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08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枢第02章 本输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6 12:08: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5ODg2Njc2/v.swf[/flash]

1灵枢本输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俞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翻译】黄帝向岐伯问道;大凡针刺的方法,必须先通十二经络的起点和终点,络脉别出之处,井、荥、输、经、合腧穴留止的部位,脏腑相合的关系,以及四季气候影响人体经气出入的变化,五脏之气的流行灌注,还有经脉、络脉、孙脉的宽窄程度、浅深情况,上至于头,下至于足的联系。我想听听有关这些问题的讲解。

  【原文】歧伯曰:请言其次也。
  【翻译】岐伯说:请让我按次序讲解一下吧。

  【原文】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俞;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翻译】肺经的脉气出于少商穴,少商穴位于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向鱼际穴,鱼际在手鱼之后,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渊穴,太渊位于鱼后一寸陷者之中,称之为输;脉气由此通过经渠穴,经渠在寸口之陷中,动而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尺泽穴,尺泽即肘中的动脉,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阴肺经所属的五腧穴。

  【原文】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溜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俞;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翻译】心经的脉气出于中冲,中冲位于手中指之端,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入劳宫穴,劳宫在掌中央中指本节的内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大陵穴,大陵在掌后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间使穴,间使在掌后三寸两筋之间陷中,如果此脉有病就会有反应,无病脉气就很平静,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泽穴,曲泽在肘内侧陷中,屈肘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手少阴心经所属的五腧穴。

  【原文】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俞;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翻译】肝经的脉气出于大敦穴,大敦位于足大指的外侧和三毛中间,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于行间穴,行间在足大指次指间动脉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冲穴,太冲在行间穴上二寸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中封穴,中封在内踝之前一寸陷中,该穴针刺时,逆使脉气就会阻塞,和则脉气通畅,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泉穴,曲泉在膝内辅骨之下,大筋上小筋下,屈膝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厥阴肝经所属的五腧穴。

  【原文】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腕骨之下也,为俞;行于商丘,丘商,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翻译】脾经的脉气出于隐白穴,隐白位于足大指端的内侧,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到大都穴,大都在足大指本节后内侧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白穴,太白在足内侧核骨之下,称之为腧;脉气由此通过商丘穴,商丘在足内踝下微前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陵泉,阴陵泉在膝内侧辅骨下陷中,伸足即可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阴脾经所属的五腧穴。

  【原文】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俞;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翻译】肾经的脉气出于涌泉穴,涌泉位于足心,称之为井木;脉气由此流于然谷,然谷在足内踝前大骨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太溪穴,太溪在足内踝后,跟骨之上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行于复留穴,复留在足内踝上二寸,有动脉跳动不止,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阴谷穴,阴谷在膝内侧辅骨之后大筋之上,小筋之下,按之动脉应手,屈膝即可在腘横纹内侧端二筋之间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少阴肾经所属的五腧穴。

  【原文】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翻译】膀胱的脉气出于至阴穴,至阴在足小指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通谷穴,通谷在足小指外侧本节之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束骨穴,束骨在足小指外侧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于通过京骨穴,京骨在足外侧大骨下赤白肉际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昆仑穴,昆仑在足外踝之后、跟骨之上的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委中穴,委中在膝腘后横纹中央,可屈而得穴,称之为合。这是足太阳膀胱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原文】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趾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趾次趾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俞;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翻译】胆经的脉气出于窍阴穴,窍阴在足第四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侠溪穴,侠溪在足小指次指歧骨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贯注于临泣,临泣在侠溪上行一寸半陷凹处,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丘墟穴,丘罐在足外踝前面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辅,阳辅在足外踝上四寸绝骨之端,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阳陵泉穴,阳陵泉在膝下一寸外辅骨的陷中处,伸足即可得穴。这是足少阳胆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原文】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趾内次趾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趾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俞;过于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翻译】胃经的脉气出于厉兑穴,厉兑在足第二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内庭,内庭在足第二指的外间本节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陷谷穴,陷谷在中指内间内庭上二寸陷凹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冲阳穴,冲阳在脚面上五寸骨间动脉应手处,摇足取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解溪穴,解溪在冲阳上一寸半脚面关节上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下陵穴,下陵即膝下三寸胫骨外缘的三里穴,称之为合;从三里下行三寸,是巨虚上廉,再下行三寸,是巨虚下廉,大肠属于上廉,小肠属于下廉,都是和阳明胃脉相关的,同属于胃脉。以上是足阳明胃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原文】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俞;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大趾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阴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翻译】三焦的脉气运行,上与手少阳经相合,出于关冲穴;关冲在小指侧无名指之端,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液门,液门在小指与无名指之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入中渚,中渚在小指与无名指本节后两骨间陷中,称之为腧;脉气过于阳池,阳池在手腕上横纹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支沟穴,支沟在腕上三寸两骨之间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天井穴,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屈肘可以得穴,称之为合。三焦的脉气,另通于足部的下腧,在足太阳经之前,少阳经之后,上行出于腘中外侧,叫做委阳穴。委阳是足太阳经脉别行之络。以上腧穴是手少阳经脉气所发。三焦的脉气,与足少阳、少阴两经相互联系,是足太阳经的别络,它的脉气,由踝上五寸入贯于腿肚,出于委阳穴,并足太阳经的正脉,入络膀胱,以约束下焦。三焦的实症,会出现小便不通畅的闭癃病;三焦的虚症,会发生小便失禁的遗溺病。治疗之时,遗溺病当用补法,闭癃病当用泻法。

