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1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06集《中医基础理论》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基本概念(...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4-28 16: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0OTgzODU1Ng==/v.swf[/flash]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
       我们现在开始讲第一章——中医学与中国古代哲学。我们在导论里讲到中医理论体系是以中国古代哲学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作为医学观、自然观和方法论来构建中医理论体系,从而形成了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我们这一章就详细的论述中医学的气、阴阳、五行学说,第一节讲气一元论。
       第一节 气一元论
       一、气的基本概念
       第一个问题讲气的基本概念。在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气这个概念有哲学意义和医学意义双层含义。第一、我谈谈气的哲学意义。气这个概念从常识到哲学经历过一个过程,在中国的古代文献,包括中医的文献当中都可以表现出来。其一、常识性的概念。是指具体科学的物质概念。比如,在中医的古书当中,提到云气、水气、呼吸之气、水谷之气等等,它最初是作为常识概念出现的,妇孺皆知。而这个概念表述的是具体的物质,具体的物质概念。其二、哲学范畴。人们从常识的概念,认识不断的深化,从具体经过抽象上升为哲学概念。那么气这个哲学概念是什么呢?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是物质与功能的统一。这个概念它有几个要素:一、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内涵,这种物质肉眼难以看到,(是)极其细微的物质。二、它具有运动的属性。所以从哲学上讲,它是具有运动功能的客观实体。其三、用它来说明世界的本原。因为气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其四、(它)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大家注意,哲学的物质概念是抽象的物质概念。中国哲学这个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有什么样的重要特征呢?和西方哲学所说的物质有什么区别呢?区别在最后这一个要素,是物质与功能的辩证统一。这一点从古至今中国的哲学一直是这样一个观点,就是说气是极细微的物质,它具有运动的属性,同时它还有功能的含义。用我们今天的术语表述它,就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注意物质和功能统一绝不是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它有两个含义。如果既可是物质,又可是功能,那就是二元论,说物质和功能统一就是一元论。想到气就是物质的时候,同时思维就必须反映它有功能,所以我们考察问题是从功能来考察这个气的。气这样一个定义也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科学思维方法,系统整体的科学方式。这里面请同学们记的,一、气是物质。二、它有运动的属性。三、它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四、物质和功能统一。把这些内涵记住了,才(能)真正了解中医学所说那个气的真正含义,这是指从哲学层次来说。在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气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用气这个概念,世界的本原,说明世界如何来运动,而且精神现象也用气来解释。那发展到此,由原来的哲学意义又加以引申。如果说上述气是极其细微的物质,具有运动的属性,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和功能统一、是气这个概念的本义的话,气不仅指物质现象,而且还指精神现象,进一步来引申,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有的现象都可以用气来表达,都可以用气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气的含义就由本义引申为我们称之为泛义。在中国的文化当中,气的泛义是指世界上任何现象,不仅仅是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这个人有人气,讲这个人讲的精神现象。有阳刚之气,柔弱之气,它说明的是精神现象。孟子讲,讲仁学,讲浩然之气。由此可见,在中医学气一元论里面,气的第一概念表述的含义,哲学含义,要求大家记住的是它本义,同时了解在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包括在中医学的论著当中,使用气这个概念不仅仅说明物质现象,而且也在说明精神现象,但是它的本义记清楚。
