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5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31《方剂学》竹叶石膏汤;第二节:消营凉血,消营汤、犀...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10 12:14: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222256/Ob/0/sid/XMTU2MzU4NzE3Ng==/v.swf[/flash]

邓中甲中医方剂学讲稿如下:
        好,现在开始上课。
       上一节课讲到白虎汤,白虎汤是清热生津的一个基础方。
       竹叶石膏汤
       下面竹叶石膏汤是个常用方,从性质来讲是个常用方,这个方是根据白虎汤加减变化而来的,是针对了白虎汤证这种气分大热,伤津耗气同时引起胃气不和以后这个证候而设的。
       从竹叶石膏汤的证候分析来看,它一般用于暑病,或者温热病,或者伤寒入里、入阳明以后阳明经热,这类病到后期气分之热还在,已经达到气阴两伤,从正气来说呈气阴两伤的程度。所以从病机分析中间有三个方面特点:第一个呢,余热未清,气分之热的后期,所以发热,用“身热多汗”反映了比大热要可能低一点,当然这个方在临床上运用,如果(是)高热也能用,关键掌握石膏的一个用量了。多汗可以伤津,心胸烦闷时,热扰心神了。第二个特点呢,有明显的气阴两伤,短气神疲,这种神志疲乏、短气属于气虚的表现,伤津多汗,伤津以后形成口干喜饮。(第三,)竹叶石膏汤证很重要个特点(是)胃气不和,反映在气逆欲呕,有胃气上逆的现象,从舌红少苔,脉虚数,反映了热病后期气阴不足的佐证。
       所以从治法来讲,针对上面病机三个方面,用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清气分热的同时,考虑到气和津液受到损伤,同时兼顾胃气上逆。这个方是在白虎汤基础上去掉知母,去掉知母的含义(是)考虑到胃气不和,胃气上逆。因为知母偏于苦寒,它和石膏不同,知母也能清热除烦,但苦寒容易伤胃,所以去掉知母以后,加竹叶来协助透热,同时清心除烦。用人参、麦冬呢?用来益气养阴生津,用人参、麦冬可以气阴兼顾了。这个方里加了半夏,半夏是作为佐药,有和胃降逆的作用,当然半夏在仲景方里经常它和麦冬相配,还可以相互制约,半夏偏于温性,所以和麦冬相配,制约它(半夏的)燥性,这种温燥的特点被制约了,而它降逆之用存,就是说和胃降逆的作用还保持,所以这是一个佐药。用半夏、麦冬同用还可以,比如说气机阻滞、胸闷这种情况使得麦冬虽然养阴生津,但是不会因滋腻而阻滞气机了,有个相互制约的(作用)。粳米、甘草既能养胃气,甘草又能调和诸药,养胃气、生津液,既是佐药,又是使药。从这个方来讲呢,后世对于仲景方里面用这个基础方化裁以后变成这个常用方,竹叶石膏汤,治疗气分大热,到这种气分热盛的后期,气阴两伤证,胃气不和,这种化裁很推崇了。
       所以几乎所有教材都引用了《医宗金鉴》上这个话,“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那这概括了这个方的配伍特点。清补结合是这个方的配伍特点,也是针对了这类气分热盛证多数容易伤气伤津的需要了。所以这个方配伍特点,清热和益气养阴并用,邪正兼顾了。