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 发表于 2016-9-11 18:15:07

曲黎敏从字到人视频第11、和之渊源、调和之道、和之境界

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Ob//sid/XMTcyMDU0NjM0NA==/v.swf
第01:曲黎敏从字到人视频全集相关文字
   什么是男女之间的阴阳和合之道?什么是朋友之间的君子和而不同之道?曲黎敏中国生命文化系列《从字到人.和之渊源》。

   在前十集中,曲黎敏围绕着阴和阳,还有天地人五个关键字,从汉字起源,从养生文化的角度,讲述了人与自然,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强调人一定要顺应天地自然的规律,要顺应人自身的规律。那么如何顺应呢?其实核心就一个字,和。人与天地要和,人和人要和,人和自己要和。和既是中医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何为和呢?为什么中国人讲求和的精神呢?追根溯源,先从和字的造字之初说起。

   讲到汉字呢?首先给大家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字,莫过于奥运会开幕式上打出的一个“和”字。这个“和”字可以说是让世界以简单的方式,来认识中国和了解中国。那么“和”字一个真正的含义到底是什么呢?

   繁体“龢”字的左边为“龠”,“龠”是中国古老的一种乐器,形制如笛,在历代宫庭雅乐中广泛应用。

   就是在中国古代的宴席上音乐会上,基本上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的音乐是以丝竹为主。而这个“龠”它主要是用土,比如说它类似于郧类的东西,就是用陶土来做的。它是用来调和六音的,它把丝竹的音乐全部地进行调和。

   中医认为,土为中央也。“龠”为音乐之土,就是音乐中的中央之音,是调和引导各种音乐的。《说文解字》中说,“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就是指的这个意思。“龠”这个乐器,这中间是三个孔,后面是一个“仑”。这个“仑”字代表的是次序。

   “龠”的三个孔其实是“品”,把“龠”字拆成“品”和“仑”来理解,其实是古人分析和解释文字的一种方法,属于六书之一。什么是六书呢?就是古人认识和理解文字的六种方法。分别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龠”字属于会意字。那什么是会意字呢?就是把两个以上的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一个新的意义。“品”字就表示乐器的三个孔,“龠”字就表示顺序,它们组合在一起有什么新意呢?

   就是说的,你吹奏音乐你要有一定的次序和次第,不可以乱弹琴。我们经常说乱弹琴的问题。在“龠”字的右边还有个“禾”字,代表什么意思呢?

   右边是“禾”,“禾”是它的一个读音,同时这个“禾”在古代是写成一个树的模样,就是一个植物垂下头。一般沾这个“禾 ”字的就是谷物,特别沉重,低下头,既代表收获,又代表一种谦逊的态度。

   在中国文化中,禾谷垂下头,经常被用来形容君子不忘本,底下有根,下面是本,经常垂下头来注视自己的根基,是谦虚的表现。这其实是万物在用自己的生命状态,告诉中国人要如何做人的一种表现。它与音乐又有什么关系呢?

   就说当各式各样的音乐起来以后,我这个声音可以保持很低调,但是我是用来引导所有的声音的。

   对于“和”字的理解,还要考虑读音,读音的不同将产生不同的含义。

   这个“和”字在中国古代实际上还有一种读音,叫做“和”发入声。中国文字非常有趣,就是可能同一个字,发音不同的时候,它所代表的含义就很不一样。“和”本身是指乐器,到了“和”入声这儿,就代表一个动词,是应和的意思。比如在中国古代,它在谈到音乐的时候,它有两种音乐,一种高雅音乐叫阳春白雪,所以说和者必寡,就是应和的人一定会很少,听不懂,大家都听不懂,说你这个东西讲得太高雅了,我根本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然后呢?还有一种音乐叫下里巴人,就是应和的全是老百姓,一听到这样的音乐,就是相当于现在的流行音乐,大家都会跟着它的节奏去唱,这种就是属于下里巴人和阳春白雪两种不同的东西。

   因此,中国人强调的“和”是念二声(上声)的,再将“品、仑、禾”组合起来,看过去这个“龢”字就是今天的“和”字,究竟是什么意义呢?