  【原文】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俞;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翻译】小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太阳经,出于少泽穴,少泽在手小指尖端的外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前谷穴,前谷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前陷中,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于后溪穴,后溪在手外侧小指本节后陷中,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腕骨穴,腕骨穴在手外侧腕骨之前陷中,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谷穴,阳谷在手外侧腕中,锐骨下陷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小海穴,小海在肘外侧大骨的外缘陷中,离肘尖半寸处,伸臂屈肘向头取之,称之为合。这就是手太阳小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的情况。

  【原文】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俞;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歧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也,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翻译】大肠的脉气运行,上合于手阳明经,脉气出于商阳穴,商阳在手大指食指尖端的内侧,称之为井金;脉气由此流于食指内侧本节前的二间穴,称之为荥;脉气由此注于食指本节后面陷中的三间穴,称之为腧;脉气由此过于合谷穴,合谷在手大指和食指的歧骨中间,称之为原;脉气由此行于阳溪穴,阳溪在手腕上两筋中间的陷凹中,称之为经;脉气由此入归于曲池穴,曲池在肘外辅骨横纹头陷中,屈肘横肱取之,称之为合。这就是手阳明大肠经所属的五腧穴和原穴。

  【原文】是谓五脏六腑之俞,五五二十五俞,六六三十六俞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翻译】以上所说的是五脏六腑的腧穴,五脏各有井、荥、输、经、合五个腧穴,五五共二十五个腧穴;六腑各多一个原穴,六六共三十六个腧穴。六腑的脉气都出于足太阳、足阳明、足少阳,上与手之三阳经相合。

  【原文】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心主也,名曰天池。
  【翻译】在左右两缺盆的中间是任脉的天突穴。次于第一行,而近任脉之侧的动脉应手处,是足阳明经的人迎穴。次于第二行,属于手阳明经的叫做扶突穴。次于第三行,是属于手太阳经的天窗穴。次于第四行,是属于足少阳经的天容穴。决于第五行,是属于手少阳经的天牖穴。次于第六行,是属于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次于第七行,居于项之中央,属于督脉,叫做风府。腋下动脉,是属于手太阴的天府穴。腋下三寸,是属于手心主的天池穴。

  【原文】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
  【翻译】针刺上关穴,要张口而不能合口;针刺下关穴,要合口而不能张口。针刺犊鼻穴,要屈足而不能伸足;针刺内关、外关,要伸手而不能弯屈。

  【原文】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俞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俞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侠项,大筋之中,发际。
  【翻译】足阳明经的人迎穴位于挟结喉两旁的动脉应手处,脉气下行于胸膺。手阳明经的扶突穴,在足阳明经动脉人迎穴之外,不到曲颊,离曲颊一寸之处。手太阳经的天窗穴,则正当曲颊之下,扶突后一寸。足少阳经的天冲穴,在曲颊之后,耳朵之下。手少阳经的天牖穴在耳后,其上有足少阳胆经的完骨穴。足太阳经的天柱穴,挟项后在大筋外侧陷中的发际处。

  【原文】阴尺动脉,在五里,五俞之禁也。
  【翻译】手太阴尺泽穴上三寸有动脉之处,是手阳明经的五里穴,它是经隧之要害,刺之则脏气竭绝,所以这里是一个禁针穴位。

  【原文】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翻译】肺和大肠相配合,大肠是转送糟粕之腑。心和小肠相配合,小肠是受盛食物的器官。肝和胆相配合,胆是清净之腑。脾和胃相配合,胃是受纳水谷的器官。肾和膀胱相配合,膀胱是水液所聚之腑。少阴隶属于肾,它的经脉上与肺连,所以肾经之脉气行于膀胱和肺两脏。三焦是中渎之腑,可疏调水道,下通膀胱,无脏与之匹配,是一个孤独之腑。以上是六腑与五脏配合的关系。

