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87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33集 素问.病因病机概述 病因病机;中4-1:《素问·生气...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6:13: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Njc2MDIwMA==/v.swf[/flash]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第四章,病因病机
我们今天讲新的内容。第四章,病因病机。在教材的124页。

病因
从概念上来说,病因就是生病的原因。破坏人体的阴阳平衡而出现的疾病。也就是导致了人体阴阳失衡的这个原因。就是所谓的病因。其实病的这个问题是挺复杂的。但是在中医理论里面,倒是非常概括,什么叫病?就阴阳失调,那就叫病。什么叫没病?就阴阳协调,就是没病,就是健康。简单的说,概括的说,就是这样的。在病因分类上,《内经》里头分为阴阳两大类。“或生于阴,或生于阳。生于阳者,得之风雨寒暑”,那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外因之类,“生于阴者,得之饮食居处,阴阳喜怒”,那就是我们后来说的内因一类。所以《内经》分病因来说,总的可以说它分成阴阳两类。由于外邪引起的疾病,那个原因还是外邪,叫阳的一类。饮食、居处、阴阳(阴阳泛指男女两性而言),喜怒(代表七情);说饮食、喜怒、房室等等。这些个容易使病从内生,就病因分类来说,那些病因就属于阴的一类。所以我们教材上说,《内经》所论述的病因,有外感实邪、情志过激、饮食失调、劳逸失度、起居无节、跌仆损伤,以及病气遗传,《内经》里头都涉及到了。

我刚才只说从分类讲,它可以分成阴阳两类。但是说包含的内容,它可以包含这样一些内容。也就是说这样一些个问题,都可以使疾病发生,都可以产生疾病,或者说都是导致疾病的原因。

但是话说回来,我们学习《内经》病因的理论,我想还应该注意两个问题,

病因的相对性。

所谓相对性,就是说同样是一种原因,对有的人是得病,对有的人是不得病。因此,对得病的那个人来说,这个原因它就是病因,对于没有得病的那个人来说,这个同样的原因它就不是病因。所以说是相对的。大家同在一个环境里面,学习,工作,生活,比如说有的人他就得了感冒,或者受暑了,或者受风了,或者受寒了,而且他的人他不感冒,因此,那个环境,对于有病的人来说,它就是病因了,就有病因存在,而对不得病的人来说,那是正常的,咱们就从气候变化来说,那个气候变化,对没病的人来说,人家不算病因,对有病的人来说,它就算病因了。所以说是相对的。当然你说,过于剧烈的原因,很多人都得病了,对很多人来说,它都是病因。所以病因是相对的。七情刺激也是这样,同样的刺激量,对于有的人就引起疾病,而对另外一些人就不引起疾病。我们在《经脉别论》讲过的,“惊恐恚劳”都可以使人得疾病。但是,“勇者气行则已”。惊恐恚劳这原因,都可以使气血发生紊乱,紊乱呢,勇者气行则已,气运行之后,没事了。“祛者则着而为病”,同样原因,对于身体弱的、精神状态差的,它就可以成为疾病。所以我说,病因是相对的。在研究中医理论的时候,在认识临床问题的时候,应该考虑到这样一个问题。考虑到它的相对性问题。

所以说,从中医理论上来说,就很难说是零下多少度叫寒,零上多少度叫暑,从理论上说就很难定这个,使用我们在认识问题的时候应该有这样一个前提条件。应该认识到这样一个特点问题。我想,谈病因的时候,应该首先要注意它一个相对性。是在这里要提出来的。和相对性有关的问题,或者说,也是过相对,对于具体病因而言,得了外感了,这个外感,到底是热性的风热感冒?比如最常说的吧,到底是风热感冒呢?还是风寒感冒呢?对具体病因的确定来说,还有一个审证求因的问题。
审证求因

