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集《中医基础理论》气血精津液概述、气:含义、生成...
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0OTk0NTEzMg==/v.swf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到上一节为止,我们将藏象学说的内容全部讲完了,我们是从人体结构学的这个角度,讲述了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的生理功能,从整体到局部。请同学们在学习这一章的时候,主要是掌握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在这个基础上,又进一步地来理解脏腑功能的整体性,进一步来体会藏象学说的方法。
第三章 气血精津液学说
下面我们讲第三章,精气血津液,就是气血精津液。
本章的目的要求是:一、掌握气的医学含义。二、掌握气的生成、运动和分类。三、掌握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的生成、分布和主要生理功能。四、掌握血的概念、生成、循行和主要生理功能。五、掌握精的概念、生成和主要生理功能。六、掌握津液的概念、生成、输布、排泄和主要生理功能。七、掌握气、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八、了解气、血、精、津、液与脏腑之间的关系。
这一章是从生命的物质系统这个角度,讲人在气化过程中,这些生命物质是如何生成、变化的,怎样发挥它们的生理功能。在人的生命基本物质中,我们在这里讲气、血、精、津、液,可以称之为气、血、精、津、液是人体的基本的五大生命物质系统。这几者之间,最基本的物质是气,血、精、津液都是由气化生而来的。
第一节 气
下面我们讲第一节,气。
注意,这里面的气主要是讲人体之气,我们在讲第一章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的时候,讲气的概念,那里面重在讲气的哲学含义,同时也提到气的医学含义。中医学的气一元论,在论述生命问题的时候,是以生理之气,以人体之气为核心,建立自己的气的系统。我们在这一节讲这个气是指人体之气,在医学领域里面来讲人体之气。
一、气的医学含义
第一、气的医学含义。这里面复习一下我们前面讲它的哲学含义: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是一种极细微运动着的物质,这我们在第一章已经讲到的。那么这个概念是一个抽象的物质概念,不是具体的物质概念。而人体之气,就是医学里面,我们讲的人体之气,中医学叫人气,它是一个极细微的物质。我们这里讲的气,是指生命的,注意这个字,最基本物质。气、血、精、津液是生命的五大基本物质系统,其中,血、精、津液均是由气化生而来的,因此说,气是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它在气、血、精、津液的物质系统之中,是指这个气,指物质系统的气。那么怎样来定义这个气呢?生命物质系统之气,是指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这里面,重在记住,请大家特殊注意这个“最”,通过这一个字,表达了在物质系统当中,气和血、精、津液之间的关系。在理解气的医学含义的时候,大家要特别注意:第一、我们刚才定义它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也讲到气是物质系统当中最大的概念,这是第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的,以此来理解人体之气的内涵。其二要特殊强调,我们在讲气一元论,从哲学到医学论述气的概念的时候,反复强调中国传统哲学,承认气是一种细微的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同时又强调气是不断运动变化的,它是物质存在,又有功能含义。因此我们在第一章里面定义气的时候,阐述它的科学内涵的时候,反复强调气是物质和功能的统一。在这里,同学们在学习人体之气的时候,也必须把它当作一个物质与功能辩证统一的概念来理解,否则就会出现把它单纯作为物质概念来理解,这就不符合中医的思维方法,也不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一定要记住坚持这样一个观点。至于说在中医学里说了那么多气,在不同语境情况下,它都有一个特殊的定义。比如,我们在前面讲肾精、肾气、肾阴、肾阳的关系的时候,气前面加个肾,就定义为肾气,是肾脏功能的高度概括,是表示肾脏功能的一个术语。假如说我们仅仅把气理解为是物质概念,那么我们讲肾气就会归结肾气就是肾的物质基础。这一点希望大家要特别注意。
