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标题:
探讨穴位归经(一)
[打印本页]
作者:
fayuan_guo
时间:
2016-7-21 23:11
标题:
探讨穴位归经(一)
穴位归经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穴位归类方法之一。除了穴位归经之外还有按部位归类(例如:头部穴位、四肢穴位和躯干穴位等)和按传统归类(如:经穴、奇穴、阿是穴)。穴位归经已经被使用了数千年之久。由于很多新穴的被发现,特别是《解密中医穴位》一书的出版使得穴位归经再次被重新推到针灸学界的前台。为此我们有必要回顾一下穴位归经的历史。
一、穴位归经的历史
1、甲骨文时期
穴位归经需要有两个基本的条件,这就是大量穴位的被发现和穴位经络感传的被发现。从字面上来看俞穴就是指经络线上的穴位。这个俞字原本是指河边的码头,后来用在医疗上便成了经络线上的穴位----俞穴,再后来才加上一个肉字旁成了腧穴。从字面上来看俞用在医疗上是在甲骨文时期,大约在商末周初的年代。
2、《内经》时期
从汉朝起至宋朝为止整理的《黄帝内经》记录了一些穴位归经的内容。例如:原穴,络穴,五输穴,手足三阳经的根、流、注、入腧穴,六腑下合穴和动脉穴等。又如:《素问气府论》介绍了手足三阳经、任脉、督脉和冲脉的穴位数和部位(没有具体穴名和部位)。这一时期的归经特点是不全面和不规范。
3、《甲乙经》时期
西晋皇普谧的《针灸甲乙经》
载穴
349
个,其腧穴排列的方式表现为两种。一是将人体四肢部腧穴归入相应十二经脉,如肺经腧穴记为“手太阴及臂凡一十八穴”,脾经记为“足太阴及股凡二十二穴”。一是将躯干和头面部腧穴分部排列,穴下注明腧穴与经脉关系,即“
××
脉气所发”、“
××、××
脉之会”。
《甲乙经》的腧穴归经模式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4、《铜人》时期
宋朝王唯一铸造针灸铜人,撰写《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王唯一将人体354个腧穴归入十四经脉之中,从而确立了穴位归经的较完整格式。王唯一用以下几种方式将穴位进行归经:
1)依据《甲乙经》的方式将四肢上的穴位归入相应的十二经脉。
2)依据脉气所发的结果将躯干上的穴位归入相应的十四经脉。
3)将交会穴的交会经脉选中一条归经。
4)将没有记载的穴位依据王冰注《素问》的记载进行归经。
5)将没有记载的王冰也没有注述的穴位依据经络与穴位重叠的情况进行归经。
在《铜人》之后穴位依然在不断的增加着,不过大部分都被列入经外奇穴只有少部分被列入经穴之中。最后到
《针灸逢源》增加经穴为361个。
其实大部分的经外奇穴也是可以进行归经的。只不过一直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整理罢了。《解密中医穴位》一书对穴位进行了验证和实验(重复古人对穴位经络感传的实验),结果发现以往的归经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对所有经穴的归经进行重新整理归纳。
二、穴位归经中存在的问题
1、交会穴的归经
从以上穴位归经的历史上看,有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一直困扰着穴位归经的工作。这就是交会穴的归经问题。由于交会穴数量很多,各穴交会的经络数量也不等,所以从中选一是否合适?如果选一的话哪一条才是最佳归经?
2、经络的数量
由于研究经络穴位的流派不同,对经络数量的认知也就不等。有六经、八经(脉)、十经、十一经、十二经、十四经,现代又增加到十七经。经络不同,归经的格式就不同。
3、穴位的分穴
《解密中医穴位》发现很多穴位其实并不是一个单独的穴位,而是由二至四个分穴组成的合穴,它们分属于各自的经络(例如少商穴可以分成掌少商和背少商)。以往简单的给归入一条经脉上,结果对治疗产生了一些困扰。
4、组合穴
有一些奇穴和小儿推拿穴位并不是单一的穴位(例如十宣穴和八卦穴等),它们的位置间距离很大。这些穴位的归经就很难简单的处理。
5、串经为主的穴位
实验中发现有一些经外奇穴并不在经络线上,刺激这些穴位后感传经过一小段路程(或再经过一小段经络)后进入另一条经络并产生强力的作用。其中产生主要治疗作用的经络是属于串经范围。
6、假的交会穴
研究发现很多穴位(例如三阴交穴)并不是真正的交会穴,只不过这些经络的距离比较近些罢了。如果使用较大范围的治疗(例如按摩,艾灸、膏药等)它就等同于一个交会穴,如果使用毫针治疗根据刺入的地点不同感传的经络就不同。
7、经络分支上的穴位
经络有分支,在经络的分支上也有穴位。经络分之上的穴位也要以分支的形式归经。例如老商穴。
8、补充经络线上的穴位
现在的经络循行线并不是很完整,在补充的经络循行线上也会有穴位。例如在前正中线上旁开一寸肝经线上的穴位。
9、错误的归经穴位
在传统的穴位归经范围中有一些穴位被明显的归错了经。例如肘髎穴应当归三焦经。上髎穴、次髎穴、中髎穴、下髎穴和会阳穴应当归入督脉。
以上我们讨论了在归经中出现的九个问题。回过头来我们还要想一想为什么要这么麻烦的去进行穴位归经呢?
三、归经的目的
穴位归经是在穴位发现数量逐渐增多的基础之上才出现的工作。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可以参考:
1、归经利于研究、学习和记忆
在穴位发现得早期,穴位的数量不多,不存在学习和记忆的难度。随着穴位发现的增加,穴位的数量越来越大。大量的穴位很不利于研究、学习和记忆。目前为止分类(包括归经)是唯一的解决方法。
2、归经利于循经取穴
循经取穴是最简单有效的取穴原则。穴位归经极大的方便了选择有效的穴位。当然这种方式比较粗糙一些。不过简单实用利于普及。
3、归经利于绘制经穴图
无论是现代或古代的经络穴位图,大都是连接相同归经的穴位。
明确了穴位归经的目的后,我们还要考虑穴位归经的依据。由此我们才能重新进行穴位的归经。
欢迎光临 黄帝内经 (https://huangdineij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