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9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29集《中医基础理论》形体官窍:官窍(目、耳、前阴、...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8:15: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1MDExMjgwMA==/v.swf[/flash]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下面我们讲官窍的目。首先说一说目的概念,在中医文献里面目又称眼,眼睛,在最早的文献里面,《黄帝内经》称目为精明,命门。注意,我们前面提到一个命门学说,这里面提到眼睛叫命门。在中医文献里面命门这个术语有三种含义。一、在《黄帝内经》里面指眼睛而言,就是它第一个义项是指眼睛。二、在我们讲五脏生理功能肾之后附一个命门学说,讲那个命门。三、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经穴的时候,经络学的经穴的时候还有一个命门穴。我们这里讲这个命门,精明,这个命门是指精明,指眼睛而言的。关于眼睛的解剖,将来同学们在眼科学进一步讲,教材为同学们提供了几个术语,从解剖来说,从它形态来说,眼眶、眼睑等,提供了几个术语,同学们自己看,我们这里不要求同学们掌握,只作个了解,为将来学习眼科学奠定个基础。重点要求同学们掌握眼的生理功能。
       第一个生理功能,视觉功能。在中医文献称眼为司视之窍,在《内经》没有明确提出这样一个概念,而是在《医宗金鉴•针刺心法》里面明确提出目为司视之窍,是指眼具有审“视万物,别黑白,审短长”的功能,这是第一个功能。第二个功能,目为神窍,《内经》没有明确提出目为神窍这个概念,这是后世的学者在《内经》基础上而明确的提出目为神之窍。也就是说目是心神之窗,通过目反应了神的生理和病理,这样一个原理不仅解释了目和神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于中医学望诊当中分神、色、形、态,在望神当中虽然从整体的生命现象进行考察,其中最重要的是看眼神,看眼球的运动状态,它的生命征象,用来判定神明的异常还是正常。具体如何通过望眼神确定属于正常生命过程,还是异常生命过程,将来在诊断学进一步学习,这里仅要求同学们知道目与人的神志活动有关,被称之为心灵的窗口。
       第二、讲目与脏腑关系。一、目为肝之窍,肝开窍于目。与前面讲的为同样一个机制:其一、目在五行系统属于肝系统,所以说它是肝之外窍。其二、一般来说,在习惯上,从生理上来解释它,是指肝主藏血的功能为目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阴血以滋养,但这仅仅是一说,从生理功能这一个方面来说,我们这里讲藏象学说着重从生理功能阐述形体官窍与脏腑的关系,将来学习经络学说的时候还会从经络学说来阐述目与肝的关系。我们这里着重从生理功能来解释它。因此,这两种学说不仅解释了肝和目的关系,而且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眼睛有病中医首先想到和肝有关。这个人经常发脾气,眼睛发红,颜面发红,根据这些指征,中医判定它叫肝火上炎,就是肝火太旺了,根据什么呢?就是根据肝和目的关系来判定,根据眼睛所反应出来的这个异常的生命指征判定出这样一个结论来。二、目与五脏密切相关。在中医眼科学里面有个五轮学说、八廓学说。这个学说提出一个概念说“眼通五脏,气贯五轮”,在这里只打个招呼,同学们就记住五轮学说,这是按照五行来的,把人体的眼分成五个部位,上眼睑,下眼睑,内眦,外眦,白睛,黑睛,分别分到五脏系统当中去,和五脏相对应,分别属于五行。用这个学说来解释五脏与目的关系,用它来建立中医学的眼科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治疗眼科疾病,它反应了一个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在此,在我们这门课程里面,不要求同学们把这些记下来,作一般了解。通过这个示意图,目部的五脏分属图来加深理解目与五脏密切相关。我们第一讲目为肝之窍,第二通过这个五脏分属图来强调目与五脏相关,为同学们将来学习眼科学打下基础。至于教科书里面还附一个八廓学说,就是按照八卦,《易经》里面的八卦,把眼睛一分为八,叫做八廓学说。不论从理论上、实践上,五轮学说和八廓学说相比较而言,以五轮学说比较能够完整地、全面地指导中医对眼的生理病理的认识,因此,从古至今五轮学说一直是延续下来,八廓学说少用。教科书提供的资料,仅供同学们将来学习作个参考。