它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具体的方义分析里刚才我们讨论了,整个清热药中间有少量的温燥药,清而不寒,用像麦冬这类偏于养阴生津之品和半夏相配,补而不滞了,所以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辨证的要点,应用时辨证要点有一组气阴不足的现象,在气分大热、发热基础上呢,气短神疲,多汗,烦渴喜饮,这是它的正气不足、气阴两伤的特点,而气逆欲呕,胃气上逆,反映出它的兼症,加上舌象、脉象佐证,这是辨证要点。临床运用当中如果津伤严重,胃阴不足,光是有麦冬这一类还不足,加天花粉、石斛一类,尤其在胃阴不足、胃火上炎。但如果说胃火炽盛,那这个时候胃热不是反映光是伤阴方面,本身胃热胃火较重时候出现消谷善饥,用(天)花粉这类养阴(的)同时还加黄连、知母直接清泄胃热。在使用当中这个方用了一些润的药,有痰湿不适合,当然这类发热如果(是)阳虚型不适合了。第一节清气分热是用两个,一个常用方、一个基础方来作为代表了。(这是)第一节。
       第二节 清营凉血
       第二节,清营凉血。每一节实际上它反映了一些基本的配伍结构,第一节它的本质就是一个基础方,考虑清热生津为主,然后这个方运用过程当中,这个证候发展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一个伤气伤阴,一个兼夹证候,引起胃气上逆,用药里益气养阴而不滋腻,那和胃降逆不温燥,同时像竹叶石膏汤这类方里还体现了什么呢?你看这个(竹叶石膏汤)是汉代的,像银翘散这类是到清代了。但是里面给病邪出路,像用竹叶这类既能帮助透邪,帮助清热除烦,而且还有清心利水作用,清心除烦同时利水给这种热邪多找出路,所以每一节里面对气分热要考虑哪些基本结构、哪些方面反映出一些基本的治法。清营凉血这里面又有它的一些基本治法,适用病证呢?清营凉血方包括清营分为主和凉血为主的两类,各有一个代表性方剂。一方面邪热传营,温热病邪由气分进入营分,这个时候以清营汤作为代表;热入血分以后,血分往往是涉及到一个心主血,热扰心神比较突出,第二个呢,热入血分,热迫血妄行,出血是个重点,以犀角地黄汤作为代表。这个适用病证这两类,分别以一个方作为治法和配伍结构方面的一个代表。
       清营汤
       清营汤是Ⅰ类方,出于《温病条辨》。
       从清营汤的病机分析来讲要抓住邪热初入营分,这个初,初入营分,由气分传入营分,按照温病学派卫气营血辨证体系、治法体系的它的理论,那到气分是清气为主。我们前面说清热生津,这是它的基本治法,到营分呢,入营尤可透热转气,所以既要清营分的热,又要使这个病邪从初入营分透出气分而解,这是它治法上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初入营分,在气分有些热邪、热证开始变化。初入营分的基本热型,身热夜甚。身热夜甚是由于发热,到晚上加重是由(于)进入晚上人体卫阳之气开始入里,卫气日行于阳二十五度,夜行于阴二十五度,所以卫气整个属于阳,营血整个属于阴,初入营分就开始进入阴分了。那到晚上呢?人体的卫阳之气入里,那这样病邪已经在阴分。到晚上两阳相争,温热病邪和人体的卫阳这两阳相争,发热就明显。那到白天呢?卫阳之气出表,邪正相争,邪正脱离接触,相对的发热较低,到晚上身热夜甚。口不渴是由于在气分阶段,气分大热伤津,所以口渴饮冷,到营分,营分属于阴分,营分之热熏蒸营阴上潮,反而口干而不渴,有的时候口干不喝水,这是初入营分热型这个特点。因为作为阴分有热,往往身热夜甚是它很突出(的)特点。那卫气怎么由表入里呢?其很重要的一个标志是眼睛睁开不睁开,眼睛一闭呀,他都不是单纯一个时间到晚上,眼睛一闭,卫气入里,眼睛睁开,卫气出表。所以正常情况下,人体白天都是活动,醒的,那样子呢,卫气出表,可以防御外邪,维护体表体温。当你睡了,所以哪怕是白天睡觉他都要盖被子呢?