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7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曲黎敏从字到人视频第20、中医哪里来(三)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9-11 18:19: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Ob//sid/XMTcyMDU1NzY2MA==/v.swf[/flash]

第01:曲黎敏从字到人视频全集相关文字
   中医的始祖还有哪些圣人?他们与中国人的住房、用水、吃肉有什么联系呢?

   在上一集中,曲黎敏讲述了与中医起源相关的第一圣人,他发明了火,使中国人由从吃生食进步到吃熟食的阶段,减少了疾病的发生。伏羲发明的八卦,确立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其实,与中医起源相关的圣人,也就是与中国人的生存、生活密切相关的起源史。今天,我们接着寻找中医的起源。

   我们中国历史非常有名的一个现象,叫什么呢?我们国家可以说是最早的专家治国,专家开国的国家。其实古代的圣人,比如说你看遂人,“钻木取火”是“遂人氏”发明的。然后发明建造房屋的叫“有巢氏”,也是一个帝王。

   “有巢氏”在中国古代神话中,是发明巢居的英雄。其初,人民穴居野外,受野兽侵害,“有巢氏”教民构木为巢,以避野兽。从此,人民才由穴居到巢居。

   治水的专家是大禹,发明指南针的专家是黄帝。所以我们中国人就说,我们中国人(上古的人)一向是专家治国,专家开国。其实我们在传统文化当中,我们中国的科技,最远古的科技是一直领先于全世界的。

   因此,有了圣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衣食住行,才有了文明。而讲到中医的始祖起源,就不能不提到这个圣人“神农”。

   神农古代称之为炎帝,所以他占据的是南方的火德,就是炎为火,所以南方为火象,炎帝为南方之帝。关于神农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叫“神农尝百草”。说神农一日遇七十毒。就一天,他在尝百草的过程中,他遇到了七十种毒药。然后神而化之,每一次都被他给化解掉了。就是他通过药性与药性之间的生克制化,他把这个问题给化解掉了,所以“遂作方书”,所以神农是造创了最早的“方书”,也就是《神农本草经》,这是神农所创制的。创“方书”以后,然后用来“疗民疾”,用来给老百姓治病,“而医道立也”,这样的话医学才开始了。

   神农对传统医学的意义是什么?就是他扩大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可以更加广泛地利用自然,这是神农对传统医学的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贡献。就是我们生活在自然当中,我们一方面要认识自然,同时还要利用自然,这一点神农做到了。所以神农也是“医源于圣人”里面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与中医密切相关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圣人,在《从头到脚》和《从字到人》中被反复提及,就是《黄帝内经》中的黄帝。黄帝所造的是《黄帝内经》,就是我们现在反复去讲的这部经典。传统文化里面是这么说的,说神农所创之医,为医学之经验。就是神农他创的,全是靠自己的体验,自己吃出来的。像现在,用药的问题非常有趣,西医他可能是做小老鼠实验。可是中医从一开始就告诉你,中医是拿自己做实验。从神农尝百草的时候,他就开始,我是要拿自己,要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来完成对医学的一个认知,所以这是中西医的一个很大的不同。那么,神农所创之医,为医学之经验。黄帝所创之医,为医学之原理,就是《黄帝内经》里,它几乎不谈治病的问题,但它谈的基本上都是医学的原理,可是没有这个原理,医学是无法成立的。

   因此,与医最密切相关的三个圣人,伏羲、神农、黄帝,代表了中医循序渐进的过程。伏羲发明了火,让人们脱离了吃生食多腹疾的阶段;神农尝百草,用实践奠基了药理,让人们生病有药医;黄帝创方书,总结出生命的大道。所谓的“医源于圣人”就是指,中医是圣人摸索出的生命文化,这就是“医源于圣人”的这么一种说法。所以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最古老的医书都是以圣人命名的。《神农本草经》、《黄帝内经》,统统以圣王命名。这个概念是什么呢?医学、生命之学是大功德和大慈悲,是圣人为了解决人类的问题而创制的一个东西,所以说中国的医学是圣人之学,是所有的在中国的学问里面应该是它达到一个很高的层面,只有医书用圣王命名,它在强调医学对人类历史进步的一个重要意义,这是第一点。所有的经书,我们中国的经书里面很多,《诗》、《书》、《礼》、《乐》、《易》、《春秋》统统是“经”,可是都没有用圣王命名。

