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利 发表于 2016-4-28 18:43:24

第49集《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

player.youku.com/player.php/Type/Folder/Fid/27153280/Ob/0/sid/XMTU1MDA3Mjg3Mg==/v.swf
李德新中医基础理论讲稿如下: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上一节我们讲了七情致病的特点。讲了,七情致病与精神刺激有关,多发生情志性疾病;2.直接伤及相应的内脏;3.影响脏腑气机,我们讲了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下面我们讲恐则气下。这里的气下是指精气下陷,或者叫做肾气下陷而言。恐是一种胆怯、惧怕的心理反应。恐则气下是指长期的恐惧或者突然的惊吓,使肾气受损,导致精气不固,肾气的摄纳作用失常。主要表现为肾气不固,气陷于下。它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常常是二便失禁。这就是恐。突然的或长期的刺激损伤了人体的肾气,使肾气不固。它表现出来的病理变化的特征:有趋下的特征。就这个意义来理解,恐则气下。咱们现在的研究,用动物模型研究中医学的这个肾的内涵。这个在临床研究好办,动物模型研究七情与肾的关系怎么办呢?有一种方法。尽管还不成熟,毕竟是做了好多工作。把小鼠放到笼子里头,采取突然惊吓的方法,就是取惊恐伤肾,恐伤肾。根据这个原理给小鼠进行刺激,这个小鼠会表现什么样呢?大、小便失禁。不给它这个刺激,它就没有大、小便失禁的特征。根据这个原理,按照这个原理模拟出的动物模型可以类似惊恐伤肾,结果类似肾气不固的模型。研究惊恐、恐惧这样一个情志,它损伤肾气,使肾气不固的机制。这就是举这个例子。我们现在关于七情和脏腑的关系,它的作用机理现在已经作了一些工作。我举这个恐则气下,判断这个小鼠刺激以后用什么来判定伤没伤肾了呢?就看它是不是二便失禁了。把这个叫做恐则气下。
       (四)惊则气乱,气乱是指气机紊乱,主要是指心气紊乱。大家注意,主要是指心气紊乱。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地用惊这种刺激,也就是说突然受惊,结果这个惊引起心气紊乱,心神失守。把这个意义叫做惊则气乱。就是说心气紊乱,表现为特征:惊慌失措。解释这个惊慌失措是惊导致心气紊乱,心的气机紊乱的结果。所以临床表现出来惊慌失措。
       (五)思则气结,这里的气结如果单从字面上理解,思会导致气机结滞,就是气机运行阻滞,叫结。而在这里面讲,情志直接伤及内脏,根据这个原理,这里的思则气结,是指思虑过度容易导致脾气郁结。脾气郁结就是指脾的气机运行发生了阻滞,或者说发生了异常,影响了脾的功能。这个和这里面用脾气郁结这个概念,就是脾气结。那么脾气郁结和肝气郁结不完全是同义的。导致脾的气机紊乱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升清功能或者是统血功能,总之是通过影响脾的气机升降失常而表现就是脾的功能异常。中医经常讲思虑伤脾,思就是思虑。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个人如果经常过度的思虑,有什么事经常想,想不通,那么生活上一个很不好的表现就是不爱吃饭,食欲下降。没有一个人每天都愁眉苦脸的总是那么心事重重的,他食欲很旺盛。现实生活当中心事重重,中医用过思来定义它。那结果呢?食欲下降。中医看由于这样一个原因引起的脾胃的运化功能发生改变,怎样来理解呢?思则气结。是脾气郁结影响了脾的运化功能。关于七情影响脏腑气机紊乱就要求同学们记住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注意这里面我们把怒则气上仅仅和脏腑相应,因为它直接影响脏腑气机。将来学习气血失调的病机的时候,这个气上还不仅仅包括这个概念。将来我们在后面讲病机学说的时候来进一步定义它。注意这里限定的是情志失调影响相应的脏腑,所以我们在讲情志的时候仅仅地定义在脏,讲肝气上逆,而没有说它和其他脏腑的关系。注意这个概念,回答气上这个概念的时候只有在怒这个条件下,理解它和肝的关系。离开这个条件,这个气上不能仅仅理解是这样一个定义。七情是咱们内伤疾病里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内伤病因当中占第一位,足见中医学对七情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
