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369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55集 素问.风论(二) 漏风、内风、首风、肠风、泄风、...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1-30 16:35: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NzM1Mzk4NA==/v.swf[/flash]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以春甲乙伤于风者,为肝风,以夏丙丁伤于风者,为心风。以季夏戊己伤于邪者,为脾风。以秋庚辛中于邪者,为肺风。以冬壬癸中于邪者,为肾风。风中五藏六府之俞,亦为藏府之风。各入其门户,所中则为偏风。风气随风府而上,则为脑风。风入系头,则为目风,眼寒。饮酒中风,则为漏风。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在腠理,则为泄风。故风者,百病之长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愿闻其诊及其病能。歧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色帡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色微苍,嗌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炱,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胃风之状,颈多汗,恶风,食饮不下,鬲塞不通,腹善满,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汗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食则汗出,甚则身汗恶风,喘息,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口中干,上渍,其风不能劳事,身体尽痛则寒。帝曰:善。

还是讲《风论》,教材190页第二自然段中后部分,

饮酒中风,则为漏风,这是因为饮酒过度,汗出而受的风,因为风病本来就多汗,风为阳邪,开泄腠理,再加上酒,酒气热而剽悍,也容易使腠理开,因此这种风病出汗出得特别多。好像如同漏出了一样,取名叫做漏风。在《内经》里面还把它叫做酒风,这我们在下面讲的时候会提到这个问题,就是饮酒中风。出汗很多,汗出如漏,叫漏风。在《素问。病能论》当中把它叫做酒风。而且提出了治法。

入房汗出中风,则为内风,入房是指的房事,两性,行房汗出而受到风邪,这是由于精气内虚而受的风邪,所以叫内风,又

新沐中风,洗澡洗头叫做沐,洗头,洗头的时候,头部的腠理舒张,容易受到风邪,所谓新沐中风,这个时候的病名叫做首风。首风的症状一般的说也有汗出,恶风,然后头痛,还可能产生一些其他的症状,比如睡眠不好,发热微恶寒,当然有头痛,这是开始的症状,可有汗出,头痛等等这些症状,

久风入中,则为肠风、飧泄,外受风邪,时间很久,病程很长,侵入到肠胃,可以引起肠风,下面说飧泄,肠风一般是指的便血,肠风便血,然后也可以出现飧泄。久风入中,影响到肠胃了,可以出现肠风便血,也可以出现泄泻病。肠风和泄泻可以认为是两个病,都是久风入中所引起的。但是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病,肠风下便血,也可能引起便泻,看来我们教材上是作个顿号。是作为两个病来看,也可以。反正久风入中,风入于肠引起肠风。也可以引起腹泻,风客yin气,精乃亡。然后可以引起了邪伤肝,肝木之气可以伤肠胃,因而引起腹泻。

外在腠理,则为泄风,入于中可以肠风、飧泄。外在腠理的话,就可以叫做泄风,成为泄风,泄风之状,看来主要症状是恶风,

故风者,百病之长也,因为上面说了,风邪导致了很多病,在不同季节可以引起五脏之风,风侵犯不要部位,可以有不同之风。有脑风、有目风、有漏风、有泄风、有首风,乃至于肠风,所以说,风者,百病之长也。很多病都可以由风邪引起,当然关于风为百病之长,在其他篇我已经讲过了。这个概念除了风的变化快,风的侵犯部位多,风邪无孔不入之外,还有风邪容易与其他邪气相杂为病,成为六yin之先导。六yin之邪,风为先导。相杂为病,先导为病。风病本身还会产生很多的变化,所以说,百病之长也,

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侵犯到人体之后,可以随着人体体质情况,而发生很多的变化,成为其他病,也就是说,可以不见得还叫做风病,可以引起其他的病,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就是说相当多了。

无常方,方是法也,或者叫规律,它的变化没有一个固定的规律,没有固定规律,变化多,本身就是个规律,无常方,是没有常规,没有特定的一个什么规律,说明它变化很多。尽管如此,