   而“医源于圣人”的三个圣人,伏羲代表东方,神农代表南方,黄帝代表中央,其实强调了中国文化是多元的,而且是归于一统的文化。它是一种不同地域不同文化的一个最终的解释,多元而归于一统的这么一种文化,就是“医源于圣人”之说。而圣人,说句实在话,中医关于“圣”的解释,“闻而知这谓之圣”,就是一听你的声音,这不是有“听”吗?一听你的声音,我就搞定你,实际上是什么呢?圣人啊,咱们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圣人是把人、生理和心理统统都搞定的人,同时是能够掌控自我的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实际上它就是在提醒我们,我们要想在现实生活中养生的话,最关键的一点,先是要掌控自我。同时,咱们之所以听这些课,无非是要想能够了解本性,了解自我。一方面要了解自我,一方面要掌控自我,然后才能够管住嘴,放开腿,才能够有真正健康、幸福的美好生活。

   中医“源于圣人说”的核心,其实就是要说明,圣人是掌握了“道”的人,他们用自己的实践与总结告诉后人,一切的事情都要先掌握大道,才能掌握正确的方向。因此,当你有疑惑时,不论是身体的还是心灵的,都要先从圣人已经掌握的“道”上面去寻找答案。那么,在《黄帝内经》中的“道”指导下的中医,它的出发点和宗旨,究竟是什么呢?就在这个“医”字当中。

   这个原理就是什么呢?就是“医”里面那个“匚”字。这个“匚”就很重要。在《从字到人.何为医》中就提到,“匚”就是方正的意思,就是中医要遵循方正的理论才是对的。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所说的,“没有规矩不足以成方圆”。医学要守方正之道,人也要守方正之道,这就是《黄帝内经》的宗旨。

   人开始从直觉进入到理性,而医学开始进入到“道”的层面,所以我们经常会谈到一个,《黄帝内经》里面谈到的一个核心的问题,就是“医道”。

   既然“医源于圣人”,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当医生呢?医生该遵循和寻找什么样的“道”呢?

   我们都听说过一个故事,叫做“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就是范仲淹他年轻的时候,曾经有一次去寺庙里求卦。他先求什么呢?他说的,求我将来能不能做宰相。神灵就告诉他:不许。我将来可不可以做良医,神明也告诉他:不许。

   这里面有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不够资格当宰相的话,其实你也是当不了医生的。但是在古代,医生和宰相的地位,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很多人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出来以后,别人就问他,说你求为良相,这大家都可以理解,因为中国古人,读书就是为了做官,“学而优则仕”,你要是服务于从众。那你为什么要求良医呢?因为医在中国古代属于下九流。就说的,你不做良相,你可以去做别的官啊,你可以求一个低一点的官,你干嘛要去做良医呢?这个时候范仲淹就说了一句话,他说,“如果天下能够行救人利物之心”的,唯有医者。就是“救人利物”,我做丞相也是为了“救人利物”,我做良医也是为了“救人利物”。那么能够帮助别人,能够明白万事万物的“莫如良医”。

   为什么范仲淹视良医同良相一样重要呢?东汉的医生张仲景做出了精辟的总结,叫“上可以疗君亲之疾”。你可以帮助比你尊贵的人,也可以帮助你的亲人。“下可以救贫贱之厄”。这个“厄”就相当于被什么东西压在底下的一个人。就是当人出现了这种危急的时候,我如果懂医学的话,我就可以救贫贱的,救老百姓的困苦。“中以养生长全”。“中”一般都是指自己,对于自己来说,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养生的方法。所以在中国古代,它非常强调,就是任何一个知识分子,你要么去服务于社会,要么你还可以有另外一种选择,你可以通过良医的方式来帮助百姓,所以古代有一句话叫做“良相治国”。良相可以用来治国。“良医医人”,良医治的是人。这个也是跟西医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西医治的是病,中医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讲求的是如何对人进行全方位的调理,这是中医里面的一个很核心的概念。

   “治人”与“治病”,这是中西医文化在医学理念上的一个重大的区别,这也是曲黎敏为什么会在《从字到人.何为疾病》中,专门强调的,从“病”的角度去认识“医”是一个误区。因为,中医认识的起点和观念是天地人,以及天地人密不可分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那么这对一个好医生的品质是非常的重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多次提到,就是上要知天文,下要知地理,中要明白人事。就是对自己,你要懂得人情、人事,这些是你作为一个好医生的一个重要的品质。而归根到底,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为了什么呢?都是为了让人能够生活得更好。这是传统文化里面的一个很重要的核心。

