要脱离开世俗,不欲离于世,并不脱离世俗,

被服章,这三个字,教材有注释,看来是衍文,

举不欲观于俗,但是他的举动、他的作为,他不仿效世俗,不是看别人怎么着,我也怎么着,我还是按我自己养生之道的方法行事。尽管世俗有很多的嗜欲,很多的行为,圣人虽然看到了,但是既不往心里头去,不产生愤恨、恼怒的这个心理,也不学习他们那些东西。但是也并不想离开这个世俗,我要到深山老林,我要脱离这个环境。我找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环境去吧。他并不是这样。他自己的行为,也不仿效那些世俗上的那些东西。所以举不欲观于俗,

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在外边形体上没有过分的劳累,再说本篇开头讲了,如果是精神很专直的话,他也可以形劳而不倦。所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下边就说的内无思想之患,

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他还有什么思想之患呢?恬愉,恬淡,就是安静。愉是高兴。为自己的任务,追求的是什么?追求的是心情恬淡、心情愉快。心情舒畅。他以这个为他的任务。以自得为功,自己感到自己的成绩不错,这种练习的方法,自觉得很自然。 就是说没有过分的追求,没有嗜欲无穷,孜孜以求,不是那样一些。那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主要是一种心态上的养生。因为内无思想之患,下边接下来,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其实都在解释“无思想之患”的具体内容。

形体不敝,精神不散,形体也不败坏,敝就是败坏,因为没有不适当的嗜欲,又没有过分的劳累,所以形体不敝,由于他能够精神守于内,无思想之患,恬愉为务,自得为功,所以他也能够精神不散。精神不散,形体不敝,就是在前边养生的基础上,才能够做到这点。

亦可以百数,说这样的圣人养生的话,也可以达到百数,超过百岁。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辩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其次有贤人者,再一等人,叫做贤人,同样是养生当中有很大成就的人,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这个贤人与圣人,又差一点,是说他的行为符合道德,他的行为、他的作为符合道德,同时他的作为也有很大的收获,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这就是养生以天地为法,以土地阴阳为法,或者效法天地,以土地的运行,阴阳变化为自己养生之法则。“象似日月”,“象”还是取法的意思,我们讲阴阳应象,从象上,取象,象似日月,还是按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日月星辰来调整自己。象似日月,下边接着是,

辩列星辰,“辩列”就是指有推部的意思。星辰有运转,星辰有它正常的运行,要认识到日月星辰运行规律,那就是天体的,天象的问题了。推步星辰的变化、运行。这还是用来养生。取法日月的,还是推步星辰。这都是用来养生的。根据日月星辰的转移,日月星辰的变化规律来养生。

逆从阴阳,那当然就“从阴阳”,顺从阴阳,这是偏义复词。顺从阴阳。

分别四时,春夏秋冬四时,阴阳有不同,有升降出入的区别。

将从上古合同于道,,这个“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也随从着上古圣人那样,合于养生之道。就说也能符合养生之道。将是随的意思。随从上古的圣人那样,而符合养生之道。也就是说贤人,上边所说的贤人的养生方法,也符合上古的养生之道。

亦可使益寿,它可以使寿命延长,

而有极时,那也就是“度百岁乃去”。不是像圣人那样“无有终时”。这是“益寿”是可以益寿,延长寿命。但是有“极时”。也“度百岁乃去”。

这一段养生水平不同,结果也有差别,举了这样四种养生有高尚道德水平,和养生水平的人。这一段讲完之后,这一篇我们就讲完了。

【理论阐释】
《内经》养生思想于道家
268页。其实这里就是说,从《内经》的现在文字看,养生方面的阐述。和道家的思想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或者说《内经》的学术思想,在养生这方面受道家的思想影响比较大,这里边固然是在成书年代时候,可能有道家思想,本身就影响了《内经》。在唐代王冰整理《素问》的时候,王冰本身就是道家,所以他又把这个思想,可能又贯穿进去一些。我在讲这一篇的时候,曾经提过,这一篇在别的版本,在全元起本上并不在第一篇,王冰在整理《内经》的时候,整理《素问》的时候,他把它挪到第一篇,为什么?这一篇就是养生,道家。王冰就是道家,他就重视养生。当然重视养生这观点是不错的。我们就从学术的渊源上,篇目的前后次序上,王冰把它挪到第一篇,看来就是他非常强调养生的问题。