然致有风气也,它总有受风的病因存在。使风气侵犯人体的这个病因、这个体质。就是说内外因素,还是找得到的。虽然它的变化是很多,简直是没有规律可循,但是总有,一是受了风邪,二是体内的不同的状态,可以得不同的病。比如,除了上面所说这些病,我们中医把这身上起那个荨【qian】麻疹,现在约定俗成了,也叫荨【xun】麻疹了。那不也叫做风吗?还有一些其他的病,现在西医所说的很多过敏性的疾病,不能说全部过敏性的疾病,很多过敏性的疾病按中医病因分析,好像都和风有关系。它总是有体质问题。总是有一个因素受病因素在那里。所以说,然致有风气也。还有导致风邪侵入的因素。

帝曰:五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五藏之风,有不同的症状,这形状是指的症状了。不同的表现、病形、病状。都是说的病态。都是讲的临床症状、临床表现。

愿闻其诊及其病能,想听听它的诊断特点。五脏之风每一个风诊断的特点是什么?或者说鉴别的主要点在哪里?主要鉴别点是哪些症状。及其病能,也是它的临床表现。这个“能”字读作【态 tai】,我们在讲《阴阳应相大论》的时候讲过,“病之形能【tai】也”,有这么句话,也就是相当于地下加个心字。那个繁体字的态。

歧伯曰:肺风之状,多汗恶风,肺风病是什么样的特点呢?下面五脏六腑风都有多汗恶风这个症状,但是下边这是每一脏的,肺脏的特殊是按在于,

色帡然白,帡是浅白色,淡白色,面色淡白,浅白,因为肺属秋金,其色白,

时咳,短气,肺主气,司呼吸,又主宣降,肺气不能宣降,所以容易咳嗽,肺气虚而短气,

昼日则差,暮则甚,这个差读成【chuo】,也就是减轻的意思,在这里《伤寒论》用的是瘥。昼日则差,白天病减轻,暮则甚,入夜晚病就加重了。为什么白天病减轻,夜晚病加重呢?是因为肺属手太阴,昼为阳,夜为阴。说暮则甚,到它相应的时间病就加重。特别手太阴肺,卫气运行的时候,夜半而营卫之气大会于手太阴肺经。所以夜病势加重。

诊在眉上,其色白,它诊断的特点的部位,我们在讲前一篇的时候,谈到过五脏固尽有部,五脏在面部有它固定的部位,相配属的部位,相联系的部位,肺在五脏,按本篇说,因为在《内经》里其他的篇章,还有关于肺脏的部位问题。按本篇说,在眉上,在两眉之间,肺所主的部位,它这个说法是按肺为五脏六腑之盖,在最上部,人家面部那算起来,它把这算为上部。诊在眉上,是两眉之间。肺所主,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汗恶风,焦绝,关于“焦绝”这个症状解释不大一样的,我们就按张介宾的解释,是指的唇舌焦燥,张介宾注。焦绝者,唇舌焦燥,津液干绝也。这是因为有风,风消耗了津液,多汗,津液不足。因此出现唇焦,舌焦口燥,唇舌焦燥。

善怒吓,善怒,有热容易善怒,吓,就是吓唬人,一般的解释来说,是病在于阳。因而容易发怒而吓唬人。这一点在临床上本人体会还不多,因为心受了风邪容易吓唬人,多怒还是可以。心神受到影响因此多怒。

赤色,心为火之色,为赤色。

病甚则言不可快,言为心声,所以心脏受了风邪之后,自我觉得说话迟缓,也可能真的说话迟缓。也可能病人自我感觉,舌体不利而说话迟缓。心受风邪这个症状,在临床上还是见得到的。或者说还是比较常见的。

诊在口,一般的注家认为,这个口应当作“舌”,诊在舌。因为心开窍于舌,再加上前面言不可快。也是因为舌的问题。

其色赤,那就是舌色红,舌红。心受风而为心风之病。

肝风之状,多汗恶风,善悲,我们在讲前面《素问。调经论》,和讲《本神》篇的时候,都讲过,“肝实则怒,虚则悲”,这里头也是善悲。那看来是肝风导致了虚象而善悲。

色微苍,面色微苍。苍青山肝之色,木之色。

嗌干,善怒,这不又出现善怒了吗?伤了津液故咽干,怒为肝之志。所以肝风之状可以善悲,也可以善怒。有虚实不同而已。至于为什么虚?为什么实?那除了风邪之外,还和受病之人的体质有关。受病之人的肝脏的虚实原本的情况有关系。