其二、讲一讲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人体之气,一、处于集聚状态,叫气聚而成形,它就构成了人的形体。如脏腑、肢体、官窍等等,都是气聚而成形者。气是处于聚和散统一的状态,也就是说有形无形的统一。这种物质在运动起来以后,那么处于散而无形状态,就是说弥漫流动不息的状态,就是散而无形状态,它还可以表现为元气、宗气、营气、卫气等等,这些气和脏腑、肢体、官窍相比较,表现为那个形,我们看得不是很清楚。这些气它们表现出来那个状态和脏腑、肢体,有形可见而言,相对比较而言,似乎可以称它为无形,而人体感官可以见到形体,这个形体和这些气比较而言,我们规定它是有形可见。它(气)是无形可征,它仅仅是我们肉眼感官看不到而已,并非是这种物质是无形的。大家注意在这个条(件下),什么条件下呢?判定其有形无形,用肉眼可以看到不可以看到这个条件规定气的运动状态。我们肉眼难以感到的,那么我们就说它无形。这是人体之气的存在形式。那么人体之气就是气的聚和散不断地发生转换,不断地运动,就是有形无形的统一构成了人的生命过程。
二、气的生成
第二个问题,讲气的生成。其一、看气的来源,物质来源。中医学认为,气的生成,一来源于先天的精气,二来源于后天的精气。我们在讲肺主一身之气的时候打出了个示意图,那已经提到气的生成,气的来源。那么,先天之气、后天之气,包括呼吸之清气、水谷之精气。后天水谷之气、呼吸之气和先天之气结合起来,构成了人体之气。这就是人体之气在化生过程中,它们的物质来源。二、气的生成过程。气的生成过程是五脏系统综合调节的结果,每一个脏腑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在五脏当中与气生成关系最密切的脏腑是肺、脾、胃、肾。我们从它的物质来源也可以推出这个结论来。看肺,肺主气,司呼吸,它通过呼吸作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胃主受纳腐熟,脾主运化,脾胃能够将水谷转化为水谷精微,我们称之为水谷之精气。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和水谷之气,我们称之为后天之气,这个气在肺中或称它们在胸中结合形成了宗气,宗气进一步化生,化生营气和卫气。而肾,肾藏先天之精气,这个精气,作为来说,是禀受于父母的精气,这个先天之气又称之为元气。这个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结合起来,相互化生,形成了人体之气。用真气这个概念来表达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所构成人体之气。这里面看出来气的分类。人体之气通称为真气。大家注意真气这个概念在中医学术史上有不同的解释方法,现在规范的定义,注意现在中医名词术语规范的真气是指全身之气而言的。过去的教材,过去的文献,过去的书,有的把真气与元气等值。注意这里面这个真气包括先后天之气,人体之气的统称是真气。在真气里面包括先天之气、后天之气。那么具体从气的形态看,包括元气、宗气、营气、卫气,在我们中医基础理论里面仅仅提到主要的这几个气。中医的气、气血是一个最重要的学说,关于人体之气还有许许多多的气,就生理之气的名称有许许多多,我们这里面选择几个主要的概要地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二、讲气的生成过程。要求同学们既要知道它的物质来源,从它的物质来源可以推理出来气在生成过程中各自(脏腑)的作用,尤其是掌握肺、脾、肾的作用。在气的生成过程中掌握各自脏腑的作用,(一)坚持五脏综合作用。(二)强调肺、脾、胃、肾的重要作用。(三)特殊强调脾胃在气生成当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强调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中医学强调养生保健,也就是摄生,以调理脾胃,从脾胃立论,调补后天重在调补脾胃,它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三、气的生理功能
第三个问题,讲气的生理功能。就是人体之气,最大的物质概念这个气,它有哪些具体生理功能呢?一、具有推动作用。什么叫做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有激发和推动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什么地方呢?看它的具体生理作用:(一)激发、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如果和前面的藏象学说联系起来,那么这一条体现了肾的功能,就是气这样一个推动作用表现在肾上,其中之一就是激发、促进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二)气具有激发、推动脏腑、经络生理活动的作用。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的脏腑系统和以十二经脉为中心的经络系统,这两者合起来构成了人体结构学的理论,构成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脏腑系统、经络系统所以能够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要靠一种动力,这种动力就是指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如果再说得具体一点,将来在后面我们还要进一步学习,在其他课程还要进一步学习,是指人体的阳气的激发和推动作用。