       最后讲耳。耳在中医文献当中又称窗笼,听户,龙葱,就是在耳科学里面有不同的名称,《内经》称为窗笼,就是耳。
       耳的主要生理功能就是司听之窍,管听觉的,除此之外它还有平衡的功能,主要功能是管听觉。《内经》称耳者肾之官,到了《医宗金鉴》明确提出来“耳者,司听之窍也”,明确提出来耳是管听觉的。至于说,我们后面提到这个平衡作用,是近代发现的,耳是人体的平衡器官。二、耳与脏腑的关系。(一)肾开窍于耳。为什么肾开窍于耳呢?这个耳与肾在五行学上属于同一系统,根据这样一个原理中医学又提出一句话:“肾为耳窍之主”。在中医文献里面耳还是另外一个脏窍,叫心也开窍于耳,也就是说耳既是肾之窍又是心之窍。那么肾窍和心窍两者谁主谁从啊?中医学认为肾是耳窍之主,而心为耳窍之客。这样两个原理,至少大家在学习这个原理的时候记住:耳首先是肾之窍,其次心也开窍于耳,这两个原理在耳科学里面认识耳的生理病理,不仅有理论意义,而且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二)耳与脏腑的关系,请大家注意,耳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除了上面强调心肾之外,尤其和肝胆密切相关,讲耳与肝胆关系的时候,中医理论习惯上是从经络,胆经和肝经与耳的关系来阐述。那么耳还与脾胃有关,也着重是阐述它的机制,是从脾经和胃经的循行来解释。也就是说除了肾开窍于耳,根据五行的分类,它们属同一系统进行解释之外,心开窍于耳,五脏与耳密切相关,就肝胆、脾胃都是以经络学说立论,根据这几条经脉的循行与耳发生关系来解释五脏与耳的关系。那么这几个脏,脾胃、肝胆的经脉为什么能够和五脏发生关系呢?将来学习经络学说的时候,每一个经脉和每一个脏相连属,将来经络的学习,说肝的经脉和胆的经脉就与肝脏与胆腑相络属,就是相关;脾的经脉,胃的经脉与脾脏、胃腑相关。所以耳与心、肝、胆、脾、胃在生理、病理上发生了密切关系。这从理论阐述上推理又多了一个条件,就不像前面我们解释,一、从五行系统的属同一系统来解释。二、从它的生理功能来解释。同学们是不是感觉到李老师讲这个,同样阐述官窍和脏腑的关系,既要从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论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又要从经络来论述呢?那么为什么这里又从经络来论述呢?我们在讲中医学定义的时候强调中医学的核心内容是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核心内容的,将来学习到经络学说以后,讲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就会进一步明确这一点。从逻辑推理上看似乎是不是平衡的,平行的,那么要么一元,从生理上都用一元解释清楚,在解释它们的机制,第一、用五行系统的分类,它们属于同一系统来说都是一致的,多数是用生理来解释,就是用脏腑的生理来解释,而有的地方用经络,这也看出来,中医学在说明一个理论问题的时候也可以从经络来解释,也可以从脏腑的生理来解释,或者是两者兼而用之。大家注意耳与五脏的关系,中医学根据耳与五脏的关系这样一个原理这样一个理论发展为在针灸学里面的耳穴疗法。针刺耳的不同部位,可以调整五脏系统的病理,将来同学们在学针灸学的时候应该很好学习这个耳穴疗法,耳针,它是根据耳与五脏相关这样一个原理作为理论依据,来指导用耳针的方法来治疗五脏系统的疾病。