时憎女子,一般的注家认为,时憎女子是说性功能衰弱的问题。那指男子而言,这里头,指的性功能衰弱,如果是肝气实,所以实则阳强,虚则妒阴。说肝经实则阳强,虚则妒阴。因为肝风之后,可以出现性功能低下,所以叫做妒阴。肝病,肝经之病,肝脏之病,出现性功能的障碍是比较多见的。

诊在目下,其色青,在两眼下面的部位,所谓青眼圈,那属于肝风。一般的说,下眼睑就是属脾,但是在本篇它把特定的部位定在目下。定在肝上,肝色青。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怠堕,四肢不欲动,脾主肌肉,脾主四肢,所以脾受风邪就身体怠惰。“阳气实四肢,浊阴养六腑”,阳气实四肢,是脾胃之阳充实于四肢,脾主肌肉,由于脾受风邪而脾气虚。所以导致身体怠惰,而四肢不欲动。

色薄微黄,面色微黄。黄是脾之色。

不嗜食,不欲食,运化不利。

诊在鼻上,其色黄,鼻子在面部的中央,脾在五脏中央,所以本篇说“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汗恶风,面痝然浮肿,面痝然浮肿,这个肾风,我们过去就讲过,讲那个《评热病论》那不有肾风吗?“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否”,“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我们都讲过的。就是那个肾风。所以这里面所讲的症状呢,面胕痝然浮肿,是和那个《评热病论》肾风是相同的。

脊痛,不能正立,这里又多了一个症状出来,叫做“脊痛,不能正立”。受了风邪之后,腰脊疼痛不能直立。腰为肾之府,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经脉在于脊背。所以肾受风邪还出现腰背疼痛。就是肾风可以出现腰背疼痛的症状。有的时候,病人呆着就要疼痛。有的时候,你拿拳头轻轻地捶捶他腰背,他也可以出现疼痛,肾风之状。

其色炱,炱是那个煤烟的黑色,而那个枯槁的。像那个煤烟那个烟出那个颜色。

隐曲不利,隐曲不利一是说的小便不利,二是说的性功能的问题,性机能衰退。小便不利和性机能衰退,两说都可以。因为肾司二便,肾又主生殖,所以肾风还可以出现隐曲不利。叫做隐曲,也就是这个事是隐曲之事,不是张扬的事。

诊在肌上,它诊断的特点,面部的部位在肌上,“肌”应该是“月几”可是原文就是写成肌。“月几”就是“颐”。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两颧上的肉。颧骨上面的那个叫“颐”。肾病诊断的特点的部位,是在“颐”这个部位。

其色黑,肾之色为黑,黑为水之色。我说了,本段所讲的五脏所主的部位,是本段说的。在《内经》上还有其他的说法。比如《内经》还有其他的解释,说这个地方(下颚?)就是肾,这个(额头)是肺, 这中间(鼻)是脾,大多数说法到哦于一样,但是本篇说这(颧骨上面)就属肾,两颧发黑,黑是水之色。

胃风之状,颈多汗,颈多汗是颈部以上多汗,包括头、颈,也就是《伤寒论》所说的“头面多汗,齐颈而还”那个症状,颈部以上多汗。

恶风,食饮不下,胃受风邪了胃不能和降了。所以饮食不下。

鬲塞不通,咽不下去,不通畅。吞咽不通畅,胃胀满,下降不通畅,所以叫鬲塞不通。

腹善满,腹部胀满,大便不利。都包括在鬲塞不通里头。饮食不下,大便不通,腹部胀满,这都是胃失和降的现象。

失衣则月真胀,少穿了衣服,就月真胀,也就是受是点寒,本来是胃风。再受点凉,消化就更差了,肠胃功能就更差了,所以就月真胀。本来就胀满,再受点风,再受点凉。

食寒则泄,如果再吃点凉的东西,就可以出现泄泻,腹泻。本来肠胃就有问题了,就受了风邪了,再吃点凉东西。就导致运化失职,出现泄泻病。换句话说,胃风可以有腹满,腹胀,大便不通,如果再吃凉东西的话,导致了胃的阳气受伤的话,还可以出现腹泻。肠胃功能受伤导致腹泻。

诊形瘦而腹大,这个特点诊断的不是面部的问题,是整个形体消瘦,可是腹部胀大。那是消化吸收有问题,所以这人瘦。由于腹胀满,所以腹大,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特点是什么呢?