  【原文】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翻译】春天针刺时,应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各经荥穴以及大筋和肌肉的间隙,比较严重的病要深刺,轻的要浅刺。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腧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合穴,深刺或浅刺与春天针刺的方法一样。冬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腧穴,要深刺并且留针。这是四时气候的暖热凉寒的次序,脉气所聚的处所,病疾发生的部位,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如果遇到转筋的病症,令患者站立稳定,刺其当取的腧穴,就可使筋伸缩自如。如果遇到四肢偏废的痿厥病人,令患者仰卧,四肢伸开,进行针刺,就可使气血通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沙发
发表于 2014-5-14 10:39:16 | 只看该作者
鉴映群形  润生万物
上医治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板凳
发表于 2014-5-22 10:58: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山水之间一 于 2014-5-22 11:00 编辑

本输
2

    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道,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络脉之所别处,五腧之所留,六腑之所与合,四时之所出入,五脏之所溜处,阔数之度,浅深之状,高下所至。愿闻其解。”
    歧伯曰:“请言其次也。肺出于少商,少商者,手大指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鱼际,鱼际者,手鱼也,为荥。注于太渊,太渊,鱼后一寸陷者中也,为输。行于经渠,经渠寸口中也,动而不居为经。入于尺泽,尺泽肘中之动脉也,为合。手太阴经也。
    心出于中冲,中冲,手中指之端也,为井木。流于劳宫,劳宫,掌中中指本节之内间也,为荥。注于大陵,大陵,掌后两骨之间方下者也,为输。行于间使,间使之道,两筋之间,三寸之中也,有过则至,无过则止,为经。入于曲泽,曲泽,肘内廉下陷者之中也,屈而得之,为合。手少阴也。
    肝出于大敦,大敦者,足大趾之端,及三毛之中也,为井木。溜于行间,行间,足大趾间也,为荥。注于太冲,太冲,行间上二寸陷者之中也,为输。行于中封,中封,内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使逆则宛,使和则通,摇足而得之,为经。入于曲泉,曲泉,辅骨之下,大筋之上也,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厥阴也。
    脾出于隐白,隐白者,足大趾之端内侧也,为井木。溜于大都,大都,本节之后,下陷者之中也,为荥。注于太白,太白,核骨之下也,为输。行于商丘,商丘,内踝之下,陷者之中也,为经。入于阴之陵泉,阴之陵泉,辅骨之下,陷者之中也,伸而得之,为合。足太阴也。
    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为井木。溜于然谷,然谷,然骨之下者也,为荥。注于太溪,太溪,内踝之后,跟骨之上,陷中者也,为输。行于复溜,复溜,上内踝二寸,动而不休,为经。入于阴谷,阴谷,辅骨之后,大筋之下,小筋之上也,按之应手,屈膝而得之,为合。足少阴经也。
    膀胱出于至阴,至阴者,足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通谷,通谷,本节之前外侧也,为荥。注于束骨,束骨,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输。过于京骨,京骨,足外侧大骨之下,为原。行于昆仑,昆仑,在外踝之后,跟骨之上,为经。入于委中,委中,腘中央,为合,委而取之。足太阳也。
    胆出于窍阴,窍阴者,足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侠溪,侠溪,足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临泣,临泣,上行一寸半陷者中也,为输。过于丘墟,丘墟,外踝之前,下陷者中也,为原。行于阳辅,阳辅,外踝之上,辅骨之前,及绝骨之端也,为经。入于阳之陵泉,阳之陵泉,在膝外陷者中也,为合,伸而得之。足少阳也。
    胃出于厉兑,厉兑者,足大指内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内庭,内庭,次指外间也,为荥。注于陷谷,陷谷者,上中指内间,上行二寸陷者中也,为输。过于冲阳,冲阳,足跗上五寸陷者中也,为原,摇足而得之。行于解溪,解溪,上冲阳一寸半陷者中也,为经。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胻骨外三里也,为合。复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也。大肠属上,小肠属下,足阳明胃脉也。大肠小肠皆属于胃,是足阳明也。