       下面讲前阴,什么叫前阴?记住几个术语,前阴在中医学里面又称下阴,是指男性、女性外生殖器和尿道的总称。男性的前阴包括阴茎、阴囊,有的医家把它称之为外肾。女性的前阴包括尿道和阴道,后世医家称之为尿窍,阴户,子户。下面讲前阴的主要生理功能。男性的前阴,一、男性的前阴具有排尿和生殖的功能。女性的前阴除排尿的功能之外,还有排出月经和娩出胎儿的功能。二、讲前阴与脏腑的关系。其一、前阴为肾之所司,我们在前面讲肾藏精主生殖,讲到女子胞和精室,讲水液代谢的时候说肾的气化作用调节膀胱气化作用,膀胱经过自身的气化作用之后将水液代谢的产物转化为尿液,由膀胱的开阖控制尿液的排泄,已经讲述了前阴与肾的关系。前阴为肾之所司,就是前阴排尿功能是通过肾的气化所决定的,所司的,它的生殖功能是通过肾精的作用的结果。前阴与其他脏腑的关系,和五脏密切相关,但和肝、和脾密切相关,解释前阴和肝和脾的关系,是从经络学说来解释的,就是肝的经脉、脾的经脉都与前阴有关,而脾着重又从脾的功能上来进一步论述其与前阴排尿的功能和前阴的生殖功能。
       后阴,后阴又称肛门,又称下极,又称魄门,记住这几个名词。后阴的主要生理功能,就体现大肠的传导功能,即排泄粪便,体现它的传导功能。后阴与脏腑的关系,后阴为肾之所主,即肾主后阴。为什么说肾主后阴呢?因为肾主闭藏,它具有控制二阴的功能,就这个意义讲叫肾主二阴的后阴。刚才我们讲肾主前阴,现在又讲肾主二阴。后阴,解释后阴由肾所主,一、后阴排出粪便,它是体内水谷经过一系列的消化吸收以后把最后产物排泄出去,从这个思路来解释肾和后阴的关系。二、水谷经过消化吸收以后形成最终的代谢产物,首先想到脾的运化功能,又要想到和脾的运化功能和肾的关系。我们前面讲到肾阳、肾阴为人身诸阳、诸阴之本,那么肾是先天,脾是后天,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彼此相须,从肾的角度看肾的功能有助于脾的运化功能,就这个意义来解释,那么糟粕的排泄与肾相关,所以得出结论与后阴密切相关,从它的生理功能上这样来理解。那么从饮食物的消化,我们这里讲的粪便,那么前阴是尿液,同理脾运化水液,肾主水液,从它们在生理上的关系来阐述肾开窍于二阴,这样一个理论不仅解释了肾和二阴的关系,而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二阴,就尿液的排泄,大便排泄的异常,不论它在发病过程中从何脏始,到了末期,最终中医学要强调从肾入手来治疗,最后中医学得出的著名的原理叫肾开窍于二阴,所以张景岳才说“二便开闭,为肾脏之所主”,转换为我们今天的语言,就是肾开窍于二阴。后阴不仅仅与肾有关,它与五脏都相关,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和肺也相关,肺相关。后阴与五脏密切相关,中医文献里面表达这个思想有一句话叫“魄门亦为五脏使”,用这句文言来说明后阴与五脏都相关。在五脏当中,在中医理论里面,又强调肺与后阴有密切关系。后阴是大肠的末端,实际上是讲肺通过大肠与后阴发生了关系。将来在讲脏腑之间的关系时候讲肺与大肠相表里,那个时候我们再进一步解释后阴与肺的关系。
       前面我们讲了五脏系统当中的形体和官窍,主要内容要求同学们掌握,一形体官窍所涉及到一些术语的定义,最常用的名词术语,它的定义,它的概念,或者说有的我们就是用语义定义来解释的,就是它的含义,它是什么,这是第一。第二、掌握形体官窍的主要生理功能。三、掌握形体官窍与脏腑的关系。其一、掌握形体和官窍在五行上谁属于哪个脏腑系统。其二、在此基础之上,从整体来考察形体和官窍,其中每一个都和五脏密切相关,建立起一个整体观念。又重点掌握每一官窍每一形体在五脏当中和哪些脏、和腑关系最为密切。掌握这一点建立起一个整体和局部统一的观点,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五脏的外华