       第二、讲一讲气的医学含义。这里面只是讲和哲学的含义相比较而言的。因为关于气的医学含义,我们在气血津液这一章还要做专门的论述。从《内经》开始经过历代医家的发展,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当中,它的气系统有哪些呢?中医学的气系统,从《内经》开始就已经构建完成了,可以分为自然之气、生理之气、病邪之气、药物之气等等。在中医学的气系统当中,是以人体生理之气为核心的。人体生理之气称为人体之气。自然之气:天地、五行、四时(之气)。生理之气:在《内经》有人气、阴阳、清浊之气、脏腑之气、真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这些概念在《内经》里已经都形成。病邪之气有六淫之气、有恶气、毒气等等。药物之气有寒、热、温、凉四气,酸、苦、甘、辛、咸五味之气等等。这一些都属于中医学的气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其中核心是生理之气。那么中医学里面气的医学含义是指什么说呢?是指人体之气。这个人体之气是运行不息,极细微的精微物质。就人体之气言,它是精微物质,极细微的精微物质。这个物质系统,包括气血精津液。这个气血精津液的物质系统,气是最大的概念,血精津液都是由气所派生的。中医学人体之气这个概念是什么呢?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它与气的概念的哲学含义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是相一致的,是生命物质和生理功能的统一、大家来研究来学习中医学里面气的时候,一定要牢牢的记住,坚持这样一个观点。
       二、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
       下面我们讲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过去的教材把(气一元论)统一放在气血津液里面去学习,我们这本教材单独设立一节,便于把概念(搞得)更清晰一些。在中医学的气一元论里面它有哪些内容呢?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呢?第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样一个基本论点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医学认为世界(是)由气构成的,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天地合气,万物自生。老子说“通天下一气耳”,也就是说世界的万事万物都本原于气。中医学这样的观点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气论思想。在中医学,大家翻开《内经》看,历代书在论述世界的构成的时候都讲气是世界的本原。论述生命的时候,讲天地是由气构成的。那人呢,中医讲“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之所生,全赖乎气”。那么就是(说)生命本原于气,生命是物质的。(生命是)什么物质呢?本原于气。那么生命怎么形成的呢?是“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生命是自然运动的结果,是天地之气运动变化的结果。人的生命过程,生长壮老已的过程取决于气的运动变化,“人之所生,全赖乎气”。气一元论的内容里面第一个观点就是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里面请同学们掌握两个最基本的思想,一、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二、生命运动也是由气构成和运动的结果,也就是说气一是宇宙的本原;二也是生命的本原。那就是说天地人本原于气,所以说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从气论学说,气一元论来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这个角度,世界本原于气,世界的运动变化是由气运动变化的结果,生命本原于气,生命过程就是气的运动变化过程。第二、运动是气的固有属性及其存在形式。那么这个气它有什么性质呢?它是一种极细微的物质,它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它有什么属性呢?它有运动的属性。那么气运动以后,就有表现的形式。一、我们看气的运动属性,中医学强调气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在中医学的文献里面,比方说物生谓之化,物极谓之变,讲变,讲化。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用气的运动变化可以说明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下面这句话,大家不需要背,理解这个意思,说“气始而生化,气散而有形,气布而蕃育,气终而象变,其致一也”。这句话的内涵告诉我们,随着气的运动变化,事物就表现为发生发展衰亡的过程,生命就表现为生长壮老已的过程,自然界的变化,生长化收藏,事物的变化,发生发展和消亡,生命运动的生长壮老已,本原于气,都是气运动的结果。那么它以什么形式来存在呢?
