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5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41集阳明腑实证(1)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7:44: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70045/Ob/0/sid/XMTU1MzYzNjY3Mg==/v.swf[/flash]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如下:
        大家好,时间到了,我们上课。
       我们上节课主要讲的是阳明的热证。阳明的热证包括了热在上焦,热在中焦和热在下焦,这些证候的成因都是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使余热入里所造成的。如果余热留扰上焦,出现心中懊憹,出现心烦,出现但头汗出,那就是热郁胸膈证,我们治疗用栀子豉汤清宣郁热。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的,就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汤主之。”这叫胃热弥漫证。同时我们又在上次课介绍到了白虎汤的另外一个适应证,就是治疗三阳合病、阳明热盛,出现腹满身重、难以转侧、谵语、遗尿等等这些临床表现。对于三阳合病来说,阳明热盛当然就可以清解阳明之热为主,也是白虎汤的适应证。
       如果热在中焦,胃热弥漫,热盛耗气,热盛伤津而造成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这是我们上次课所谈到的。
       在《伤寒论》中涉及到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一共有5 条,这5 条原文提示了四大症状。
       首先是身大热,原文说“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提示了热邪处于一种弥散周身,充斥内外的的状态。大汗出,是在第26 条提出的“大汗出后”,脉洪大,也是在第26 条提出来的“脉洪大”。这5 条中最突出的一个症状是大烦渴不解,舌上干燥而烦,欲得饮水数升,渴欲饮水,口干舌燥,特别突出了一个口渴的证候。所以我们要特别注意白虎加人参汤适应证中,出现大烦渴不解的病机是什么,一方面是因为热盛伤津,内有所缺,必外有所求,津液不足了,人的本能就要引水自救,所以有口渴,可是热盛耗气,气不化津,渴了水之后又不能气化成津液,所以仍然不能够解渴,所以《伤寒论》中才提出来“大烦渴不解,欲饮水数升”的这样突出的口渴的症状。
       除了上述的这四大症状之外,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关于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证候还提到了两个类似于虚像的证候,这就是“时时恶风,或者背微恶风寒”。这一方面是由于大汗出的过程中,腠理开泄,汗孔开张,经受不起外来风寒邪气的吹袭,这叫不胜风袭,同时也是因为热盛耗气、气不固表的表现,治疗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折热兼以益气生津,这是我们上次课讲到的最后的内容。
       我们说白虎加人参汤这张方子,在临床上,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凡是病程进入胃热弥漫、津气两伤的时候,可以经常用得到它。就是在杂病中,或者是糖尿病,或者是尿崩证,或者是神经性多饮多尿证,或者是甲状腺机能亢进,或者是高血压等等,这些病证只要见到病机是阳明胃热盛而津气两伤的,我们都可以用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我们把它加减化裁治疗过糖尿病,改善某些症状,降低血糖有一定的疗效。但是辩证一定有个前提,是胃热胜的津气两伤,用它治疗神经性多饮多尿证,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那个病例,用它治疗过神经性多食证。