       二、饮食失宜
       下面讲内伤疾病的第二个原因,占第二位置的,饮食失宜。饮食,“民以食为天”,饮食本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作为人类的生存环境来说,饮食、空气、土壤、水都共同组成了人们的生活环境。饮食是人类的重要的生活环境,饮食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第一我们讲饮食与健康的关系。中医学强调饮食要膳食结构合理,用中医的话说叫五味俱全,无所偏嗜。把这个叫做宜,膳食宜。宜,正合适。用我们现代的语言说就是合理的膳食,是指饮食的结构合理。用中医的话说叫五味俱全,寒温适宜,进食的量合理,节律合理,统统称为合理的饮食。那么合理的饮食有什么作用呢?使人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水谷精微在脏腑功能的作用下,能够正常地由水谷转化为精微。水谷转化为精微,为气血精津液的化生和相互转化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这些生命物质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脏腑经络当中去,从而维持人体脏腑经络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表现出健康的生命指征。就这个意义说,饮食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中医学强调人以五谷为养,谷就是我们吃的粮食;所以以五果为助,还要吃水果;以五畜为益,咱们还要吃牛羊肉、吃鸡翅;以五菜为充,还得吃蔬菜。早在几千年前,《内经》就已明确地指出人的膳食结构应该是什么。这仅仅从膳食过程中,配餐既要有肉,又要有粮食,还要吃水果,还要吃蔬菜。我们归纳起来,刚才讲叫做五味俱全,寒温适宜。粮食、肉类、水果、蔬菜它属于中医学的本草学的范畴之内,特别是其中记载在《食疗本草》当中,就是这些中有些东西既能治病,又可以食用。中医强调合理的膳食,就是说人摄取的营养、摄取的水谷,转化为精微,它与人的健康关系非常密切。饮食的好坏也是衡量一个人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讲饮食与疾病,本来饮食是健康的保证,它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够转化为作为一个致病因素?一饮食不节,节是指节制,是指进食的量和进食的时间而言,这个节制含有这个意思。所谓饮食不节是指饮食过饱、过饥、无规律而言的。换句话说,过饥、过饱、无规律统统称为饮食不节。在这种条件下,饮食作为健康的保证转化为导致疾病的原因。因此用这样一个术语叫饮食不节。饮食不节,一是量的改变,有过饥和过饱,我们统称为饥饱失常。那么过饥,进食不够,它有什么致病特点呢?损伤脾胃。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水谷精微,脾胃运化的,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进食过少会导致水谷化生精微的来源不足,叫做化源不足。化源不足的结果,生命物质不足,气血精津液化生不足。气血精津液化生不足,就会导致全身各脏腑的功能减退。全身各脏腑的功能减退,我们用正气来标志健康,那就是正气虚弱。同学们注意,在现代,有的人不是这样做的。现代人,胖的人希望减肥,希望瘦,希望体型匀称一点,常常是少吃,这个少吃,我们用一个过字讲的。中国历代讲究膳食应该是吃七、八分饱。如果十分是满足最大量的话,都主张吃七、八分。就是达到进食的量,按照生理需要每餐进食量为机体所需的80%左右。而过饥就是进食的量低于生理所需(量)的下限,生理需要下限的量。在这种条件下称为过饥。将来同学们可以进一步参照现代的营养学来计算,按照人体生理活动的需要,每天需要多少热量?这些热量都是从哪些物质成分中,饮食物当中摄取?如何来配餐?参照现代营养学。我们这里讲过饥就是摄食少于生理活动的需要,长期处于饥饿状态就会损伤脾胃,导致化源不足,引起全身机能减退。用中医的术语说叫做正气虚弱。
