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思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所在
医者意也,故中医应该是“得意忘形”的。眼下,太多的中医大夫,特别是一些接受了现代医学教育的中医们,得意而不忘形,甚至失意而取形。打个比方,他们拿着西医得诊断病名来使用中医的辨证论治,那么请问:如果抛开西医的这个诊断病名,我们能不能辨证论治,或者说西医的诊断病名对于我们的辨证论治有没有指导作用?这个指导作用大不大?有没有坏的影响,甚至干扰?更可悲的是,见到贫血就认为是血虚,见到血液粘稠就认为是血瘀,这样真的对吗?那么我们诊断血虚和血瘀的标准是什么?我们脉象和舌象是不是可以放弃?血虚就是贫血,那么气虚呢?傻眼了吧,不知道了吧,要知道硬生生的彼此对应是会出现麻烦的。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504/08/151345qv8rsr2trtivi6ii.jpg
举个更加能够使我们清醒的例子:如果碰到一个子宫肌瘤的患者,但是患者的表现是恶寒低热、咳嗽、食欲不振、胃脘不舒,那么我们究竟是把这个病位定性为下焦呢,还是上焦或者中焦?我们还要不要以自我的传统中医理论来独立诊断?如果取其西医诊断的这个“形”来失去中医的“意”的诊断,会不会导致我们使用作用于下焦的药物来治病,这样会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可以取得理想的效果,我们要不要放弃传统的理论?如果取得不好的效果,我们要不要坚持传统的理论?古人没有现代的科技手段,只会按照传统的思维诊断,为何会取得好的效果?或者一些中庸派的人为认为,两者结合更加完美。不不不,这个不是数学,一加一可以等于二也可以不等于二,我们应该反思。
中医是门哲学,哲学应该是一门会拐弯的学问,西医是门直学,直学不能拐弯,考虑问题往往走死胡同,
中医是整体的观念,不会走死胡同...
:)
西医诊断几经成为普遍的现实。抛开西医诊断的中医已经不可能生存下去。目前采用的方法是:
1、西医诊断
2、中医诊查
3、中医辨证
4、中医治疗
5、西医方法验证疗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