   这个“和”字在中国古代就是,具有一个调和和和谐的作用。在《说文解字》中就解释,和为调也。它在强调这个“和”字的时候,它说这个“和”字就是调也。或者我们可以把它读作tiao上声,也可以把它读作diao入声,它也是有两个声音,在解释“和”的时候就念tiao上声,使和谐的意思。

   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经常用到“和”字的时候,会用到一个词,叫做调和。那么所谓的调和,是怎么去调和。当一个事物出来以后,我们怎么去达到一个调和的最佳状态呢?它里面是一定要有很多的原则规律及方法的。

   在古代,调和的方法与规律,掌握在一些特殊的人手里。这里面最懂得调和之道的,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它提到有两类人是最懂调和文化的。一个是专门搞音乐的乐师,还有一个就是厨师,他们都称之为师。师是来订规则的,来订原则的。一个乐师,一个厨师,可以说是中国文化里面两类非常不同的人,一个是最高雅的一类,一个是最平实的一类。

   高雅的乐师与朴实的厨师,风马牛不相及,为什么却都是最懂调和文化的呢?

   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大家都知道,首先我们每天要吃饭,因为吃饭是用来养我们的身体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点。同时呢?音乐到底养我们什么呢?大家一定要记住,音乐养的是我们的灵魂,只有音乐可以作用于灵魂和心灵,这是很重要的。中国古代文化一再强调身心不二,就是身体和心灵不可以区分开,就是你不能只养了肉体没有养心灵,那么这个人就是行尸走肉,就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这是传统文化很独特的一点。所以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一个乐师,一个厨师,可以代表中国文化的,就是如果他能成为高手的话,他就是中国文化一个很高的境界。

   这也正是此前曲黎敏在节目中一再强调的观念,养生不能仅仅局限在肉体层面,肉体与心灵的调和,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因此,不是会做饭的,都叫做厨师,真正好的厨师要懂得调和之道。

   提到做饭,首先我们大家可能说,我不懂音乐,但是多多少少我知道做饭,那么是否我就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厨师呢?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在中国古代《吕氏春秋》当中曾经提到过一个人,叫伊尹,这个人非常有名。

   伊尹,夏末商初之人,知五味,善于调和五味,被后人誉为厨神。他不仅是厨师界的一位高祖式的人物,同时也可以说是中医学里面的一位很重要的人物。伊尹根据五味入五脏的原理,将食物以君臣佐使配伍,以寒热温凉调性,把旧有的单味治病,发展到方剂药治病,著书《伊尹汤液》,是药食同源的奠基人,对后世影响巨大。

   因为现在中国古代的,就是所谓的中医里面的方子,第一位创始人就是这位先生。他写了一本《伊尹汤液》是非常有名的,他是通过做饭来讲中医的。比如说他会谈到里面很多配伍的问题,所以来谈中药的方子是怎么匹配的。

   在了解中医是如何配伍的,要先知道食物的匹配原理。在《吕氏春秋》当中,曾经记述了伊尹的一个故事。就说伊尹他是商汤的大厨师,他在给商汤做饭的时候,他讲了一个很重要的道理。他说怎么去匹配这个食物的特性呢?就是任何食物它都可能有它的特性。比如说,他提到了三种东西,一种是水生的东西。水生的东西就是腥味太重,我们大家都知道鱼吓,这些东西腥味太重。然后食肉的东西是臊味特别大,因为它的饮食结构会使它的肉里面含的臊味特别大。还有食草的动物,身上都有膻气的,比如像牛羊类的东西,都是有膻气的。

   那么,对于这些腥味重,臊味大,膻气浓的食物,应该怎么调和呢?伊尹就给国王讲,这些很独特的味道,应该靠什么去调和呢?就是靠三样东西,一个是水,一个是火,还有一个是味,就是五味的味。就是你要想把它们这些独特的气味去掉的话,首先水火。火是指火侯,水是指我们要煲汤用的这个量,你要怎么去用。还有呢?就是用五味怎么调和,这五味就是,酸辛甘苦咸。这是就样的五味。

   五味调和是中国烹饪艺术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其实在你做饭的时候也处处用到。这五种味道应该怎么用呢?

   比如说它就说到怎么去掉腥气,他说用醋可以去掉腥气,用姜可以去掉膻气。比如像我们炖牛羊肉的时候,你就要多放一些姜类的东西,它既可以化掉肉食,同时它的腥味可以把膻气的这个味道去掉。用什么去掉臊味呢?大家一定要注意,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里面非常独特的一点,叫做无酒不成席。就是凡是吃肉类的东西,很多的时候,一定要靠酒类的东西来解决这个问题(酒可以去臊气)。

   在《从字到人.酒之功过》中,曲黎敏就谈到,吃肉的时候要喝一点酒,酒是可以化肉食的。在吃鱼虾等腥味重的食物时,喝点酒也可以宣散这些味道,这时候的酒是当成药来用。

   就是酒是可以去腥的,就是用醋用姜用酒,用这三种东西来匹配,然后来调和这个肉羹的味道,其次才是把握火侯次序以及用量的多少。次序就是先放什么,后放什么。这其实就是先前所说的,“龢”字中的 “龠”所强调的意思。

