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 发表于 2014-11-30 15:47:16

第13集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 五行生克预测病情以及五脏所...

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31646/Ob/0/sid/XMTU0NzQwODA2NA==/v.swf
王洪图黄帝内经讲稿如下:
接着讲教材44页,也就是阴阳五行的第二节,《脏气法时论》的那一篇文章。上次我们已经讲了肝。根据生克关系,研究肝病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同时也提到了“肝欲散,急食以辛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

下面接着我们谈病在心,

心主夏,手少阴太阳主治,其日丙丁。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禁温食热衣。心病者,愈在戊己。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不死,持于甲乙,起于丙丁。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欲软,急食咸以软之,用咸补之,甘泻之。

“病在心,愈在长夏,长夏不愈,甚于冬,冬不死,持于春,起于夏”,这个规律都是一样的。也就是本段最后所说的,“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还是这样一个规律。

心主夏,所以说愈在长夏,长夏属土,土是火所生,说“至其所生而愈”。心主火,长夏属土,火生土,所以到长夏这季节,心病应该缓解,或者说是痊愈。“长夏不愈,甚于冬”,如果长下病没有好,到了冬天,病势就加重。为什么加重呢?因为冬是属于水之气,心是火之脏,水克火,所以心病到冬天病会加剧。“冬不死,持于春”,到了春天就是相持之时。春天属于木,心脏属于火,木生火,也就是教材最后所说的“至于所生”,就是生己者,到了春季木气旺的时候,相持,病态处在一种持续状态。没有加重,也没有减轻。起于夏,到了夏天,心脏所应的那个季节,心气应当旺盛了,所以“起于夏”,病有起色,当然对本段的每一段“起”,我都说,都提过,按这一篇的意思是讲的有起色,但是从整个《内经》的理论上来看,甚至于有些病的临床实践当中看到的,到相应的季节, 也有病再发的这种现象,有些事持续性的,经过几年的病,到它相应的季节,它容易发病,这种情况也是有的。但是本篇的意思是有起色的意思。“起于夏”,心气当旺,到夏季说他病有起色。

“禁温食热衣”,心病本来容易火亢,不能再吃热饮食,穿热的衣服,热饮食和热的衣服,就可以助长心火之亢。热为阳嘛,助长体内的心火之亢。本来心火是盛的,所以这样的人就不要吃热饮食,热性的饮食,因为饮食也有四气五味,寒热温凉,除了温度的冷热之外,还有食品的性质冷热,至于食品的性质,什么蔬菜是凉性的,什么蔬菜是热性的,什么肉类是凉性的,什么肉类是热性的。以及五谷也有寒热温凉的区别,这个我们在以后讲课当中,会逐渐地提到。所以在饮食上面不要吃热性的东西。衣服,不要穿的太厚,不要穿的太热,这是心脏病应该注意的。当然,这个所说的心脏病,是指的心火亢盛之类的病,不是说的心阳衰的那类病。

下面又说,“心病者,愈在戊己”,这是按十干日来算的,上面说的是春夏秋冬长夏,按一年五季,这是按十干日,也就是按五行日。五行日就是上回提到过的,十干嘛,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干是一行,甲乙是属于木,丙丁是属于火,戊己是属于土,庚辛是属于金 ,壬癸是属于水。十干划分五行,心病属于火,愈在戊己,也就是到属于土的那天,火生土,“至其所生而愈”。所以到戊己,土日,所以痊愈。“戊己不愈,加于壬癸”,壬癸是水,水克火,心属于火脏,所以在壬癸日,病势加重。“壬癸不死,持于甲乙”,到甲乙属木,木是生火之气,甲乙日疾病相持,“起于丙丁”,到丙丁日有起色。这和五季的变化,春夏秋冬长夏的变化,按五行生克的规律是一致的。

“心病者,日中慧,夜半甚,平旦静”,心属于火脏,日中其气旺,昼夜当中,日中也是一天阳气最旺的时间,日中是阳气最旺的时间,心是阳中之太阳,所以到日中心阳之气盛,所以“日中慧”,“夜半甚”,夜半是子时,子时就是属于水,水气盛而克火,心为火脏,所以到夜半的时候,心病加重。“平旦静”,平旦属于木之气,春生之气,太阳快出来了,属于木之气,是生己之脏,所以说比较平静。下面又说,

