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 发表于 2019-8-26 16:25:24

饮食滋味第四章(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大家好,这里是黄帝内经网,今天和大家分享的话题是徐文兵老师讲解饮食滋味第四章(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第一:中医饮食疗法中有什么秘而不宣的东西: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高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神的目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
中医饮食疗法的精髓,也就是最高境界,是通过饮食来达到调神的目的。实现它的途径不在于所食之物,而在于所食之味(这里的味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气味和口味,中医饮食疗法就是通过这种味的调和来达到通神、养神的目的)。这是中医最精华的东西。
饮食的每种味道都会影响到人体的三对脏腑,为什么这么说?这是源于相传作者为伊尹的《伊尹汤液经》(这里面的很多内容现在已经失传了,但很多方子都被保留在了《伤寒杂病论》里面,张仲景把这些方子按六经辨证重新组合了起来)。

第二:发现《伊尹汤液经》的人是皇甫谧:他所著的很多历史书籍比司马迁记述的内容还要丰富,司马迁写历史是从黄帝开始往后写,而皇甫谧则追溯到了黄帝之前。
发现“通过饮食之味来调神”这个伟大秘密的人是西晋的一位历史学家—皇甫谧。
皇甫谧是一个被过继给叔父家的孩子(古代有个传统,如果家族里某支不生育,就把兄弟家的孩子抱过来养)。过继的孩子都会备受宠爱,于是皇甫谧就变成了一个整天只会吃喝玩乐、不学无术的人。
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他的叔母任氏有一天终于忍不住了,流着眼泪对他说了一段话,《晋书?皇甫谧传》中这样记载:“《孝经》云‘三牲之养,犹为不孝’。汝今年余二十,目不存教,心不入道,无以慰我……
昔孟母三徙成仁,曾父烹豕存教,岂我居不卜邻,教有所阙?何尔鲁钝之甚也!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
上述这段话的大意是这样的:用美食来孝敬父母尚且是不孝,你现在二十多岁的人了,成天还不学无术的,怎么能让我安心?为了教育孩子,孟母三迁,曾子杀猪,难道是因为我没有选择好的邻居,或者是因为我没有教育好你,所以你才成为现在这个样子?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你学得好与不好又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第三:后来他又沾染上了毒品,吃五石散吃成了一个半身瘫痪的人。瘫痪之后他开始学中医,而且还自己给自己针灸。
然后,皇甫谧就顿悟了,从此以后埋头苦读,最终成为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他所著的很多历史书籍比司马迁记述的内容还要丰富,司马迁写历史是从黄帝开始往后写,而皇甫谧则追溯到了黄帝之前。
后来他又沾染上了毒品,吃五石散吃成了一个半身瘫痪的人。瘫痪之后他开始学中医,而且还自己给自己针灸。由于他本身是从事历史研究的,因此,他把很多失传的历史书籍进行了整理。根据以前流传下来的黄帝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还有一些《灵枢》的断编残简,皇甫谧编写了一本叫《针灸甲乙经》的书。他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把很多中医里失传的东西保存了下来。

第四: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
张仲景是东汉人,皇甫谧是西晋人,所以他读过张仲景写的《伤寒杂病论》,他给的评价为“仲景论广伊尹《汤液》为数十卷,用之多验”。
也就是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在《伊尹汤液经》的基础上写出来的。这是揭示历史真相的一个评价,但是很多人(包括我的师父裴永清先生、师爷刘渡舟先生在内)都不认可皇甫谧的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张仲景就是医圣,张仲景的方子绝对是张仲景的,跟伊尹没有关系。

第五:伊尹是个烹调高手,他知道食物的性味、归经。
后来在敦煌挖掘出的很多古籍中,有一本书辗转流落到了民间,这本书的名字起得很奇怪,就是《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此书为华阳隐居—陶弘景所写。陶弘景是南朝人,他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伊尹汤液经》的缩略版,里面有三百六十首经方是来源于《伊尹汤液经》的(伊尹是个烹调高手,他知道食物的性味、归经。伊尹可以从一个奴隶最后被任命为宰相,成为商朝的开国元勋,不仅因为他是个经天纬地之才,而且还因为他饭做得好。他当时就是以烹调、五味为引子,来分析天下大势与为政之道,劝汤承担灭夏大任,从而被商汤任命为宰相的。当时,他对商汤讲了一些道家有关调和的理论,用做饭类比治国)。
在《辅行诀》这本书里,陶弘景比皇甫谧更加明确地揭示了《伤寒杂病论》是对《伊尹汤液经》的继承和发展,而且这本书保留了所有伊尹配方的依据。

第六:现代人关心的是食材有什么用,而古人关心的是食材的性: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的性。
日常生活中,我们总是会把用放到第一位,比如我们总是力求把孩子培养成为有用之才;看到一种药材首先会想的就是,它有什么用?而古人关心的是什么?古人更多关心的是食材和药的性。

第七:韩信的用最终还是取决于你是否了解他的性—你是不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从用的角度来分析韩信,一开始,他虽然身材高大,但却胆小怕事(历史上著名的故事“胯下之辱”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这时的韩信是没什么用的。后来他被项羽起用的时候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可以说用处也不是很大。然后又被萧何多次推荐给刘邦,但也没有得到重用,于是他就跑了。这就又有了历史上著名的“萧何月下追韩信”。
韩信被萧何追回来封台拜将后,最终帮助刘邦横扫天下,实现了统一,这时候的韩信可以说是大有用处。由此可见,韩信的用最终还是取决于你是否了解他的性—你是不是把他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第八:学中医饮食营养学,我们一定要知道食物的本性。要了解本性,就要了解它在哪个季节发芽、在哪个季节收获、在什么地方生长。
同样的道理,我们使用中药和食材,最重要也是要看它的性是什么。
了解了中药和食材的性和味后,经过调配,就能使整体得到优化组合,产生一种比它们各自为营更大的作用。就像汽车一样,只有发动机,或者只有轮胎都没有什么用,但当生产商把它们组合起来的时候,就产生了发动机和轮胎作为个体所不具备的作用,这就叫作和。
因此,学中医饮食营养学,我们一定要知道食物的本性。要了解本性,就要了解它在哪个季节发芽、在哪个季节收获、在什么地方生长。这就是中医的根—对性味的理解。否则,看《黄帝内经》,你会看得一头雾水:一会儿这个味儿入肝;一会儿那个味儿又入肺;一会儿咸的东西入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饮食滋味第四章(1):饮食的味道比饮食本身重要得多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