       现在有些小女孩减肥,减着减着就越来越瘦,然后瘦到闭经的程度,她的能量不能够支持她的精神状态,产生了生理上的障碍,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学习能力下降,胆子小,然后心理上出现了种种的多疑,甚至精神忧郁。
       这些精神症状怎么产生的,就是她的能量不足,连她的形体都养不过来,“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形体不能养,精神也不能养。所以我常常给这些减肥减得过度,造成了体重下降、闭经的这些孩子说,我说有体才能有魄,体魄体魄,你有健康的体魄,你才能有健康的精神状态。你之所以出现这样精神、心理上的障碍,是因为你的身体体质太差了,不能够提供身体基本的需要,更不能够营养你的精神。然后给她治疗了一段时间以后呢,就出现了神经性多食证,吃得很多很多的,当然要迅速胖起来也是不行,这个时候也需要治疗,我一看是胃火太盛了,舌红口渴,吃得很多,她叫暴食,这种孩子说我过去是厌食,现在成了暴食了,两个极端。对于这些暴食的孩子,有时候她确实是舌红、口渴、舌上有小红点,我就开始给她用白虎加人参汤了,这是有效的。我也用过它治疗尿崩证,应当说治疗尿崩证在某一个阶段,可能暂时的稍稍的改善一点症状,但是不能够达到理想的疗效。
       所以有些病证,有时候中药也不能够完全解决问题,这个也是我们应当客观注意的。
       这是我们谈到的阳明热证热在中焦的。
       下面我们谈阳明热证热在下焦的证候,讲义的第107 页,原文的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芩汤主之。”223 条是接着222 条来的,“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而222 条是接着我们103 页的221 条来的,连如三个“若”字,221 条大家还记得,“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这样一个阳明经脉有热的证候,若下之,第一个症状是“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胎者,栀子豉汤主之。”第二个就是222 条,“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第三个就是223 条的“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芩汤主之”。
       连用了三个“若”字,提示了阳明经脉有热,误下以后,造成的上中下三焦的热证。
       上焦的讲完了,中焦的讲完了,我们就谈下焦。
       这里的脉浮发热,不是主表,而是主里热,里有热,这是阳明经热误下以后,使热邪进入下焦,这个脉浮主热,我们已经是多次遇到了,“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那个浮脉主热;“伤寒,脉浮滑,此表无寒,里有热,白虎加人参汤主之。”那个浮脉主热;“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那个浮脉主热;我们现在谈到的“脉浮,发热”,这正是热入下焦里有热的表现。下焦是水液代谢重要的场所,热入下焦必然要和水邪相结,因此形成了水热互结的证候,水热互结,津液不化,津液不能化生,水液不能变成津液,结果就出现了渴欲饮水。渴欲饮水除了水热互结,津液不能化生的因素之外,也有误下伤阴的这种因素在内。因为这个病的来路,是个阳明经脉有热,误下容易伤下焦的阴液,误下伤阴,阴液被伤,津液不足也会有口渴,所以这个口渴的病机是双重的,既是水热互结,津液不化所造成的,也是误下以后下焦阴伤,津液不足的反应。小便不利,这是水热互结,气化失司,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