我们在理论阐释里提到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是先秦诸子中重要的学术派别。《史记》称之为“道德家”。《汉书》始称为道家。本节“德”“道”源于《老子》,“真人”、“至人”首见于《庄子》,老、庄嘛,都道家。 精气,守神、积精全神等,均系道家的习用术语。所以从《内经》的语言文字,和道家的语言文字上看,就有很多就是从这样养生这一篇来看的话,就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其中的“美其食、任期服,乐其俗”,极似《老子。八十章》之文。对,《老子。道德经。八十章》这几句话是这么说的,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这安其居,我们现在的安居乐业,安居是那儿来的。现在不是好多城市建安居工程吗?这“安居”一词还是有出处。《道德经。八十章》它的话是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你看,和我们本篇的“美其食、任期服,乐其俗”是极相似。意思也相同,文字也很相似。因此,我们说《内经》与道家的渊源关系,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在养生思想方面受道家影响极深。加上道家人物王冰的编次注释《素问》,更显得十分突出了。

下边还分了几点来说,

养生观上,道法自然,养生要法于道,法于自然,强调自然。
养生原则上,道法清静。本篇也讲的“恬淡虚无”,这些都是清静无为。
养生方法上,重视“术数”,“和于术数”嘛,本段第一个养生不是讲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道家也很重视“术数”,养生的技术。同时又提出来,在养生术数方面,《庄子》上记了不少,比如“心斋、坐忘、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等等。那都是术数,它有动作的。除了调整呼吸,也还有点肢体动作。我们现在一些动功,也是有些运动。有规律的运动。但是有一些气功,我又涉及到这了,因为有些同事可能还练过气功,有的练功,前些年有一种功叫做什么功来着,反正运动,他一开始就让你运动,老师没讲清楚,有的运动过火了,再也收不住了,这就出了毛病了。就走火了,也是这个运动就是不妥当。所以说了,上次我讲课曾经提到,要想练习什么,一定要找一个比较好的老师来教。所谓好的老师,就是真的懂得气功原理,最关键的是懂得“恬淡虚无”的老师来教。你别追求什么,还追求什么动,说我要飞了,外要翔了,飞翔,好吧,飞得满院子跑,站也站不住了,只好送精神病院,这可我见过若干个,所以老师在教功的时候,应该首先教给学生怎么练,还要教给学生怎么收,得收住。之追求新鲜,好玩似的,那不行。所以人家这个练,道家的练法有自己的练法,有自己的收法。不要自己看著书自己练,自己看书练,我见到的,走火的多。见到过。所以从《内经》和《道德经》比较来看,或者《庄子》比较来看,从养生学术思想上,养生方法上,那有很多的相关,或者很多的相似。换句话说,《内经》养生思想与道家思想渊源极深。
第二节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这一篇我们教材是作了节选,只选了这么两段。在《素问》的里边,《四气调神大论》也是第二篇,《生气通天论》在第三篇。《生气通天论》我们讲过了。四气调神,第一是“上古天真”,养神。第二,“四气调神”还是养神。所以看《素问》对养神问题非常的重视。

《四气调神大论》的题目,篇名的解释问题,四气就是四时之气,春夏秋冬之气,调就是调摄、就是协调,神就是精神意志。《四气调神大论》这样题目就讲得很清楚了。从内容上,它是概括的内容,是讲四时。根据四时之气来调摄精神意志。使人的精神意志和四时阴阳之气,相应,相协调。这说的是调神志,精神意志。其实从文字数量上看,更重要、更多的是调形体。换句话说,可不是字数多就是重要,字数少就不重要。虽然调神的话可能相对比较少,但是它叫“调神”,从题目上也可以看出来,《内经》的养生重视精神调养。形体要不要调养,当然要调养。但是把精神的调养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先看第一段,我读一遍。这一段内容是文字写得很漂亮。意思也很准确。有兴趣的话,应该背下来。没兴趣的话,一些重要词必须会解释,因为说文字也很漂亮,有很多就也很有韵调,所以应该说容易背。说我就是不会背,那好,不会背,你就把重要词都理解好,会自己表达。背下来也得会表达,用自己的话表达。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这是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养生要领问题。因此,这一段的内容可以概括为四季养生的原则。