“心欲耎,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心火亢盛而急,所以欲软,这个耎就同“软”,心火亢盛,所以出现急的现象。咸味属于水之味,水可以克火,可以制约心火之亢,所以说“心欲耎,急食咸以软之”。用咸味药来软其急,泻其心火,水克火,这个就不完全是五行的问题,下面这一段的,欲食,以及用什么补之,用什么泻之,就没有完全按照五行生克,这么来考虑了。当然,心火亢,用咸味泻心火是可以的,水克火。用咸补之。因为心病,需要咸味来软,所以用咸味的话,就叫做补。所谓适其性者为补。“甘泻之”,甘味药又和咸味药是相对的。甘是土之味,咸是水之味,土克水。所以咸味既然是补了,甘味自然就是泻了。从这个角度说。和我们平时所说的补泻的概念不一样。这里的概念就是适其性就为补。

上面我们讲到肝的时候,也是这个道理,“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辛味药怎么补的呢?上次我们提到过了,同样的,辛味药,适合“肝欲散”的那种状态,那就叫补。适其性者为补。和我们一般的说,人参、黄耆是补,概念不一样。相反的呢,泻也是这个道理。因为咸味是补了,甘味和咸味是相对的,土克水嘛,甘味是土,咸味是水,那么既然咸味是补的,甘味就是泻的。一般来说,甘味是偏补,按我们一般的概念是偏补,但是这里就不是了。

病病在脾,愈在秋。秋不愈,甚于春。春不死,持于夏。起于长夏,禁温食、饱食、湿地、濡衣。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不死,持于丙丁,起于戊己。脾病者,日昳慧,日出甚,下晡静。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

病病在脾,愈在秋,脾属土,在秋天是己生之时,土生金嘛,秋是金气,至其所生而愈,

秋不愈,甚于春,所以到了秋季,脾病应该是减轻,或者说是痊愈,甚于春,春属于木之气,脾病,脾属于土之脏,所以木克土,因此脾脏病到了春天加重。

春不死,持于夏,如果春天能够维持下去,到了夏天,疾病就处在相持、持续,这样一个阶段;持于夏,夏是属于生己之时,火生土,夏是火之脏。其于长夏,长夏又是土之气,和脾脏之气相同了,所以病有起色。

禁温食、饱食,这个脾有病,运化不利,不适合吃的过饱,当然这还有温食。太温热的饮食,对脾的运化,在这种状态下也是不利的。特别是饱食,吃得过饱,那么就使脾脏的负担更加重了。所以脾脏更难以痊愈。所以脾病的时候,禁饱食。

湿地、濡衣,濡衣就是湿衣服,湿地就是居住环境潮湿,生活环境潮湿。脾恶湿嘛,所以禁湿地、濡衣。不要在湿的环境下生活,不要穿湿的衣服,因为是脾恶湿。

脾病者,愈在庚辛,庚辛是金日,土生金,所谓“至其所生而愈”,因此说到庚辛日,病要渐轻,或者痊愈。

庚辛不愈,加于甲乙,甲乙属木,木克土,

甲乙不死,持于丙丁,丙丁属火,火生土,生己之时,生己之日,“至于所生而持”,所以相持,就是相持、持续阶段。

起于戊己,戊己属土,戊己日属于土,是脾所应之日,脾气当旺,在这个时候脾气当旺,因此,戊己日脾病有起色。

脾病者,日昳慧,日昳也就是指的十二时辰当中的未时,(寅卯辰巳午未),午时过后未时,下午一点到三点,属于土气,和脾土之气是相应的,所以愈在这个时辰,未时。

日出甚,日出是指的平旦这个时候,平旦这个“旦”字,不就是太阳出在地平线上吗?平旦就属于木之气,或者说是卯时,子丑寅卯的卯时。总之,这个平旦是属于木之气,木克土,所以脾病在日出的这个时间病势加重。