       下面简单地介绍一下五脏的外华,请同学们仅作一般了解。首先解释一下外华的含义。外华是人体内的正常的生命能力,就是生理活动表现于外,特别是表现于面,表现为面部的光华、华彩,把这种反应机体全部的,面部也好,机体周围的,外部体表的各种光华、华彩,一分为五,分属于五脏系统,称之为五脏外华。在此基础上来理解中医学内和外相统一的观点。在五行属性分类表已经提到了外华,五华。那么那个五华,按照五行分类分别属于五脏系统。在此只理解这个华是外华,是机体体表表现出来的生命指征,正常的生命指征,我们这讲正常(的生命指征)。异常的生命指征就是外华发生改变。我们这里讲藏象学,着重从它生理上,讲正常的生命指征反应于外,这些生命指征一分为五,分别归属于五脏系统,称之为五脏外华。大家就记住这几个结论就行了。心,其华在面;肺,其华在皮毛;脾,其华在唇;肝,其华在爪;肾,其华在发。前面提到,爪和筋同属一个系统,唇和肉同属一个系统,皮毛和肺同属一系统,面和心同属一个系统,和面、舌、心同属一系统。那么这个面部、皮毛、口唇、爪、发它们之间它们所表现的生命指征是以它们的光华、华彩表现出来的,就是通过它们所反应出来的生命指征判定内脏的心、肺、脾、肝、肾是生理的呢,还是发生病理变化呢?这也是中医诊断学望诊当中的重要内容。将来同学们学习诊断学的时候,望诊要望面色,通过面反应心的功能。大家注意,讲望诊的时候,心之华在面,就华而言它虽然和心同属一系统,注意,又体现了一个整体观点,面部又反应五脏的功能。将来同学们在学习的时候,在学习诊断学时候进一步讲,在此仅要求同学们把面、皮毛、唇、爪、发与五脏相对应起来,它们的华彩反应了五脏的功能,建立起这样一个概念就可以了。到此为止,我们在藏象学说里面分别从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将脏腑从内作为一个整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在此基础上,由内而外我们又从形体官窍阐述了脏腑、奇恒之腑和形体官窍的关系,考察形体官窍的生理功能,旨在说明它和在内的的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关系。为了学习,把它们分别进行讲授。学习之后,同学们掌握的时候应该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概念,体现中医藏象学由内而外,由外而内,内外相袭的这样一个思想方法,这种思维方式,这样才能够真正的理解中医学的藏象的脏腑的生理,这是一。其次还要进一步明确脏腑的任何一个生理功能都是在五脏系统整体调节下所体现出来的,其中仅仅是某一脏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已。这就是中医藏象学的思想方法,也是学习中医学的思想方法,不要孤立地去记忆脏腑的每一个功能,把作为一个孤立的现象,作生命现象对待,一定是在五脏系统整体调节基础之上去理解脏腑、奇恒之腑、形体官窍的每一个生理功能。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下面讲第五节,讲脏腑之间的关系。我们前面在讲形体官窍的时候,讲形体官窍五脏的关系,从外到内,已经讲了内在的脏腑、奇恒之腑和形体官窍的关系,从内外相袭这个角度把内外统一起来。那么其中还有个重要内容,因为既然是中医的藏象学说是以五脏为核心,强调中医学的结构学理论是以五脏为中心,五脏系统这样一个结构学理论,那么五脏系统当中包括了脏腑、形体、官窍,以五脏为中心,强调是脏,同时也包含有腑、形体、官窍。在脏腑、形体、官窍这几者之中,脏为主,其次是腑,所以我们在从整体上讲了内外相统一、在生理上相统一这个理论之后,我们进一步来作为重点去讲脏腑之间的关系。脏腑之间的关系无论在理论上,在实践上都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们学习这一章非常重要的一个内容。论述脏腑之间的关系,按照我们前面讲的气一元论、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所建立起来的科学的思维方式,按照一般的想法,我们在讲五行学说的作用的时候,其中有一个论证医学的基本问题,就是用五行的生克制化来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用阴阳学说来规定脏腑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脏腑之间的关系统一于气,特别是从五行来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按照这个思路,我们在讲脏腑之间的关系,首先应该从五行来阐述脏腑之间的关