那么为什么不说阴气呢?这又回到对阴气和阳气,阴和阳,中医学一直在强调阳主阴从,强调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折寿而不彰,强调阳气在人体的阴阳当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三)气具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我们在讲肺朝百脉提到过,肺通过肺气的作用助心行血,讲心与肺的关系又一次讲到气行则血行,气与血相比较而言,我们规定气为阳,血为阴。血靠阳气的推动,它才能不断地循行。强调气对血的作用,通过气的功能,体现出来气能够推动血液的运行。(四)推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就是人体正常水液的代谢过程中要依赖气的推动。怎样理解它这样一个功能呢?(1)人体内的正常的水液输布、排泄过程中,代谢过程中,换句话说,人体内水液代谢的过程中,就五脏系统而言,需要靠五脏系统均处于正常的状态;就经络系统而言,经络系统也必须保持正常状态。那么,脏腑系统、经络系统要保持正常状态,生命的最基本物质必须发挥充分的作用,才能保证脏腑经络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完成水液代谢的调节。就这一意义讲,是指气对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激发和推动作用,从总体上讲。从具体上来讲,就是以肺、脾、肾为主的,参与调节水液代谢过程那些脏腑,它们的功能活动要赖气的激发和推动,它才能维持正常的代谢过程,才能维持人体内外水液代谢的平衡。从这两个方面来理解,气具有推动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的作用。
二、气的温煦作用。什么叫做气的温煦作用?气的温煦作用是指气对机体的温暖、熏蒸作用,这个作用是通过阳气而实现的,它的机制通过阳气而实现的。这个阳气说得具体一点,将来后面会讲到,前面曾经提到一句,叫少火,就是多少的少,少火。人的正常生理性的阳气称之为少火,它和病理性的火相比较而言叫少火。它的具体生理作用:(一)维持体温的恒定。我们前面讲肺主宣发的时候曾经讲到体温的恒定。讲肺主宣发提到一次,讲皮毛还提到一次。这个体温的恒定靠谁来实施的呢?靠卫气来调节的。那么气对体温的调节作用,我们这是从总体上讲气的作用,至于具体实施的是谁呢?是卫气,通过卫气来实现的。(二)维持脏腑经络的生理活动。就是说人体脏腑系统、经络系统要想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它必须由气转化为少火以后给予温煦、熏蒸,它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否则,没有这个少火,没有阳气的温煦、熏蒸,是不能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的。(三)维持血液、津液等液态物质的正常循行。人体内的液态物质血液、津液等,需要阳气的温煦才能始终保持在正常的状态下畅行无阻。由此这个理论,中医有一句非常具体的名词,叫血。就以血为例,血得热则行,得寒则凝。得热则行,就是需要这个热,是指气的温煦作用,也就是少火阳气的作用,它才能够正常地循行;得寒则凝,也就是说,气不能发挥正常的温煦作用,就会出现血液循行障碍,发生凝滞,血行减慢,甚至于凝滞。
第三个作用,叫防御作用。什么叫做气的防御作用?是指气卫护肌表,抗御邪气的作用。注意,这个定义,它的内涵有两个要素:(一)护卫肌肤,或者护卫肌表。(二)抵御外邪。把这个作用称之为气的防御作用。护卫肌表、抵御外邪都是通过气,真气当中的那个卫气来实现的,主要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我们在讲肾藏精,精的最后一个生理功能,讲的是抵御外邪的作用,就是肾的精气具有抗御外邪的作用。这个气不仅仅是卫气,还包含着肾的作用,肾精的作用。但是讲气的时候,肾精从属于气,精由气所化生而来。所以这里面,着重从气来讲,护卫肌表,抵御外邪。具体言之,就是通过卫气来实现的。那么这个作用还包括抗御邪气,包括它还能够驱邪外出,具有这样的作用。人之正气与邪气对,在这里暂时理解为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集中起来表现人的生命能力,我们可以称之为正气。将来正气的具体定义,后面我们再继续讲。在这里面,就总体上,大意上理解人体正常生命能力的统称定义它是正气。正气一部分功能不仅表现为抵御外邪,而且还表现为驱邪外出。也就是说,当邪气,致病因子侵袭到机体以后,人体内的正气与之发生斗争,相互交争,那么相互交争的结果决定得病不得病。斗争的结果仍然是人体之气处于正常状态,这个是没病,叫做什么?气相得则和,就是气生成、运行正常,用“和”这个字来表达它,人就是处于正常状态。斗争的结果,气的生成运行失常,它的运动状态,升降出入失常,叫做不相得,意味着疾病,所以有一句著名的原理,气不相得则病。用气之和,相得不相得来定健康与疾病。和,相得,健康;不相得,病,就是疾病。这是从气这个角度来说,如何来定义健康和疾病。不仅如此,疾病经过治疗以后,人体的自然修复能力在恢复健康的过程中,也是气在发挥作用。尽管在病后,治愈以后,机体的修复状态,将来学习病机学的时候进一步强调,这个阶段,疾病的后期,虽然邪气基本已经驱除,但仍然存在着残留的邪气,仍然是靠正气和邪气之间的关系来调整,最后正气,通过正气的作用来达到机体真正恢复健康。从这三个方面论述气的防御作用。这里面牵涉到一个邪正交争这个概念,请同学们注意,邪正交争是中医发病学的基本原理,将来我们在发病学的时候再进一步讲它们之间的关系。