也就是说,到底这个外感病是属于寒呢?还是属于热邪引起的?如果加上风的话,反正风为百病之长、六yin之首。常挟风邪,到底是风热呢?还是风寒呢?这个其实在很大很大的程度上,并不是要分析那天的温度到底是多少度,到底是寒了,还是热了。如果是最近这一批感冒,很多人都感冒了,大体上都是这样,气候变化也很明显,那倒好像一般说可以确定,最近这一批感冒是什么样性质的。大致上这么说,也只能是大致,如果不是这样,分散的、个别的,有人患外感了,感冒了,来找你来看病,到底是风寒还是风热?你说怎么分析的?不是问他,你那天坐在屋子里头,室温是多少?或者你去外面劳动去,外头跑步去,温度是多少?风力有多大?中医大夫大慨不是想这个事,而是要看看这个病人,他的表现,他的临床症状如何?根据他的临床症状,来确定是风热?还是风寒?所以是“审证求因”。根据临床表现,来推求、研究他的病因。同样是一个环境下得的外感病人,甲可能是风热感冒,乙可能是风寒感冒,这事在中医看来是很常见的事。因此,对甲病人可能就用辛凉解表,对乙病人就应该用辛温解表。他俩在同一个环境下,甚至于是,可以说就在同一环境下得的外感病。治起来就是不一样。因此说是要审证求因。同样的,审证求因,那你这个因到底直接致病因素是什么?他就不是单纯看看直接致病因素,直接致病因素固然所谓直接致病因子,现在叫因子,说的多。不是单纯看它这个,更主要是看那个病人的临床表现如何?根据他的临床表现,我们确定他说属于什么性质的疾病。外感病也这样,内伤病也这样。

如果从这个角度上说,大家都得这种病,非常类似,所谓传染性的疾病,那可能他们有共同的地方。但是也难说今年的这种病,和明年的这种病还一样。那倒不一定了。那要看明年这种病出现的症状,是不是和今年出现这种症状一样?或者非常相似、或者非常接近。不然的话,那就改变了,今年得的这种病,和明年得的那种病,那就治法上就应该不一样。这是中医理论的特点,所谓个性化,人和人不一样,在不同的时间之内,就会出现不同的情况。所以我们治疗上会有个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天地人嘛,全方位的考虑这个问题。来研究这个病因是什么?所以审证求因是个很重要的特点。不是说西医学的他一般要求病因的话,现在有很多的理化指标,当然有些也找不到。但有很多疾病是有理化指标的。查到了,这个病毒是什么病毒,这细菌是什么细菌?是什么病毒就应该用哪些抗病毒的药,是什么细菌?哪类细菌?就要用哪类抗生素类的药。因此,无论是谁的了这样的病,是这种病毒,或者这种细菌感染的,都是同一个药。中医就不能这样,不同人,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就很可能使相反的药,所谓相反的药就是寒热温凉会是不同,相反,甚至要,这个应该是温药,那个就可能使凉药。我认为这也有我们的一些先进性,先进性就在于个性化的治疗。

所以学习病因的理论,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被所谓具体致病因子所局限。你就看到它,好,这是什么病毒,化验的时候化验出来,你也想我哪个药去抗这病毒。有的时候你想着抗病毒,不见得效果好。如果用这个思路去想问题,我不是反对,这种思路有点没关系,比不知道强,是吧?这是什么细菌感染的?我用哪个中药能够抗那个菌,人家现在也有一定的药理研究。有这个思路,可以不可以?可以。但那不是辨证施治的主要思路。

所以病因的问题,是破坏人体体内的阴阳相对平衡,而导致疾病的原因。这样说是对的。但是呢,对具体致病那种原因而言,它又是相对的。这种相对性表现在临床上,不同的人尽管是在相同环境下,他可以得不同性质的病,即使受病原因很明显,但是他表现出的症状和他受病的原因,已经不一样了。临床表现他已经不一样了。因此,对于这个病因,我们就不要再认定它就是那个直接致病的原因了。那样认识就不全面了。是不是受到寒?是,明显是受到寒,但是过几天他已经不是寒了嘛。他出现热证,那就当热治。麻黄汤开始的时候是受的寒,太阳伤寒,过几天不好看成了阳明,阳明经证,阳明腑证了。开始病因是不是那寒?是寒。但是在阳明经证,你还治寒,行吗?它不是寒了,临床症状出现是热了。审证求因,求出这就是热,就得用清热法。这才是我们特点。
这是病因的问题。