下晡静,下晡本来是傍晚,申时,子丑寅卯申,下晡应该是申时,申时是属于金,土生金,即所生之时,这个也是可以说是下晡静,即所生之时,病情比较平静。但是如果按照上下的前后文理,前后体例来看,这个时候,下晡静,下晡应当是日中。日中这个时候,日中是火之气,火生土,生己之时。所以教材有个注释,注释6,说如果从山下文字体例上来看,这个下晡静应该是“日中静”。从全文上看,日中属火,火生土,也就是所说的“至于所生而持”,持就是静,平静,没有再发展。所以这两个理解都可以。就是说校勘可以,不校勘也讲得通。讲的通就是前后体例不一致。前后文理不一致。

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同样脾也急而不舒缓,缓和急是相对的嘛,脾急而不舒缓,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甘味药有缓和的作用,比如说小建中汤用那么多饴糖,甜的,饴糖是甜的。那不就是甘缓的药吗?小建中汤用饴糖,而且用的量相当不少,缓脾。

用苦泻之,你看这个苦,苦是火之味,火又不可能和土之味相克,所以它又不是那个相克关系,“苦泻之”是因为苦就燥,苦味有燥的作用,所以说“用苦泻之”。也就是说苦和甘缓在药物作用上,在这点上是相反的。甘能缓,而苦能燥,本来脾已经苦急了,欲缓了,所以用甘缓之药,那么苦再燥的话,那岂不是就更不能缓了,所以用苦泻之。

甘补之,刚才说了。脾欲缓,用甘缓之。所以甘在这里就是补药。缓其急,适其性,就称补药。苦可以燥,而反其性了。在这里来看,本来一般的说,脾恶湿而喜燥的,但是这不是的,这谈的脾病。它就是出现了欲缓而急的这种现象。不是一般所说的脾湿。所以在用药上也不能固定不变,凡是脾病来了,我就得用燥药。那不一定。脾也有时候也需要用缓和的药。起码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知道,不要泛泛的凡是脾病全要燥湿。那不一定的。脾也有特殊情况,还有脾阴不足的时候,不是说都是脾阳不足。不都是恶湿,它有时候还出现燥的现象。当然不是很多见。临床上看来,脾燥的时候,相对来说比较少。但是脾欲缓的情况,还是提出来,还是有的,应该注意。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寒饮食寒衣。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肺病者,下晡慧,日中甚,夜半静。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

病在肺,愈在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这道理和前面讲的都相同。也就是“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于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是这样一个按五行相生相克,这样规律来算的。

禁寒饮食寒衣,肺病禁寒饮,还禁寒衣,为什么肺病禁寒饮食呢?是因为寒饮食入胃之后,这个寒气可以影响到肺。寒饮食入胃,为什么能够影响到肺呢?是因为肺的经脉是起于中焦,肺的经脉起于中焦。大家一背这个“肺,手太阴之脉,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行胃口,上膈,属肺,从肺系”。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行胃口,上膈,穿过横膈,属肺,从肺系,就是说这一段过程,那是讲的肺手太阴之脉起在中焦,下络大肠,然后再还行到胃口,再穿过横膈膜,上到肺,因此,如果寒饮食下到胃里头之后,这寒气就通过手太阴的肺脉,上到肺里面来。因此说,肺有病,禁寒饮食。寒衣倒是好理解,因为肺主皮毛,寒衣,衣服寒冷了,穿得薄了,穿得冷了,或者受了寒了,皮毛之邪影响到相合之脏,影响到肺脏,那么会使肺病加重。这个现象在生活当中,大家都会看得到的。特别一着凉,咳嗽,这个这明显的。其实喝冷东西,特别是喝饮料,突然喝冷了,咳嗽的现象也是挺常见的。所以说饮食寒冷之气通过经脉到肺。