       但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的是,猪苓汤适应证中的小便不利和五苓散适应证的小便不利是不一样的,五苓散证的小便不利就是尿少,而猪苓汤证的小便不利,因为它是水热互结,所以它是小便短赤、尿道涩痛,甚至有尿频、尿急、尿痛这样的泌尿道刺激症状,这是因为它有热的缘故。猪苓汤的适应证,在少阴病篇还有一条,在少阴病的那条,除了提供了“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这两大主证之外,还提到一个主证,就是“心烦不得眠”,我们把少阴病篇那一条和我们现在所学的223 条结合起来,猪苓汤适应证的主证是三大主证,水热互结,气化不利,主出现小便不利;水热互结,津液不化,又有阴伤津液不足,所以就出现了渴欲饮水;有阴虚就有火旺,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所以就出现了心烦不得眠,治疗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
       猪苓汤这张方子,用了猪苓、茯苓、泽泻来淡渗利水,用了滑石来滑窍清热袪湿,它特别有改善泌尿道刺激症状的功效,滑窍清热袪湿,它有利窍的作用,阿胶来养阴,养肾中之水,养肾中之阴,所以针对阴虚而水热互结的证候,应当有很好的疗效,我到少阴病篇的时候,还会提到猪苓汤的适应证,到时候关于猪苓汤的临床应用,我们和少阴病篇的那条相结合起来,再综合讨论它的主证、副证、临床应用,在这里我们只是这样简单提一提就可以了。
       下面224 条谈的是猪苓汤的使用禁忌证以及和中焦胃阴不足,胃中津液不足的口渴相鉴别。“阳明病,汗出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汗出多是里热盛,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所以这个热是胃热弥漫,这个口渴是胃热津伤,应当用白虎汤或者是白虎加人参汤来治疗,这是热在中焦。
       热在中焦当然不可与猪苓汤。为什么?“以汗多胃中燥”,汗多以后,伤了津液,胃中津液就不足,这就叫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而猪苓汤是利小便的一个方子,如果热在下焦,热和水相结的话,用猪苓汤是可以的。热在中焦,而热伤津液的口渴,它没有水结,而只有热结,那是不能够用猪苓汤的,你用猪苓汤再一利小便,就更伤津液。所以这一条,一方面提示中焦胃热津伤的口渴要和下焦水热互结的口渴相区别,另一方面提示猪苓汤是个利尿的药。
       这样的话关于阳明热证的三个证候,我们就谈完了。热在上焦的用清宣郁热法,热在中焦的用辛寒折热法,热在下焦的用清热利水育阴法。
       柯韵柏把这个方法叫做阳明病的“起手三法”,就是治疗阳明病最开头开始入手的时候就有三种方法。这个问题我在前面多次提到过,上焦的离表近,所以用清宣法,让它从上走,中焦的离上面也不近,离下面也不近,只能用辛寒折热法,直接在体内给它清除掉,而在下焦的用利尿清热法,使热从小便走。
       这就是中医给出路的方法,也是中医因势利导的方法,所以这种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关于阳明热证,我们就谈完了,下面我们就谈阳明的实证。
       阳明实证的第一组证候是阳明腑实证,阳明腑实证的成因是什么?
       它是热盛伤津,津伤化燥,因燥成实,邪热和阳明糟粕相结,这样就形成了阳明腑实证。因为有热,它就要伤损津液,这叫热盛伤津,津伤了之后,当然就容易化燥了,津液不足当然就干燥了,这叫津伤化燥,因燥成实,你想消化道的内容物已经非常干燥了,就容易形成有形邪气的留滞,这就叫因燥成实,所以邪热和阳明糟粕相结,就造成了阳明腑实证。
       它的证候特征必须有两个条件,要诊断阳明腑实证的话必须具备这两个特征。一个是全身毒热内盛的证候,没有这个条件,没有里热盛,你不能诊断阳明腑实证;再一个条件是腹部的实证表现,腹部的实证表现包括腹满痛,绕脐痛,腹大满不通,腹胀满疼痛拒按,也包括了不大便这样一组证候,所以这两组证候必须同时存在,你才能够诊断阳明腑实证。如果只有第一组证候,全身毒热内盛,或者说全身热盛,我在这里用了一个毒,也可以不用这个毒字,或者说全身热盛,如果只有全身热盛,而没有腹部的实证表现,那充其量你只能诊断为阳明胃热弥漫证,不能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如果没有第一组证候,没有潮热、谵语、大汗出,没有这些症状,而只有腹部的实证表现,肚子胀,按之疼痛,那你只能诊断是杂病的腹满,而且这种杂病的腹满属于实证,所以只有这两组症状同时存在,才可以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就阳明腑实证来说我们用的是谓胃承气,小承气和大承气汤。调胃承气汤是偏于泻热的,小承气汤是通腹部的实邪的阻滞的,而大承气汤是两者兼备的,既可以泻热,又可以通腹部的实邪的阻滞,以此我们来区别三个承气汤。