   因此,不论是做人、做医、做文化,其实道理都是相通的。我们这次讲的题目就是《从字到人》。其实就是说,不管是汉字还是人,它都要服务于一个核心的最终目标,就是如何让人的生活能够达到最完美,最极致的这么一个标准。所以在中国古代里面,“为医者一定要博极医源”,就是你要学很多的东西。孙思邈对医生的要求,两个字“精诚”。

   “精诚”二字,出自中国唐朝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大医精诚》一文,是中医学典籍中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

   有的出版集团它就说,做书前提是一定要做人。你要先把人做好了,然后书才能做好。那么作为医家来讲,孙思邈是强调“精”和“诚”二字。所谓“精”就是医术一定要很精。“诚”是做人要真诚。这样才是成为一个好医生,一代大医的标准。孙思邈甚至还会说什么呢?就是说作为医生,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呢?他说“心要小”,就是心要非常地细致。然后胆子要大,行为要方正,叫心小、胆大、行方。智要“圆融”,智慧要圆融,你要懂天地之道。精诚大医的标准:心小、胆大、行方、智圆。所以在中国古代,对医生的理解就是说的,一定要有才、学、识。首先你要有才,所谓“才”就是你有广泛的知识基础做背景,然后你要有学问,你要学的东西很通透,还要有见识。没有见识,没有悟性,是不可以为医的。所以在为医里面,我看到有一句话是非常好的,就是章次公先生题字赠给朱良春,一位老中医的一句话,写得非常好。作为医生来讲,要具备四个方面,第一要有“儿女性情”。什么叫儿女性情?儿女性情就是纯和真。就是你要非常的真实、纯粹,这样才可以。

   所以为什么说小孩的悟性高,其实就是因为小孩够真够纯。然后你还要有“英雄肝胆”。所谓“英雄肝胆”就是什么呢?作为一个医生,你要像英雄一样,什么意思呢?就是既要有正气,也要有杀气。你没有正气,你就没法做这个人;你没有杀气,就驱不了这个病魔。所以这是很核心的,一定要有英雄肝胆。所以说英雄肝胆不仅仅是一个正气的问题,还要有杀伐之气,见到坏的事物,你要敢于去杀伐这才是英雄。看到坏的事物,你说我不管,那个不归我管,那是不可以的,所以要有正气和杀气。第三点要有“神仙手眼”。所谓“神仙手眼”是什么呢?就是你要有“灵性”和“悟性”。大家一定要记住一句话,将来我要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说“任何学问都是研究人的”,而人又是天地万物之间最复杂的一个系统,不是像一个事物,你可以格物就可以了。人不是可以这样的,因为人里面也包含着一个“灵性”、“悟性”,光读书不见得能做一个好医生,好医生是一定要有感悟力的。对人生,你一定要能够看透人性的很多东西,你才能做一个好医生,所以它讲的是“神仙手眼”。最后它讲的是“菩萨心肠”,你一定要有善良的心和慈悲,一定要有对众生的那种慈悲之心,你才可以做一个好医生。就是光真诚是没有用的,你要慈悲,你要救人利物,这是很重要的。所以慈悲,要有悲悯之心。所以为医应具备的四个方面: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

   其实说回来讲,做医生是一个很悲哀的职业,为什么呢?我经常去想这个问题。其实做医生真是需要人有“英雄肝胆”,是要有很大的勇气的,因为什么?第一,你每天都要面对生老病死,这是对人性的一个考验。所以你没有慈悲心,没有正气、杀气,你没法应对这一切。第二,就是说,做医生时间越久,就越会明白一件事,有许多是解决不了的问题,不是说开了刀就能够把这个人的身体很多的问题都能够解决掉,就像我原先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如果医药能够解决人类全部的问题,这个世界上就不会再有哲学或者宗教。为什么?因为人的身体是分很多的层面的,第一有身体的层面,还有心灵的层面,还有灵魂的层面。所以,其实一个真正的大医,是要全方位地解决人的所有问题,才是中国医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内涵,这个是很重要的。就说你如何全方位地去解决人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地解决病的问题,这是中国医学和西方医学,强调的重点方面有一个很大的不同。