我记得这样的病例,一个小孩子,本来就有些气管炎,四五岁的一个小女孩。这个阶段,夏天,比较平静了,病情不太厉害,那天,爸爸挺高兴,带了孩子上北海去玩,夏天到北海去玩,玩得挺热的,就在那个五龙亭下,一个凉亭里面,把孩子放那睡了一觉。然后又给孩子买了两罐酸奶。冰的酸奶,喝了。四岁的孩子,喝了两罐的冰的酸奶,那个酸奶是茨罐之的,冰镇的,回家这个病就发了。为什么呢?在那凉亭子里面吹着风睡了一觉,皮肤受寒,又再加上喝了两瓶冰镇的酸奶,胃又受寒了,寒饮食又来了。好吧,内外合邪,表里受病。那导致喘病就发了。这个喘病,尽管是夏天,也还得用些温性的药来治。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道理和前面相同。同样的时间的问题。只不过这个下面接着说,

肺病者,下晡慧,下晡,刚才我说了,是属于申酉时,申时和酉时,申酉属于金,肺病在其所当令之时辰比较平静。或者病情容易有起色。

日中甚,日中是属于火,阳气旺盛的时候,火克金,所以日中甚。

夜半静,夜半属于水,水是属于肺所生之时,所以说夜半静,也可以,其所生之时,病比较平静。同样的,如果跟其他几脏,除了脾脏之外,从其他几脏所叙述的文字体例来看,这个“夜半”,一说应当是“日昳”。就如同我们在讲上面脾脏的时候,就是在时间上,它说“下晡静”,一说应当是“日中”。这个一说应当是“日昳”。教材里有个注释。丹波元简《素问识》,据前后文例,当是日昳。日昳是什么时辰呢?日昳就是下午的三点左右那个时辰。或者说是土,脾土的时间。因为一点到三点是未时,日昳就作为未时看。一点到三点这个时间。日昳前面有,在讲脾病,不是有日昳慧吗?所以这个夜半静,一种解释,夜半属于水之气,水是金所生,其所生之脏,说平静,可以理解,但是如果从前后文字体例上来看,这个夜半,一说是日昳。也就是下午一到三点的未时,未时属于土,生己者,也就是“至于所生而持”,这个时候。

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肺欲收,那是说肺的一种病态,这种病态是肺气耗散的一种病态,肺气耗散了,所以欲收。这个时候用什么药物?什么性味的药物来收呢?急食酸以收之。酸味就可以收敛肺气。免得肺气继续耗散。用酸补之,因为酸可以收,酸收适合肺的现实的状态,所以酸味就是补。辛呢,辛是散,辛味就是泻。当然,我们在用酸收的时候,其实不妨也用点辛散,我在讲“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提过这个问题。所以用辛补之,酸泻之。这又是用酸补之,辛泻之。固然是以酸味药为主,来收敛肺气,但是同时还应该配一些辛散的药,来宣发肺气。当然,这种情况下,用辛味发散的时候就量要少。酸味药相对来说量要大一些。因为是以酸收为主的。那说我不是一味的使酸收,效果更好吗?不是更好。从简单的理解,它可能是更好,但事物都有相反的一个方面,而且肺的本身也不是一味的要敛。肺本身也还有宣发的性质。 所以在敛的时候,要注意要有一些宣散。这才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单一的观点,那不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观点。单阴无阳,单阳无阴,都不行。所以在用酸补的同时,也可以少用一些辛味药来泻,相对来说就是泻。举例来说,比如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是酸的,用的芍药也是酸的。但是还要用一点细辛。细辛就是辛的。但是细辛的辛,肯定没有五味子的酸这个量大。这时才配合起来,使用效果才好。当然,你用细辛来温肺,来止喘,那还有其他的意思。我们只是从这个酸味和辛未,补泻来说,配合起来使用,也是应该的。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禁犯【火矣】热食,温炙衣。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肾病者,夜半慧,四季甚,下晡静。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

病在肾,愈在春。春不愈,甚于长夏。长夏不死,持于秋。起于冬,这个跟前面所讲的道理都一样。

禁犯【火矣】热食,温炙衣,【火矣】也就是烤的东西,炸的东西。我们打铁,那不是把铁烧红了,给水里一放,那叫【火矣】,其实就是烧热的东西,热饮食。而且这种热饮食是油炸的,煎炒的。这个时候,不适合给肾脏病的病人来吃。因为肾本身是水脏,用这些个燥烈、热的东西,更容易伤其肾精,伤其精气。温炙衣,温是温暖,炙就是烤,衣服烤热了穿,这也不好。或者说穿热的衣服。上火的衣服穿上,不好的。