       在讲方剂的时候,大家都说,痞满燥实兼具备的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以痞满为主的是小承气汤的适应证,以燥实为主的是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可是到了临床上许多新毕业的同学还是不会区分,还是不会运用。所以我就想,我们应当怎么区分它呢,我们应当知道,它的证候特点是两组证候,一组是热盛的,一组是实盛的,单有热盛,充其量用白虎汤,单纯腹部的实证表现就不是外感病,更不是阳明病,那是杂病的腹满,可以用承气汤,但不能诊断为阳明腑实证,可以说这是杂病的腹满的实证,这个概念要清楚。只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可以诊断为阳明腑实证,既然是由两个因素构成的阳明腑实证,那我们区别这三个方子就非常容易了。以热为主的那就用调胃承气汤,以实为主的那就用小承气汤,热和实兼具备的那就用大承气。
       我把《伤寒论》中所涉及到的三个承气汤的这种症状表现列了一张表,我们来讲这张表。
       表格1 三承气汤证治比较表调胃承气汤小承气汤大承气汤发热蒸蒸发热发热、发潮热日晡所发潮热汗出- 其人多汗汗多、手足濈然,汗出手足漐漐然恶热不恶寒、但热- 不恶寒精神神志谵语、心烦、郁郁微烦谵语、微烦、烦燥谵语、微烦、心中懊憹而烦、烦不解、独语、如见鬼状、不识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全身证状其它症状- -身重、短气而喘、微喘直视、喘冒不能卧、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腹部症状腹微满、腹胀满腹大满不通腹胀、腹满、绕脐痛、腹满痛、腹满不减、减不足言大便不吐不下大便硬、下利大便难、大便硬、有燥屎不大便、大便乍难乍易、自利清水、色纯青小便小便利小便数小便利或小便不利饮食- 能食不能食脉象阴脉微、尺脉实脉滑而疾脉实、脉迟、脉滑而数病机燥热内盛、里实初成实邪痞结、腑气不畅燥热内盛、腑气壅滞治法泄下燥热、调畅胃气破滞除满、通便泻热攻下实热、荡涤燥结大黄四两,清酒洗与甘草同煮四两,清酒洗与枳、朴同煮四两,清酒洗,后煮厚朴-二两,炙去皮与大黄同煮半斤,炙去皮,先煮枳实-三枚,大者,炙,与大黄同煮五枚,炙,先煮用药甘草炙,二两- -首先,我们说第一组症状。在《伤寒论》的原文中说“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实际上这个外证就是阳明里热里实表现于外的征兆,它所讲的正是我们刚才所谈到的阳明腑实证的第一组症状,全身热盛的症状,我这里写的是全身热盛的症状,所以我们也以发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来谈它的外证,我们现从发热的角度来谈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伤寒论》的原文说是“蒸蒸发热”。
       蒸蒸是什么意思,蒸蒸者,盛也,蒸蒸是兴盛的意思,如果蒸蒸是形容发热的话,那就是形容里热炽盛的样子。如果蒸蒸是修饰寒战的话,蒸蒸而振,那就是寒战兴盛的样子。如果蒸蒸是形容我们的建设事业,说我们的建设事业蒸蒸向上,也就是说我们的建设事业兴旺发达的样子,所以这个蒸蒸就是兴也,而不要把它理解成蒸笼。
       大承气汤中适应证的热型,是典型的日晡所发潮热。日晡就是申时,日晡所,“所”是一个不定代词,它的意思是前后左右,每天下午3 点到5 点,就是申时前后左右,定时发热,或者定时发热偏高,这正是阳明腑实的表现,因为阳明经的阳气旺于日晡所,当阳明有实邪的时候,在阳明经的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正邪斗争激烈,因此表现的热势比较高。
       我们把白虎汤的适应证、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和大承气汤的适应证这几个方证的热型作一个比较,我们会发现一个什么问题呢?