第四、叫固摄作用。何谓气的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是指气对血、津液、精等液态物质的固护、统摄,防止亡失的作用。固摄什么呢?固摄液态物质,防止亡失,把这个作用叫做气的固摄作用。气固摄作用的具体表现:(一)固摄血液。我们前面讲脏腑的时候讲脾统血,至少想到脾气统摄作用能防止血液溢出脉外,固摄血液。(二)固摄汗液、尿液、唾液、胃液等等。控制这些液体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人体的体液的亡失,保持正常状态。(三)固摄精液,男性的精液疏泄适度,靠气的固摄作用。我们回忆前面讲的脏腑的生理功能,就应该想到气固摄精液的作用是指哪些脏腑而言的。(四)固摄经、胎。经是指女性的月经,胎指女性胞宫的胎儿,固胎作用。对男性固摄精液,对女性固摄月经的经,固摄女性那个带下的带。固摄女性胞宫维持正常状态,使胎儿能够按照生命的发展过程,在胞宫里面完成它的发育过程。(五)固摄脏腑经络之气。这是从总体来说,它对全身脏腑经络之气具有固摄作用,以维持人体的正常活动。具体表现为:(1)维持人体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2)保证人体内脏、脏腑经络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这就是气的固摄作用。
第五,叫气的气化作用。首先讲气(化)的含义,就是定义。请同学们注意,这里定义是指在中医学中,限定在中医学中定义气化的定义,因为气化这个字,这个词,这两个字,这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术语,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术语,它具有多种含义,我们在这里讲,是仅仅限定在中医学中气化的含义。在中医学中,气化的含义,我们讲两个义项,(一)是指自然界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变化。将来同学们学习《内经》时,讲五运六气的时候进一步再讲;(二)泛指人体内气的运行变化。如果说把自然界的气称作外气的话,那么人体之气就称之为内气。气化就是人体内之气的运行变化,换而言之,是指人体之气的运行变化。把人体之气的运行变化通称为气化。那么气化,从生命物质而言,它包含了什么内容呢?气通过气的运动,在气的作用下即气化作用下,就是通过它的运动,产生了气化作用,发生了气、精、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化生和转化,就是物质系统之间的化生和转化。在这个化生和转化过程中,以功能状态体现出来,以人体的生理功能状态体现出来。因此,它包括了物质和功能、物质和物质、功能和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用现代语言说,气化包括了体内物质的新陈代谢以及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果结合现代科学来认识这个气化,也包括了人体内外信息的变化。这是第一、讲一讲气化的含义。要求同学们掌握两个含义,这两个义项。第二个义项,它揭示了人体内的气、血、精、津液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相互化生和相互转化,它体现了人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物质和物质之间的转化。那么气是物质和功能的辩证统一、因此它也包括了物质与功能,功能与功能之间的转化。用现代的语言讲,它还包括能量的转化过程。这个解释,结合内涵,这不是《内经》的话,是经过历代的医家的研究,在现代的中医基础理论里面,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述它们。在古书上就讲气化,就是气的运动变化所发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这个气化具体的作用呢?(一)表现为气、血、精、津液等精微物质的化生和转化过程。它具体作用,气通过它的气化作用实现由气到血,到精,到津液,乃至于由津液、精、血向气的转化,实现它们之间的相互化生和转化。(二)把它们抽象出来。气聚而有形,散而无形,同归于气,把它们这个过程抽象出来,就表现为形与气的相互化生和转化。