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42集《中医基础理论》体质:形成(二),分类、体质学...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8:43: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1MDE3NzcwNA==/v.swf[/flash]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我们讲了体质形成的因素,强调先天和后天的因素在体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再一次强调,重要的是正确理解体质的概念,体质、素质、气质之间的关系。有的同学提出来,是否将中医学的体质学说改为中医的素质学说?还是强调体质、素质、气质?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在中医文献中,首先,我们强调,气质、禀赋、体质都是混称的。在中医文献中,(少有)“素质”这个概念,在现代的汉语当中,现代的体质学中,心理学中,政治学,乃至人文科学都常常提到“素质”的含义。这个“素质”是一个广义词或者叫多义词,它包括了我们讲体质学说的内涵,但是它的内涵和外延,却又大于我们在讲体质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是第一点。第二点,建立中医学的体质概念,是基于中医学运用体质的概念去解决什么问题,去说明什么问题。从第一章讲到现在,从第一章导论到脏象,到阴阳五行、气一元论,到脏象、气血精津液和经络,反复强调一个思想,都体现了整体观念下的辨证论治,强调了个体,强调生理因人而异,病理的证候因人而异,治疗因人而异,从这样一个思路,中医强调体质的不同,表现为生理功能有一些差异,特别是表现在病理变化的证候上有差异,因此决定了治疗因人而异。基于中医这样一个学术思想,我们从实践入手,回头来理解体质在中医学当中的应用,解决什么问题,从这个实践的需要,为了说明这个客观事实,用中医的理论如何来界定体质的概念,如何来阐述体质的学说,把理论的阐述、说明和实践的指导作用统一起来。是基于这样一个思想,我们才这样定义体质的概念,素质的概念,体质和素质之间的关系。只有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在这样一个学术思想下,在本门学科才是这样定义的。体质、素质可以有不同的定义,这里并不意味着概念的混乱。我反复强调,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就某一个学科这个概念而言的。因为体质这个概念和气质的关系,在咱们中医文献中,文化史上,没有做严格的区分,把内涵、外延划分清楚。我们这本教材和我今天讲的观点,是基于我上述从中医用体质这样一个概念、体质这个原理是说明什么,它怎样去指导实践,把理论的说明部分和理论的实践部分统一起来,来建立和界定体质的概念和素质的概念,处理体质和素质的关系。那么后天因素,我们前面讲到,它既是体质形成的重要因素,又可以弥补先天禀赋的不足,它体现了体质的可变性。具体怎样理解后天因素在体质形成的作用呢?
       (一)我们看饮食营养对体质的影响。中医学强调,叫五味俱全。前面讲五行酸苦甘辛咸,五味俱全。用现代语言翻译过来,叫膳食结构合理。这样才能保证人在后天的发育过程中有充足的营养,才能保证气血生化有源,才能保证在后天过程中,使体质按照健康的发展得到充足的营养。将来我们在讲病因的时候再进一步讲。这是第一、要合理的饮食营养。饮食营养,注意,饮食对体质形成是至关重要的。那怎样叫做合理的饮食?中医叫饮食有节,不仅结构合理,那么节律也要正常。后面我们再进一步讲。在这里简单提到,饮食营养对体质的形成有关。养成好的饮食习惯,对体质的形成,对在后天发育过程中弥补先天禀赋的不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医有一句话,对饮食结构不合理,说“膏粱厚味,足生大丁”,就是说吃高热量高脂肪的东西,不能代谢,消化不了,可以长疮长疖子。这句话说的就是疮和疖子而言的,其中之一就是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现在的肥胖,现代病的高脂血症,肥胖,原来的体质不肥胖,现在肥胖,用西医的观点看,检查一看,血脂非常高,是过多地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造成的结果。这就叫做不合理的饮食营养,它就改变了体质。原来身体匀称,现在突然变成个大胖子,肥胖,血脂非常高,这就是改变了原来的体质。