       (它)叫升降出入。中国古代哲学讲气升降出入,咱们中医学也讲气升降出入。这个术语是源于中国古代哲学的,不是我们医学自己的独立的科学术语,而是移植过来的。那么运动的结果是什么样呢?有形化,有气化,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变化,用另外一个术语表达叫形气转化。肉眼可见称之为形化,气的运动过程肉眼不可见叫做气化。形化气化两者不断的运动,形成形气转化。世界的变化是形化气化——形气转化的结果,生命也是如此,用这样一个观点解释生命,生命有机体就是气不断的进行升降出入,气化的机体。第三讲气运动的根源。气是不断在运动变化的,它表现的形式是升降出入。具体运动过程有形和气与形气转化。这个气运动的原因是什么呢?用气本身来说叫气有胜复,中医的术语,《内经》讲“气有胜复”。这个气运动起来以后,表现为内部的阴气和阳气的运动,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本身一分为二、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用地道的中医术语来表达叫气的阴阳相错,使气不断的发生升降出入,形化、气化,形气转化这个过程。大家看这个示意图,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气本身一分为二、分为阴气阳气,阴气阳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使气发生了运动变化。气有什么特性呢?气有感应性,相互感应。那么中国哲学里面这个气是无孔不入,具有侵入性,在事物之间可以互相渗透,这样它才能够不断的形化和气化。也就是说阴气和阳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表现为事物之间的相互感应。气由这个事物可以到另外一个事物,形成另外一个事物,它们在事物之间可以相互渗透,这个相互影响的结果——万物化生,才形成了世界万物,才构成了生命的运动。第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一、讲中介的含义。什么是中介?中介是表征不同事物和同一事物内部不同要素之间间接联系的概念。二、什么叫做气的感应性?气的感应性是指气一分为二、表现为阴气和阳气,阴阳二气的交感相应。简单(地)说就是阴阳交感。
       三、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可入性是因为气非常细微,既无形质又有形质,无处不入,无所不有,贯通一切。渗透性是指气能够渗入其他事物之中,或者是吸收其他事物的成分而使自己变为阴气、阳气、风气、云气等等,表现出气的多样性,这是气的可入性和渗透性。上述三者就是中医学的气一元论的基本内容,我们这里简要的介绍一些它(的)基本观点。其一、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本原。这个本原是什么呢?是物质。承认世界的物质性,承认天地万物由气所构成,承认生命是物质的,由气所构成。其二、气具有运动的属性,它运动的形式表现为升降出入,表现为形和气之间的相互转化,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内部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其三、气是天地万物相互感应的中介,是指气具有感应性、可入性和渗透性。正因为它具有这样的特性,有中介的作用,事物之间才能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由这一事物表现为另一事物,派生出另一事物,表现为世界的五彩缤纷,表现出事物的多样性,就是由气所决定的。
       三、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三个问题我们讲气一元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确立了中医学的科学观。其一、确立了中医学的自然观。所谓自然观,就是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那么中医学根据气一元论,它对世界是怎么看的呢?中医学认为气是世界的本原,从《内经》开始一直到现在,贯穿了全部中医理论体系。中医学强调天地人统一于气。“天地合气,命之曰人”,这句话就集中体现了中医学对于自然的总的看法,就是中医学的自然观。具体说来,中医学承认自然是物质,人是物质,生命是天地自然运动发展变化的结果。因此强调天地和人本原于气。(其)二、建立了中医学的医学观。具体表现为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为什么天人合一呢?天地人统一于气。作为人体来说,形体和生理功能本原于气,统一于气。任何一个人的生命运动是人体的形和神统一的结果。有了形,才有功能。那么中医的气一元论强调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由于这个思想(才)认识到形和神合一、形神统一、生命是形神统一的,这是如何看待生命运动。那么健康为形神合一、疾病的形神不统一、这个思想来源于中医学气的基本概念,气论基本思想——天人合一。自然和人统一于气,天地人统一于气,根据这个思想决定了看待医学问题(的方法)。考察人,人是自然的产物,人和环境是个统一体,人自身是个统一体,统一于什么呢?统一于气。这个观点来源于中医学的气一元论。这个思想反映了具体的医学观,具体的医学模式,就形成了人——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其三、确立了中医学的生命观。中医学承认生命是物质的。从哲学的层次回答生命问题,认为气是生命的本原。从医学层次,具体科学来说,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合阴阳之气,媾父母之精,两精相摶,形神乃成”,从哲学层次回答了生命是怎么形成的,又从医学具体科学的层次来回答了生命是怎么形成。