头面多汗恶风,头面多汗,本来一般的风证,像我们在前面看到了,都是有多汗恶风,但是这个首风特点,是头面多汗恶风,

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面多汗恶风,我们看到还有头痛。我在前面讲这个首风,“新沐中风,则为首风”的时候,说出汗容易头痛。这个头面多汗恶风,没说头痛,但是下面出现疼痛了。你看,当先风一日则病甚,自然界还没刮风的时候,头一天,好了,他病就明显了,加重,病甚了就是加重,加重怎么样呢?

头痛不可以出内,头痛得厉害了。那说明平时也有头痛。但是当先风一日,刮风的头一天,症状加重,重道疼痛不可以出内,离不开屋子。不能离开室内。为什么当先风一日则病甚?是由于外风引动了体内之风,所以头天就开始,很多病都这样,特别是那些关节病,或说有些人受了伤之后,甚至于哪怕得了肝炎之后,也常有这个症状。自然气候一变化,风还没来呢,雨还没下呢,天还没阴呢,头一天,很多人都有这个体会。那都原来体内有旧邪存在,新的,自然界气候一变化,刚要变化,引动了体内之邪,所以出现症状。他就是这样,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

至其风日,等到风真的刮起来了,

则病少愈,真的风刮起来那个时候,首风之邪也可以引出来了,可以外出了。可以稍微的排出来一些。头中那个风邪也可以排出来了。所以至其风日则病少愈。必原来好点。必“当先风一日,头痛不可以出内”,症状要缓解一些。

漏风之状,或多汗,常不可单衣,就是饮酒出了那个酒风,汗出得非常多。但是却常不可单衣。还不能穿少了,穿少了就更不得了。那恶风,因为他恶风,所以不可单衣。

食则汗出,一吃饭就汗出来。本来就汗多,当吃饭的时候,汗就更多了。

甚则身汗,甚至于全身都出汗。一般的食则汗出的话,也多半在头面出汗。饮食下到胃里面,胃气蒸腾,所以导致头面多汗。但是这个“漏风”之状,全身都可以出汗。

恶风,喘息,还可以出现喘息恶风。由于胃气不能正常的和降,也导致了肺气不能肃降,所以有喘息。

衣常濡,身上的衣服经常是湿的。濡湿。他老出汗嘛,而且又不能少穿。少穿就怕风,穿上汗很多。所以衣服经常是湿的。

口干善渴,伤了津液了,汗出很多,津液受伤,所以口干善渴。

不能劳事,不能劳动。稍微劳作多一些,那就汗出得不得了。就进一步的喘息,气喘。不能劳事,就是不能劳动。

泄风之状,多汗,汗出泄衣上,所以叫泄风。

口中干,那上半身湿,泄风之状有上半身湿,口干而上半身汗多。

其风不能劳事,也不能劳事。跟上面所说的那个漏风之状一样。泄风也不能劳事。一是正气虚,体力不济,不能劳事。一是一劳事汗出就更多得不得了。所以不能劳事。

身体尽痛则寒,还身体疼痛,而寒,身体还寒冷。气血津液都受到伤了,所以身体疼痛。阳气不足了,风邪引动了津液外出。汗出于外的时候,气也伤了。大汗伤气了,所以身体还寒。又疼痛,又寒凉。身体又凉。

这段就是讲了各种的风,每一种风他只是强调了个病因,又突出了一个或者两个症状。典型的,在《内经》作者认为这是典型的,有特点的症状。不可能是这一种风病的全部症状。人家自己也说了,《内经》也说了,知其变化,乃为他病,还有很多的呢!没有讲变化那一条。只是说,这种风是什么典型症状。那种风水什么典型症状。因为变化起了太多了。所以它没有涉及知其变化的问题。