病机
教材也给病机作为一个概念提出来,就是探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比如说阴阳盛衰,邪正虚实,升降出入失调这些,就是分析这样一些规律,也就是分析病机。还有一些症状是怎么样产生的?它怎么就有寒变成热了?或者说着病人感受了寒邪,他为什么就要发热恶寒了?分析这些个道理,产生这些症状,发生发展变化,当然也包括症状的产生、症状的变化。这个规律是什么?或者说这个道理是什么?它为什么有这样的症状出现?这个症状出现之后,它又为什么产生其他的症状?其他症状和这个症状有什么相关?怎么变过去的?怎么产生出来的?分析这些问题是很重要的。只有分析清楚这些问题,我们才能够正确地认识疾病,正确地认识疾病,你才能正确地判断疾病,做出明确的诊断,能够断病。所以认识病机,分析病机,其实我看,分析病机的过程,其实就是辨证的过程。我们不是讲究辨证论治吗?辨证论治,辨证的过程其实就是在那里分析病机。你通过什么过程辨出来的证呢?就是分析病机、分析病因,最后出的,哦,是这个问题。证出来了。所以说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

教材提出来,有关病因病机的记载,在《内经》里头有很多篇,我们这里只说主要的是有《素问。生气通天论》《玉机真脏论》还有《至真要大论》《举痛论》已经《灵枢。百病始生》等等。这个问题在《内经》很多篇都有。关于病因的问题,关于病机的问题,我们教材重点的选了这样几篇。

第一节 《素问。生气通天论》
这是全篇选到教材里来了。作为病因病机第四章的第一节。

为什么叫“生气通天论”呢?关于篇名的问题,生气就是生阳之气。或者说就是生命之气,其实本篇所讲的就是主要是指的阳气。“生气”在这里主要是指的阳气。因为人有了阳气才有生命,才能不断地化生。用现在的话叫生化了。才能不断的生化,所以叫生气。阳气叫做生气,生阳之气,生命之气。就是指的阳气。

这一篇,它因为重点是讨论了阳气对于人体生命的重要作用,当然也谈到了阴精的重要作用。也谈到了阴阳相互协调的重要作用。但是它突出要讨论的是阳气的重要作用。对生命来说,阳气的重要作用。所以这个篇名叫做《生气通天论》。这是说的生气。

通天呢,“天”是泛指自然界,也就是人体生命之气,是和自然界相互通应的。我们讲过着方面的内容,《阴阳应象大论》不是讲的“应象”吗?《六节脏象论》不也讲了个“四时五脏阴阳”的问题吗? 它把五脏阴阳都是联系起来了。那都是把人和自然作为统一体来看待的。所谓“天人合一”、“天人相应”、“天人相通”,生命之气于自然界之气相通应,因此叫《生气通天论》。

第一段,就是说“生气通天”,这第一段,可以说解释一下“生气通”,我先读一遍。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接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下面串讲,夫自古通天者,它是说论述这个问题,说自古以来,通晓天道的人,通晓天道,通晓自然规律,都有这样的认识。什么认识呢?

生之本,本于阴阳,一切生命的本源,包括人体生命在内,在于阴阳协调与统一,这是生命的根本。怎么才能有生命?怎么才能产生新的生命?也就是说所有的生命在内,那都是它的本源,它的根本在于阴阳协调与统一。所以生之本,本于阴阳。是呀,我们在讲《阴阳应象大论》的时候,大家还记得“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那不也是讲的这个道理吗?那是讲的阴阳。不但“治病必求于本”还是“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跟这个道理是一样的。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天地,六合,就是讲的宇宙之内,宇宙之间,六合是指的上下四方,东西南北四方上下,这没一个范围。下还好说有个范围,下就是地,脚底下这就是下。天、地、四方,或者上下四方,四方东西南北也没划定界限,因此这个六合是上下四方,和全面天地其实是一个意思。就泛指宇宙之内。六合之内还不就宇宙之内吗?