       (二)劳动和运动。中医学强调劳逸适度。什么叫劳逸适度,劳而不倦?适当的体育劳动经过休息可以恢复过来,这就叫劳而不倦。在这种条件下,有助于体质的发育。动形要求这个形体要不断地运动,它体现了中医学关于生命的本源——气的运动特征。但是,这个运动又要求是动静结合,动静统一。要求劳逸适度,劳而不倦。过劳和过逸都会影响体质的发育。中国古书,中医学引用这句话,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用现代的话说,强调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合理的运动,是保证健康体质一个重要的后天因素,它影响体质的形成。
       (三)年龄。年龄也与体质有重要关系。因为不同的年龄,在生、长、壮、老、已过程中,人体脏腑的阴阳气血的盛衰又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功能,影响着人体的体质特征。比如小孩,中医,将来在学习《儿科》的时候,老师们会进一步讲,说小孩叫“稚阴稚阳”之体。稚,没有成熟的意思,它和壮年,阳气和阴气非常充盛相比较,它发育不成熟。这就体现出来,小孩的稚阴稚阳之体这个体质特征和壮年的时候,阳气和阴气发展到鼎盛时期的体质特征不一样,它表现为幼年的发育状态。那么到中年又体现了中年的发育状态。我们前面在讲肾的精气与生、长、壮、老、已的关系的时候已经讲过了。到了老年,人体的阳气和阴气,肾的精气都不断地衰少,因而体质表现出衰老的特征。这就是年龄与体质的关系。
       (四)性别。由于生理的特性,女子以血为先天,以血为主,或者叫以血为先,男子以气为先,所以男子以肾为先天之本,女子以肝为先天之本。由于这样一个生理特点不同,性别的差异决定男性和女性在体质的表征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中医这样一个思想,所以中医强调在疾病状态下,男子多在气分,女子多在血分。那么多在气分,多在血分,是通过生命表征表现出来的,表现出症状的不同,它也反映了两者性别的体质上的差异。
       (五)地理环境。地理环境,在现代意义上讲,地理环境,又叫做自然地理环境。从地理学来说,它包括广义的地理环境,包括了整个地球的外壳——地壳;而狭义地理环境仅仅是指人类社会周围环境,就是人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等各种自然环境。从体质学来说,人就是生活在这样的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受水土的性质、气候类型、人文环境、生活习惯的影响,因此形成了不同的体质。上一节我们举例,南方和北方,举一个男性的体质,北方多彪悍,男方多瘦小,小巧玲珑,这种体质的差异,就是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所致。中医学强调环境对人体质的影响,强调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强调环境在治疗学上的影响。不仅前面从性别、年龄强调人的个体化,那么从人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人的个体的体质不同,也强调治疗、辨证、认识健康疾病的个体化,中医学把这个叫做因地制宜。因地质、地理不同表现为人的体质不同,所以健康和疾病治疗都有所差异。
       (六)心理因素。在现代心理学中,所谓心理,是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性格、能力等的总称。心理因素,用中医学的认识,属于神的范畴。我们讲形神合一、形质神用。中医学强调辨证地认识形神的关系。有形才有神,而神反过来又影响形。在这里面,我们讲后天的心理因素对体质的影响,就是指神在后天发育过程中,在体质的形成过程中,对体质的影响。理解这一点,仍然要从形神合一这个角度去理解心理因素对人的体质的影响。中医强调人的精神意识,特别是情感,要做到“贵乎中节”。我们讲中国传统文化特征的时候强调“致中和”,强调一个“中”。何谓中呢?无过、无不及。用无过、无不及把它简单地抽象出来,称之为和。我们在前面讲各个章节反复强调中医的基本观点,要对立、要统一、贵在和,和谐。那么在后天发育过程中,人的心理因素,就是精神状态,必须是处于一个中和状态。这样才有益于体质的形成和发达。也就是说,人的正常的情感,喜怒忧思悲恐惊,既不可以太过,也不可以不及,保持这样的状态下,才能叫做正常的心理状态,才对体质的形成有益。