       过去有一个报道、一个资料,进行健康检查,进行流行病调查,长期吃素食,咱们且不说这个食量够不够,长期素食,这个素食就是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合理。长期这样的结构使之处于一个营养不良的状态,用咱们中医的话说都是处于化源不足的状态,这是一个例子。作为日常生活,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这个人就没有办法保持旺盛的精力,(没有办法保证)人体各个脏腑机能都很旺盛。用中医的解释就是进食过少,化源不足。进食的量过少不可以,过多可不可以呢?过多也不可以,这个过饱是指他所进食的量尽管是膳食结构合理,但是他进食的量已经超过了机体所需要那个量,在这种情况下,它的致病特点是什么呢?损伤脾胃。同样,过饥损伤脾胃,过饱也损伤脾胃,超过了脾胃的运化功能所能承受的,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运化功能失调,表现为食积停滞。本来水谷可以转化精微,因为没有全部的消化吸收,停聚于体内,胃肠内较多。这种情况下,把这个饮食未完全消化的饮食叫什么呢?叫食滞,叫食积。由正常的水谷转化为一种病理产物,作为致病因子出现了。那么导致什么结果呢?经常出现吞酸、嗳腐。嗳腐就是打嗝,出现未消化伤食味。严重地可以出现胃脘疼痛,消化不了,胃痛啊,甚至可以出现腹泻。这在我们现代的年轻人当中也可以是经常出现的吧。大家情绪很好,周末又吃又喝,超过了生理所能承受的程度,那么偶尔一次还可以,若常常这样就会损伤了脾胃的运化功能。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致病因子的产生,刚才讲了没有消化的水谷停留在体内,由水谷转化为食积,食积在体内存留以后它会产生什么样的病理因子呢,会产生湿、痰。后面我们讲痰饮的时候就会讲痰的概念,就会产生这样一个产物,痰、湿这个病理产物。痰、湿一旦在体内停留,就会引起痰饮、疳积等等。疳积是小儿科的一个病。小儿科将来在儿科再学习。这小孩头大脖细,面色白。这小孩一看,长得挺好,但是营养不良状态,头很大,这个脖子,颈非常细,再看一个特点,肚,小肚鼓鼓的,一敲鼓鼓的,四肢很细。儿科大夫一看,疳积,肯定是消化不良,父母喂养不当。怎么来的呢?食积停留在体内。为什么食积停留在体内了呢?小孩进食不合理、不规律,尤其是经常吃零食,老是处于非常饱的状态,他的脾胃的运化功能难以完成这个任务,最后就形成食积,最后形成这样一个病。这是量的改变,太少不可以,太多也不可以,都会引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都会导致机体生命物质发生异常,最终引起脏腑的功能紊乱。第二个叫饮食无时,讲的是没有节律。中医学强调饮食必须有固定的时间,有规律地进食。咱们中国人的习惯是早、中、晚三餐,按时进食,在量既不少又不多的情况下,必须是按时进食。不按时进食,同样它也可以引起脾胃的运化功能失调。最后通过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它不仅仅是引起脾胃的功能失调,而且由脾胃的功能失调影响到其他脏腑的失调。这一个原理也告诉我们,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要想保持健康,除了进食要合理,指量要合理之外,也必须规律。无论工作怎么紧张,学习怎么紧张,不吃早餐,这是违背了中医学关于饮食健康的原理的。现代营养学、消化生理学也证明不吃早餐一个结果,用现代医学的话来说多易发生慢性胃炎。作为女性,经常不吃早餐,不仅仅是会引起胃肠道疾病,还会引起其他系统的疾病,有损于健康。所以我们现在要想保持健康,减肥不吃早餐就违背了咱们强调要有规律,违背了这个原理,必然是有损于健康的。第一个问题我讲了饮食转化为病因,是指的量的异常和规律的异常。二不洁,不洁是进入口内的饮食物不清洁。用现代语言说是指有污染,这个不洁产生的原因,食物有污染,或者是腐败,或者有毒的食物。总之,我们进口的饮食物违背了环境的条件的要求,不符合人体健康的需要的统统都称为不洁。它的致病特点为损伤脾胃,最轻的是损伤脾胃,出现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腹痛、腹泻等等,这是最直接的也是最轻的。如果进的食物含有寄生虫卵,那么就会导致各种寄生虫病的发生,胃肠道寄生虫病的发生。