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176|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质疑十二经脉体系

[复制链接]
a
0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9:58: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自从古代的先贤们陆续的发现经络现象以来,十二经脉感传的内容,以其记录详细、循行线路较长、通达内脏及其人体器官等特点,在众多经络研究结论中异军突起,成为经络研究中的最强一家。由于受到帝王的重视,十二经脉被披上了神秘而华丽的外衣。大约在《黄帝内经》成书时期,十二经脉便形成了一个强大的体系。从此十二经脉体系对中医学术产生了巨大而持久的影响力。由此还引发了一些后续的中医理论和疗法。如:天人合一、经络循环、子午流注、三阴三阳理论和运气学说等。不过这个辉煌了数千年的十二经脉体系真的是完整无缺,无懈可击的吗?纵观历史好像并不如此。因为《灵枢·五十营》提出参与经络循环的有二十八脉;《灵枢·营气》介绍了十四经的循环历程;有本经穴位的经络除了十二经脉之外还有任督经脉;更有甚者,元代的滑寿著书《十四经发挥》,直接否定了十二经脉的正经学说。如果十二经脉体系不完整、有缺陷,那么由十二经脉体系而建立的后续中医理论就会出现一系列的基础问题。很可能这些想象的推论出的中医理论根本就不存在,而相应的治疗技术也就是自欺欺人了。因为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和涉及面的广泛,使得我们不得不详细的审查核实一下。下面我们就从头说起。
一、经络体系的形成
经络的发现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早期可能就是先发现了一条经络,以后逐渐增加了数量。五经、六经、十经、十一经、十二经、十四经、二十八脉等。随着经络数量的增加人们渐渐的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络网的概念。那时的人们对经络生理学的研究还发现:在这个网络之中,经络中的气血并不是持续流动的,而是间断的有着开放和关闭两个时段。从整体上看,经络网中的气血是有着先后和左右顺序的流动着。这样就形成了一个经络循环体系。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经络对所经过的人体组织具有直接的营养作用。因此就又形成了一个经络影响人体组织器官的影响体系。这三个经络体系构成了经络体系的主体,它对人体的健康、疾病和治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学的理论基石也就是建立在这个体系之上的。下面详述这三个体系:
1、经络的网络体系
自打经络感传现象被发现以来,医学家们便不断的追求增加发现经络的数量。在《素问·刺腰痛论》中介绍的经脉名称中,解脉、同阴之脉、衡络之脉、会阴之脉、直阳之脉、飞扬之脉、昌阳之脉、散脉、束脉、肉里之脉等脉并没有规律。可见它们的发现和命名都可能是一个一个或一家一家被发现并命名的。在奇经八脉中,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和阳跷脉的名称则体现了两条经脉在同一时期被发现和命名的现象。其后经历了以五脏命名的五经时期(《素问·经络论篇》)、以三阴三阳理论命名的六经时期(《素问·热论篇》)、十经时期(《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十一经时期(《马王堆帛书·灸经》)、十二经时期(《灵枢·经脉》)、十四经时期(《灵枢·营气》)和二十八脉时期(《灵枢·五十营》)等。另外还有人总结了奇经八脉,发现了十二经别和十五络脉等。后来人们还发现了局部组织的全息络脉特点(如眼睛和殷门穴等)。这个以经脉为主线、络脉为辅线所组成的经络分布体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络,几乎把人体所有的组织器官都给网在了其中(注:头发,指甲外边,眼睛的角膜、晶状体、玻璃体,皮肤的角质层,软骨等没有微血管的地方,大部分还都没有经络的发现)。
2、经络的循环体系
经过古人的研究(《灵枢·五十营》)发现:经络中的气血处是在间断开放的状态中。正常情况下经络的开放会有一个方向性,大约在十五分钟左右开放一次(每天一百次)。循环往复,从不间断。这个经络循环体系有一个主线,也就是从一条经脉的起点到下一条经脉的起点流行过程中用时最短的线路。在这个主线上还有很多的分支。有的分支有端点、有的分支最后又回到主线上来。古人计算经络的长度是以主线的长度为准的,实际上该经的长度要比主线长的多。无论主线还是分支每天都要正常的循环一百次。一条经络主线局部的阻断并不会太影响下一条经络的运行,因为下一条经络过了不应期就会在微弱刺激下继续自动运行或通过其他分支运行下去。经络中的气血在开放一段时间后就会关闭。经络开放持续的时间决定着局部气血的流通量。如果局部经络长时间的被阻断,结果这里的组织就会因缺血而发生坏死。经络的循环体系对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有着重要的意义。
3、经络的营养体系
经络的存在并不是孤立的,它通过对所过组织的直接的营养供应,调控着所过组织的生理功能。经络系统中的皮部,就是指经络对皮肤的营养调控范围;经络系统中的经筋,就是指经络对肌肉肌腱的营养调控范围。经络对脏腑器官的营养调控很少是单一的,有时是多经络的或全息的(十二经脉或十四经脉)。这样可以保证在一条经脉出现问题时该组织器官的气血供应。就像现在经商时采用的多路供货方式。经络自身具有一定的调节能力。这个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血液中的防御物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御外来的病变。如果超出了经络调整的范围,人体就会生病了。人们可以通过对循经络组织的营养状态改变来判断疾病的经络变化(望、闻、问、切),形成具有中医特色的辩证诊断结果。人们也可以通过外来的理化和生物方式扩大经络调整的能力范围。这样就形成了多方式的经络疗法。由于经络的营养体系,经络对人体的影响便由网状变成了实体形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09:59:35 | 只看该作者
二、十二经脉体系的形成