春三月,此谓发陈,正月、二月、三月,所谓“春三月”,给它概括一个词,“发陈”,用发陈这个词,来概括正月、二月、三月,这个春三月的气象。发是启发,陈就是故,故旧,陈旧。“发陈”就是推陈出新的意思。因此“发陈”这个词,本义是推陈出新的意思,“春三月”在一年之中为一年之首。四季之首,有少阳生发之性。所以用“发陈”这个词来形容它。春三月有什么性质呢?说是四季之首,生发,

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天地自然都在那里上升,都在这升发,说天地俱生,都在出生。万物以荣,世间的一切事物,特别是那些动植物,有生命之物,那是欣欣向荣。为什么呢?接受了天地阴阳生发上升之势之气,少阳生发之气。所以万物随之而欣欣向荣。这是天地之象。人应该怎么办呢?养生应该如何做?这提到了,说是从原则上提出来,要

夜卧早起,晚睡早起。因为春天是生发之气,人也要生发,不要太懒惰。让气血活动开,所以要晚卧早起,多活动一些,不要懒惰。下边解释起床之后,要

广步于庭,广步就是缓步,松缓,广是松缓而广大。放松的形体在庭院当中活动,步是指的走路,走叫做步,那么这里是指的形体的活动,为什么早起要在庭院当中活动呢?这使生阳之气能够生发起来。所以要运动生阳之气。自然界的阳气也在上升,人体怎么适应自然界呢?要夜卧早起,起来之后,要放松形体,在院子里面去活动。使人体的阳气也开始运动起来,要注意

被发缓形,被发缓形的意思还是要放松自己。古人的头发要梳起来,早晨起来不要梳得紧紧的,要放松。形体放松。缓形,就是不要穿着紧绷绷的衣裳。要使形体松缓下来。所以看来现在有人练武术的穿着灯笼裤,那灯笼裤确实不约束着形体。如果穿着牛仔裤去练武功,那保证练不了。而且不是练不了,对形体就是个约束。对生长不利。反正从春季养生看,是绝对不利,从现在看真的也不太有利。把身子兜得紧紧的,表示出了线条美,也许那叫美,但是在我看来也不利养生之道。起码早晨锻炼你穿那个不行,被发缓形,就是要松缓自己。也是有利于阳气上升。那不说了吗?为什么要这样做呀?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关键是说,要

以使志生,使自己的神志、精神意识也开始生发。这样的话,才有利有人的生长健康。如果从工作上来说,从学习,从事业上来说,也利于你的思路的开启。要产生很多新的思路,好的想法。那都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容易产生。这是以使志生。下边是一种心态问题。要

生而勿杀,有上升之势的东西,不要去消灭它,不要去杀害它,这不管事你看到外界的事物,还是自己脑子产生的想法,所谓“火花”,脑子产生一个灵感,这个火花,不要消灭它。要赶紧把它记下来。以后看看有没有时间去加以创造。加以实施。

予而勿夺,要给予而不要剥夺。在心态上要平和,要有给予的心态。不要剥夺的心态。对人对己都是这样。对自己太苛刻也不对。有很多人就对自己太苛刻了。形成了疾病。我看有相当一部分焦虑抑郁,就是自己对自己要求太苛刻。当然别人对他要求是一个方面,他自己对自己要求也是一个方面。而且这类病人春天发病最多。应该给的,就不要剥夺它。

赏而勿罚,要奖赏而不要处罚。这个范围很广,我刚才说了,对人对事对己都有个赏而勿罚的心理。不是说错了事也不该罚还赏。不是讲的这个问题。就是讲一种心态上,精神调养方面的问题。

此春气之应,这样的话,就是符合春气上升之势,阳气上升了,所以人阳气也随之上升。人体的形体运动乃至于精神状态,都要符合春生之气。因此说此春气之应。这是和春天之气相顺应,相一致。应,就是顺应,我们在讲前面有一篇,叫《阴阳应象大论》“应”吧,春气之应。

