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标题: 灵枢第34章 五乱 [打印本页]

作者: 小宋    时间: 2013-2-18 10:33
标题: 灵枢第34章 五乱
[flash]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NTE5OTI4MjU2/v.swf[/flash]

1五乱原文和白话文翻译:
  【原文】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翻译】黄帝问:人身十二经脉,分属五行,分别与四季相应,违背什么就会导致紊乱,顺应什么就会安定正常?

  【原文】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翻译】岐伯说:五行有其相生相克的次序,四季变化有其规律,与它们相顺应就会安定正常,与它们相违背就会导致紊乱。

  【原文】黄帝曰:何谓相顺?
  【翻译】黄帝问:什么叫相顺应?

  【原文】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夏秋冬,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和,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翻译】岐伯说:十二经脉来对应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分为四季,四季就是春秋冬夏。每个季节的气候各不相同,人体的营气和卫气内外相顺,阴阳相和,清浊二气升降不相干扰,象这样、就表明经脉与四季气候相顺应,而人体也就健康安定了。

  【原文】黄帝曰:何谓逆而乱?
  【翻译】黄帝问:什么叫相逆而乱?

  【原文】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按手以呼;乱于肠胃,则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翻译】岐伯说: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行于阳分,卫气逆行于阴分,清浊之气互相侵犯,在胸中乱搅,这就叫大悗。所以,气乱于心,就会心烦,不愿讲话,低首静卧不想动;气乱于肺,就会俯仰皆不安,喘息有声,手按着胸部以帮助呼吸;气乱于肠胃,就会发生霍乱;气乱于手臂足胫,就会发生四肢厥症;气乱于头,就会发生厥逆,头部沉重,眩晕而仆倒。

  【原文】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
  【翻译】黄帝问:发生上述这五种乱症,针刺治疗有什么法则吗?

  【原文】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翻译】岐伯说:病邪侵入,有它的脉路,祛除病邪,也有它的脉路,仔细观察掌握病邪来去的脉路,善于治疗疾病,这可称得上是养身之宝。

  【原文】黄帝曰:善!愿闻其道?
  【翻译】黄帝说:讲得好。我很想了解其中的道理。

  【原文】歧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荣输。
  【翻译】岐伯说:乱气在于心的病人,取他的手少阳经的腧穴神门和手厥阴心包络经的腧穴大陵刺治。乱气在于肺的病人,取他的手太阴经的荥穴鱼际,足少阴经的腧穴太溪刺治。乱气在于肠胃的病人,取他的足太阴经的腧穴太白、足阳明经的下腧穴三里刺治。乱气在于头的病人,取他的天柱穴、大杼穴刺治,如果治不好,再取足太阳经的荥穴通谷和腧穴束骨刺治。乱气在于手臂足胫的病人,先去淤血,后取手、足阳明经和手、足少阳经的荥穴、腧穴刺治。

  【原文】黄帝曰:补写奈何?
  【翻译】黄帝问:刺治上述五种乱症,如何施行补泻的手法?

  【原文】歧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之气相逆也。
  【翻译】岐伯说:慢慢地刺入,慢慢地拔出,叫做导气;补泻无固定之规,叫做同精(聚神聚气之意)。因为这五种乱症不是有余的实症和不足的虚症,而是乱气相逆。

  【原文】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着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翻译】黄帝说:你讲的方法真是恰当,你讲的机体病理真是高明,请允许我把它刻在玉版上,命名为治乱。

作者: 一山水之间一    时间: 2014-5-14 10:49
鉴映群形  润生万物
上医治国!
作者: 一山水之间一    时间: 2014-6-10 09:52
五乱
34

    黄帝曰:“经脉十二者,别为五行,分为四时,何失而乱?何得而治?”
    歧伯曰:“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黄帝曰:“何谓相顺?”
    歧伯曰:“经脉十二者,以应十二月。十二月者,分为四时。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知,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
    歧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
    歧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是谓身宝。”
    黄帝曰:“善!愿闻其道。”
    歧伯曰:“气在于心者,取之手少阴心主之输;气在于肺者,取之手太阴荥,足少阴输;气在于肠胃者,取之足太阴阳明,不下者,取之三里;气在于头者,取之天柱大杼,不知,取足太阳荥输;气在于臂足,取之先去血脉,后取其阳明少阳之荥输。”
    黄帝曰:“补泻奈何?”
    歧伯曰:“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馀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
    黄帝曰:“允乎哉道!明乎哉论!请著之玉版,命曰治乱也。”






欢迎光临 黄帝内经 (http://huangdineijin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