1、十二经脉的崛起

在商末,各医家争先恐后的使用多种方法诱发经络感传。其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针刺、艾灸、指压、气功、有色玉石、语音和乐音等。用这些方法诱发经络感传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经络感传的感觉太弱。因此,记录下来的行程偏短、不全、不到内脏、串经混乱等。虽然加强刺激量会使经络感传的感觉增强,但是对感觉神经的干扰(如痛觉)也增强了。结果还是很难分辨出经络感传的线路。有一医家因为应用了六弦古琴诱发经络感传,使得经络感传的感觉非常清晰和明显。因此,该医家做的经络感传记录得到了帝王和各医家的重用。从此,十二经脉的线路异军突起,成为众多经络感传研究的黑马。

2、十二经脉体系的建立

   由于帝王的重用和众医家的推崇,十二经脉成为了经络各家学说中的主流。渐渐的以十二经脉为核心的经络研究就成了经络研究的主要方向。有人研究了十二经脉对皮肤的影响,发现了十二皮部;有人研究了经络对肌肉的影响,发现了十二经筋;有人研究了十二经的一些分支,发现了十二经别;有人结合了天文、地理和人体等与十二的吻合(十二月、十二时辰、十二条河流、十二音律、十二脏腑、十二节等),提出以十二为基础的天人合一理论;也有人不顾历史事实,为了配合十二经脉体系,竟将人体二十八脉的经络循环硬改为十二经脉的循环。还有人借用三阴三阳的哲学理论给十二经脉命名,给十二经脉披上了玄学的外衣。后人利用十二经脉与时辰的关系发明了子午流注针法用于针灸临床。不管怎么样(对或错)国人早早的(汉朝时)就建立了一个看似完整的、正统的十二经脉体系。接着这个十二经脉体系就牢牢地影响了中医两千年的临床实践。

3、十二经脉体系存在的问题

自打十二经脉形成一个强大的体系以后,很少有人敢于质疑十二经脉体系的科学性。尽管如此,十二经脉的问题还是摆在中医的典籍里。下面是十二经脉的主要问题:

(1)    十二经脉气血循环的问题

关于经络循环的记载见于《灵枢·五十营》、《灵枢·营气》和《灵枢·脉度》等文。其中对经络循环的内容给出了很多实验数据。其中包括:参与经络循环的经络数量;经络的有效长度(总长和各经脉的长度);经络循行的速度;经络循环一周所用的时间;经络循环的频率等内容。如果仅用十二经脉来计算,不但数据不符,理论上也走不通。

(2)    正经的确立标准问题

因为经络系统比较庞大,所以中医人为的将其中的主要经脉称为正经,其他的经脉或称络脉或称奇经或称经别或称孙络或称浮络等。正经的标准有三:有体表阴阳分布关系;有与脏腑的联系;有表里联系。因为任督经脉被认为没有阴阳表里关系,没有与脏腑之间的联系,所以被列入奇经八脉之中。其实任督经脉在体表的分布上还是有阴阳对立关系的(任脉在前,督脉在后)。任督经脉也具有表里关系(相互连接,连接的方向相反),只不过没有被认识到罢了。的确任督经脉没有联系的脏腑,可是隶属于正经的三焦也不是一个明确的脏腑呀!

(3)    经络线上的穴位问题

作为主要经络就有本经的穴位。十二经脉具有本经的穴位,任督经脉也有本经的穴位。如果将任督经脉列入正经以外就有失公正。

(4)    音律与经络的对应问题

音乐的起源于经络密切相关,经络的发展也受到音乐的推动。五声音阶起源较早但是不全,七声音阶就比较全面了。作为十二经脉体系的起因就是六声音阶的六律和六弦琴所导致。但是六声音阶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音阶体系,它只是一个过渡的音阶形式。周文王给五弦古琴加了一弦成为六弦琴(以CDEFGA定音),有人用六弦琴的散音和七徽按音诱发出了十二经脉详细的通达内脏的经络感传。后来周武王又加了一条弦,成为七弦琴。只不过没有人用具有七声音阶的七弦琴研究经络罢了。这可能是文王好养生,武王好军事有关。由此可见用六弦琴诱发的十二经脉并不是人体经络系统的全部主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8 10:00:49 | 只看该作者
三、隐藏着的十四经脉体系

在以十二经脉体系大力发展的同时,还有一个非主流的十四经脉体系存在着。显示其存在的依据是:二十八脉经络循环学说;十四经穴位;滑寿著的《十四经发挥》。

1、对二十八脉的误解

《灵枢·五十营》首次提出参与经络循环的经络共有二十八条。《灵枢·营气》介绍了一侧十四经脉的具体循行路线和交接部位。《灵枢·脉度》具体的计算了参与经络循环经络的有效长度及长度总合。不过在整理文献的时期,人们对任督经脉的数量产生了误解。把左右近中线对称的任督经脉看做了在前后正中线的各一条。结果就出现了用阴阳跷脉来充数的笑话。古人对二十八经脉循环的误解,很可能就是导致十二经循环学说兴起的主要原因。二十八脉说也可以说是左右十四经脉的另一种说法。

2、十四经脉的穴位

自打发现经络穴位以来,所有的穴位都要归入一个能诱发出主要经络感传的经脉。由此发现的穴位大都归入到了十四条经脉之中,统称之为经穴。奇经八脉中除了任督之外也有一些经脉具有穴位。不过这些穴位都不是这六脉所单独具有的,而是与十四经脉所共有。其实细查经典,奇经八脉中除了任督之外都是十二经的分枝,只不过这些分支比较长而已。后来发现的一些穴位被称作经外奇穴,这并不是说这些穴位不在经络线上或与经络无关,而是说这些穴位是在传统经穴发现之外(后)陆续发现并补充的。另外古代的所谓十五络,其实介绍的也是十四经的络穴(脾经有两个络穴)。十四经的穴位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古老的被忽视的十四经体系。