       白虎汤的适应证的热型是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具体地来说,在《伤寒论》的原文说见于白虎加人参汤的适应证,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它的热型是弥散周身的,充斥内外的。
       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的热型是蒸蒸发热,24 小时发热,里热炽盛的样子。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平时热势不高,到了日晡前后就热度明显增高,大家想一想,这反映了热邪由弥散到内剑的过程。由白虎加人参汤证,到调胃承气汤证,到大承气汤证,它的热型由热结在里、表里俱热,到蒸蒸发热,到日晡所发潮热,是热邪由弥散周身,充斥内外,到热邪完全和阳明的糟粕相结,内收、内敛、内聚,就这样的一个症状,所以你不要觉得大承气的适应证怎么平时热势不高,或者平常不发热,只到了日晡所发潮热,是不是大承气汤的适应证热不盛呀,不是这个意思,而是说热邪内收、内敛、内聚、内闭,它向里收缩了,所以在外,平常情况下它发不出来。
       我们并没有强调,小承气汤适应证的热型,因为小承气汤本身不是用于泄热,它主要用于通便,所以小承气汤适应证的热型,可以是发热,像调胃承气汤适应证一样,也可以是接近于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发潮热,这是我们从热型的角度来区别。
       从汗出的角度来讲,《伤寒论》原文有“阳明病,法多汗”,都谈到了多汗,不过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中没有提到过汗出的问题,那是仲景省略了,实际仲景有一句话叫做“阳明病,法多汗”,“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只要是阳明病,热证也罢,腑实证也罢,都有多汗的问题,这是里热盛逼迫津液外越的表现,可是等病机发展到大承气汤适应证的时候,热邪内收、内敛、内闭、内郁,和糟粕相结,全身的津液已经耗伤了,所以常常也可以表现身上没有汗,身上汗少,这不是因为里热不盛,而是因为津液缺乏,化源不足的缘故,但是明显地可以感觉到手足濈然汗出,手脚汗出如流水不断或者手足漐漐然汗出,也就是手脚出小汗,出微汗。阳明主四肢,脾主四肢,所以当阳明里热内收内敛的时候,它逼迫津液外越,可以表现出手脚出汗。遇到一个手脚出汗的证候,你就要想到脾胃有异常,手脚出热汗,汗出连绵不断,这是阳明胃家有热,手脚出冷汗,汗出漐漐,这是脾阳虚而不能摄阴。
       但是我们应当特别注意,就是有些人是一种生理性的手脚的汗腺分泌旺盛,一拿笔就手脚都是汗,有时候你按阳明胃热辨,按脾阳虚而不能摄阴来辨,然后给他用药以后并没有什么效果,实际上这本身就是一种生理范围内的汗腺分泌的异常。
       当然这种证候,也可以用一种方法来治疗,比方说用枯矾洗手,枯矾煮水洗手,那么就使他汗腺分泌减少,但是有个后遗证,到了中老年以后,两手干干的,那还不如出点汗好。所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不一定去治疗,所以到了大承气汤的适应证的时候,它所表现由于全身津液不足了,全身汗出就减少了,但是我们看到手脚汗出连续不断如流水,或者手脚小汗出,这提示了阳明里实已成。
       阳明腑实证外表无寒,所以它不恶寒,而里有实热,所以它恶热。
       内有所伤必外有所恶嘛,所以在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的原文中说“不恶寒,但热”,在大承气汤的适应证的原文中提到了不恶寒。全身症状还可以包括精神神志症状和其它的一些症状,正由于阳明经别上通于心,当阳明燥热内盛的时候,燥热邪气循经上扰心神,就出现了心烦、谵语,调胃承气汤有谵语、有心烦、有郁郁微烦,因为热已经和糟粕相结了,热郁在体内,所以有郁郁微烦的这种表现,小承气汤的适应证同样也有谵语、有心烦,也有烦燥。大承气汤的适应证精神神志症状最重,有谵语、有烦躁,有心中懊憹而烦,有烦不解,严重的时候热胜神昏,独语如见鬼状,以致使人循衣摸床,惕而不安,这已经接近了热盛神昏的这种阶段,所以大承气汤的适应证精神神志症状最重。