       (其四、)确立了中医学的健康观。用气一元论来解释,用气的运动变化来回答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那么气和则为正气,气的阴阳二气的运动处于一个和谐状态称之为气和。《内经》讲“和则为正气”,中国古代哲学气论学说也讲了这句话,讲和则为正气,失和者为邪气。把它引入到中医学来,《内经》说“气和则为正气”。什么意思呢?是指气的运动变化处于和谐的状态,意味着健康。这是从气一元论来解释健康这个概念。具体表现为中医学认为健康,人的机体就是一个不断的升降出入,形化为气,气化为形,形气不断地进行转化这样一个气化作用的机体。这个过程处于和谐状态,或者说叫做动态平衡,意味着健康。
       其五,确立了中医学的疾病观。一、用气一元论来认识病因。气失去和就叫邪气,所有的邪气用气的观点叫失和。那么气失和谓之邪,气和者为正,提出了邪正交争的基本观点,发病观点。病机,有一句非常好的命题,在中医这个文献里面说“气有不调之处,即病本所在之地”,说气在运动变化过程,在哪一点失去其和,在那一点就出现了疾病状态。具体地说表现为升降出入失常。胃气上逆,(表现为)呃逆,嗳气,恶心,呕吐。胃气应该下降,那么上逆,失去和,那就发生了疾病。二、确定了诊断观。中医学在气一元论的指导下强调审察五脏的神形,通过四诊合参审察神形。要了解什么呢?了解真气的虚实,就(是)了解气的虚实。具体气虚实变化形态是什么呢?失调的形式是什么呢?有虚、有滞、有上、有下、有结、散、乱等等。
       (其六,)气的一元论又确立了中医学治疗疾病的防治观点,防治观。中医强调治病之道,气纳为宝,强调保护气。养生之道,以气为本。中医养生学里的一个调气学派,就是从气这个层次来认识。那么具体怎么样来调气呢?方法很多,基本指导思想就是整体调节,三因制宜,做到气纳,做到由不和调整为和,无论是治疗或者是预防或者是养生,都是以气为本。这是第一点,气一元论在中医学当中的应用,确立了中医学的医学观,具体表现为:自然观、医学观、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和防治观。二、确立了中医学的方法论。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建立了中医学的气化流行的整体观念。怎样来理解气一元论确立了中医学的气化流行的整体观念呢?(1)气一元论强调天地万物本原于气,正因为如此,天地万物,天地人才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那么用它来回答天地人三才一体的最根本的原因,因为它们三者统一于气。所以考察天地人必须把三者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2)气是不断的运动变化的。因此中医学认识天地人,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始终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来考察。(3)中医学考察生命健康疾病的时候,是从人和天地之间的联系,从人自身的形和神的联系,来考察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这三者是中医学的基本观点。我们回到这个题上来就是确立了中医学气化流行的整体观,这个观点是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基本观点,反应到医学里面来回答了医学的问题,形成了中医学的方法论,科学思维方法论,系统整体的思维方式。
       (二)从方法论来说,思维方式来说确立了中医学的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上面我在讲述气化流行的整体观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中医学的整体观念,从思维方式来说我们称它为朴素的、系统的、整体的思维方式。所以定它为朴素的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古代的科学时代,人们通过直观和抽象,主要靠直观的顿悟建立起这样一种思维方式,在这种条件下我们称其为朴素。注意中医学这个气一元论所形成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不能称为现代的科学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为什么这样说呢?中医学的朴素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从整体来把握事物,把握得非常准确,但在微观层次上认识又有一定的模糊性,不是那样精细。而现代科学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它是在分析还原的基础上而形成的。它既要从整体来把握,同时它(又)要从精细的结构上,就微观层次上来把握。现代科学的系统整体思维方式是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的,不是建立在古代科学基础之上的,虽然两者本质上相同,作为思维方式形式相同,但是产生于不同的科学时代,它们还是有区别的。三、中医学用气一元论论述了中医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我们将在气血津液里面再进一步去讲述。