这就是《风论》。风邪在病因里面是一个重要的外因,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或者说是六yin之首,或者说百病之长。所以立专篇讨论风邪致病特点。同时又举出来多种风证。来说明它的病机以及引起的各种病证。

【理论阐释】
1. 风邪性质和致病特点
191页。风邪致病性质,作为六yin之首,它有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教材还总结一条叫“主动的致病”。这样一些特点。因为它动嘛,无孔不入。所以总结出来,轻扬开泄、善行数变,为百病之长,主动的致病特点。

风为阳邪,易伤阳位,这个我们讲了多遍,《太阴阳明论》说:阳受风气,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风邪容易伤人之阳,因为它是阳邪,同气相求。
风性开泄,易伤卫表。容易伤害卫气,伤害人之表。
善行数变,所以它伤人病位游走不定。它的变化无常,突然发病,病起急暴。也可以产生很多的症状出来。突然间变化很快。所以有善行数变这个特点。

关于善行数变的问题,《内经》有多处举出这样的例子,我们在学过的《生气通天论》论风邪所伤,感受而发出了很多的寒热病,以及还有伏而后发的洞泄等等。《灵枢,岁露论》篇也有,“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必因其开始因为卫气虚,腠理开,来侵入人体,等等的。这是第三点。伤卫表,伤人卫气,伤人表阳。
风性主动。因为《阴阳应象大论》说“风胜则动”,《至真要大论》说“诸风掉眩,皆属于肝”,那不都说的动吗?眩晕是自我感觉在动,肢体振摇是别人看到在动。
风为百病之长。它致病极为广泛。常在不同的时日、不同的条件下,侵犯机体,成为外感病邪之首。又举出《骨空论》和《生气通天论》都有“风者,百病之始也”。和本篇所说的意思是相同的。
所以风邪致病,我们在【理论阐释】谈到它的致病特点。提出这样五个方面。

【临证指要】
192页。《风论》各种风病临床上应用的一些提示。教材总结了本节论述外感风邪所致的18种外感疾病,也就是18种因为风邪所致的疾病,把它归纳为四类。18种病归纳到是个方面。

风邪所伤部位。根据所伤部位来命名的病,有九个病。

医学全.在线
1 肝风        多汗,恶风,面色青,咽干,善怒,面色青苍,还有时憎女子。教材提出来这种情况,应该可以考虑用甘麦大枣汤。加上桑叶、荆芥来疏风。甘麦大枣汤是养营血。营血足了,就容易,或者不受风邪,或者容易疏散肝风。加了桑叶、荆芥是疏风的。再可以加上白芍来平肝敛阴。养肝阴的,柔肝的药。这是肝风,作为举例。
2 肺风        恶风,咳嗽,少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根据这个病情是肺受风邪。可以考虑用益肺气、祛风邪的方法。参考,可以考虑用玉屏风散加上杏仁、桑叶来治疗。玉屏风散主要是补肺气,黄耆、防风、白术,玉屏风,来补肺气的。同时又加上杏仁、桑叶来宣散肺气。祛除风邪。
3 心风        可以多汗,恶风,唇干,善怒吓。面色赤,舌强,言不可快。说话说得很缓慢,语言不利。由于是受风邪,可以考虑要清心泻热,兼安心神的方法。因为它有善怒,认为他心经有热了。
4 脾风        脾风之状多汗,恶风。身体倦怠,四肢无力。面色淡黄,食欲不振,应该用健脾祛邪的方法。藿香正气散为主方。
5 肾风        肾风我们在前面讲《评热病论》的时候已经谈过,那和这里是一致的。只不过这里又补充了一些症状。说腰脊背疼痛,面色两颧发黑这个症状。治疗的方法,我们前面也已经讨论过。和《评热病论》说讲肾风是一致的。
6 胃风        出现有腹胀,大便不通。或者吃凉的饮食之后就腹泻。为什么胃风出现这些症状呢?说“土被木刑”,所以肌肉消瘦,诊形瘦而腹大。是因为土被木刑,所以出现形瘦而腹大这个特点。治疗可选用理中汤为主方。加上防风散其风,白芍柔其肝。木被土刑,理中汤是理脾胃之气。
7 肠风        风邪袭于肠而导致了传导失常。所以可以出现津液不化,泄泻。也可以出现便血。治疗可以考虑用疏风止泻。用地榆、防风、黄芩,这都可以凉血止血,又可以散风止泻。
8 首风
(头风)        就是“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的那种风。考虑这里提出来,是用“味之薄者,阴中之阳”,用这类的药。引证了《医宗必读》说“头痛自有多因,而古方每用风药者何也?高巅之上,唯风可到,味之薄者,阴中之阳,自地升天者也。在风寒湿者,固为正用,即虚与热者,亦假引经。即使是虚热的也可以用来引经药。”味薄之品。因为是病在于上,用薄味,阴中之阳。味之薄为阴中之阳。这在《阴阳应象大论》的时候我们讲过。“气为阳,味为阴”。“味之薄者,为阴中之阳”。
9 脑风        脑风是指风邪循督脉入脑,中于风府。从风府再上于脑。风府在颈后正中央入发一寸半。督脉所在。入于脑,入于脑髓。所以出现头晕微痛,巅顶痛。脑户多冷,项背祛寒。时流清涕为主要症状。治疗以祛风益肾为法。因为督脉总督一身之阳,要温阳气。当然还得要散风邪。
10 目风眼寒        可以目痒,目痛,流泪,遇到寒、遇风流泪。这些主要症状,应当用温散风寒的方法。