因为眼睛一闭,卫气入阴分、入里了,作为一个维护体表体温这个能力就下降了,所以有些小孩子抱在(怀里),白天你看他要睡,拍拍他,不要他睡,睡了以后感冒,道理就是使他卫阳之气在表,不要入里了,所以它晚上入里,正好这个时候温热病邪也进入了阴分,这个时候两阳相争它就剧烈了,是这个道理。而热扰心神呢是导致神烦少寐,时有谵语,这是指的营气通于心,心主血属营,肺主气属卫,这是热邪扰乱心神,营分之热扰乱心神可以导致神志症状的出现,涉及到心神病变。时有谵语,并不是神昏谵语,也就是说在心神病变还比较轻,谵语时有发生,这是跟初入营分的特点有关。初入营分,营分是血分的浅层,所以热邪作用于血分浅层,也可以(有)早期的动血现象,斑疹隐隐,但是这和典型的发斑发疹(不同了),热入血分有发斑发疹。那从清营汤的主治里面经常写到,口渴或不渴,前面我们说热在营分典型的情况是口干不欲饮,不渴,但如果说它的尾巴还在气分,温热病邪初入营分,这个气分还没完全脱离,初入营分,横跨气、营两个阶段,那这个时候呢?根据气分热的程度,可以有一定的口渴,可以口渴。口渴越多,气分余热越多,有这个特点。至于营分有热伤阴,舌质绛而干,脉来细数。至于这个目常喜开或喜闭,这是由于温热病邪初入营分,营分这个阶段,初入营分,是种阴和阳交界的地方,热邪在这里阻滞气机,卫阳之气出入不利,阴阳,在阳分到阴分或者阴分出阳分这个过程受气机阻滞,人的正常阳气出入不利,所以睁开,那就卫阳之气向外,该要进去,该要闭的时候进去,进不去,温热病邪阻滞,出入不利了。如果闭上,不睁开,那就是阳气在阴分,出来不利。
       那这个功用呢?这个方清营解毒,透热养阴。那从方解来看,全方是以清营分热毒为主,透热转气结合。用水牛角,过去用犀角,犀角清营分热,清热力量非常大,水牛角一般要用量较大,这种方里一配,水牛角镑片先煎,一般一顿一两二两地用,如果犀角就要很少,小儿的话一厘效果都很好。这个是说笑话了,我们捡到过一个完整的大犀角,我用了八年才用掉一点点。那是在甘孜藏族自治州,医疗队在那医疗的时候,医疗队找到一个(东西),一看(是)什么?大家看是个很好的犀角,可以当装饰品、当什么这个?后来大概(是)不认识怎么把当垃圾,堆在垃圾堆里了,后来搬家全部抛掉了,因为那里当地也有些动乱的事。所以后来拿到药房里面就用了,所以我倒有幸用了八年。每次用这种水磨的方法了,或者很细的挫,细挫(去)挫,先称一个重量,挫完以后再称重量,减掉,那就是用的量。那个一般开几厘,病人家属都要挫很久,一两个小时。但效果是非常好,小儿(用)这个退热非常快,而且发热用这个,防止抽搐、惊厥这类效果都非常好,由于用量非常小。用水牛角的量要大,镑片先煎,时间长一些,这是作为君药的。因为它擅长于清热、解毒、凉血,而且犀角这类药它带有芳香特点,能够防止窍闭,本身有开窍作用,今后说到开窍剂,它有开窍作用,它自身有一种清香,能够防止秽浊,热邪往往兼夹秽浊了,防止秽浊蒙蔽,也就是说防止神昏,小儿在发高热的状况下很容易蒙蔽心窍,或者很容易动风,所以这类药用上去保护心神是很好的。生地、麦冬、玄参这是一个增液汤,有养阴清热的作用,养阴清热,其中玄参这些可以滋阴,清热解毒。麦冬、生地是常配的清热养阴药了。这一组考虑到温热病邪进入营分,热伤营阴,所以它有清热养阴的作用。增液汤是个基础方。银花、连翘、竹叶都带有透邪达外的特点,竹叶还能够清心除烦。但这三味药包括后面黄连一般来讲都是用于气分的,由于温热病邪初入营分,还有未进营分,(还有)残留气分之邪,所以要透热转气,这组药体现了叶天士讲的“入营尤可透热转气”这个思想。黄连增强这个方解毒作用,因为这时候的营分热已经形成热毒的特点,比如说开始波及到早期的血分了,后面尾巴在气分,前面涉及到血分,斑疹隐隐。而且他可以心烦,可以时有谵语,时有谵语(有)一定的神昏,涉及到热毒的形成,所以用黄连有增强解毒清心这个作用。这个方里配伍当中那个丹参是比较特殊一点,丹参的养血可以使得在生地、麦冬养阴的前提下阴血兼顾了,增加这种补益阴血作用。丹参能有活血作用,一味丹参功同四物,既能养血又能活血,全方比较寒凉,用一点活血的丹参使整个方剂凉而不瘀,凉血不至于产生瘀滞,特别有这种斑疹隐隐情况下反映出热引起了动血的早期,来谨防有这种动血之后留瘀,丹参有这样的意义。一个帮助补益阴血的不足,一个考虑到使全方凉而不瘀,这是这个方的方义分析。从这个方义分析归纳有两个特点,一个特点体现了透热转气,既清营分热毒,又要注意透热转气并用;一个特点用丹参使全方凉而不瘀,这是配伍上的两个特点。