肾病者,愈在甲乙。甲乙不愈,甚于戊己。戊己不死,持于庚辛,起于壬癸,这个按五行生克的规律所说的。和前面道理都一致。

肾病者,夜半慧,夜半属于水,肾脏是相应的,肾气旺于子时,夜半也和肾气相应,所以夜半慧,病情轻浅,或者病情好转。

四季甚,这个四季是按一天来说的,昼夜晨昏来说的四季,它是说的辰戌丑未四个时辰,这个咱们讲完之后,一会看这个理论阐释的时候,再详细讲一下。这个四季,就是把一天分成四季,十二个时辰分成四季,每一季是三个时辰,最后那个时辰,那就是四季,它是这个四季,说的这个。或者叫四季之末。是属于土所旺之时。土说旺之时。具体的时辰,就是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相当于一年四季当中的每一季的最后一个月的意思。所以叫四季。

下晡静,下晡就是下午傍晚申酉时,申酉属于金之时,其所生。金是生己者,是至于所生,金生水,现在是肾病,金时,金生水,所以这个时间病情比较平静。

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肾欲坚,这是说肾不能藏精了,肾以藏为本,肾不能封藏,所以它需要坚,这个“坚”就是坚固的意思。就不要再流失的意思。坚固的意思。肾需要坚固,而不能再流失。用什么来坚呢?用苦味来坚它。苦味可以坚阴,听说过这话吧?坚阴,使阴精坚固。比如说知母、黄柏,我们在治疗遗精的病人的时候,经常加点盐知柏,知母、黄柏是苦味药,再拿咸味炒一下,让它咸味引药入肾。咸味入肾。知母、黄柏用其苦来坚肾阴,免得遗精、滑泻。所以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

用苦补之,咸泻之,苦可以坚肾,所以在这个情况下苦就是补,相反的,咸是水之味,克火的,苦味属火,所以咸就是泻之。

这一段我们讲完了,最后的总结,这是《内经》自己给前面那个,五脏之病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愈,预后的判断问题,做了总结。其实我们在讲当中,随时都得引这句话,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

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以胜,就是相克之,相胜,相克。相加,“加”其实就是叠加,教材说是加临,加临也是叠加,相加、相临,相临也就是相接触,运气有客主加临,或者说这个加,也可以理解为所侵犯,但是用“加”字,用叠加,加临,好像更便于理解。所以邪气侵入到人体之后,它的传变过程,有“以胜相加”的这样一个特点。以胜相加到什么情况呢?出现些什么情况呢?大体的规律是:

至其所生而愈,疾病发展,到它所生的那个时,按五行相生来说,那个时间,那病才痊愈。比如说,脾病所生的时间是秋,土生金。脾病到秋天就应该痊愈。

至其所不胜而甚,这个基本发展到有病之脏所不能胜,也就是被克的那个时间,比如说脾病,到春天,就应该加重,因为春天属木,木能克土,至其所不胜而甚。

至其所生而持,就是生己的那个时辰,生己的那个季节,疾病相持。比如说脾病,刚才说的脾病,到夏天,这个病就应该相持。处在相持的阶段。因为夏天是火,火生土,刚才我以脾脏为主来讲的。夏天为火之气,所以生己之气。所以到这个时候,疾病相持。

自得其位而起,脾病是属于土,长夏是其位,所以脾在长夏应该有起色。

这上面是说的在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重,什么时候死亡,甚至于是。推论,那么推论下来,这个推论什么时候才可以用呢?下面说这句话,说推论什么时候才可以用,不是你什么病拿来都这么推。它都可以使用。不是,有它一定的范围。它说

必先定五脏之脉,要想用这个道理来推论疾病的是加重是减轻,甚至是死亡,首先你要明确,必先定,确定,明确,五脏的脉象是什么。五脏的脉象山什么呢?从《内经》里面来说,概括的说,肝弦、心洪、肺毛、冬石(冬石就是说的肾实,五脏者是四时之五脏)、脾代。一般的说,它是这么来说明的,春脉如弦,夏脉如钩,也可以说是洪,钩就是洪,衣裳钩子的钩,秋毛,毛脉就是浮脉,代脉,这个代脉不是挑跳停停那个代脉。也就是缓和的脉象。冬石,冬天沉,或者前面我们讲《阴阳应象大论》讲的权衡规矩。权衡规矩这只是四种。就没有代。因为权,这就可以说是权,...

