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816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灵枢第38章 逆顺肥瘦

[复制链接]
a
2 0
  @ME: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2-18 10:35: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5OTI5Njg4/v.swf[/flash]

1逆顺肥瘦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生之乎?
  【翻译】黄帝问岐伯说:我从先生这里听到了针刺治疗的道理,许多内容都已理解了。先生讲的道理与实际情况相符得如箭之中的,但根据却是不固定的,先生的学问是继承谁的呢,还是经过仔细观察事物而后心中思考琢磨出来的呢?

  【原文】歧伯对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也。
  【翻译】岐伯说:圣人创立的理论,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与人事相符,一定要有明确的法规,来确立度量标准、模式规矩,然后才能传于后世。所以,工匠不能丢掉尺寸而随意定长短,不能放弃绳墨而求平直,不能不用圆规而画圆,也不能抛开矩尺而画方形。知道运用这些法则,就可以顺应自然,用简单易懂的方法,掌握顺逆的常规。

  【原文】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
  【翻译】黄帝说:我想知道顺应自然是怎样的。

  【原文】歧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堀决卫,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翻译】岐伯说:面临深沟而放水,不用功力,就可以将水放尽;顺着窟窿挖地道,不管地有多坚实,就可以开通小路。用它们来比喻说明人身之气有滑有涩,血有清有浊,气血运行有顺有逆这些人身的自然。

  【原文】黄帝曰:日愿闻人之黑白、肥瘦、小长、各有数乎?
  【翻译】黄帝问:我想知道人的皮肤黑白、身体胖瘦、身材高矮,在针刺时有分别吗?

  【原文】歧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而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之数也。
  【翻译】岐伯说:壮年而且体质健壮的人,血气充足旺盛,皮肤坚固,因受外邪而患病,针刺这种人,要深刺而且留针,这是针刺治疗肥壮之人的方法。如果是宽肩、腋下厚实、粗项、肉薄皮厚且肤色发黑、嘴唇厚大的人,他们血色黑浊不清,他的气涩且运行迟滞,他的为人贪图获取和不劳而获。针刺这种人,要深刺而且留针,多增加针刺的次数。

  【原文】黄帝曰:刺瘦人奈何?
  【翻译】黄帝问:怎样针刺瘦人呢?

  【原文】歧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翻译】岐伯说:瘦人皮薄,血色不足,肌肉消瘦,嘴唇薄,说话声音轻,他的血清稀气滑,气容易虚脱,血也容易耗损。针刺这种人,要浅刺,快速出针。

  【原文】黄帝曰:刺常人奈何?
  【翻译】黄帝问:怎样针刺平常不肥不瘦的人呢?

  【原文】歧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翻译】岐伯说:看他的肤色黑白,分别用不同的刺法调治。如果是品行端正敦厚的人,他的气血和调。针刺这样的人,不要违背正常的刺法。

  【原文】黄帝曰:刺壮土真骨者,奈何?
  【翻译】黄帝问:怎样针刺壮士呢?

  【原文】歧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翻译】岐伯说:壮士骨骼坚固,肌肉坚实,关节运转自如有力,此人如果性情稳重,就会气行涩且血混浊。针刺这种人,应深刺且留针,多增加针刺的次数。此人如果性情轻浮好动,就会气滑血清。针刺这种人,应浅刺且急速出针。

  【原文】黄帝曰:刺婴儿奈何?
  【翻译】黄帝问:怎样针刺婴儿呢?

  【原文】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毫针浅刺而疾发针,日再可也。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
  【翻译】岐伯说:婴儿的肌肉柔软,血少气弱,针刺婴儿,应当用毫针浅刺而且快速进针,一天针刺两次就可以了。

  【原文】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
  【翻译】黄帝问:临深决水在针刺上是怎样解释?

  【原文】歧伯曰:血清、气浊,疾写之,则气竭焉!
  【翻译】岐伯说:血清气滑的病人,如果急用泻法,就会导致真气衰竭。

  【原文】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
  【翻译】黄帝问:循掘决冲在针刺上是怎样解释?

  【原文】歧伯曰:血浊、气涩,疾写之,则经可通也。
  【翻译】岐伯说:血浊气涩的病人,如果急用泻法,就会使气能够通畅。

  【原文】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
  【翻译】黄帝问:经脉循行的顺逆情况是怎样的?

  【原文】歧伯曰:手之三阴,从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翻译】岐伯说:手三阴经,从心肺走到手指。手三阳经,从手走到头部。足三阳经,从头部走到脚趾端。足三阴经,从脚走到腹部。

  【原文】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翻译】黄帝问:唯独足少阴经下行,这是为什么?