       在运用当中,这个证是比较动态的,治疗温热病邪的很多方都要注意它的一个动态性,它是温热病邪初入营分,所以辨证要点就是我们前面主治里主要的一些方面,身热夜甚,神烦少寐,斑疹隐隐,加上佐证。临床运用当中,如果说营阴受伤较重,舌干,用黄连不适合,苦燥,可以不用。如果不是仅仅时有谵语,而是进入神昏,热陷心包,要结合开窍,这是经常配用的。开窍,安宫牛黄丸这一类。如果热盛动风,营分有热又结合动风,可以结合紫雪,用紫雪丹,或者方中直接配羚羊角、钩藤这一类清热,凉肝熄风。如果气分热还盛,整个方里不是透热转气吗,考虑到初入营分,气分热还明显,气分热盛的话,临床表现上口干,要喝水,口渴明显了,而且发热,白天发热也较高,气分热盛,银花、连翘、黄连、竹叶可以重用。热很高,甚至于还有汗出,那就说气分(热)多,初入营分的那个(热)很少,那这个时候石膏、知母这一类增加,清热解毒的这些药物也可以增加。这是以气分热毒为主了,这是一个描述一种动态,本来它这个方(是)治疗初入营分,气分留得不多,是个尾巴,那如果气分为主了,营分虽然开始有了,比如斑疹隐隐,时有谵语,舌开始红绛,苔少了这类,但是气分热为主,营分有一些了,那这清气分为主,兼顾营分。营分为主,那就气分少一点,以清营解毒为主,所以这是个常用的随证加减的(方),根据它这个动态来灵活运用。
       原书里提到“苔白滑者,不可与也”,是指的如果挟湿,不宜使用,因为这个方里边用了比较滋腻的增液汤,生地、麦冬、玄参这一类,如果是苔白滑反映出,那这个是有湿温病的特点,一般这个不适合使用。清营汤用于温热病,温病学派有温热、湿热两大类。
       犀角地黄汤
       清营凉血的第二个方是犀角地黄汤。这个方是个基础方,我们简单提,它是Ⅱ类方。这因为后面的一些方剂可能讲得快一些,开始慢一些。
       犀角地黄汤在《千金要方》上,从主治证候特点来讲,它有三个方面体现的,现在教材把它归类也分为三方面:一个是反映神志方面症的,血分有热,心主血,心藏神,所以神志方面首先会产生影响,热邪作用于血分产生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迫血妄行造成各种出血,这是犀角地黄汤的一个主治当中主要的方面。
       第二个呢,热邪使血液浓缩,热邪煎灼,血液浓缩,因热可以致瘀,造成一些瘀血现象,所以血分热盛时候,热扰心神产生身热、神昏、谵语这一类的表现,这是血分热盛可以引起的常见的这个临床表现。当然这个,比如谵语或者神昏这类轻浅阶段,像心烦这些都是在血分热盛也能出现。热伤血络,热邪迫血妄行,产生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各种出血,发斑发疹,那斑色一般紫黑,这是各种类型出血。当然从出血这点来讲,因热导致的出血,上下都可以出现,但相比偏多呢?血分有热导致(出血)上部较多,吐、衄这类较多了,这种由于温热病邪到血分导致这种典型的血热出血,上部、外部、肌肤发斑、发疹这类,上部吐血、衄血这一类较多;相对(地)下部较少,下部以湿热熏蒸、伤损血络出血为多,包括我们以后在脏腑热证当中,清脏腑热小蓟饮子、槐花散这类很多,跟湿热有关。这里强调的重点在温热引起。证候特点第三个是蓄血瘀热。这里我们强调蓄血是一种泛称,在某些组织脏器里面血液瘀滞不畅,叫蓄血,完全不通,叫瘀血,这个有一定区别,但这个不是蓄血证,蓄血证也是血瘀热结在下焦,以后要讲的理血剂的桃核承气(汤),蓄血证这个提法,只要提蓄血证就是桃核承气汤证,这是它的一个专利了,相当于,专门所指。蓄血是泛指,所以这里提的蓄血,热和血结,热和血结,反映喜忘如狂,漱水不欲咽,大便色黑易解。反映出血热互结、血行不畅,甚至于形成瘀血。这个喜忘如狂往往突然发生一下,这是热病过程当中瘀和热扰乱心神,瘀热扰乱心神所致。这是血分热盛的证候的一个分析,常见的三个方面。