       那么这样的话,心中懊憹,这个症状作为一个心烦的重证,我们在哪些方证中曾经见到过呢,我们在栀子豉汤适应证中曾经见到过。我们在大陷胸汤的适应证中曾经见到过,现在在大承气汤的适应证中见到过。
       栀子豉汤证是无形热邪留扰胸膈,蕴郁心胸,郁热扰心,因为是郁热,所以才心中那么烦。
       大陷胸汤的适应证是水热互结于胸膈脘腹,水热互结,这个热也是郁热,郁热扰心,所以才出现了心烦的重证,心中懊憹。
       大承气汤的适应证,是热邪和阳明的糟粕相结,热邪和有形的邪气相结以后,这个热也是郁热,郁热扰心,所以才出现了心烦的重证,心中懊憹。
       等我们讲到阳明病篇的最后,谈到阳明湿热发黄的时候,阳明湿热发黄是湿热互结,郁热扰心,同样也可以出现心烦的重证,心中懊憹。
       所以在《伤寒论》中,出现心中懊憹的一共有4 个方证,这就是栀子豉汤证、大陷胸汤证、大承气汤证和阳明湿热发黄证。
       因此在临床上,当你遇到一个心烦的重证,反复颠倒,心中懊憹的这种病人的时候,就可以考虑到它是属于栀子豉汤证呢,还属于大陷胸汤证呢,还是大承气汤证,还是属于湿热发黄证,那你要辨证区别。
       其它症状,在《伤寒论》原文中,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中没有提到,小承气汤的适应证也没有提到,大承气汤的适应证提到了不少,这主要是阳明燥热内结,影响了其它脏器功能的失调,阳明燥热内盛,肺和大肠相表里,所以阳明实热迫肺,可以出现微喘。
       这里你看,短气而喘,微喘直视,喘冒,出现了喘,那是阳明燥热迫肺所造成的,迫是压迫的迫,阳明燥热迫肺所造成的。
       那么出现了头晕目眩,冒就是喘冒的冒,这个冒是怎么回事呢?这是阳明燥热循径上扰清窍的表现,这个冒就是头晕目眩,冒字我们在前面曾经讲过,引《说文解字》:“冒,蒙而前也”,就是头上戴一个头巾,把眼睛都蒙上,摸着黑往前走,那摸着摸着,转上两圈他不就头晕了嘛,所以在这里引申为头晕。这个头晕,是阳明浊热循经上扰清窍所造成的。
       直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这是下焦肝肾阴精被伤,目睛失养的表现,这个直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是一个什么样的症状表现呢?一会儿我们还要学习这个原文,在学习原文的时候我详细给大家谈,就是这个人眼睛没有神,两个眼睛呆滞凝视而无神,那是下焦肝肾阴伤,阴精不能上养清窍的表现。
       可见大承气汤适应证中的这些其它症状都是阳明燥热损伤,或者影响到其他脏器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迫肺造成喘,浊热上扰清窍见到头晕,燥热下伤肝肾之阴,目睛失养,见到直视,目中不了了,睛不和,而不是阳明的热邪传到了其它经了,只是阳明燥热影响到其它脏腑功能的失调。
       以上这组症状,我们充其量说它是阳明里热盛,我们不能够断然的使用下法,所以只有结合腹部的实证表现我们才可以判断这是里实证,才可以用下法。下面的腹部的实证表现,包括腹部症状,包括大便,包括小便,包括饮食,这些都属于腹部实证的表现。
       从腹胀满的角度来说,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腹满的程度最轻,原文说它“腹微满、腹胀满”。三个承气汤证,阳明腑实证之所以出现腹满,那是燥热阻滞,腑气不畅的一种表现,调胃承气汤讲的是“腹微满、腹胀满”,小承气汤的适应证呢,“腹大满不通”,显然它提出的腹满的程度要比调胃承气汤适应证的腹满的程度要重得多,而大承气汤适应证它不仅有气滞的问题,它也有血脉不和的问题,所以它说“腹胀,腹满”。气不利则满,血不和则痛,所以下面谈到了“绕脐痛、腹满痛”。它有了腹痛,更有“腹满不减,减不足言”,这样明显的实证表现,肚子胀,二十四小时持续存在。即使有减轻的话,这种减轻也是微不足道的。这是典型的阳明腑气壅滞的一种实证的特征,所以我们用腹满、腹痛这一组相比较,最重的腹部的实证表现是大承气汤证,其次腹胀满的程度比较重的,是小承气汤证,腹胀满的程度最轻的,是调胃承气汤证。可是从热的角度来看呢,调胃承气汤适应证蒸蒸发热,24 小时持续发热,里热炽盛的状态,而小承气汤适应证的状态并不是特别重的,或者是可以是发热,或者可以是接近于大承气汤适应证的日晡所发潮热。所以根据这些症状,我们就可以推断出来调胃承气汤的适应证是以热为主,小承气汤的适应证是以腑气不畅为主。
