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原创】卫气循行规律识

查看数: 7855 | 评论数: 6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3-10-3 00:09

正文摘要:

卫气循行规律识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回复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3-10-3 21:11:03
2.3卫在脉外的布散-散行
卫气行于脉外,有一部分是布散-散行的,没有一个准确的循行路线。散行在哪里?无处不到,即散于肌肉、皮肤、肓膜、胸腹、脏腑等组织器官。
《灵枢·邪客》:“卫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
《素问·痹论》:“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其气慓疾滑利,不能入于脉也。故循皮肤之中,分肉之间,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灵枢·本藏》:“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
将上述经文联系起来看,就是卫气布散-散行到全身,对全身各处都起到温煦的作用,即“气主昫(煦)之”(《难经·二十二难》)。肌肉、皮肤、肓膜、胸腹、脏腑等组织器官,都需要卫气的温养,所以说卫气有“布散-散行”的特点。
(注:本文在整理时主要参阅王洪图《王洪图内经讲稿》)
小宋 发表于 2013-10-3 18:20:55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3-10-2 16:20
2.2卫气循行的主体路线:昼行于阳-行于六脉中、夜行于阴-周于五脏内 各二十五周次“营在脉中,卫在脉外”, ...

嗯 总结的好.学习了..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3-10-3 00:17:59
1、卫气的生成
卫气与营气同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水谷之精华为水谷之气,其中慓悍滑利部分化生为卫气。卫气虽来源于饮食水谷,化生于中焦脾胃,但尚需依赖上焦宗气(氧气)与下焦元气(肾气)之持续性滋养与补充,即谷气与氧气、元气融合后行于脉外或脉中才能发挥其作用。
如《灵枢·营卫生会》:“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卫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营出于中焦,卫出于下焦(按:下当为上)。……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走腋,循太阴之分而行,还至阳明,上至舌,下足阳明,常与营俱行于阳二十五度,行于阴亦二十五度一周也。故五十度而复大会于手太阴矣”及《灵枢·决气》:“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等记载。杨上善《太素·卷第二·六气》:“上焦如雾,为卫称气……上焦开发,宣扬五谷之味,熏于肤肉,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万物,故谓之气,即卫气也。”
河间金栋 发表于 2013-10-3 00:12:02
卫气循行规律识
金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首先要强调的是:卫气(及营气)的循行规律是古代圣贤根据象思维理论,以“取象比类”的方法,在古代哲学思想阴阳、五行学说及天人相应观的统帅下,思辨推演而来,若以现代解剖学的理论去验证,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或会南辕北辙。如十二经、二十八脉的论述,则是天人相应思辨推演而来,若以现代解剖的理论去证实,是不可能得到证实的,至今仍未得到证实。“岁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人有十二经;“天周二十八宿……人经脉上下、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以应二十八宿”,即“天有二十八宿”,人有二十八脉。
卫气的循行规律散见于《内经》诸篇,记载比较复杂,现梳理如下。

中医药

关于我们|广告合作|我要投稿|手机版|小黑屋|Archiver|黄帝内经网 加速乐

联系电话(微信同号):18264146691 QQ:1830924110 您好,我是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 邮箱:1830924110@qq.com 联系地址:济南市天桥区历山北路

黄帝内经网的使命:帮助30岁-100岁的中医爱好者学习黄帝内经养生智慧,祝愿人人都能活到120岁,黄帝内经护佑中华儿女远离高血压,糖尿病,癌症,乳腺增生...

黄帝内经网站长宋利提醒您:一定要从30岁开始学习养生!

鲁ICP备15004867号-1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GMT+8, 2024-11-22 05:3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