养生之道也,春主生,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养“生生之气”,所以叫养生。这个养生,和我们这一篇养生的养生,意思不一样。这是生生之气的意思,阳气上升的意思。也就是调养生生之气,跟夏天的调养长气是一个同样的句子。春主生,所以春天要养其生气。养生之道,这是养生气的规律。

逆之则伤肝,肝应春,讲《金匮真言论》讲过了,肝气通于春,所以如果逆养生之道,逆春天养生之道,而不是像上边所说的,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这样的使志生之道的话,就容易伤肝。伤了肝之后,肝是少阳之气,少阳之气不能正常上升,产生很多肝之病,不但产生肝之病。

夏为寒变,到夏天还可以产生寒变,里寒,产生里寒。可以产生洞泄,洞泄之病。为什么呢?春天养生,阳气没有养起来,夏天阳气当长而不长,所以变成里寒了。洞泄,寒中洞泄了。是养生没养好,到夏天阳气该长也长不起来,没有生,谈何长?所以 “夏为寒变”。按五行说,木不生火,按阳气多少来说,少阳没有生起来,所以太阳之气不能长。所以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

奉长者少,春生夏长,春天不生,夏天不能长,所以不能奉养长气。奉,就是养的意思,供养。少阳没有生起来,就不能供养长气。有生才有长。,没有能生,所以也就不可能有很好的长。所以叫“奉长者少”。

夏三月,四五六,夏天,夏季,当然我在这说的一二三四五六,都是说的阴历,太阴历。

此谓蕃秀,蕃,是茂盛的意思。秀,就是美的意思。蕃秀,就是茂盛而美丽吧。茂盛而美丽是说夏季的阳气很茂盛,自然界一切万物都发展得很旺盛。特别是草木看得最清楚。一到夏天是最繁茂的季节。

天地气交,天地之气相交。天阳下降,地气上升,这个时候最旺盛。天地气交最旺盛。阴阳之气相交最旺盛。

万物华实,华是开花的花,花和华是一个意思。实,就是果实。万物,是指那些植物类都已经开花,开始结果。或者开花了,开花之后已经开始结果了。所以万物华实。这不是也很蕃秀吗?前面不是又茂盛,又美丽。华实还不茂盛美丽吗?那是自然界的气象。用这样的话来形容。

夜卧早起,人们养生在生活规律上要晚睡早起,同样的是与自然界的阳气旺盛相一致。自然界阳气旺盛,人要睡眠的话,就是入于阴了,阳气入于阴了。所以晚睡一些,早起一些。保持阳气旺盛。这里说“夜卧早起”可是相对的,是对古时候所说的。“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和现在的有一些特别是一些年轻人,概念上的晚睡不一样。那非得夜里两点以后才睡。可是他并不早起。人家这是早起。两点以后再睡,到夏天四点钟五点钟天亮了,甭远处,中国黑龙江三四十点钟就大亮了。概念上的晚睡不一样。那非得夜里两点以后才睡。可是他并不早起。人家这是早起。两点以后再睡,到夏天四点钟、五点钟天亮了,两点钟睡,四点钟还得早起。天亮前起,那肯定不行。不符合《内经》,即使说晚卧早起,也不会是让睡一个多小时觉。所以这个应该正确理解。是说和自然界的阳气旺盛保持一致起来。

无厌于日,同时,在心态上还有无厌于日。厌,是倦怠,无厌于日,白天不要倦怠。人气夏天不应该懒惰,人气不可惰。因为夏天,确实阳气盛,人容易汗出得多,容易产生疲劳的,暑伤气。但是要注意,不要懒惰。