系,其次才用其他的学说来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但是,在中医学藏象学的发展过程中,论述脏腑之间的关系着重是从它的生理功能,特别是中医基础理论这门课是利用我们在前面所学的知识,从生理功能上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论证过程中有的情况下有的脏腑之间是使用了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在前面讲五行学说中反复提到五行学说采用的思维方式是观物、取象、类比、运数、求道。用现代语言说它属类比推理的范畴,明确指出它既有强大的生命力,富于创造性。可是类比推理这个过程所得出的结论有或然性。这是一、提到一点。另外,在讲用五行的属性类比人体的五脏系统,用五行的属性来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的时候,我反复强调要求同学们记住两个字,只能用五脏的属性来阐述五脏系统的生理功能,只能是部分地说明,而不是全部的说明。基于此,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论述脏腑之间的关系不能够用五行生克制化全部说明脏腑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我们现代中医理论体系当中,也就是现代的中医学,我们这门课程着重从脏腑的生理功能来论述。学习这一节所有应用的知识,在前面已经学过了,在这里着重从它们的关系入手,看怎样分析它们的关系,这种关系有什么理论意义,有什么实践意义,从这来入手。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第一讲脏与脏之间的关系,中医有一句经典的理论叫“五脏之气,皆相贯通”,就是后世医家在《内经》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就是说五脏之间,我们现在讲脏和脏之间的关系,说五脏之间皆贯通。什么皆相贯通啊?五脏之气,皆相贯通,就是五脏的气化是统一的,它们彼此相须,用这八个字就说明了脏腑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的关系,五脏之间是一个整体,密切相关。
       首先心和肺的关系,心和肺的关系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同学们记住,心和肺的关系,记住主要表现在血液的运行和呼吸之间的关系。如果血液运行再概括一个血字,呼吸再概括是一个气字,那么心和肺的关系就表现为气和血的关系。它两者的关系我们前面讲肺朝百脉的时候已经提到心和肺表现为气和血的关系。从这个示意图我们看,说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全身运行;那么肺主呼吸,能够助心行血。由此得出结论叫气行则血行,血滞则气滞。请同学们记住这样两个结论。通过心肺关系分析,那么建立起气和血之间的联系。就脏腑来说是通过心和肺来联系起来的。那么心和肺中间的联系的机制和环节是什么呢?是通过宗气联系起来的。将来在学习宗气的时候我们进一步讲,宗气有走息道而行气血的功能,就是它与肺的呼吸和心血的运行,通过这个中间机制建立起来的联系。心肺之间的关系同学们就掌握到这个程度。剩下的自己看书。怎么来论述,把它的机制掌握就可以,重要是记住这个。将来我们在讲气和血的关系时候还会进一步讲,这是从脏腑这个角度,脏腑关系这个角度讲两者之间的关系,最重要的记住这两者心和肺的关系表现为气和血的关系,即肺主呼吸和心主血脉的关系,它们之间的联系是通过宗气这个环节建立起来的。由此得出结论,气行则血行,血滞则气滞。两者用阴阳学说来解释,气为阳,血为阴,阴阳既对立又互根,彼此相须。那么把阴阳学说这句话转化为气和血,就是气行则血行,血滞则气滞。这节到这里,休息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3 17:28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