其气九州,这个“其”是指的人,“九州”二字教材有注释,怀疑是个衍文,因为“九州”、“九窍”,有时作为同义词来看,但是“九州”具体来说,“九州”还是有的。地面上分为“九州”,古代的地理区域分为“九州”,教材注释三,就是“冀州、衮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即是九州。

九窍,人之九窍,

五脏,人之五脏,

十二节,十二大的关节。也就是腕、肘、肩、踝、髋、膝关节,上肢三个,腕、肘、肩,下肢三个大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关节。上边六个,左右共六个。下面左右共六个。所以“十二节”是说的这十二节。九窍、五脏、十二节,其实这是泛指人体,整个人体,

接通乎天气,都和自然界之气相通应。

其生五,其气三,这个“其”是指自然界的阴阳,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如果阴阳与五行而言,阴阳是属于阳,“天之气”,五行属于“地之气”,自然界的阴阳化生五行之气,自然界阴阳,一个阴阳又化为三阴三阳之气,如果按传统的哲学观点,首先是精气,一个精气分为阴阳,一个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它是先由一个精气化生。然后化生为二,所谓“一生为二,二生为三”,它是这么个生法的。有三就能化生万物。 所以“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中医的《内经》的理论,是和古代这种哲学思想是相一致的。

有的医生问过这个问题,为什么阴阳生二怎么就生出三了呢?三阴三阳,那是跟古代的哲学观点,相密切、相联系、相一致的东西。自然界之阴阳化生五行,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先一个精气划分为阴阳,阴阳就一分为二了,那不“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吗?这“阴阳者,一分为二也”观点是在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的注释里头,已经这么注了。杨上善是隋末唐初的人,那时候就提出来“一分为二”,然后到明代的张介宾,在写《类经》的时候,又明确说了,“阴阳者,一分为二也”。阴阳都是一气分了阴阳,分为二,二又分为三,就分为三阴三阳之气,所以“一分为二”是中国的传统的观点。

我记得我们在年轻的时候,特别要学习毛主席的“一分为二”的理论,当然原来我们就有“一分为二”,毛主席又把它发展了一下。但是他说的还是这“一分为二”。这是中国传统的东西。然后阴阳又分为三阴三阳之气,

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数犯就是屡屡的违反了,人和自然相统一的这个规律。则邪气伤人,你违反了这个规律之后,人体自己正气就不足了,屡屡的违反那个正常的规律,外邪就可以侵犯人体了。所以外邪侵犯人体它有一个前提,首先是人体违反了规律。

此寿命之本也,这个是跟人体寿命密切相关的问题。或者寿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能够符合自然界的这个规律,把“天地人”作为一体了很好的协调。那么就可以长寿,就可以达到天赋的寿命。如果违反了这样的规律,寿命自然就夭折,就不能长寿,就短寿。所以说此寿命之本也。

苍天之气,清净,苍天之气,其实还是指的自然界,自然界的环境,当然“天”有苍天,又叫青天,用苍、用青涩来形容它。其实是个幽远的意思,天气,苍、青、玄,就是很幽远。“清净”就是指的正常而不紊乱,“清净”是指的自然界的规律,是很正常的,没有紊乱。这自然界实际上对于人体而言,人体的阳气、生命之气,生气,是正常运行的。怎么样?

则志意治,精神上就是非常的调顺,治就是调理,也不紊乱,人的精神活动,和自然界的规律是相一致的。自然界的阳气正常,这个运气、天地之气的运行正常,那是自然界的。人体的阳气调顺,人体的”志意“精神意识,也是很正常的。所以清净则志意治。

顺之则阳气固,如果遵从着使它调顺这样一个规律,那么对人体而言,则“阳气固”。阳气就能够固密,阳气固密就可以固护体表,抵抗外邪。如果阳气失常了,没有顺从着自然界那样一个清净的,正常的天道运行,那样子来保护阳气的话,阳气就不能固密,所以就容易受到外邪的侵袭。顺之则阳气固嘛!

