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 发表于 2014-5-6 12:05:47

痰饮的思与辩【河南吕武召】

1 吕武召痰饮一般都分为哪几类?
痰饮为水饮的通称,古有痰、悬、溢、支四饮之名,而四饮又根据饮溢部位的不同,又分为五脏水饮。由于水饮所在人体之处,阳气受到阻遏而不舒展,必然涉及到五脏,出现各种有关症候。


2 吕武召医生讲解痰饮的症候分类如下:
如水气凌心,可见心下痞悸,气短、水饮射肺、气水相搏激、水随气泛,则可见呕吐痰涎,水饮侵脾则中气虚,水湿内停则少气、身重,水饮侵肝则肝气不和,则胁下撑胀,引胁下疼痛,水饮犯肾肾气不化,则脐下悸动,水气上冲,或水蓄于下。因此五脏水饮于四饮,关系密切相因,故水在肺类支饮,临证中可依据饮邪外证而确立病名,皆显而易见。

如饮留心下心腧、背,故见背部一块寒凉,饮留胁下肝气滞,则疼引缺盆、咳更重,饮留胸中阻肺气,气不布津,则口渴、气短,饮留四肢关节重着疼痛,种种见证随各异,但病原同属留饮。
若水饮伏留于体内停蓄,难于攻除者称伏饮。伏饮在胸膈阻遏肺气,可见胸满、咳喘、呕涎等症。但伏饮的发生有时间性,有时起有时平,并与气候变化有关,或因外感风寒,是新邪引动伏饮而发胸满咳喘之症更加重。并伴恶寒发热、腰背疼痛,皆饮伏于内,寒束于表,内外阳气不通之故,临床上不难分辨。

3 吕武召讲解导致痰饮的4个原因:
归纳痰饮的病因,不外有四:一因暴饮运化不及,二因脾虚水湿内停,三因肺气不宣失通调之功,四因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临证见水停于胃,上迫于肺,或水停心下,见心悸气短,或冲逆于上,见头晕目眩者皆可从痰饮辩治。以痰饮病脉多偏弦为提示。


   饮为阴邪,最伤阳气,而温煦阳气有利于饮邪消散。譬如阴霾天气就会遮遏阳光,阳光明媚则阴霾自散。论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故奋阳乃是治本大法。
4 吕武召治疗典型痰饮的病人2个案例:
典型病例:1.王三圈,男,74岁,2012年3月20日来诊,患者头晕目眩,恶心欲呕,小便清长,口不渴,血压180--100,当地卫生所曾给于降压药后来诊,查舌质淡、体胖大、苔白滑润,脉浮弦滑,左关沉弦,断为痰饮。处方:茯苓30克 桂枝15克 白术15克 甘草6克 泽泻20克 天麻12克 半夏12克 陈皮10克 五付每日一付,水煎服,药后家属告知:已不头晕,呕逆已平,血压正常。


   按:此案眩晕、恶心欲呕,乃痰饮冲逆上犯清窍所致,饮阻清阳,清阳不升故见头晕目眩,饮气冲逆,故恶心欲呕。投苓桂术甘汤加半夏天麻、泽泻温阳化饮平冲降逆,化痰止呕。方中已苓桂温阳化饮,术草补土制水,半夏陈皮天麻止眩化痰降逆止呕,泽泻利水,皆遵“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故获良效。
          2.康云清,女,28岁,于2012年12月25日来诊,患者咳嗽、吐痰两个多月,开始因感冒发热咳嗽在市医院诊为气管炎,用西药治疗后,体温正常,但咳嗽咽痒久治不愈。查咳嗽吐痰、色白清稀,畏寒怕
冷、口干、不渴、大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浮弦。断为痰饮留肺,肺气不宣,投小青龙汤加味。    处方:麻黄10克 桂枝10克 半夏12克 干姜6克 白芍12克 细辛5克 五味子10克 甘草6克 茯苓15克 荆芥6克 蝉衣6克 僵蚕6克 三剂后咳嗽已平,后用苓桂术甘汤善后而愈。

      按:此案病程两个多月,因用西药抗生素加输液5天,发烧已退,但饮留于肺,肺气不宣,肃降失司。故咳嗽频作,由于药性寒凉,长期不愈,表不解在畏寒怕冷,咽痒。使之形成外寒内饮的小青龙汤方证病机,投此方外散风寒,内化肺饮,药证合宜。
5 吕武召医师个人对治疗痰饮的经验体会:

   体会:痰饮之症临证多见,尤其是寒饮郁肺证,有挟痰、挟热者,有挟气逆、水逆者,种类繁多,临证不可不察。纵观病之由来,皆由外感风寒误治而来,病初感邪,医者不明兼表证咽燥发痒咳嗽频作之理,不知风热壅肺,肺气失宣咳嗽之机,不知气不布津痰涎结滞之因,更不知宣散清肺之法,以透邪外达。

一通用炎症概论治之,误人不浅。使得痰饮咳嗽之症久治不愈者,临床屡见不鲜,由此而引发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肺气肿、肺纤维化、间质性肺炎等更使病者痛苦不堪。皆由于医者误用抗生素或中药辛凉失宜,或寒凉过度,或早投凉润之品,使寒邪郁闭于内,水饮留肺之祸根。在此提醒医者应引起高度重视。
以上文章来自吕武召医师的个人投稿,欢迎更多的中医医师投稿!!!请转载注明连接地址,谢谢

龙口东盛铝业孙 发表于 2014-5-6 22:15:53

伤寒经方啊,五苓散,苓桂术甘汤,苓桂甘枣汤,桂枝加茯苓白术汤,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十枣汤,小青龙汤。。。

weimo2008 发表于 2014-5-10 15:12:27

吕武召医师?是在河南执业吗?查无此人执业注册。难道是乡村医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痰饮的思与辩【河南吕武召】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