   所以其实这个“龢”字中的 “龠”字,就代表次序和次第的意思,就是做任何事情你要有次序,你不可以乱来。所以如果这样的话,你才能够调得美味。

   中药开方的依据,其实就是伊尹调和食物的原理。那么在日常养生当中,我们现在看书,现在的养生书籍太多了,到处去看。然后今天我看了当归可以补血,我就在煲汤里面加当归,这样对不对呢?但是中国文化它讲究的是什么呢?一定要是在某种意义上来讲,它里面有一个配伍问题,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问题。比如说在《伤寒论》里有一个很有名的方子,叫当归生姜羊肉汤,这个方子在冬天喝,是非常好的一个大补方。那么它里面主要核心是什么呢?首先当归是补气血的,然后生姜是可以调动人体气机的,到了冬至前后,可以说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就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子。

   中医认为,冬至前一阳生之际,喝当归生姜羊肉汤,补阳的作用非常好。就是它可以去补你的气机,因为冬至一阳生,你的气就要起来,靠生姜来带。羊肉是补阳的,是补热性的东西,所以像这种匹配出来对身体就会很好,这里面是一定要讲究一个匹配,讲究一个配伍,才叫做方子。所以原先我在中医课里面曾经说过,什么叫开方子?开方子实际上就是,开一个正确的方向。而这个正确的方向,所谓正确指的是什么呢?就是“和”和状态,就是这个“和”字,你必须达到“和”这个状态,你才能够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的问题。

   说白了,做饭跟做人一样,懂得五味调和的人,也是懂得在生活中调和各种事情的人。所以从这里生发开去,我们就懂得古人所说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以及治大国如烹小鲜这些醒世名言,与“和”这个核心理念的关系。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它曾经说过一个成语,叫做“和羹调鼎”。“鼎”就是炉火,就是煮肉的那个锅,那个鼎炉。凡是能够和羹调鼎者,皆可以作宰相。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伊尹他虽然是商汤的大厨师,但他同时又是商汤的宰相。

   在当商汤的厨师之前,伊尹其实是一名奴隶,伊尹的祖祖辈辈都为奴。但伊尹十分有志气,他注重研究三皇五帝、大禹等英明君王的施政之道。在以奴隶身份做商汤的厨师时,他借饭菜之事向汤提出治国主张说,做菜既不能太咸,也不能太淡,要调好佐料才行。治国如同做菜,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松驰懈怠,只有恰到好处才能办好。商汤听后大受启发,重用伊尹,伊尹成为了商朝的五代元老,一代贤相。

   就是说懂得和谐之道,懂得调和之道的人,不仅可以做一个很高明的厨子,同时也可以治理国家,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则。因此,不论从整个社会来讲,还是从个体的人来看,不论做饭还是做人,都要遵从和谐之道。

   我们现在是讲和谐社会,这是我们现在目前国家的一个总体的文化的纲,就是怎么去讲和谐的问题。和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可以说和是非常代表中国文化。那么像这个和谐呢?首先它是分三个层面的,第一个层面一定要是身心的和谐,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身心的和谐,中国是讲身心不二的,所以先前我们说过,既要吃饭,又要讲灵魂,又要讲心灵的。那么身心的和谐呢?在用佛教的话里面,它经常讲,要随顺众生,就是你要顺应。和其实是一种什么能量呢?它是一种力量,它是一种随顺众生的一个能量。就是我在顺应生命的当中,因为我们这个众生啊,大家不要把众生单纯地理解为百姓的意思,我们的五脏六腑也是众生。那么就是我们要想让身体很好的话,我们首先也要顺应我们身体自身的这个需求。所以它这个和的概念,就是你要能够顺应生命本身,同时中国古代养生学就讲究一个词汇,是引导或者是唤醒,就这个引导很重要。就说我怎么引导你去养生呢?就是你首先要明白自己的本性。

   本性就是生命自身的规律,五脏六腑它们各自的本性是干嘛的呢?像心就是往上散的,肾水就是往下行的,它有一个润下的作用。那么你就要明白它的本性,你明白它顺应它,然后你才能够真正地达到管理它,让它符合和谐之道,所以这是中国文化一个很重要的一点。

   由此再来理解生活中的许多现象,你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了。我们现在经常讲养生的时候,比如说身心和谐,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做心平气和。这里面就谈到了我们的心,就是气血要和合。就是当你的心能够放下的时候,然后你才能够达到一种很和气要浮面,就是和气才能够显现出来。如果你自身的五脏六腑不和谐的话,那么你就会出现问题。比如说本来现在这个社会就有点浮躁之气,如果你自身再不讲究的话,就是你自己不加强自我修炼,自我修养的话,那么你就会把这种浮躁之气也带到自己身上来。如果在自身来讲,你自己不讲究身心不和谐的话,你就会经常地虚火外延。