       大便的情况,调胃承气汤提到了“不吐不下”,不吐,是没有承气汤使用的禁忌证,以后我们会尝到“阳明病,其人呕多不可下,下之则死”,阳明病呕多的不可以下,那言外之意阳明病本身没有呕吐,这一点我以后会强调,阳明腑实证本身没有呕吐,如果有呕吐的话,你不能够冒然用承气汤泻下,所以不吐是没有承气汤的禁忌证,不下是说它没有大便。
       小承气汤的适应证,它的大便情况提到了大便硬,这是燥热阻结所造成的,也有的地方提到了下利,这是燥热下迫所造成的,关于下利一会儿我还要专门谈燥热下迫的问题。
       大承气汤的适应证提到了大便难,大便硬,有燥屎,最多的条文中提到的是有燥屎,还提到了不大便,大便乍难乍易,还提到了自利清水、色纯青。自利清水、色纯青,古人把它叫做热结旁流,我觉得叫热结旁流不好理解,容易让人误解为这是个肠梗阻,实际上阳明腑实证不是个肠梗阻。为什么会有出现这种下利清水、色纯青呢?是燥热太盛。
       阳明热燥伤津有三种途径,一种途径是逼迫津液外越,逼迫津液外越,我们所熟知的多汗,阳明燥热,逼迫津液外越,大家都知道这是多汗,这是阳明燥热伤津的第一种途径,也是最常见的一种途径。
       阳明燥热内盛还可以逼迫津液下泄,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下利清水、色纯青。下是个动词,就是拉,利得就是稀,拉的是稀;清就是便、排,排的是什么呢?水,排的是水,所以这个清字不是个形容词。这个水是什么颜色呢,色纯青,是一种青绿色的,所以我觉得这个病人,或者是肠液的大量的丢失,或者是胆汁排到肠道以后,和肠液混和起来排出体外,所以这不应当是燥屎阻结在肠管,旁边有个小孔,从旁边流下来的水,而是体内燥热内盛,机体就要逼迫津液外越,逼迫津液外越就表现为多汗,逼迫肠液下泄就表现为下利清水、色纯青。
       我以前曾经提到过半透膜这个概念,发汗的方法就是利用我们皮肤这个半透膜,通过发汗把肌肤的毒素排出体外,其实肠壁也是个半透膜,人体自身就有一种排除邪气的功能。当毒热、燥热内盛的时候,通过肠壁分泌大量的肠液,把一些毒热带出体外,所以下利清水、色纯青,是机体排热的一种表现,和那个自汗出是一样的,和多汗是一样的,只不过这种下利清水、色纯青丢失了大量的肠液,特别容易导致电解质的紊乱,因此它的预后,亡阴失水是显然易见的。所以在《伤寒论》中,把它当作一个下焦阴伤、亡阴失水的重证,后世医家把它叫做热结旁流,有的老师把它叫做上结下流。我想这个结字我们不用,而是燥热内盛,逼迫津液下泄,它就会表现了下利清水、色纯青,或者表现了下利,像小承气汤这个下利,也是燥热逼迫津液下泄,迫使肠液分泌增加把这些东西排出去,那么这就是下利。
       有的人说调胃承气汤适应证就是没有大便,小承气汤适应证就是大便成硬条,大承气汤的适应证就是大便成屎球。你粗的一听,好像有道理,从大便的性状来描述,三个承气汤适应证中燥结的不同程度,可是仔细一想,大便没有排出来的时候,你怎么知道是屡屎条呀还是屎球呀,你用了承气汤泻下,排出来之后,那干稀夹杂一块下来了,病人拉的全是稀的东西,你怎么判断它是屎球还是屎条呀?所以这个方法,不是鉴别临床使用三个承气汤的方法,而仲景这里提到不大便也罢,大便硬也罢,有燥屎也罢,不应当是批是具体的大便的性状,而应当是指的燥热的程度,燥结的程度,我们就是根据全身的症状来判断它。
       《伤寒论》中的大便硬,有燥屎,不大便,只是讲它燥结的程度,有轻重的差别。
       三承气汤的鉴别,我们还没有讲完,我们休息一会儿继续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5 11: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