虽有贼邪,弗能害也,“贼邪”就是泛指邪气,伤害人体的一切邪气,泛指邪气。侵犯人体的邪气,或者说是病因。就是虽有那些贼邪,弗能害也,它不能伤害人体。因为人体有“阳气固”,阳气固密,抵抗外邪。也就是正气充足。

此因时之序也,这个“时”就是四时,春夏秋冬四时。就是指的自然规律。这是由于“此因”,顺着,这个因也可以作为顺来讲。顺从着自然界的顺序,自然界的规律;序,就是顺序,就是规律、次序。温热凉寒等等这样的规律,阴阳升降都服从这个规律。顺从那个规律,常用“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故圣人传精神,圣人是指的深通养生之道的人,这个“传”有人读作“抟”,读作“抟”也可以,你看教材注释9,124页最下一行,俞樾《内经辨言》注“传字,读为抟,聚也“,聚精会神的意思,读成“专”也可以,就是专一精神,还是聚精会神的意思。聚精会神,专一精神,专一精神就是精神不紊乱,不是胡思乱想,这专一精神。

服天气而通神明,服,也是顺从的意思,服从自然界的规律,服天气,而通神明,这个“神明”是指的阴阳变化,阴阳变化之妙,因为有些东西我们知道,里边是在那样有阴阳变化,但是具体怎么变化,不见得看得清楚,所以阴阳变化是微妙的,因此就把它叫做神明。懂得养生之道的人,他要专一精神,专一精神就是不是胡思乱想,专一什么呢?专一养生。是,我们学习要专一学习,也叫专一。工作,专一工作,也叫专一。精神专一而正直,专一就正直了。专一,歪门邪道不叫专一。专一,这是指的专直,也就是专一而正直。精神上专一而正直,对人体的正气,对人体的气血的运行是有帮助的。或者说,它不会使人气血紊乱,如果精神不专一,不正直,歪门邪道,七想八想,那对人体的正气会造成紊乱,这将来在讲养生的时候还要提到的。如果能够做到专一正直,他就劳而不倦,虽然也在劳动了,但是并不疲倦,而如果做着这个活,心里想着那个事,还有很多事呢!其实工作也没做好,还落得非常疲倦,非常疲劳。所以圣人对养生来说,要专一精神,要使精神专一,当然这里头专一,一是专一,不要胡思乱想,一个是它也还包含一定的恬淡的意思。包含恬淡,“恬淡”也有一些虚无,安静,要使得心情非常安静。顺从着自然界这个规律,这样的话,他就可以做到“通神明”。做到了和“神明”阴阳变化相统一。通,就是统一的意思。和自然界的阴阳变化相统一。之所以把这个阴阳变化叫做“神明”,是因为阴阳变化非常微妙,它可以产生非常多非常多的变化,但是那种变化都是一样在那里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把它叫做神明。这是说的圣人就可以这样养生。

失之,如果不是这样,

则内闭九窍,如果违反了规律,就导致人体的疾病,举例来说,首先提出是“五脏之气”就不通畅了。五脏之气不通畅,所以九窍就不通了。所以内闭九窍。这个“九窍”是人体内脏之气所灌注的地方。“上七窍,下二窍”,耳目口鼻前后二阴,这九窍是“五脏之气”所灌注的地方,五脏精气所灌注的地方。如果违反了养生的规律,导致了五脏的功能紊乱,五脏之气不能调畅,不能通畅。所以就出现九窍内闭,叫做“内闭九窍”。导致九窍的疾病。就是因为九窍是五脏精气所灌注,由于不能养生,正常的养生,所以使得五脏之气不能顺畅了。于是乎出现九窍的症状。