    三焦者,上合手少阳,出于关冲,关冲者,手小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液门,液门,小指次指之间也,为荥。注于中渚,中渚,本节之后陷者中也,为输。过于阳池,阳池,在腕上陷者之中也,为原。行于支沟,支沟,上腕三寸,两骨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天井,天井,在肘外大骨之上陷者中也,为合,屈肘乃得之。三焦下腧,在于足大指之前,少阳之后,出于腘中外廉,名曰委阳,是太阳络也,手少阳经也。三焦者,足少阳太阳之所将,太阳之别也,上踝五寸,别入贯腨肠,出于委阳,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遗溺则补之,闭癃则泻之。
    手太阳小肠者,上合手太阳,出于少泽,少泽,小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前谷,前谷,在手外廉本节前陷者中也,为荥。注于后溪,后溪者,在手外侧本节之后也,为输。过于腕骨,腕骨,在手外侧腕骨之前,为原。行于阳谷,阳谷,在锐骨之下陷者中也,为经。入于小海,小海,在肘内大骨之外,去端半寸陷者中也,伸臂而得之,为合。手太阳经也。
    大肠上合手阳明,出于商阳,商阳,大指次指之端也,为井金。溜于本节之前二间,为荥。注于本节之后三间,为输。过于合谷,合谷,在大指岐骨之间,为原。行于阳溪,阳溪,在两筋间陷者中也,为经。入于曲池,在肘外辅骨陷者中,屈臂而得之,为合。手阳明也。
    是谓五脏六腑之腧,五五二十五腧,六六三十六腧也。六腑皆出足之三阳,上合于手者也。
    缺盆之中,任脉也,名曰天突,一次脉;任脉侧之动脉,足阳明也,名曰人迎,二次脉;手阳明也,名曰扶突,三次脉;手太阳也,名曰天窗,四次脉;足少阳也,名曰天容(冲),五次脉;手少阳也,名曰天牖,六次脉;足太阳也,名曰天柱,七次脉。颈中央之脉,督脉也,名曰风府。腋内动脉,手太阴也,名曰天府。腋下三寸,手(守)心主也,名曰天池。
    刺上关者,呿不能欠;刺下关者,欠不能呿;刺犊鼻者,屈不能伸;刺两关者,伸不能屈。
    足阳明,侠喉之动脉也,其腧在膺中。手阳明,次在其腧外,不至曲颊一寸。手太阳,当曲颊。足少阳,在耳下曲颊之后。手少阳,出耳后,上加完骨之上。足太阳,侠项大筋之中,发际阴。
    尺动脉在五里,五腧之禁也。
    肺合大肠,大肠者,传道之腑。心合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也。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输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馀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输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气之所处,病之所舍,脏之所宜。转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张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地板
发表于 2017-2-2 19:28:49 | 只看该作者
【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刘衡如说:络,与下文重,应据《太素》卷十一《本输》改为“脉”。
郭霭春说:十二经络,《太素》卷十一《本输》“经络”作“经脉”。按:《终始篇》:“必先通十二经脉之所生病,而后可得传于终始矣。”取以律此,自以作“经脉”为是。
金栋按:《集解》引杨、马、张、志四说,虽未校出“经脉”一词,但从训释词中可以看出已寓“经脉”之义,唯马莳说有十五络脉,非是。此言“十二经脉”之所终始,但下文中只有“十一条经脉”的腧穴,从文字看是无“手厥阴心包经”。但经文云“心出于中冲”、“溜于劳宫”、“注于大陵”、“行于间使”、“入于曲泽”这些腧穴名称,实际上都是“手厥阴心包经”不是“心经”的。所无的腧穴应是“手少阴心经”的,因为“手少阴之脉独无腧”(《邪客》)。这充分说明了十二经脉的定型说法,有一个演变过程。马王堆出土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则是其演变轨迹。赵洪钧说:“经脉由十一变为十二,毫无疑问受‘天人相应’思想指导。《内经》反复说十二经‘合之十二月、十二辰、十二节、十二时’等等。‘天人相应’经董仲舒大发挥并与阴阳五行合流,其影响开始无孔不入,波及一切学术和迷信术数。由十一经变为十二经,理应在此时或稍后。要冲破五脏说,硬加一个心包,没有很强烈的哲学思想激发是不可能的。”(《内经时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2 0
  @ME:     
5#
发表于 2017-2-3 10:54:14 | 只看该作者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7-2-2 19:28
【必通十二经络之所终始】刘衡如说:络,与下文重,应据《太素》卷十一《本输》改为“脉”。郭霭春说:十二 ...

谢谢金栋老师,给您拜个年,祝您2017年健康平安,心想事成,阖家幸福,鸡年大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2-4 00: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