这是十种。可是前面说此类份风病有九,最后出来个十种。是把哪两种合并起来了,把首风、脑风合并起来看,作为一种看。所以可以说是有九,但是按《风论》这篇所说的,这是十。
以疾病的性质命名的风,说有寒热、热中、寒中,这样不同的症状。
以临床表现特征命名的。有四。是指偏风、漏风、泄风、疠风。这是四种。以它的临床特征来命名的。

偏风        是半身不遂
漏风        是汗出很多,对,刚才我提到漏风的问题,在《素问》的《病能(tai)论》里面有酒风。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漏风。是由于饮酒所造成的。饮酒受风所造成的。在《病能论》里头说“有病身热懈堕,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这个病在《病能论》里头还有个治法,用泽泻饮来祛风除湿,治疗酒风。泽泻饮是什么成分?是泽泻、糜衔、白术三个药。泽泻饮,治疗酒风。现在有人研究这个方子治疗血脂高。说是还有相当的效果。人的血脂高,大概也跟饮酒多有关系。或者饮酒多的病人也容易出现血脂高。大概饮酒多的人,恐怕吃的东西也不一样。他的饮食结构上,和不大饮酒的人大概也有区别。所以这样的病人估计可以容易血脂高。可是在《内经》时代,它没有这个血脂这个问题,但是只是知道这些人喝酒喝得多。容易得这些病。所以有泽泻饮。现在研究这个方子临床还好用,治疗这类的病。所以这里漏风。我们又补充说一下。
泄风        “汗出泄衣裳”,“衣常濡”,考虑用的玉屏风散,用固表来散风。
疠风        所谓的大麻风病,我说过,现在我们一般的医生,也治不到这个病,见不到这个。教材引了《诸病源候论》提出用雷丸。雷丸是杀虫。那认为这是有毒,所以用雷丸来治。
从感风的途径来命名的这个病。一是内风,入房(伤肾),汗出中风。一是首风。首风,前面已经谈到了。
所以这个按不同的分类,教材作了这样一个归纳。但是这些病名现在临床上很少用了。疠风还是叫疠风,可以。大麻风,当然也叫大麻风了。肠风,在后世的中医学上经常叫肠风。肾风,现在也还用。其他的风,肝风用不用?肝风用,但是肝风用,现在临床上用的都是那个,由于肝肾阴虚而导致的阳亢那种动风。和《内经》时代的肝风的概念不一样了。所以有一些病名,和现在临床不大一致了。但是从病机分析,对我们还是有很明显的、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所以读这个《风论》除了了解到风邪的致病特点之外,还要知道各种风病的一些病机。对指导我们临床还是有很重要意义的。而且风是六yin之长,《内经》专篇讨论,因此我们把这《风论》也讲一下。这篇就讲到这里。

[完/46:5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4 07:11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