   所谓的虚火外延,就是心火过旺的表现。中医认为,心主火,火本身是要往外散的,但心火过旺就容易造成人的浮躁,违反了生命规律,身心自然就不和谐了。比如现在经常有路怒一族,在车上一开车就发火,一开车就跟人去追车什么的,就属于跟人较劲的状态,老是解决不了。其实这个时候你的身体,是处在不和谐的状态,不和谐的状态就是有病的状态,这是很重要的概念。就是谁都不会因为发无名火去看医生,可是实际上在中医的理论里边来讲,这是典型的肾精收敛不住心火。

   肾主水,水能灭火。拿什么灭呢?就是精。因此当身体的肾精不足的时候,就灭不了火,就会出现心火过旺,人就变得浮躁。所以这个时候身体就处在一个不和谐的状态,当身体处在一个不和谐的状态,那么你跟别人的关系也会出现不和谐。所以和谐从中医的角度来讲,应该首先讲的是身心的和谐,叫做心和则百体皆和,如果心能够和谐下来的话,那么五脏六腑,统统的都能够达到和谐。

   因此,人要遵守生命的规律,才能达到身心的和谐。像中国社会现在它也认为,比如说像癌细胞啊,就是为什么会出现癌细胞呢?其实癌细胞就是细胞的无序发展,就是它没有和谐之道,它破坏掉了这个和谐之道,所以它无序发展就形成了癌细胞。那么我们在现实生活当中,你一定要把身体引到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来,然后让它达到和谐之道,那么生命就会有序地去发展。当生命有序的去发展的时候,就会出现第二个很好的状态,这种状态就是中国社会所讲求的和谐之道的第二层境界,家庭的和谐。所以家庭的和谐也就是男女阴阳的和谐,当这个和谐达到的时候,就是我们的家庭和谐,也是社会和谐的很重要很重要的方面。当你家里很安定,然后老人妻子孩子的状态都很好的情况下,就会对你的整个的人生都会很有影响,进而才能够达到社会的和谐。

   古语常说,家国同构,家和万事兴,其实都是在强调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也是中国人追求和谐之道的第三层境界。家和国是同构的,是一回事。就是一个家就像一个国一样,国家也是家,这个就说它里面,如果你家庭和谐了,国家也就相对地稳定的,平衡地向前发展,所以我们中国有句话叫做家和万事兴。就说如果这样的话,我们就能够达到一个所谓和呢?就是一个通畅的和顺的状态。所以我们总结一句话,叫做心平气和最养生,心和则百体皆和。

   《论语》中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中可以看出,从古至今,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君子之道,其实就是和谐之道。那么和同的一个区别在于什么呢?就是和是一种状态,同是一种表面现象。就是我认同你,但是我面和心不和,我内心深处不认同你,这就是一种小人状态,是一种骨子里的不和谐,它只是求同,但它不能够坚持原则。而和是一种状态,是要坚持原则,然后我怎么去和,就像和面一样,我要把这个东西融和起来,融和在一起,然后达到一定的状态才叫和。那么从中医的理论上来讲,中药方剂代表的是一种和的状态,而不是单纯地像西药所讲的那种要提取成份提取什么一个概念。像成份提取这是典型的西医,而中药是一定要四气五味,君臣佐使相互配属的。当它配属完了以后,它达到一个共同的状态,那个状态才是和的状态,这才是很重要的。所以总结出来一句话就是什么呢?和其实是中国古代文化里面最核心的一个观念,它不仅涉及到哲学伦理,以及我们生命的方方面面。它告诉我们,就是能够达到和谐的状态,才是中国文化的一个很精髓的状态,就是中国人讲究的是和合二字,而不是非得强调竞争呀异化呀这些方面。它是一定要君子和而不同,一定要坚持住自己和合的原则,同时要讲究中国文化,它是非常讲究规律和方法的。就是规律和方法,如果状态不对的话,那么你也达不到这个和合的状态。

   懂得了“和”字,了解了调和之道,在接下来的节目中,我们将围绕着和的思想,探讨男女家庭夫妻家庭朋友的和谐之道。我们从对春夏秋冬四个字起源的讲解,就能深入地理解古人天人相应的理念,一年有春夏秋冬的循环,人的生命状态与每个季节相对应,环环相扣周而复始,这其实就是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根本,这个根本蕴含在中国的一个汉字中,“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曲黎敏从字到人视频第11、和之渊源、调和之道、和之境界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