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宋 发表于 2013-2-18 10:31:28

灵枢第27章 周痹

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5OTI0OTgw/v.swf
1周痹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搐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
  【翻译】黄帝问岐伯道:周痹病在身体上,上下移动,随着血脉上下左右相应,无孔不入,我想知道这样的疼痛,病邪是在血脉中呢,还是在分肉之间呢?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病痛部位的移动,快到来不及下针,当其聚集在一处疼痛时,还未及确定治疗部位,而疼痛已经停止了,这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情况呢?我想要了解其中的道理。

  【原文】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这是众痹,不是周痹。

  【原文】黄帝曰:愿闻众痹。
  【翻译】黄帝说:我想要了解众痹。

  【原文】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翻译】岐伯回答说:众痹各自有一定的部位,但会交替发作和停止,动静交替,左侧会影响右侧,右侧会影响左侧,不会周身并发,而是交替发作和休止。

  【原文】帝曰:善。刺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怎样治疗呢?

  【原文】歧伯答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翻译】岐伯回答说:刺治这种病,疼痛虽已停止,也一定要针刺疼痛部位,不要让疼痛再发作。

  【原文】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我想要了解周痹是怎么样的情况?

  【原文】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翻译】岐伯回答说:周痹这种病,是邪在血脉之中,随着血脉上行,随着血脉下行,不会左右相应,而是各在一定的部位。

  【原文】黄帝曰:刺之奈何?
  【翻译】黄帝说:怎样针刺治疗这种病呢?

  【原文】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翻译】岐伯回答说:如果疼痛从上而下,应先刺治其下以阻止病情的发展,后刺治其上以除掉病根;如果疼痛从下而上,应先刺治其上以阻止病情发展,后刺治其下以除掉病根。

  【原文】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这种周痹之痛是怎么生成的,因为什么而得名?

  【原文】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翻译】岐伯回答说:风寒湿气侵入体表分肉之间,致使津液化成涎沫,涎沫遇到寒气则凝聚,凝聚不散处就会排挤分肉而产生分裂,分肉裂开就会疼痛,疼痛就会使注意力集中在疼痛部位,注意力集中的部位就会发热,发热就会散寒而缓解疼痛,疼痛缓解就会使厥气上逆,厥气上逆则导致其他痹痛发作,这样交相发作则形成这种周痹之痛。

  【原文】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猈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我已经知道痹症的原因了。这种病是病邪内侵还未深入内脏,向外发作也未在皮肤上显示出来,而只是停留在分肉之间,使得真气不能周行全身,所以命名叫周痹。因此,针刺痹症,一定要先沿着足六经按压,观察病症的虚实,以及大络有无血郁结而不通的情况和因虚证而脉下陷空的情况,然后进行调治,可采用熨法来疏通经脉。如果筋脉拘紧,也可牵引病人肢体来帮助经脉通行。

  【原文】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我已经知道了痹症的情况,也知道了它的治疗方法了。
https://www.huangdineijing.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509/22/193410qln23dqvg7pzyxux.jpg

一山水之间一 发表于 2014-5-14 10:47:00

鉴映群形润生万物
上医治国!

一山水之间一 发表于 2014-6-4 10:22:30

本帖最后由 一山水之间一 于 2014-6-4 10:24 编辑


周痹27
    黄帝问于歧伯曰:“周痹之在身也,上下移徒随脉,其上下左右相应,间不容空,愿闻此痛在血脉之中邪?将在分肉之间乎?何以致是?其痛之移也,间不及下针,其慉痛之时,不及定治,而痛已止矣。何道使然?愿闻其故。”    歧伯答曰:“此众痹也,非周痹也。”     黄帝曰:“愿闻众痹”。    歧伯对曰:“此各在其处,更发更止,更居更起,以右应左,以左应右,非能周也。更发更休也。”    黄帝曰:“善!刺之奈何?”    歧伯对曰:“刺此者,痛虽已止,必刺其处,勿令复起。”    帝曰:“善!愿闻周痹何如?”    歧伯对曰:“周痹者,在于血脉之中,随脉以上,随脉以下,不能左右,各当其所。”    黄帝曰:“刺之奈何?”    歧伯对曰:“痛从上下者,先刺其下以过之,后刺其上以脱之。痛从下上者,先刺其上以过之,后刺其下以脱之。”    黄帝曰:“善!此痛安生?何因而有名?”    歧伯对曰:“风寒湿气,客于外分肉之间,迫切而为沫,沫得寒则聚,聚则排分肉而分裂也,分裂则痛,痛则神归之,神归之则热,热则痛解,痛解则厥,厥则他痹发,发则如是。”    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    歧伯曰:“此内不在脏,而外未发于皮,独居分肉之间,真气不能周,故名曰周痹。故刺痹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经,视其虚实,及大络之血结而不通,及虚而脉陷空者而调之,熨而通之。其瘈坚转引而行之。”    黄帝曰:“善!余已得其意矣,亦得其事也。九者,经巽之理,十二经脉阴阳之病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灵枢第27章 周痹

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