如果是有毒的食物,腐败变质甚至有毒的食物,那么进食以后就可以产生食物中毒。这一些统统归究于不洁。所以从这个原理,中医学强调必须进食清洁的食物,不吃腐败的食物,更不要吃有毒的食物。在当前饮食的安全,国家药品监督局改为食物和药品监督局,强调食物的安全性。中医很早就强调清洁食物,保证入口的食物对人体是安全的,才能保证脾胃源源不断地化生气血,否则就会引起疾病。所以我们在进食的时候,注意食物的安全。我们现实生活当中有好多食物不安全的因素。不洁都是食物在正常状况下转化为致病的因素,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称这个饮食是作为致病的因素而出现的。第三叫饮食偏嗜,偏嗜是指对某些食物有特殊的爱好,就是喜欢吃什么不喜欢吃什么。而且这个喜欢和不喜欢超过正常的范围之内。在这种情况下,用中医说叫做偏嗜。嗜,酷爱。偏,这个嗜是不正常的,叫做偏。都有几类偏嗜呢?我们这里讲一个是种类的偏嗜。
       刚才讲既要吃谷类,又要吃肉类,还要吃水果,还要吃蔬菜。种类要作合理的搭配,不能单吃蔬果,吃蔬菜,也不能只吃肉类,吃谷类。就是按照合理的膳食结构搭配水谷的种类。把这个叫做种类不偏嗜。对其中某一类吃得很多,其他不吃,这个叫做种类偏嗜。种类偏嗜的结果就会导致脏腑功能异常,导致脏腑功能异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疾病。这里举几个病,比如酒,喝酒,饮料,嗜酒。那么过多的嗜酒,酒也是正常的膳食结构之一,中医学从古至今都强调酒也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只是强调一个量、规律。如果饮酒无度,过度嗜酒(酒,咱们传统的酒不像现在是勾兑出来的,是酿造的,由谷物酿造的,偏嗜,特殊地爱好酒)。中医讲酒能生湿热,会导致脏腑功能失常,而引起一系列的病变。比如现在比较多见的喝酒过多,从西医来说,从西医这个角度说,一是人体内脂类太多了,沉积在不同部位,血脂高;再一个很重要的,目前我们国家这种疾病也是发病率逐渐上升,就是长期嗜酒影响了肝脏的功能,注意我讲这个西医的肝脏功能,损害了肝细胞的功能,形成肝炎。由于长期嗜酒引起的肝炎,现代医学把它称之为酒精性肝炎。这种肝炎最容易肝纤维化,从而导致肝硬化。其与传染性乙性肝炎、甲性肝炎、丙性肝炎相比较,最容易导致肝硬化。而现在这个病,特别是在45岁以下,35岁以上这一段发病率非常高。为什么呢?它违背了咱们中医学所要求的,告诉你饮食不得偏嗜。酒是可以喝的,但是不能喝得过多。喝得过多,就(会产生)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到那个时候就难治了。就以白酒为例,正常的从古代到现代的文献记载,每天不得超过二两酒,50度左右的酒,喝二两酒可以。再多就超过了机体的承受能力,连续喝十年肯定要得酒精性肝炎的。啤酒,现在那个罐是多少毫升?一罐就350毫升,都精确计算出来了,按它的含酒精量人体属于正常的能承受得了的。喝葡萄酒一杯150毫升,你每天都喝一杯也没关系,你超过这个量就意味着偏嗜。为什么举这个例子,反复强调,就是当前过度饮酒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我们国家酒精性肝炎现在发病率在逐渐地上升。过去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欧洲,酒精性肝炎发病率高。现在我们也是酒精中毒性肝炎,就是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越来越多。它也告诉我们,用中医的解释你违背了种类偏嗜。这是告诉大家,要想维持健康,必须合理的搭配种类,缺一不可。有的同志减肥,每天都吃水果,不吃粮食,违背了中医这个规律。