       上面我们讲了中医学的哲学基础或者说叫做中医学的哲学,讲了第一个学说,叫气一元论。这里面需要提出的,在气的概念上需要大家注意的,在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发展的过程中,在管子到汉代以前,以管子为代表,解释什么是气呢?用精气来解释气,在气这个学说发展过程中有一种精气说,一个学派,以管子为代表,他一(句)重要的话叫做什么呢?称气为“气之精也”,注意“气之精也”这句话,说“(精)气者,气之精也”,以他为代表解释气是什么?气就是精气,就是同样用符号来表示,汉字符号(来)表示。一种观点就是用一个字来表示,气。另一种观点用精气两个字来表述。那么这种表述方法,就是精气和气混称,都用这两种语言符号同时表达中医气一元论这个概念,它也影响到医学,大家看见中医《内经》,直到今天常常还是气、精气混称,就来源于此。怎么认识它们呢?从汉代以后,中国思想史上哲学发展史上再也不用精气来表述气,都统一用气。直到今天哲学界在论述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的时候,气就用唯一的这个字来表述,不再用精气这个概念表述气的概念。这是一。就管子本身,我们从逻辑学来看,“(精)气者,气之精也”,如果气作为一个上位概念,说气之精也,那仅仅是气的最精华部分,如果称之为精气,说精气者气之精也,那个精气应该是气的下位概念。如果气作为一个全称,那么精气就是一个特称,从逻辑学上来看,把全称概念和特称概念混为一谈,违反了逻辑基本规律,所以我们在这里面讲就用气,不用精气的概念。那现在学术界也有两种意见:一种,中医学的气论学说不叫气一元论,不叫气论,就叫精气说。我在八五年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实用中医基础学》,我也持这(种)观点。精气学说,从那开始我就不断的研究,到了写全国函授教材,主编函授教材,到最近这几年,主编全国成人教材,一直到人民(卫生)出版社邀请我写这本21世纪教材,我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我现在的观点,确立为不用精气和气混称,所以这个教材里面用气一元论,或者简称气论,不用精气学说作为这一节的标题,道理在此。那么这就是我认为应该不用精气来表述气,不用混称。目前哲学界已经得到共识。我们使用其他学科的概念的时候必须尊重别的学科的认识,和人家学科一样。在这前提下把这个概念移植来表达我们本学科的问题。这里面讲到气的概念的时候,供大家参考,这是我对气的概念的认识。至于现在学术界还有不同的意见,那么大家可以广泛地去研究,广泛(地)去参考。我持这个观点的根据,就以中国古代哲学“精气者,气之精也”这个命题。气是一个全称概念,是上位概念,精气是个下位概念,是特称概念,全称和特称,上位和下位不是一个层次,就是基于这一点,我从原来持精气,气就是精气,气一元论叫精气说(的观点),发展到今天认为精气和气要分开。中医学里面精气和这里讲气不是一个概念。关于气一元论(和)精气学说在当前学术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且)仍然存在着。在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仍然存在着气和精气混称,就哲学层次来说。《内经》和中基,《内经》也是如此,总之在中医基础理论,气的概念,精气和气混称。我想我们在读文章的时候,读书的时候,能够从上下文来分析,在什么情况(下)叫精气,什么情况(下)叫气,我看这个概念就清楚了,就它本义我想应该区别开来。这样的话既符合哲学界的观点,同时也符合逻辑上的认识过程。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下面我们讲第二节——阴阳学说。我们前面讲到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自身的一分为二、表现为阴气和阳气的运动变化。从哲学的思想发展过程中,由气一元论,在探讨气的运动过程中说气本为一、分阴分阳,在这个前提下产生了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的观点来阐明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世界的运动变化,形成了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第一个问题我们讲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同样在我们中医学里面有哲学的含义,也有医学的含义,从《内经》始直到今天仍然是如此。首先,我们讲阴阳的哲学含义。它的本义,阴阳在中医历代文献里面它是叫做阴气、阳气。因为气分阴阳,一物两体,就是物是气,一物两体分为阴阳,就是气分阴气和阳气,它的本来意义,如果说常识意义的话,阴阳最早意义就是阳光的向背,大家看这个从文字学来说,从文字学,词源学来看,那么就是日光的向背,以后引申为气候的冷暖,再进一步引申才出现了阴气、阳气,我们这里定义从哲学的层次来定义阴阳。阴阳的哲学本义就是阴气、阳气,是气的一物两体。在本义的基础上引申义,经过很长时间的发展,在中国哲学史上,最后从常识意义从本义才引申为我们今天对阴阳的定义。那么引申义是指阴阳对待的两端,大家注意,在中医的古书上,在哲学史的古书上叫阴阳对待。那个时候没有对立统一这个概念,叫对待,叫两端。我们今天用现代的术语把它表述出来,阴阳的引申义是指相互对待的两端,阴阳是相互对待的两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后面这句话是现代语言的表述。