那么生命的基本过程前面讲过几次,反复强调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进行着气的升降出入,形与气相互转化的过程。换句话说,人体就是一个气的不断进行着升降出入,形与气不断地相互转化的有机体。这从形和气的关系,从气的有形和无形的关系,从这个角度来论述了气的气化作用。第一项作用表现为具体的,第二项在具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抽象归结为形和气之间的关系,从形气的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生命观,形气体现为形气统一是中医学的基本生命观。换句话说,形与气的统一、形与神的统一是生命的基本特征。就这个意义讲,我们称气的气化作用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如果气不运动起来,不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实现形与气的相互转化,生命就不存在了。就这个意义说,它是生命的基本特征。
上述所讲的气的五个功能,需要同学们牢牢地记住,是我们讲气这一节的重点。其中难度较大的就是气化作用。
四、气的运动
第四个问题,讲气的运动。我们讲了气的概念,气的功能。讲气的运动,气化是通过运动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变化。气,气化,它的运动我们规定它为气机。那么在中医的气学理论里面,将中国的古代哲学概念引入到医学。从哲学上讲,气机就是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机有机枢,关键的意思。就是气运动是气的关键。引入到医学里面来,强调人体之气的运动称之为气机,人体之气的气机。什么叫气机?气的运动就是气机。那么人体之气的运动形式是什么呢?它是符合哲学上给我们提供的规律。中国古代哲学气一元论讲气的运动形式是升降出入。说人与天地一起,说人的生命规律要符合、适应自然的规律。自然规律,自然之气是升降出入,就决定了人体之气的运动也必须是升降出入的。(一)运动的基本规律叫升降出入。当运动状态是正常的,升降出入合和。(二)要求同学们掌握脏腑气机运动的基本规律。前面我们讲脏腑的生理功能的时候已经分别涉及到脏腑的气机运动的规律,它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意义。第一点,就是脏与腑相比较而言,它们的气机升降规律叫五脏宜升,六腑宜降。注意,在这里,前提是就脏和腑而言,五脏宜升,六腑宜降。第二点,就五脏而言,注意,在五脏这个同一个逻辑层次上来认识每个脏运动的规律,说心肺在上焦,它的气机运动的主要趋势应该是降,就是说在上者宜降;说肝肾,大家注意了,我们前面讲上、中、下三焦脏腑的划分的时候,曾经重点强调,就脏腑而言肝在中焦,就气化而言,肝分到下焦。注意,肝肾在下,这里是就气机升降,就气化而言,把肝列入下焦,所以叫肝肾在下。那么在下的肝肾,它的主要的气机升降趋势是应该往上去。上者下,下者升。脾胃居于中焦,脾升胃降,脾宜升则降,胃宜降则和,升降相因,什么意思呢?处于升与降的动态平衡状态,它才能够发挥枢纽的作用,脾胃为气机升降的枢纽,这是第三个结论。我们在讲肝肺的关系的时候,曾经提到左肝右肺,左右者,阴阳升降之道路也,把它转换成气机升降之道路也,最后一个结论那就是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就是我们在讲肝和肺的关系的时候,提到一个学说叫左肝右肺说,是从气化而言的。左右者为气机升降之道路,就五脏系统而言,一、二、三、四、把这四个结论综合起来,就是五脏气机升降运动的基本规律。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我们一一分析在上宜降,在下宜升,在中能升能降,左右,左升右降,它们是一个循环不已的过程。最后,同学们记住最后这十六个字。两句话,升已而降,降已而升,升降不断地循环,这是一;第二、升中寓降,降中寓升,这就是体现了中医学的辩证观点。虽然某些脏器是升,但是是升和降的统一。那么升中寓降,降中寓升,它们不是绝对的,升只升,降只降,而是升与降的统一、这样又体现了中医学的辩证思维。用逻辑学来说,形而上学的思维,用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方式,叫做非此即彼,就是不是升就是降,二者必居其一、不能兼得。可是用辩证思维呢,升与降不仅非此即彼,还可以亦此亦彼,就是升还可以有降,降还可以有升,两者不能够截然地分开。这就叫辩证法,这就叫中国的思维,这就叫中医的思维。按照后面的十六个字,这两个判断,我们就可以从整体看五脏系统,脏腑系统之间升降出入的这个关系,气机升降的形式,这一个是这一节里面最难最难理解的。我们在前面讲过脏腑生理特性的时候,曾经都涉及到这些内容,到此我们从气的运动这个角度,把它们高度概括,抽象出来,得出来它们的基本规律,构成的原理,形成了脏腑气机升降学说的基本观点、核心内容。
这节课到这里,休息一会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