       第二、寒热偏嗜。中医学将人们所吃的谷物、肉、水果、蔬菜,将来同学们学习中药学的时候,建议大家念一念《食疗本草》。对每一种肉,每一种水果,每一种蔬菜,每一种谷物,它的性味功能都作了详细的描述。按照中医阴阳的分类法,无非分属阳还是属阴。那么属阳和属阴表现为性质上一寒一热。要求做到什么样的呢?就是你进食的这些饮食物搭配起来以后,必须处于一个寒温适宜,也就是说恰到好处,处于阴平阳秘状态。这才是人体健康条件下所需要的。如果这个寒性和热性搭配不合理,过于寒或者过于热,叫做什么呢?都会使本来就是合理的膳食转化为不合理的膳食,使它成为一种致病的因素。注意这和某一个人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四川人就喜欢吃辣的,湖南人不仅吃那个一般的辣椒,还吃那个非常细往上长的那个椒,那是地域环境使然,对于生活在这种地域下的人它必须保证吃辣的,它和那个潮湿环境有关系。咱们这儿讲是从总体来看,寒热不得偏嗜。过热也损伤脾胃,会造成胃肠积热;过寒损伤脾胃的阳气,都不可以。不是我们喜欢吃什么就吃什么,那么喜欢吃辣的尽吃辣的。我不喜欢吃辣的,每天都吃冰淇淋,吃得很多,长期损伤脾胃的阳气,这也是需要我们注意的。这是中医的饮食营养学,科学的营养学。将来同学们学习养生学的时候,有一句话,要想养生说补,条文上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怎么补?其中就寒热属性来说,必须补的结果,调整饮食搭配的寒热属性,和机体的寒热属性搭配到一起。这里讲到体质,和体质的属性有关。比如我这样的,我就属于偏阴质的体质,阳虚。同样吃水果,我不敢多吃,多吃立竿见影,保证大便是稀的。我喜欢吃温的、吃热的,就和体质有关系。按着体质的不同,合理的搭配膳食以什么为标准呢?寒热适宜,对每个具体的个人来说,做到寒热适宜。这种饮食才叫正常的饮食,健康的饮食。五味偏嗜,从中医看,每一种饮食物它都按照药物的属性分酸、苦、甘、辛、咸几味,按照前面讲五行,说五行生克制化的结果,处于平衡状态。那么五行和五味相对应,我们把五行这两个字去掉,那就是说饮食的五味要处于什么平衡状态。把这种状态体现的饮食,五味体现这种状态,保持机体各脏腑系统处于一个和谐的状态,称之为五味俱全。五味俱全,而且要搭配合理,其中没有一个偏嗜,也没有一个偏少,过多过少都意味着按照五味来看结构不合理。那就是饮食物从味所反应出来的结构不合理,它也会转化为致病的因子,容易导致生痰生热。不仅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尤其是进一步还可以发展为各种各样的病变。咱们这里面举了一个眩晕、胸痹,将来同学们在学习内科的时候讲胸痹,比如现在的心绞痛、冠心病,就属这个范围之内。按照现代医学说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有关系,和血脂过高有关系。那么五味偏嗜就可以出现这个。肥胖,过多喜欢吃某一种味也可以出现肥胖,就是说五味不全意味着结构也是不合理的。怎样搭配合理?将来学习中药的时候,大家注意学习《食疗本草》,注意学习。将来学习营养学的时候,注意现在有《中医营养学》专著,有中医的《食疗本草》,《现代中医食疗本草》。同学们可以参照,在今后学的(时候)也可以参照这个,以合理的处理饮食,合理搭配饮食,保证我们所进的食量、食性都符合健康的要求,不违背健康的需要。在当前,在我们国家出现了好多过去中医书上没有记载的疾病,现代医学临床医学也没有记载的疾病,其中好多是属于膳食结构不合理造成的。就饮食不合理而言,从现代医学看,它是人们社会行为方式异常。中医学从《内经》开始已经认识到社会行为方式异常是作为疾病的一个重要原因,而现代医学在近几年才认识到社会行为异常是病理现象的一种表现。所以要想保持健康,必须注意饮食有节。这一个原理它不仅解释了饮食、水谷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而且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中医在治疗任何疾病过程中,都要考察这个人的进食情况、消化功能,考察脾胃的情况。从脏象学说来说,考察的是本,后天之本的情况如何?从饮食来说,实际上就是考察你的饮食如何?就是饮食结构不合理在人体会造成哪些伤害?这是一;第二在治疗疾病过程中,不管治疗什么疾病,前面我们讲胃气的时候,曾反复强调注意保护胃气。那么胃气要想处于正常状态,其中一个条件是膳食结构合理,饮食有节,饮食有规律。所以在治疗任何疾病的时候,都注意保护胃气。实际上除了药物调整之外,中医学非常强调患者注意饮食的调节。它不仅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我们今天从病因这个角度,来进一步论证脾胃为后天之本,进一步论证胃气的重要作用。从不同的角度都来强调人的脾胃消化功能在生命当中的作用,在治疗疾病过程中的指导意义。好,这节课到这里。休息。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第49集《中医基础理论》病因:内伤病因----七情(三)、...

中医药