  【原文】歧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藏六府之海也;五藏六府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行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跗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翻译】岐伯说:不是足少阴经,而是冲脉。冲脉,是五脏六腑汇聚之海,五脏六腑都禀受它的气血的滋养。冲脉上行支脉,出于上口腔的鼻道,渗入各阳经,灌于阴经;冲脉下行支脉,灌注于少阴经的大络,出于气冲穴,顺着大腿内侧,进入膝腘窝中,潜行于小腿骨内侧,下至内踝胫骨与跗骨相连处而又别行。冲脉下行支脉,与足少阴经并行,渗入三阴经;下行支脉的前行支脉,潜行出于外踝接近胫骨与跗骨相连处,再下行循着脚背进入足大趾间,渗入各络脉而滋养肌肉。因此,冲脉在下分出的支络淤结就会使足背上的脉不跳动,脉不跳动就会导致卫气不行而成厥逆,出现厥逆就会感到寒冷。

  【原文】黄帝曰:何以明之?
  【翻译】黄帝问:用什么来证明是冲脉还是足少阴经下行呢?

  【原文】歧伯曰:五官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乃可明逆顺之行也。
  【翻译】岐伯说:用言语开导,用手切足部脉来验证,若不是足少阴经而是冲脉的话,冲脉一定是跳动的,然后就可以明白足少阴经和冲脉的上下行的逆顺关系。

  【原文】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翻译】黄帝说:圣人讲得这些道理真重要啊!它象日月一样光明,象毫厘一样细致入微,如果不是先生,谁能够讲解它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沙发
发表于 2014-5-14 10:50:18 | 只看该作者
鉴映群形  润生万物
上医治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a
0 0
  @ME: 
板凳
发表于 2014-6-11 09:25:5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一山水之间一 于 2014-6-11 09:27 编辑

逆顺肥瘦
38

    黄帝问于歧伯曰:“余闻针道于夫子,众多毕悉矣。夫子之道,应若失,而据未有坚然者也。夫子之问学熟乎?将审察于物而心生之乎?”
    歧伯曰:“圣人之为道者,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式检押,乃后可传焉。故匠人不能释尺寸而意短长,废绳墨而起平水也,工人不能置规而为圆,去矩而为方。知用此者,固自然之物,易用之教,逆顺之常也。”
    黄帝曰:“愿闻自然,奈何?”
    歧伯曰:“临深决水,不用功力,而水可竭也。循掘决冲,而经可通也。此言气之滑涩,血之清浊,行之逆顺也。”
    黄帝曰:“愿闻人之白黑、肥瘦、小长,各有数乎?”
    歧伯曰:“年质壮大,血气充盈,肤革坚固,因加以邪。刺此者,深而留之,此肥人也。广肩腋,项肉薄,厚皮而黑色,唇临临然,其血黑以浊,其气涩以迟。其为人也,贪于取与。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也。”
    黄帝曰:“刺瘦人,奈何?”
    歧伯曰:“瘦人者,皮薄色少,肉廉廉然,薄唇轻言,其血清气滑,易脱于气,易损于血。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常人,奈何?”
    歧伯曰:“视其白黑,各为调之,其端正敦厚者,其血气和调。刺此者,无失常数也。”
    黄帝曰:“刺壮士真骨者,奈何?”
    歧伯曰:“刺壮士真骨,坚肉缓节,监监然,此人重则气涩血浊。刺此者,深而留之,多益其数。劲则气滑血清,刺此者,浅而疾之。”
    黄帝曰:“刺婴儿,奈何?”
    歧伯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刺此者,以豪刺,浅刺而疾拔针,日再可也。”
    黄帝曰:“临深决水,奈何?”
    歧伯曰:“血清气浊,疾泻之,则气竭焉。”
    黄帝曰:“循掘决冲,奈何?”
    歧伯曰:“血浊气涩,疾泻之,则经可通也。”
    黄帝曰:“脉行之逆顺,奈何?”
    歧伯曰:“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
    黄帝曰:“少阴之脉独下行,何也?”
    歧伯曰:“不然!夫冲脉者,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六腑皆禀焉。其上者,出于颃颡,渗诸阳,灌诸精。其下者,注少阴之大络,出于气街,循阴股内廉入腘中,伏行骭骨内,下至内踝之后属而别。其下者,并于少阴之经,渗三阴。其前者,伏行出跗属,下循跗,入大指间,渗诸络而温肌肉。故别络结则附上不动,不动则厥,厥则寒矣。”
    黄帝曰:“何以明之?”
    歧伯曰:“以言导之,切而验之,其非必动,然后仍可明逆顺之行也。”
    黄帝曰:“窘乎哉!圣人之为道也,明于日月,微于毫厘,其非夫子,孰能道之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00:32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