外壅肌肉,肌肉也不通畅了,外壅肌肉就是营卫之气运行失常,肌肉之气壅塞不畅。肌肉之气壅塞不畅,其实就是讲的营卫之气壅塞不畅。

卫气散解,卫气也就是阳气,所以这里头讲的“生气通天”,主要是讲的阳气,具体而言,很重要的是讲的卫气。卫阳之气,卫气散解,散解就是解散、消耗。就是耗散。

此谓自伤,气之削也,削,就是削弱,阳气削弱,气之削也。那个阳气削弱不是由于自然的问题,不是由于环境的问题,而是由于人,自己没有做到,“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是自己给自己做的损伤。不怪天,不怪地。

这个是讲的生气通天。以及应该注意把人体生机升阳之气,和自然界联系起来来养生。不然的话,就会导致了阳气的受伤,而出现很多的疾病。把人体和自然环境作为一体来看待,这个明确提出叫“生气通天”。

下面我们看第二段,125页。一行多的原文。这一行多的原文,讲的是阳气的重要作用。我读一下。

【理论阐释】
1. 生气通天
教材125页,生气通天的问题,它突出的是“天人相应”,“天人合一”,这样一个思想观点。属于《内经》“天道观”的内容之一。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就这么两句话,这要熟记,或者说要背下来吧。这么一句话背不下来吗?

“阳气者若天与日”,阳气的重要作用,比喻人体的阳气,就好像天上的太阳那样,自然界如果没有太阳,这就不可想像是个什么样子。阳气的重要性就好像自然界有太阳那样的重要,那你要对人体而言,自然界如果没有太阳,有没有人类,难说。所以它说阳气就是那么重要。若天与日,就好像天上的太阳那样重要。也就好像自然界必须有太阳。

“失其所”,所就是所在,场所,失其说,就是失去其正常的作用,失去其正常的规律,不能够按其规律正常运行,这都叫“失其所”,也就是阳气失其所,怎么样呢?就

“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寿,不彰,寿命不彰着,彰是显著,寿命不显著,生命不显著,短寿。身体很衰弱而不能长寿。所以阳气失其所,失去它的正常规律的话,那么就使人短寿,而身体不健康。

“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所以天体的运行,应当是有日才能光明。没有日就不能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人体呢,它对于人体而言,阳气,日对自然界而言,日为阳,月为阴,所以对人体而言,阳气的作用,是有向上,有保卫人体的作用。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这个“因”,教材注释4,作为顺应、依顺来讲。也就是这样阳气才能够有向上、向外的作用。这个“因”字,其实还有一解,我们教材没有解了,“因”也可以作为“大”来解。你看这“因”的组字,包围着医.学全在线那个“大”,也就是形容是大的意思。因有大的含义。如果作这个含义来讲,所以说阳气很大、很强大,或者很庞大,阳气作用很大,而且又有向上和卫外的重要的作用。也可以讲。“因”作为依顺、作顺应,当然也可以。

这是讲阳气的重要作用。所以这一句话,一行多字吧,一定要背下来。

【理论阐释】
1. 阳气的重要作用
这一点我要重点提出来的,就是一个重阳思想。在中医理论里面,有一种重阳思想,就是重视阳气,当然也有人说不重视阴精吗?没有不重视阴精,也重视阴精,也重视阳气,更重视阴阳协调,但是在阴阳两者之间,从理论上来看,确有强调阳气重要作用。强调阳气作为主导的作用。阴阳之间的关系,阳气作为主导的作用,确有这样的理论。《内经》也体现得出来,而且这个理论在临床上,也还体现出这样的特点来。所以中医在看病的时候,经常重视机能的改变,说这胃不好,食欲不振,治来治去的,他说不痛了,食欲不错了,脉象上摸摸没什么大变化,其实那可以认为是好了。吃饭也不错了,食欲也不错了,身体结实了,这就算好了。不必再做那胃镜去瞧瞧。到底那个溃疡长上没有。一般的这样它也长上了。自古以来,就强调他精神好了,就是好了。机能好了,就是好了的观点。实际是什么?机能对形体而言,它还是把它看作是阳气。当然,我们教材也引了,张介宾《类经附翼》上的话,说: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强调了阳气的重要性。在《内经》里头有体现。

[完/48:52]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4 12:1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