弦      洪(钩)      代      毛      石
规      矩                衡      权
反正在《内经》里头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但是它们所讲的也是,都是相同的。这个弦、钩、代、毛、石,必须先明确这五脏之脉的脉象的基本特性。除了这些特性之外,还有知道正常的五种脉象,不管它弦也好,它毛也好,它石也好,都要带有缓和之气,或者冲和之象,不管它是哪一种脉象,春天是弦脉,夏天是洪脉,不管它是哪一种脉象,都应该带有冲和之象。也就是说和缓之象。这是什么?这叫有胃气,只有有着和缓之象,那就说明脉象还有胃气,反映人体中还有胃气。后生之本不断,这才是正常的。所以“必先定五脏之脉”是这个意思 。把这个定下来了,四季之脉都有缓和之象,我们明确也。如果是这个脉象上,已经没有了缓和之象,或者换句话说,反映出来已经没有胃气了,这说明病势比较严重了。这种脉像,后来我们会讲到的。这叫“真脏脉”。就是没有胃气了,没有冲和之象的那种脉象,叫真脏脉。真脏脉就是危险之脉象。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所以要先知道正常的脉象,然后又要知道现在脉像上,是否出现了更严重的真脏脉。这个时候,

乃可言间甚之时,出现这种情况,你才可以说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间”是轻,“甚”是加重。

死生之期也,什么时候可以恢复,要恢复的话,应该什么时候恢复?要死亡的话,应当什么时候死亡。处在这种情况下,你才可以作这个推论。不是说凡是人有病的时候,就是心脏死于心病。中医诊断是属于心之病,那你告诉他哪天该活,哪天该死。不是这样。而是说脉象上出现那样一种状态,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比先知经脉,然后知病脉”。先知道正常的经脉是什么样。然后才知道病脉是什么样?这个时候,出现了真脏脉了,乃可言间甚之时。你才可以说有真脏脉出现了,病情比较危重,那么根据刚才我们上述所推论的,那些道理,这个病大体在什么时间应该加重,在什么时候应该缓解。当然我们知道这个过程的时候,对我们采取治疗措施。不单是预后的问题,对我们采取治疗措施也是有益的。就是说病情应该在什么时候缓解,我在这个时候积极给你治疗嘛,本来病情就在这时候要缓解,人体的正气有上升的趋势,如果这个时候我们给予适当的治疗,应该说疗效是好的。不单是一个判断的轻重,死生的问题。不单是“间甚之时,死生之期”的问题。而且对于治疗上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就是这一段的原文。我再回过头来说一下,这一段所讲的,讲的疾病其所愈,其所生,其说持,其所死,疾病的预后,由季节算也好,天算也好,还有一天当中什么时间段来推论也好,它是按五行生克来考虑的。这是《内经》推论,或者说预测疾病转归的一种方式。还有其他方式。这只是提出这一种方式。而且这一种方式也不是随时都可以使用。是必须在特定的前提下,什么前提?这本篇所指出的,是要掌握了脉象的这种特性,五脏的正常脉像是什么?当五脏脉出现真脏脉的时候,你才考虑用这个推论。它是这么个确定下来的。作为一般的疾病也可以有所推论,就是说不一定是非得见到真脏脉,是死亡的脉象出来了才推论。病情一般的情况也可以推论,这个问题不大,好多病都有这种情况。但是那不能作为绝对的,什么事情作为绝对的,那本身就要出错了。当然我知道同学们的心理,因为本人也是当学生过来的,就是总希望老师你告诉我一个方法,就这种推论就完了,他要该死就该死,他要该活就该活。我使这个推论去看病不简单吗?都有这种心理。但是那是不客观的。疾病是很复杂的,不可能用这么一个东西,就全部分析清楚了。必须还有其他的。一样,将来在学习辨证的时候,你不是说八纲全概括完了,为什么还要告诉我脏腑辨证,为什么还有气血津液、三焦辨证?最好学一个,但是学一个又解决不了,我们复杂的客观现实。所以还得准备学更多的东西。