       总之,我们讲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对体质的影响,强调先天因素在体质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作用,它决定体质特征的相对稳定性。而后天因素,强调出生以后,人的体质的形成,受后天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影响,它可以改变原来不好的体质、不良的体质,它体现了体质的可变性。体质的可变性是在后天因素的影响下弥补先天因素的不足,使体质向人们理想的方向发展,保证人们有一个健康的体质。这个中心的思想,强调形神合一、强调先后天的统一。在这个思想下来强调中医学体质的形成的因素,来建立中医学的体质学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体质的分类
       下面讲第三节,体质的分类。从《内经》开始,中医对体质的分类,就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分类方法。比如《内经》里面就有阴阳分类法,有五行分类法。后世的医家用脏腑分类,用气血分类,有众多的分类方法。也有按照体型的胖瘦来分类,也有按性格的勇怯来分类。我们《中医理论基础》这门课程,采用的是最一般的分类方法,采用的是阴阳的分类方法。同学们将来进一步来学习中医体质学的时候,再进一步了解怎样用五行来分类,怎样用脏腑来分类,怎样用体形来分类,怎样用禀性来分类。我们这里,仅仅讲阴阳的分类法。就是说,用从“阴阳匀平,命曰平人”这个观点出发,初步建立了正常体质,包括阴阳匀平和偏阳、偏阴,从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我们这本教材和我们现在讲课时,就是根据阴阳分类法来进行分类的。
       同学们看书并参考这个表。我们从形体、面色、消化功能、心理状态、自我的调节能力及病因和病证易感性,以这几个方面为指标,这几个要素为指标,来区分阴阳平和质,阴阳匀平,我们这里叫阴阳平和质,就是说处于阴阳匀平状态。在这个前提下,那么阴和阳之间,有稍微偏移,偏于阳质和偏于阴质。(一)从形体看,阴阳平和质,身体强壮,胖瘦适度,体型比较匀称;而偏于阳质,形体与平和质比较,偏瘦,但非常壮实;偏阴质,形体偏胖,但是不耐疲劳,容易疲劳。从面色看,阴阳平和质,表现为明润含蓄,就是他的面色不红不白,白里透红,叫明润含蓄;偏阳质,面色与平和质比,偏红;偏阴质,面色与平和质比,偏白。脾胃为后天之本,我们用他的消化功能作为一个考核体质的指标。阴阳平和质,食量适中,运化功能是正常的;而偏阳质,一般来说,与平和质比较,食量偏大,稍微大,运化功能旺盛;而偏阴质的食量,与阴阳平和质比较小。(从)运化功能看,属于一般状态,理解这个一般状态,是指不旺盛而言,那么又含什么意思?含稍微低于正常(的意思),就是和阴阳平和质比,要稍微低一点,运化功能稍微低下一点。但是这个低,注意,没达到病理的程度,表现为病理变化。心理状态,就是神的状态,神的状态限定在心理因素,主要是从性格来判定。阴阳平和质这个人性格随和开朗,非常随和,既不表现为突出的内向,也不表现为突出的外向;而偏阳质,一般来说,与平和质比,表现为外向型性格,多为外向;而偏阴质性格多表现为内向。自身的调节能力,通过自己心神来调节五脏六腑的功能,调节对外界环境的反映,自身的调节能力。平和质,表现为自我调节能力强,适应环境能力强;而偏阳质,自制的能力差,就是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比较差;偏阴质,自身的调节能力、适应能力与偏阳质和阴阳平和质比,一般,但是还不是病理状态。在正常状态下,表现为不是那么显著突出,称作一般。上述这几个指标,是从正常生命过程来区别三者的,那么最后一个指标,就是从不同的体质,最容易受什么样的邪气侵袭,在病理状态下,最容易表现出什么样的证候,最容易得什么样属性的疾病。就这个而言,来区别三者,就是易患哪些病和证。表现为机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对病邪和病因、病证的感受能力。(1)阴阳平和质,一般来说,不易受邪,也就是说这个人正气很旺盛,“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一旦有了病,通过自身的调节,容易治愈,可以不治而愈,也可以经过治疗以后向好的方向发展。总之,这个自身的调节能力很好。阴阳平和质,就是健康状态。处于阴阳平和质这样的健康体质,它具有这样一个特点。(2)偏阳质,①对邪气的易感性,表现为容易感风邪、暑邪和热邪;②对病证的易感性,易产生热证和实证。什么叫热证,什么叫实证,什么叫风邪、暑邪、热邪?