   所以,自古就有高明的医生,和一般的医生之分。在《周礼》中,对医生做出了具体的界定。它就是说把医家分为九等,比如说最高等的我们原先说过是“食医”。这个“食医”是专门用来掌王之六食,就是国王吃的东西怎么去匹配的问题,这个原先我们在讲到食物养生的时候,饮食养生的时候已经提到过了。比如说各种食物的匹配,什么样的肉,配什么样的食物,配什么样的果实,配什么样的六畜,它里面都会提到很多,就是最高等是食医。食医里面最高级的一个人物叫伊尹,这个人物太有名了。伊尹是商汤的大厨师,大家会发现,他的角色非常有意思,他既是厨师,又是宰相。

   这也是为什么做医生和做宰相是同样的道理。治理国家是存在着一个社会分配的问题,而厨师每天做饭,其实你也是在讲,每天的食物调配的问题。食物也是众生,身体里的五脏六腑也是众生,人类,社会人群也是众生,所以他们主要的核心东西是一样的。伊尹写了一本书叫《伊尹汤液》,这本书早就失传了。这个又是最早的中药的方剂书的最早的一个来源的东西。

   伊尹在书中讲述了很多食物调配的方法。比如就光一个吃猪肉的问题,原先我们曾经说过,像猪,它认为是水畜,是属北方的。南北,上面为心,下面是肾。按照五行与五脏的对应关系,上为南,属火,火对应心;下为北,为水,对应肾。猪等于是守北方的,那么假如你出现心神恍惚这些象,心里恍惚,心神不定的时候,它认为吃猪肉汤可以镇恍惚。为什么呢?就是把底下肾水填足了以后,其实对心是有影响的。

   也就是运用水能克火的道理,这和用兵打仗,治国平天下,其实异曲同工。

   跟“食医”相配的有“疾医”,就是专门治病的。“疾病”里面谈到几点,它也是按春夏秋冬走的。比如说春天,它认为最容易得的病是“悄首疾”,就是头发比如说痒,长疥癣。因为春主生发,然后里面的病邪就会生发出来,所以春天头上会出现酸痛症,然后肝气有点太上雍的象。夏天就有可能会出现“痒疥疾”,秋天就会出现“疟寒”,就是一会冷,一会热,然后到冬天的时候出现咳嗽这些症状。然后它是用五味、五谷、五药来治病。然后还有“疡医”,就是专门治皮肤的症状。可能古代的时候,皮肤的症状很重。还有兽医,这也可以说是最早的分科。

   了解的中医的起源,中医的发展衍变,你就能明白中医不是一门技术,而是中国独有的文化,有关生命和宇宙的文化。

   我们经常谈中医文化的问题,很多人就对这个中医文化特别感兴趣。就是中医它是产生在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之下,它的来源之初是怎么回事,这是很有趣的一个问题。关于这个,就是中国医学产生,中国文化产生的背景问题,我稍微说一下,首先跟我们的中国的地理环境有关。我们中国的地理环境非常奇特,就是当你去读《黄帝内经》的时候,你会发现有一个现象,就是《黄帝内经》一开篇,它不像一本医学书,它成天到晚在那讲,东西南北,春夏秋冬。为什么要讲这个?因为中国有一个特色,是拥有分明的四季,和辽阔的土地。我们中国的地理环境是很独特的,北方是蒙古戈壁,西边最高的是青藏高原,然后东边和南边是无法愈越的太平洋。大家会发现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中国人一般的来讲,他想外扩张是很难的。北方戈壁很难走出去,青藏高原也很难走出去,最大的太平洋也很难走出去,所以这种四周的隔绝机制,而中央又有广阔的辽阔的土地,和很分明的四季,这种独特的空间,形成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内向的,求稳定的。

   因此,中国文化很讲究一个“内”字。修身,讲求内修;为人,讲求内敛;治国,讲求内部安定。

   所谓的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中国文化都是向内求,西方文化都是向外求,这个是很不一样的。我们中国人就说,什么事物都讲放下,向内求,用黑格尔的话来讲就是,什么样的土地,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民。这句话翻译成中国话来说,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问题。

   这种向内的文化,体现在中医的传承上,从《黄帝内经》里,就不鼓励向外传播。《黄帝内经》里就有一句话,叫做“非其人勿传,非其人勿教”。就是不是合适的人选,不要教给他。因为医学是双刃剑,我教给你怎么救人,其实也教给你怎么杀人,一定要有正直、善良的人去学,它才是到位的。

   中医文化的形成和传承,他的医学上的独特性受到了特殊地理环境中形成的中国文化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理念上就是,中医一直强调南北要沟通,要相交,这是为什么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17:5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