再有,我说过,在讲这段之前,《内经》里面就是本篇前面,还有五脏所苦,我讲课的时候提到过,虽然教材中没有,但是我讲课中提了,大家在学习的时候,把这段看了,应该回忆一下,前面我所提过的五脏所苦,“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这个也是最常见的东西。

理论阐释
下面我们翻过来,46页,理论阐释。

1. 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
就是一种归类问题,所谓合人形以法四时五行而治。它怎么归类的?看看这个表就可以了。它是按五行归类。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四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时日      甲乙日      丙丁日      戊己日      庚辛日      壬癸日
时间段      平旦,寅卯      日中,巳午      辰戌丑未
是在四季之中间      下晡,申酉      夜半,亥子
你看,寅卯辰,那是一个时段后面最后一个,巳午未,申酉戌,每三个时间段最后一个,亥子丑,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按那个时间,把三个时辰作为一个时间段,最后那个时辰就是辰戌丑未,那就属于土,把它叫四季。

这个理论是来自于脾不主时,而寄旺于四季之末,把两个合起来了。把长夏的理论和这个合起来了。

这也是《内经》的理论,“脾不独主于时,寄旺于四季之末”。四季的话,比如说春天,寅卯辰,它按时间段划分的话,把一天可以分为四个时,分为四个季节,按那个季节划分的话,寅卯辰就相当于春天,当是辰最后,四季之末,辰那个时执业医师间就属于土气。所以一天当中,寅卯辰看来是相当于春天的那个节气的,但是最后呢,辰这个时间段应该是属于土气,巳午未,应当是属于火的,属于夏天的,但是夏天最后这个时间段又属于土气,未是属于土气。申酉戌、亥子丑是一样的。这是怎样一个划分时间段。一个方法。

2. 五脏病愈、甚、持、起时间的预测
这个理论上这么提出来的,这个理论的发展,这个理论的运用,咱们教材上提到了,比如张仲景是按六经辨证,他按六经辨证的时候,他不也有“欲解时”吗?“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其实道理和我们上边《脏气法时论》所讲的道理,它是一个道理。“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也就是巳时到未时之间,这个时间,是太阳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和太阳的经气相符合了,太阳经气当旺,所以在这个时候,它就要痊愈,六经病都有欲解时。道理都是这个。也就是经气旺了,这个时间经气旺盛,因此这一经之病在这个时间就有起色,欲解时。

同时,教材也特别提到,我们虽然讲的是个一般规律,在《内经》里还有其他的预测疾病的规律,但是学习每一个规律的时候,都应该结合临床实际情况,教材上说,不可刻舟求剑,胶柱鼓瑟,而机械的套用。这个难就难在这里,规律性告诉你了,怎么使用,那还得在临床当中,根据具体情况来使用。所以我说学中医,难学,恐怕就是难学在这。道理容易不容易?容易啊!甚至你怎么一说,谁都可以记得住,谁都可以理解得了,但是怎么用呢?还要结合临床实际去。不然的话,那就叫做刻舟求剑了。凡见到病人就推测他哪天该死,哪天该活。这恐怕不行,那讲叫做刻舟求剑,也还是教材说的,不需要那样子。就是胶柱鼓瑟机械套用。

这个理论阐释的第二个问题,最后还有一个小的自然段,那是讲的一天的,不是按生克来考虑的,所有病大致都有这种情况,也不是所有的,大致都有这个情况,疾病,也就是平旦慧,白天比较安静,到晚上加重一些。到夜里最严重。它说一般的病,大体上都有这样的特点,所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变化规律。大体而言是这样的。和我们上面所讲的,按五行生克来推算,就不是一样了。

[完/52: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13集 素问.藏气法时论(二) 五行生克预测病情以及五脏所...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