       用药光这个基础方当然不成,在这基础方运用前提下,根据不同出血,可以配伍一些相关的药物,也就是辨证为主,辨病为辅,异病同治,同中有异,异病证相同,都用这个方,同中有异,加味不同。这是列了一些参考的,针对的一些出血的辅助用药。
       从方义分析来讲,这个方它是清血分的热毒,特别是要凉血,清血分热,凉血止血,但凉血止血,至于血多内部出血,出血防止瘀血,所以功用是清热解毒,凉血散瘀。仍然是以水牛角作为君药,传统过去(用)犀角了,现在都是写水牛角,还是清热凉血,清热解毒(清解血分热毒),而且用水牛角清热凉血不会留瘀,本身它能够活血,有活血这个作用。生地能够清热养阴,考虑到热到血分了必然伤阴,阴液的损伤,丹皮、赤芍这个佐药是方义分析中的重点,丹皮、赤芍都偏寒性,能够清热凉血,那这是增强水牛角、生地的凉血作用,相当于佐助药,丹皮、赤芍又有散血化瘀作用,丹皮凉血散瘀了,赤芍有活血作用,结合起来能够使全方凉而不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血。使全方凉而不瘀,凉血止血而不留瘀血,那这是中医在配伍当中,配中药当中,经常要考虑的,扬长避短。
       那这个方的配伍特点呢是凉血和化瘀并用,所以我们说方义分析当中丹皮、赤芍是非常重要的,使热清血宁,能够清热止血,清热凉血不耗血动血,它这个化瘀和清热凉血并用,不会耗血动血,凉血止血又不会冰伏留瘀,又不会造成留下瘀血。有些是这样,有出血,清热凉血不考虑全方凉而不瘀的话,临床上有时候出血停止了,后来经常发生留下点后遗症,疼痛。像溃疡出血这类,经常有的,不出血了以后,平常有些疼痛可以出现,饮食不当等等,就开始有一些胃痛。
       清营汤和犀角地黄汤在主治证候、功用、配伍特点方面有一个比较,这是学习清营凉血当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主治证候来说,一个热邪,温热病邪初入营分,清营汤,初入营分,所以它可以有一种动态的,由气到营的动态特点,比如说他口渴或不渴,或者发热了,一般情况白天低一点,身热夜甚,随着他白天和晚上热的高低不同,判断热邪在气、在营的多少,所以它主治证候方面集中反映的它是热型的特点,在初入营分的热型特点。它在涉及到心神病变方面主要反映在时有谵语,神烦少寐这些,这是实际上在营血分都会有,从这个功用方面呢,清营汤以清营解毒为主,配合透热转气。犀角地黄汤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配合散瘀,所以整个配伍特点上,一个强调透热转气结合,一个强调凉而不瘀,凉血配合散瘀,这是两个方的不同。
       在运用的时候,犀角地黄汤作为基础方,主要用于热证出血,热证出血它有一些特点,伤及心神以及血热之后出血伴随的发斑发疹,斑色紫黑,或者出血偏血色鲜红,伴有发热。运用当中,当然阳虚失血,脾胃虚弱这类呢很寒凉,不适宜了。
       好,我们清营凉血就讨论到这里,休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11:5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