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386|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五六脏官)

[复制链接]
a
0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6 20:3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创】漫谈中医“十二官”(五脏官)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金栋
楔子

网友岐黄密室发帖子问:《灵兰秘典论》对十二藏的论述:“脾胃者,仓廪之官”,是否传写之误?疑问如下:
1、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泄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仓廪就是仓库,是物资中转站,即“传化物”的机构。脾为藏,主运化,与此功能不符。
2、十二藏中,其他十藏,都分别封了官,甚至心与心包都不例外,却唯独把脾胃合在一起,与文例不符。
《千金方》里脾为“谏议之官”,但其他各官都与《内经》不同,真相究竟是什么样子?请各位大家探讨。

就上述问题,探讨如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
2 0
  @ME:     
沙发
发表于 2015-3-26 20:54:03 | 只看该作者
谢谢金栋老师..您请继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22:25:58 | 只看该作者
宋利 发表于 2015-3-26 20:54
谢谢金栋老师..您请继续

一、官者何也?

汉·许慎《说文·阜部》:“官,吏事君也。”

《现代汉语词典》:“官:政府机关或军队中经过任命的、一定等级以上的公职人员。官员,武官,做官,外交官。器官:五官,感官。”

《汉语大字典·宀部》:“官职,职位。《字汇·宀部》:‘官,职也。’《书·皋陶谟》:‘九德咸事,俊乂在官。’……官员,官吏。《说文·阜部》:‘官,吏事君也。’《广韵·桓韵》:‘官,官宦。’《易·系辞下》:‘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器官。《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赵岐注:‘官,精神所在也,谓人有五官六府。’”

《辞海》:“官:在政府机关或军队中担任一定职务的人。《易·系辞下》:‘百官以治。’如:官员;军官;外交官。职责。《国语·晋语八》:‘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韦昭注:‘官,犹职也。’器官。如:五官;感官;官能。《孟子·告子上》:‘耳目之官不思而蔽于物。’”

吕思勉《中国通史·第四十二章 官制》:“官制是政治制度中最繁复的一门。……然官制毕竟是政治的纲领。因为国家要达其目的,必须有人以行之。这行之之人,就是所谓官。”

《素问·灵兰秘典论》黄帝首问“愿闻十二脏之相使”,岐伯末答“凡此十二官者”,将十二脏亦名十二官。通篇之义,“官”本是“脏”之变文,即脏腑器官之官。而对于“官”之解释,历代《素问》注释有指官僚、官宦、官职之官称者,如森立之《素问考注》云:“心君,肾小君,肝武官,肺文官,脾货谷官,国家之官僚悉焉。”这是为何?乃源于中医的象思维理论。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官职名称比喻脏腑的功能。十二脏之官职,是如何比喻的呢?

《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膻中者,臣使之官,喜乐出焉。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大肠者,传道之官,变化出焉。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从上内容看出,六脏六腑十二个脏腑器官,实际只有十一个官称,因系将脾胃合在一起论述之。不知何故少了一个?所以宋臣林亿等《新校正》云:“详此乃十一官,脾胃二脏共一官故也。”

从上面十一个官称来说,是否皆是真正之官职呢?君主、相傅、将军、中正、臣使、州都等,在历代官职中可以找到确切答案。仓廪、作强,变通一点的话,勉强可以说是一个官职,而传道、受盛、决渎则非官职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3-27 22:30:2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河间金栋 于 2015-3-27 22:31 编辑

二、《千金方》未载《灵兰秘典论》十二官职
今本《黄帝内经》(《素问》、《灵枢》)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素问·灵兰秘典论》中的十二官称,成为中医理论正统权威的说法,一直流传至今。然若读读六朝、隋唐时期之医学典籍,则会发现“五脏六腑”尚有其他的官职称谓,同道又会怎么想,是否能接受非正统、非权威的说法?
先从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说起。
孙思邈(约581-682)历经隋唐两代,是一位知识渊博,医术精湛的医药学家。然而他不慕名利,唐太宗、高宗曾多次招他任国学博士、谏议大夫等职,均谢绝。以医生为终身职业,长期生活在民间,行医施药,治病救人。孙思邈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深感古代医方的散乱浩繁和难以检索,因而博取群经,勤求古训,并结合自己80余年医学经验,编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较全面地总结了自上古至唐代的医疗经验和药物学知识,丰富了我国医学内容,在中国医学史上影响巨大。(摘引自《中国医学通史·古代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医》)
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卷一序例·大医习业第一》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侯、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如此乃得为大医。”   
从上看出,孙思邈熟读《素问》,《灵兰秘典论》(全元起本名《十二藏相使》)十二官职胸中了然。但在其著作《千金方·卷十一至卷二十》所载“肝脏、胆腑、心脏、小肠腑、脾脏、胃腑、肺脏、大肠腑、肾脏、膀胱腑、三焦脉论”中,皆有“论曰”二字,其所“论”者,既有《黄帝针经》(《灵枢·本神》)者,亦有《中藏经》者,还有其它医籍者,但未见《素问·灵兰秘典论》十二官之内容,因五脏六腑之官称并未沿袭抄录《灵兰秘典论》者。而在《千金方·卷二十九·针灸上·五藏六府变化傍通诀第四》则归纳云:“五藏官:后宫列女,帝王,上将军又为郎官大尚书又为上将军,谏议大夫。六腑官:水曹掾,监仓吏,将军决曹吏,监仓掾,内啬吏。”文中小字乃高保衡、孙奇、林亿等《新校正》语。这说明孙思邈并不认同《素问》经典权威之说而采纳了当时流传之传抄本,而是另有所本。并且六腑官实际只有五腑官称,没有三焦。
《千金方·卷二十九》五脏官职之排列顺序是按《尚书·洪范》篇所云“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的五行生数排列的,即肾者后宫列女,心者帝王,肝者上将军又为郎官,肺者大尚书又为上将军,脾者谏议大夫。
五脏配五腑,具体官称之顺序是膀胱者水曹掾(苑yuan),小肠者监仓吏,胆者将军决曹吏,大肠者监仓掾,胃者内啬吏。
其后,同时代王焘《外台秘要方·卷第三十九·五脏六腑变化流注出入旁通》云:“五脏官:尚书一云上将军,又为郎官、帝王、谏议大夫、上将军一云大尚书、后宫列女。以上五脏官位。六腑官:将军决曹吏、监仓吏、内涩吏疑涩、监仓椽、水曹椽。以上六腑官位。”文中小字乃孙兆等《新校正》语。完全沿袭抄录《千金方》的内容,只不过其排列顺序是按五行相生序肝、心、脾、肺、肾配胆、小肠、胃、大肠、膀胱而排列,与《千金方》排列顺序不同。
然隋·萧吉《五行大义·第十四论杂配·四者论配藏府》时却尊《素问》之官称,云:“《素问》云:‘肝者,为将军之官,谋虑出焉。心者,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脾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其不同于《素问》者,只载录了五脏之官称,将“脾胃”者,提炼为“脾”者,以应五行之说,亦或系传抄致讹漏掉了“胃”?其顺序亦作了调整,即适合于五行之相生序。不知孙思邈“博取群经,勤求古训”,是否见过《五行大义》?
《千金方》之五脏五腑官称,被后代医籍所载录。如明·朱橚(周定王)、滕硕、刘醇等《普济方》,虞抟《医学正传》等。
那么,《灵兰秘典论》之官与《千金方》之官,哪个官称更合适?为中医者,除了熟知权威经典之论,是否尚须知道其他之说?有学者说,《内经》有文化之美,实则中医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兹就中医十二官漫谈如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5-1-18 15:4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