使志无怒,调节自己的情绪,不要发怒,因为自然界阳气在上升,人气也上升,一发怒的话,容易阳气过盛了,怒则气血上冲,太盛了不行。不要发怒。应该使心情保持平静。

使华英成秀,这个“华英”是指人体的精神,“成”应该读成[chang常],意思是盛的意思。使精神茂盛,精神充沛。夏天应该保持精力的充沛。有春生了,再有夏长了。身体才能强健起来。如果从各人的学习和工作上,也才能够成就开始了。这就开始创造的时候。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因为夏天阳热之气很盛,人体内的阳热之气也得外散,使气得泄,该出汗就得出出汗。夏天,说一遇天热,不要出汗,躲在空调的房间里去世不好的。不应该老那样。必要的时候,工作的时候,凉快一下也好,便于工作,等等。说一天二十四小时,就在这冷室里头呆下去,避暑去了,这对身体是不利的。所以说应该夏天和自然界阳气旺盛一样。人体的阳气也要开始外泄。因此说,也是要出点汗,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这是说的心情问题,人的情绪,人的情志,应该所谓的意气舒展,不要抑郁,当然这不是说性格问题,比如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夏天的时候尽量的外向一点。特别是内向的人。这样的话,使阳气外泄,使意气舒展,你才容易夏天长起来。阳气才能长。我说从学习工作来说,夏天也应该外向一点。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养长之道。夏如长,阳气盛,所以说是养长的规律。夏天的养生的规律就是养长。春生夏长。

逆之则伤心,如果违反了这个规律,不使阳气很好的旺盛起来,当旺盛而不能旺盛,那就伤心。因为心气通于夏,使阳气不振作。

秋为痎疟,阳热之气不能发散于外,那就郁在里了,秋天凉气外束,秋凉之气束缚于外,阳热之气闭郁于内,所以容易产生寒热往来的疟疾。痎疟,我们过去讲过,秋为痎疟,就是泛指疟疾而言。这是指的寒热往来,不见得是真疟。也许是真疟,也许不是真疟。但是有往来寒热的症状的,就称之为疟疾。这是由于夏季养生不当,阳气不能外散,它不是应该,讲的“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吗?

奉收者少,因为夏季养生没养好,秋天当收也不能正常的收,所以说“奉收者少”。奉养收气的就少了。是这样,夏天没长好,秋天还能收成好吗?人体也是这样,夏天阳气没长养好,秋天阳气应当收敛了,也收不好。收不好就产生很多的病。自然界也是这样,夏天开花结果的没长好,秋天收成能好得了吗?也不可能。所以说这是相关的。上个季节养生不当,下个季节身体也要受到影响。

冬至重病,奉收者少,又冬至重病。这句话本意不错,但是从四段的文例上看,“冬至重病”这四个字,怀疑是衍文。还是有道理的。你看,前两个段,到“奉藏者少”,“奉生者少”,后边都没有一个什么什么重病问题。所以这“冬至重病”这个话,注家们提出来可能是衍文。

这是夏三月的养生。要养生(长)气,阳气旺盛,所以用“蕃秀”这个词,来形容这个季节的特点。人们养生要适应阳气上升的这个性质,阳气旺盛的性质,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调节自己的生活规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秋三月,七八九,秋季。

此谓容平,七八九,秋季。用“容平”这个词,来表示秋天的那种征象,“容平”就是说万物的容状、容态、形容。容是万物的容状;平,就是平静、平定。也就是万物的容状、万物的形态。到秋天就平定下来了。不是在往上长了。是呀,像春天那样欣欣向荣,像夏天那样的繁茂,秋天,万物容状就已经平定了。秋三月,此谓容平,用这个“容平”来形容秋季的气象。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这是自然界的景象,天气疾劲,不像春天那么柔和,夏天那么湿润,开始疾劲,说“天气以急”,秋风来了,疾劲,秋气疾劲。地气以明,地气是指的大地上的万物,大地上的万物也开始清明。清也是一种清肃的现象。大地万物也开始清明,或叫清肃。秋季阳气开始收敛了。阴气开始上升了。所以万物开始下降的现象,所以叫“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人们注意养生,又用起居来说明,说早卧早起,与鸡俱兴,这个时候人们在生活起居上,要早些睡眠,要早些起床。早到什么程度呢?要“与鸡俱兴”。鸡这种禽类,可以天一黑就要休息了但是天不亮可就要起来了。鸡鸣,天没有真的天亮,它已经鸡鸣了。所以秋天应该天黑入睡休息,不要等到天光大亮再起床。所以他要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我们不是有个词叫“闻鸡起舞”,那是说练武功的,鸡鸣起来就在练武功了。做别的工作,鸡鸣时候也该起来工作了。学习的,鸡鸣也该起来学习了。他是说与鸡俱兴,是比喻那个时间。

下面是秋天调养情志的问题,休息一下再讲。

[完/46:14]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7:0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