我们将在病因病机这一章去讲解。现在同学们理解的风、暑、热,这个热证和实证,用阴阳来分类,它属于阳的范畴,偏阳质,这样来理解就可以了。它一旦有了病以后,病理变化的趋势是个什么样子?容易化燥,容易伤阴,就是容易伤及人体的阴液。何谓化燥?何谓伤阴?都将在后面去讲解。而偏阴质,容易感受寒邪和湿邪;病理变化,在证候上,多易生阴盛、阳虚之证;病理变化的趋势,多易从寒化、从湿化。这个对病因和病证的易感性,与偏阳质相对。偏阳质总的属阳的范畴,那么偏阴质这些特征都属阴的范畴。对病因和病证易感性,将来在后面再进一步讲。要求同学们记住,从正常状态下,这个指标是如何判定阴阳平和质和偏阳质、偏阴质。这是我们这本教材,它在《中医基础理论》,一般都采取概括性最强,最一般的分类方法,掌握到这个程度就可以了。还有许多具体分类方法,同学们自己将来可以参考文献,去读王琦主编的《中医体质学》,可以去读中医的《内经》和历代的文献,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这种分类方法是从临床最适用这个角度来大致区别的。
       为什么采用阴阳分类法呢?因为中医学,刚才讲了,学习中医体质的概念、体质的原理,是以中医学阴阳学说做指导,来判定健康和疾病的问题。无论是判定健康,无论是判定疾病,在中医的科学思维当中,最一般的抽象,首先要属阴属阳,在此基础上,才进一步用脏腑、经络、气血津液去做具体的分类。只要掌握了体质的偏阴偏阳,阴阳平和,就为我们将来认识体质在病理过程中,在治疗过程中,它的作用,提供最抽象、最一般的思维规律,也就是最一般的判定标准。所以我们在这里,在这门课程里面,采用阴阳分类方法。同学们在这门课程掌握用阴阳,用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大致能把体质分出来,什么叫做阴阳匀平,阴阳平和质。那么偏阴和偏阳与平和质相比较,它们在某些要素有什么微细的差异。这种分类的指标,仅仅是定性的,不是定量的,难以用定量的指标来考核它们。如何来掌握这些指标,如何来学习它呢?同学们就按照我们阴阳学说前面讲过,对事物属性的阴阳判定标准,来大致区别开上述的指标,这就可以了。
       第四节 体质学说的应用
       前三节,我们讲了体质的概念、形成和分类,将中医体质学说的最基本的概念、最基本的知识、最基本的原理讲完了。那么体质学说的这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在中医学当中,怎样去用它呢?第四节讲,体质学说的应用。仅仅要求同学们做为一般的了解,作为一般的掌握。因为在它后面的课程当中,在临床课程会进一步来讲述它,来强调体质在证候、在疾病当中的作用。尤其在治疗学的作用。
       它在病因学里面的应用,(一)用它(体质)来说明对某些病因和疾病的易感性。偏阴质,对湿邪和寒邪易感,对寒证和湿证易患。而偏阳质,对暑邪、风邪、热邪、燥邪易患,对热证、燥证易患,尤其热证。寒热是最能标志阴阳属性的。大家记住,寒热,偏阳质,易得热证,易感具有热邪属性的邪气。而偏阴质,易感具有阴性属性的病因和证候。记住偏阴质,易感寒邪,易得寒证,易从寒而化,表现的属性是阴;而偏阳质,易得热邪,易得阳证。这是偏阴质和偏阳质。从临床最常用的出发,我们又选择了肥胖和瘦弱,就是胖和瘦。前面我讲了一句话:瘦人多火,肥人多痰,这是在中医病理学当中,体质病理学当中,最常用的一句话,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理。肥胖的体质对痰湿最容易感受,最容易得的病,中医叫中风,西医也叫中风。一大胖子,血压很高,突然血压高了,以后脑出血了,或者是脑血管栓塞,最后这个人偏瘫,嘴也歪了,眼睛也歪了,甚至半身不好使,中医把这叫“中风”。将来同学们在学临床课的时候,学中风的时候,老师会进一步讲授,其中有一个表现证候类型就是痰湿。肥胖的体质容易患中风。瘦弱型体质,叫多虚火,与肥胖相比,瘦人多火,叫多虚火。将来在讲病因的时候,病机的时候再进一步讲虚火和实火相比较而言的。就是瘦人多火,简单地记。那么易生痨、嗽,“痨”是(疒)加个劳动的“劳”,中医文献管这叫“痨”,是指的痨瘵,(疒)加个“祭”字,祭祀的祭,叫痨瘵。中医学痨瘵相当于我们现代西医疾病的结核(病)。将来同学们在学西医临床课——学内科、传染病的时候讲,结核病人的体质多半是瘦型,瘦小体质。结核人表现的重要特征就是两颧发红,到午后的时候两颧发红,体温上升,两颧发红。中医学把两颧到午后发红作为虚火的一个判定指标。就这个现象,中医称为多虚火,就是从这来的。也就是说,瘦弱的体质,多表现为阴虚、血虚,阴虚到一定程度,前面讲阴阳学说解释这个病理的时候讲到,说阴虚阳亢,现在转化为虚火,代表阴虚阳亢。阳亢到一定的程度,相火,虚火,容易生痨嗽,就是结核,特别是肺结核。这就是从临床的适用出发,讲了肥胖和瘦弱的体质,偏阴质和偏阳质容易感受哪些邪气,最容易得哪些疾病。