那么原来的意思就两端,阴阳是两端,什么的两端?相互对待的两端。这个判断哪来的呢?是气分阴阳,一物两体,这两体是两端。阴阳要相错,表现为气的胜复,它俩是相互对待的,所以相互对待的两端,也就是说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就是阴阳。张载的《正蒙•太和》里面,说“阴阳两端循(环)不已者,立天地之大义”,讲阴阳是一切对立的两个方面。引申义的最基本要素,(其一),阴阳是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其二要素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运动是气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属性,它的运动的根本原因是气本身的阴阳的相互对待的两端的运动变化。因此说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气本身分为阴气和阳气,阴气、阳气是相互对待的两端。用我们今天语言表述它具有对立统一的属性。对立统一的结果,气才能运动。因此说阴阳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对立统一属性,这是第二点要素。第三讲的这个引申义里面回答了气和阴阳的关系。说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于一气,气一物两体,气有阴阳,回到它的本义。那么这个气有阴阳,一物两体,这个学说是张载提出来的,他在中国哲学史上对气论的发展,发展到顶峰,到了明代的王廷相已经达到极至。那么这样一个命题,说气有阴阳,一物两体,回答了气和阴阳的关系,用我们今天的术语来表达,说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于一气。我们要从三个方面来理解它,它的含义包括:一是指相互对待的两端,换句话说就是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用今天的话讲说阴阳是对立统一、是矛盾的。用阴阳学说来规范的表达,它是阴阳相对的两端,是一切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明确地做定义了。它(的)定义就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二、它是气本身所具有的属性。讲气就离不开阴阳。什么属性呢?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达相互对立的两端叫阴阳对立统一、对立统一属性。三、气和阴阳什么关系呢?由气有阴阳,一物两体的本义引申为一气分阴阳,阴阳统于一气。阴阳是气本身具有的对立统一的属性,气一分为二、分为阴阳,阴阳又统于一气,这就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这个引申义,中国古代哲学来说明世界天地万物的变化,来说明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达叫阴阳交感,或者叫阴阳对立统一。用现在的语言讲对立统一、实际上,古书上(叫)阴阳相错,阴阳交感,(它)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把上述三个要素,总结为一句话,阴阳是宇宙的根本规律,(是)用现代语言来表达。如果用古书的语言表达,那叫“阴阳不测谓之神”,叫“一阴一阳之谓道”,用我们医学《内经》的话,《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句话不是《内经》本身的话,仍然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里面的话。说“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万物之纲纪……”,最后那句话是咱们中医学的话,叫“治病必求于本”。什么意思呢?认识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问题必须遵循中国古代哲学阴阳学说(所)给确立了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内经》这句话也充分体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中医理论体系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哲学和医学融为一体,它也是中医理论体系的优势、特色,也是中医学的优势和特色之一。我们要,从哲学层次来理解阴阳的意义,就是我们上面所讲这些。
       阴阳的医学意义在《黄帝内经》里面并没有作出一个明确的定义来,这个定义直到张介宾在《类经》里面,《类经•阴阳类》里面明确的提出来阴阳这个定义。
       他说“道者,阴阳之理也,阴阳者一分为二也”,就是阴阳即一分为二。那么什么是阴阳?阴阳一分为二、它也是从哲学层次来明确地作定义的。我们理解张景岳对阴阳的定义,医学含义说阴阳一分为二、是什么样的一分为二呢?一是气的一分为二。二、凡是用一分为二规定的概念,不论是实体或是属性,都属于阴阳概念的范畴,都可以用阴阳来表述。好这节课到这里,休息一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1 17:39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