3、把任督经脉归入正经

元代的滑寿,对十二经的体系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著书《十四经发挥》,直接把任督二脉归入了经的范畴。从此十四经体系便渐渐的开始打入经络体系。例如经络学教材便在十二经流注表的中间加入了一个括号内容,写成了十二(四)经流注表,而实际内容介绍的就是十四经流注表。这种二四混合的做法体现了编书作者矛盾的心态。另外,现代出版的经络穴位图也使用了十四经穴位的名称和内容。



四、需要抛弃的中医理论和方法

如果说经络的主体真的是十四经脉,那么十二经脉体系肯定就有阙如。另外建立在十二经脉体系上的中医理论也会有相应的问题。其中的问题有三类:

1、阙如

十二经脉流注理论有阙如。即便是左右二十四经也还是缺少四条经脉;经络的总有效长度有短缺。

2、错误

用十二计算的经气运行时刻肯定不对;以十二经脉对应十二月和十二时辰明显有很大的误差。由此理论发展而成的子午流注理论和针法显然也就没有存在的理由。奇经八脉不参与经络循环的说法也有误。曾经有说法认为只有十二经脉才参与了经络的循环,而奇经八脉只是起到溢蓄调节作用。实际上不仅任督经脉参加了经络循环,所有的经络也都要参与到经络循环中去,否则就会发生组织坏死。

3、经络命名的方法有待改进

以三阴三阳理论给经络命名的方法已经不再适合给十四经脉的命名。因为三阴三阳的命名方法数量不足。任督经脉没有联系手足,所以不能用手足来命名。任督经脉不联系脏腑,所以也不能用脏腑的名称命名。但是如果继续沿用任督名称,十四经的命名就有些不系统、不统一。怎么办?只好等待大家认识到问题之后坐下来谈。



质疑了十二经脉体系并不等于完全的否定了经络的理论和作用,在涉及单独的经络理论时并不影响中医的治疗。例如对某经脉虚实的诊断和补泻。如果涉及经络体系的整体问题,那就要重新考虑十四经体系的存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1
  @ME:     
地板
发表于 2014-5-10 14:44:30 | 只看该作者
“很可能这些想象的推论出的中医理论根本就不存在,而相应的治疗技术也就是自欺欺人了。”(Ⅹ)满篇文章,到处是组织器官,一看就是个外行评论内行,纯属无稽之谈。或者有沽名钓誉之嫌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5#
 楼主| 发表于 2015-3-17 10:15:3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fayuan_guo 于 2015-3-17 10:39 编辑
weimo2008 发表于 2014-5-10 14:44
“很可能这些想象的推论出的中医理论根本就不存在,而相应的治疗技术也就是自欺欺人了。”(Ⅹ)满篇文章, ...

怎样理解中医才是正确的方式?哲学?玄学?道学?巫术?非科学?骗术?.....
现代人可否以现代方式解说和理解中医?实验方法行吗?科学技术行吗?医学术语行吗?难道中医不可以上网?难道中医不可以有疗效?难道现代人不可以重复古人的医学实验?本人中医药大学毕业,又就读过中西医结合研究生班。跟从针灸经络大师研究经络四十余年。不仅将《灵枢经脉》的内容充实发展,更将人体众多的局部经络详细划分,发明微电脑经络诊断仪,现又将出版穴位经络感传的专著。我不是经络内行难道你就是经络专家?怎么在20年以前的几次全国经络学术会上没有见过你呢?我研究经络,出版专著早已经与名誉、职称和经济利益没有什么关系了何来沽名钓誉之说?仅仅是对中医的爱好和奉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2 0
  @ME:     
6#
发表于 2015-3-17 22:37:37 | 只看该作者
fayuan_guo 发表于 2015-3-17 10:15
怎样理解中医才是正确的方式?哲学?玄学?道学?巫术?非科学?骗术?.....
现代人可否以现代方式解说和 ...

期待您的大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20:4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