       第二讲体质与发病的关系。(一)发病,就是疾病的发生。在病因作用之下,能不能发生疾病?我们前面多次提到,邪,邪气,中医把它称之为致病因素,就是邪气是各种致病因素的概称,把人体的抗病能力定义为正气。反复强调能不能发病决定于邪气和正气两者斗争的结果。至于具体的发病学原理,我们将会在病因学、病机学中进一步讲。这里,要求同学们知道,能否发病决定于邪正之间的关系,斗争关系,用规范的术语叫邪正交争。那么这个正气和体质有什么关系呢?正气盛或者强,用中医的术语讲叫正气实,注意这里的“实”是指强的意思。在中医学里面,实和虚是对立的,用文字来说,是一对反义词。它有不同的含义,在这是指体质的强弱而言的。那么体质弱,正气虚,抵抗能力差,体质的强和弱决定了人体的正气的实和虚,决定了人体与邪气斗争的结局。体质强就正气实,邪正交争的结果,正气居于上方,而邪气居于下方,①不受邪②通过自身的调节可以驱邪外出。最终结果,是正和邪之间处于平衡状态,那么正气占主导,邪气难以侵袭机体,因此就不容易发病。注意,这是指一般原理而言的,体质强,正气实,与弱、虚相比较而言。体质弱,表现为机体的正气不足,虚,抵抗能力差,在病因作用下,这个正气与邪气交争的结果,最后邪气多占上风,在这样的条件下,邪气就可以侵入机体。于是这种体质在这样的条件下,就容易得病,容易发病。这就是体质的强弱通过正气的虚实反映出来,而正气和邪气交争的结果,不同的体质斗争的结局不同。体质强,正气盛实,与邪气交争的结果,最后正气战胜了邪气,于是邪气不能够侵袭机体,就难以发病。同样的外界环境下,感冒,外界环境对人体的刺激,有的人体质强就可以不感冒,能够和外界环境取得平衡,那么体质弱就容易感冒。这是体质和发病的关系。体质在发病当中的作用,记住,体质的强弱,是通过机体的正气体现出来的。而机体的正气决定能不能够发病,是通过与邪气之间的交争的结果来决定的。它体现了中医学的发病的最基本原理,叫“邪正交争”四个字。
       这一节我们讲了体质的形成因素,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在体质形成的作用。归结到一点,先天因素决定体质特征的稳定性,是指禀受了出生之前父母的(精血),由父母的精气盛衰所决定的,它保持着体质的特征的稳定性。而后天因素,在出生之后(到)死亡这个历程过程中,人生存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若干因素,对体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表现为:可以使体质始终保持着健康的状态,体现出健康的特征,也可以使体质原有禀赋不足,缺陷,能够弥补天先禀赋的不足,使体质仍然按照健康体质的发育发展,表现了体质在后天因素影响(下)的可变性。也可以表现为先天因素保证了个体出生之后,具有健康体质的基础,但是由于后天不良因素的影响,无论是自然的、社会的,主观的、客观的,又会改变先天提供的健康体质的基础,使体质由健康的体质转化为不健康的体质。
       中医学体质学基本原理,体质形成的基本原理,从先天和后天统一这个角度来认识它。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形神统一的生命观和体质观。中医学在《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程中,根据中医学的阴阳说,阴阳的两分法,大致把人的正常体质分为阴阳平和质和偏阴质、偏阳质。相比较而言,处于阴阳匀平状态所表现的那些体质特征,我们称之为阴阳平和质。在此基础上,有阳的特征表现突出一些,和平和质比较,我们称之为偏阳质。而阴的属性特征表现多一点的,突出一点的,我们称为偏阴质。旨在这一门课程当中,在中医理论当中,旨从阴阳属性来判定体质的表征大致做这个分类。至于说体质在病因、病机、治疗中的具体运用,只做一般的了解。我们这里讲了对某些病因的易感性,对某些病证的易感性,在发病中的作用,那么能不能发病,决定于体质的强弱。反映出来对病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发病的物质基础,形体的基础。至于对某些病因和病证的易感性,决定体质的阴阳属性。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讲的主要内容,现在下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12:1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